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经济性状、产量、氮肥农
学利用效率和利用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肥能改善小麦的经济性状,
增加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农
学利用效率和利用率出现了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A3处理(施氮225kg/)产量最高。

关键词:冬小麦;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率
施肥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子,合理施肥能通过改善养分吸收、促
进小麦生长发育来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

氮是小麦需要量多且必要的元素,氮用
量的多少,配合用量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小麦产量的高低和生产成本。

氮肥的合
理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和品种有一定积极影响。

因此确定适宜的施氮量是小麦高产
高效栽培的重要措施。

邢麦7号是邢台农科院近年来选育的高产稳产的新品种,
本文为研究邢麦7号配套的栽培技术提供了依据。

1材料与方法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 夏玉米,周年
轮作。

该地区小麦玉米单产分别为 6 341 和 5 264 kg·。

为了提高作物
产量,肥料投入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施氮肥的现象普遍。

据统计,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氮肥用量从 943.3 万 t 增加到 2016 年的 3 046.2 万 t,增加了 3 倍多(复合肥折合 1/3 氮肥)。

氮肥用量与作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因此,在华北平原冬小麦 - 夏玉米轮作模式上,氮肥施用过量的现象也较为普遍,然而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

大量田间试验表明,施氮的增产效果和氮肥利用
率并不高,当季施氮不增产或者在低氮水平下就可以达到最大产量的结果比较普遍。

长期过量施氮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氮淋失造成地下水污
染和农田氮氧化物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等问题。

所以,研发高肥效、环保型氮肥是
肥料行业的热点,也是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新型氮肥不仅能够满足作物养分需求,减少氨挥发和氮淋失,还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本研究中的
控失尿素和腐植酸尿素是两种新型氮肥。

已有研究表明,一次性基施控失尿素能
够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近年来,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新型氮肥,不同氮
肥类型对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机理的影响等还需要进行试验研究。

1.1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邢麦7号。

供试肥料是氮肥、磷肥、钾肥。

1.2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邢台市农科院农试场(任县)进行。

农试场土壤类型为重壤土,地力均匀,排灌条件良好,前茬作物为玉米。

小麦播
前进行灭草处理,洇地造墒,旋耕3遍。

试验设置不施氮肥为对照(CK),磷肥
P2O5用量为120kg/,钾肥K2O为75kg/。

设4个氮肥处理,135kg/、180kg/、225kg/、270kg/,分别以A1、A2、A3、A4表示,磷钾肥施
用同CK。

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

小区长12.34m、宽1.08m、行距0.18m,小
区面积13.33。

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定点调查数据动态,成熟收获后室
内考种,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分析。

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施肥作物经济产量-不施肥作物经济产量)/肥料投入

氮肥利用率(%)=(施氮区吸氮量-无氮区吸氮量)/施氮量×100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增施氮肥明显地增加了小麦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和
株高。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呈上升趋势,但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呈现
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A3处理时最高,即有效穗数618.3万/,穗粒数32.3个,千粒重43.5g。

2.2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等量磷、钾肥的基础上,与对照相比,施用氮肥明显增加了小麦的产量,但氮肥的施用量超过一定水平时小麦产量则出现下降趋势,A4处理的小麦产量比A3处理低171.8kg/。

其中A3处理产量最高为8377.8kg/,对照的产量最低为7592.2kg/。

2.3不同氮肥处理对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的分析
农学利用效率表示施用每kg纯养分增加子粒产量的能力,反映了施肥对产量增幅的贡献程度。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施氮处理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不同,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特别是高氮处理,降幅明显。

A3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

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在19.7%~25.0%之间,当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呈下降趋势,增氮不增产,说明作物没有真正吸收氮肥产生肥料效果。

结语:
本试验表明,氮肥的合理施用能极大地改善小麦的经济性状,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促进小麦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提高小麦
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但是氮肥的使用量有一定限制,超过合理用量反而会使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下降,反映出肥料施用“报酬递减率”。

参考文献:
[1]尹建义,姜春英,陈恩会,等.氮素供应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
响.中国种业,2007(11):50-51
[2]安霞,张海军,蒋方山,等.氮肥用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
影响.中国种业,2015(12):65-66
[3]张海竹,张永清,张建平,等.氮、磷、钾肥对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
响.麦类作物学报,2008,28(3):457-460
[4]杜朝霞.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现代农业,2015(8):25-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