于楼油田复杂断块油气藏油气分布特点及开发策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楼油田复杂断块油气藏油气分布特点及开发策略探讨
李金鼎
【摘要】于楼油田是辽河油田较早开发的砂岩油田,是一个油源丰富、油气封闭条件较好的复杂断块含油气区,发育多套油层。
研究了该油田复杂断块油气藏的油气分布特点,包括含油层系多、不同区块含油层系不同、主力含油层系突出、以构造控藏为主且岩性油藏较为发育。
根据油气分布特点,制定了于楼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策略,即采用一套井网进行整体部署并分步实施、边开发边滚动、选择合理开发方式、开发后期应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并量化剩余油分布,以便为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其他复杂断块油气藏开发提供帮助。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
【年(卷),期】2014(000)007
【总页数】2页(P68-69)
【关键词】于楼油田;复杂断块油气藏;油气分布特点;开发策略
【作者】李金鼎
【作者单位】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兴隆台采油厂,辽宁盘锦 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21
于楼油田构造上位于下辽河拗陷东部凹陷黄金带断裂背斜构造带中部,北靠热河台油田,南与黄金带油田相邻,是一个油源丰富、油气封闭条件较好的复杂断块含油气区,发育多套油层。
构造上自西向东由二界沟、驾西、驾掌寺、驾东4条北东向断
层控制,形成西翼断鼻、中部地堑 (断槽带)和东部斜坡3个断裂带,整体形态为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
每个断裂带内部被多条近东西向、南北向四级断层切割复杂化,形成多个断块、断鼻圈闭,圈闭面积小,约为0.15~2km2。
1)含油层系多。
于楼油田复杂断块油藏含有多套含油层系,按地层单元划分,沙三段、沙一段和东营组都是含油层系。
总体来说,凡是断裂系统到达的层位,只要有储集层
发育,差不多都有油气层分布。
此外,与含油层系多的特点相联系的是油气层的深度
范围大,其中最浅埋深为1400m,最深超过3300m,含油深度范围接近2000m。
2)不同区块含油层系不同。
于楼油田3个断裂带主要含油层系均不同,西翼断裂带
主要含油层位为沙一下亚段,而中部地堑带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一中亚段。
单个层位
在全油田规模上几乎没有连片含油,都只是局部范围内含油,甚至只在面积很小的四
级断块上连片含油,如于楼油田西翼断裂带上,四级断块于15块的主要含油层系沙
一下亚段1-3砂组在邻块于2块上并不发育。
3)主力含油层系突出。
复杂断块油藏含油层系虽然多,但富集程度差别较大,一般总
有一套或者少数几套分布广泛,油层厚度大且最为富集[1-2]。
于楼油田主力层系的
形成几乎都具有区域内最好的储盖组合,例如西翼断裂带主要含油层系沙一下亚段,
其储集层岩性为中孔高渗的砂岩,油层顶部普遍发育70m厚的稳定泥岩作为盖层,
其良好的储盖组合使得沙一下亚段油气最为富集,而该油田中部的地堑带主力含油
层系S1中段含油特点也与此类似。
4)以构造控藏为主且岩性油藏较为发育。
复杂断块油藏平面上油气分布主要以构造控藏为主,但是受沉积相带变化的影响,其岩性油气藏也较为发育[3]。
由于各砂岩组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变化,造成不同相带油层发育程度明显不同,各砂岩组含油
范围小,纵向上叠合程度低,多呈透镜体状。
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坝微相和河道微
相的储层发育,岩性较粗,砂体厚度大,物性条件好,如于2块油气分布并不在高部位,
而是发育在砂体较厚的断块腰部,油层发育程度高,油层厚度大,单砂体油层厚度在
2.7~5.9m,顺着水下分流河道向下,其砂体逐渐变薄,油层发育也变薄,平均在1.3~
3.7m。
1)采用一套井网进行整体部署并分步实施。
于楼油田含油层系多,但是主力层突出,
其他层位油气分布较少,采取分层开发的方式不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一般采
取以主力层为主、采用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并兼顾其他层位的开发方式。
于楼油田先后以西翼断裂带沙一下亚段、中部地堑带沙一中亚段以及东部斜坡带沙一中亚段、沙三段为主要目的层进行整体部署,先打关键井,后打一般开发井,根据断块存在的地质问题,分批逐步加以解决,分别采用一套井网建成了于4、于11、于50块3个产
能建设区块。
2)边开发,边滚动。
由于复杂断块油气藏含油层系复杂,在钻开发井过程中常常发现
新的油气层,这些新的油气层为下一步滚动勘探工作指示了有利方向。
另外,在油田
的动态开发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老井复查,对一些电测解释存在疑问的非油层进行试
油认识,从中发现遗漏的油气层。
这些钻遇新发现的油气层以及老井排查遗漏的油
气层是滚动勘探工作的重点。
如于23井东营组18.7m厚的水层,从油气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上来看认为是油层,试油结果为油层,日产油23.5t,不含水。
通过统计2005~2012年于楼油田老井复查成果,共实施了26井次水层开发措施,其中17井次见到较好的工业油流。
采取上述措施不仅提高了断块的产油量,同时为下一步油
田的调整提供了方向。
3)选择合理开发方式。
由于于楼油田复杂断块油气藏天然能量不足,边水不活跃,所
以应选择早期注水的开发方式。
对于复杂断块油藏来讲,由于沉积相带变化较为复杂,所以储层发育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根据上述情况,在布置注采井网时应选择点
状面积注水方式,这样可以使局部注水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水驱油效率。
如于30区块采用点状面积注水方式后,单井平均日注水30m3,注入强度保持在
0.8m3/(m·d),含水率始终保持在68%左右,单井平均日产液始终保持在6~8m3,开
发效果较好。
4)开发后期应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并量化剩余油分布。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由于探明储量动用程度高,水淹程度逐渐加大,寻找剩余油较为困难。
因此,需要精细油藏描述,刻画单砂体,通过井间对比和地震精细解释进行微构造研究,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油水运动规律并量化剩余油分布,以注水调整为中心进行井位部署调整,通过滚动勘探开发的方式来提高油藏采收率。
如通过地层对比和三维地震解释对于4区块进行精细构造研究,确定剩余油有利分布区域,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水区域井间低渗储层滞留带上和注水井未控制的局部高部位或断层夹角地带。
在此基础上进行部署了7口调整井,完善了注采系统,其中6口调整井获得了高产,初期单井日产油10t以上,3口老油井见到注水效果,日产油由15t上升到46t,增产效果明显。
1)由于于楼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是伴随剩余油分布的变化及油气的新发现而展开的,因而需要按照滚动勘探开发的方式进行施工,由此提高油藏采收率。
2)复杂断块油藏的注水调整必须细化到单井组,通过局部有针对性地注采调整,可以发挥最大注水效果。
此外,由于储层发育具有较强非均质性,在布置注采井网时可以选择点状面积注水方式。
3)于楼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的油气分布与其复杂的断裂系统有着紧密联系,因而今后应着重研究其断层分布、发育时期和油气运移规律等基本问题,以便为该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献】
[1]方凌云,万新德.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闫存章,李阳.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3]姜汉桥,姚军,姜瑞忠.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