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ef2a2a5901020207409c31.png)
第三课时认识几百几十几教学内容:课本第16--18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几百几十的数,能正确口算整百数加减整十数掌握几百几十几数的读、写法,能熟练整百整十数相加减的计算。
教法:自主探究,引导学法:操作、观察法、合作交流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
(1)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2)一十一十地数,从830数到1000。
2.根据计数器上的拔珠,写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480 620 790 910 3.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千以内的数。
(出示课题.)二、学习认识几百几十几I.出示例题方块图。
(课件出示)自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自学要求: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自学方法:操作、观察法、合作交流小老师借助计数器,讲解四百五十三的组成训练:1、四百五十三应怎样写呢?(学生交流想法)2.练习:根据所拨的算珠,写出这个数,并说说它的组成。
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597,请学生说说597的组成。
(2)一个一个地数,从五百九十七数到六百一十二。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第7题四、全课总结:读写一个多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五、课后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9题第四课时认数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干以内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干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并出示课题二、千以内的数的组成练习1.数数。
(1)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
提问:一百里有几个十?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
提问:一千里面有几个百?(2)一十一十地数,从二百六十数到三百二十。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f4eaa8284ac850ad024238.png)
第二单元课题:认识整百数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能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能用学具(小方块、计数器等)表示整百数和一千;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数量大约是几百,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能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小朋友们瞧,天使姐姐来了,她还带来了一些小方块(出示一个小方块、一条小方块),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
(再出示“一板”小方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一板”有多少个小方块呢?(1)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
(2)同桌交流。
(3)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小结:可以先一个一个数,数出一条也就是10个一是1个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出一板有10条,也就是10个十是1个百。
追问:一板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也就是几个百。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
(1)分别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
(2)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一板”小方块是一百,那“3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8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A、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看法。
B、汇报结果。
(3)出示“10板”小方块。
A、引言:小朋友们看,天使姐姐这里还有许多小方块,请你们一百一百地数一数,看一共有多少?B、让学生伸出手指对着方块一百一百地数,当学生数到九百时教师问:九百再加一百是多少个一百呢?如果学生回答是10个一百,教师追问:10个一百是多少?C、将“10板”小方块合在一起,这时教师指着屏幕上的“大正方体”问:这个大正方体是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同桌相互说一说)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表示一千的“大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31a463bed5b9f3f90f1c8b.png)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学期备课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测试情况,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
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本学期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编排了9 个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一、有余数的除法,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
二、时、分、秒。
三、认识方向,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
五、分米和毫米,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
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等等。
七、角的认识,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
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八、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
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九、期末复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4)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4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4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0907775caaedd3383c4d32b.png)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分。
(3)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 )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分。1时=()分
6、认识分。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样走1小格的。
这个绿色部分表示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提问:走这样的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
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提问: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教学具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新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440034af45b307e8719747.png)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
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
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
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
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
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
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19bf9eb9f3f90f76c61b61.png)
第一单元有余数得除法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得基础上,学习有余数得除法。
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得认识与有余数除法得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
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得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得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得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得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得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得计算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得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她们得抽象思维。
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得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得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得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得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得知识,解决有关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就是一位数得除法试商得方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得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得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得活动抽象出有余数得除法,初步体会与理解有余数除法得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得活动抽象出有余数得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得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得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出示10÷21)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得说说10除以2等于5得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得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得过程、结果。
2)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3)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得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就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4)如果还就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得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
出示:3.汇报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a035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9.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分、秒的关系及换算方法。
此外,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和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认读、书写时间。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方法。
2.难点:秒的认识及换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
2.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间的变化。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卡片等。
2.学具:计时器、卡片、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有关时间知识的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天的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一天,从而引出时间的重要性。
进而提问:“你们知道钟表上的时、分、秒是怎么样的吗?”2.呈现(10分钟)展示钟表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时、分、秒的名称。
教师讲解时、分、秒的定义及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有一块计时器和一些卡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9c43070740be1e650e9aa7.png)
第二单元认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
本单元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认识整百数(含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再认识几百几十(含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然后认识几百几十几,最后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还在认识几百几十几后安排了练习二,在单元结束时安排了复习。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能为学生认识更大的数积累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探索并掌握相应四则计算的方法提供支持。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千以内的数。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比较少,缺乏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较大数时往往有困难的主要原因。
苏教版教材在二年级(下册)教学千以内的数,三年级(上册)教学万以内的数,适当缩小认数范围扩展的跨度,增加教学的循环,适量延长认数教学的时间,能降低教学的难度。
这是仔细研究了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后作出的科学安排。
提优补差措施:在教学中,应该要密切联系生活,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学习用学具表示千以内数,使学生准确、直观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使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特别是一些后进生,要鼓励他们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对于一些学习优异的学生,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眼力。
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能用学具(小方块、计数器等)表示千以内的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bf2d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d.png)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十以内的数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地识别0-10之间的各个数- 能够正确地念出这些数- 能够正确地写出这些数- 能够用生活中简单的事例介绍这些数教学重点- 数的读法、写法、认识方法的启发- 数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数的读写能力的培养- 数与生活实际之间联系的启发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数字卡片等教具- 教师准备好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用数字卡片和图表向学生介绍数字0-10,并领读。
2. 自主研究让学生用纸笔写一遍0-10并让他们互相核对。
然后让学生到班内或家庭中寻找出现的数字,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拓展巩固教师自编简单的比大小、数的顺序等题目,让学生自己解决,练他们的读写能力。
同时,让学生思考数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第二课数0教学目标- 能够准确地理解“零”的含义和用法- 能够正确地念、写、用“零”教学重点- 对数字“零”的理解和应用- “零”在分数中的位置教学难点- 数字“零”与数子“0”的理解- “零”的应用教学准备- 数字0和分数的图表等教具- 学生练用纸和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数出0-10中的数并问学生哪个数是最小的?学生回答后将学生的答案用图表表示出来,其中包括0这个数。
2. 自主研究让学生用纸笔完成0的写法,然后让他们实际感受0的意义,例如在食品包装盒上观察0。
同时,让学生了解零在分数中的位置。
3. 拓展巩固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何用“零”来表示数字?”“在1/15中有几个零?”等让学生进行小讨论,在讨论中打破“零不是很重要”的观念。
第三课数1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地认识数“1”- 能够正确地念、写、用“1”- 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数字1教学重点- 1的阅读、写出、认识方法- 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难点- 数字“1”的读写能力- 如何正确地理解数字“1”教学准备- 数字1的图表等教具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举手并说出一个恰当的数,然后教师将学生的答案用图标表示出来。
苏教版新教材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新教材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2d48f5fab069dc50220157.png)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新教材全册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1 课时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 2 课时
五.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 3 课时
五.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 4 课时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五.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六.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五.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五.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六.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六.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23237177232f60ddcca16e.png)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小学教学资料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
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
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
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
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
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
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7d359484868762caaed524.png)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索并发现1时=60分,1分=60秒,学会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考虑到秒是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本单元先安排时、分的认识,再安排学习看钟面上表示的时刻,最后安排秒的认识。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已有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后续的学习之中,又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这一学习难点。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认、读、写几时几分,会计算简单的经过了一段时间后的时刻等。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时、分、秒的概念和知识。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1.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来呈现教学内容。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3.注重时间观念的建立。
4.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掌握看钟面上时刻的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经验,先呈现表示接近整时的钟面,引导学生判断大约是几时,再过渡到判断具体是几时几分。
1 认识整时1课时2 认识几时几分 1课时3 认识“秒”1课时4 练习二 1课时认识整时。
(教材第8~10页)1.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认识整时,会读、写、表示钟面上整时的时刻。
3.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重点:认识钟面,认识1时、1分及时、分的关系。
难点:理解1时=60分。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推荐文档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e76e7aab84ae45c3a358c23.png)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练地
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7×7
9×6
21÷3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是怎样很快找到合适
这 1 枝是剩下的,它是 10 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 3 人后面
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 10÷3=3……1 中,
10、3、3 分别叫什么?1 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 除以 3 等于 3 余 1 。
6
商 2。 想法三:二五一十,2 和 5 相乘的积最接近 12,又小于 12,所以商 2。 想法四:12 里面最多有 2 个 5,所以商 2。 提问:12 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10”表示什么? 12 个减去分掉的 10 个,还剩下几个?所以横线下面写几?这个“2”表示什
么?(表示剩下的 2 个,这个 2 就是余数) 提问: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 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板书。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 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
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 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 4 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枝)
10÷6=1(人)……4(枝)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b98582ec8d376eeafaa3185.png)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
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 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 题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 出示10÷21) 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 10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 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 10 除以 2 等于 5 的含义。
2. 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 如果把这里的 10 根小棒,每人分 3 根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3) 问: 如果每人分 3 根,最后把10 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 1 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 10 根小棒,如果每人分 2 根或者每人分 3 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4) 如果还是这 10 根小棒,每人分 4 根、5 根、6 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2014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2014秋)](https://img.taocdn.com/s3/m/43f00cca4693daef5ef73d91.png)
出示两幅图(上午7时小朋友起床穿衣服图,上午8时小朋友上课图),提问:各是几时?小朋友在干什么?
谈话:7时到8时是1小时,1小时是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想想这位小朋友在这一小时还会干些什么?
谈话:每件事都是在不同的时刻做的,为了准确地知道做每件事的时刻,就需要把1小时的时间细分,于是就有了比时更小的时间单位——分。1小时里有多少分呢?我们把1小时平均分成60段,每一段就是1分,合起来是60分,所以1时=60分。
8时零5分还可以写成8:05。
三、检测完善。
1、第1题。说出每个钟面的时刻,再写下来。
认读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走到4?说明这时是几时多?是几时几分?
2、第2题。把钟表和相应的时间用线连起来。
3、第3题。
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
四、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小朋友们都成了时间的小主人,把你的收获和心情讲给大家听。
(4)教师说:老师希望你们都能早睡早起,身体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5.练习二第7题
(1)先请学生读一读这几个时间。
(2)学生小组讨论,统一意见。
(3)全班交流结果。(上午8时,我们在上晨会课;上午9时30分,我们在上第二节课,一般都是语文课;上午10时20分,我们上第三节课;上午11时30分,我们吃午饭或吃完午饭在休息、玩耍。)
③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拍一下手、眨一下眼、写一个1字、跺一下脚等。)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2.认识几秒。
秒针走一大格时间是多少呢?为什么呢?(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
苏教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2)
![苏教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b958c3d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8.png)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由单元导语情境图、4篇课文、识字一和语文百花园这几个部份组成。
4篇课文别离是《程门立雪》《曹冲称象》《岩石书》《自己是试一试》,从不同的角度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学会学习、学会动脑、学科学、爱科学。
识字一是让学生学习用形声结合的方式识字。
语文百花园二进行识字、析词、背诵及口语交际等方面的练习,培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本单元的导语和情境图编排目的是激发学生念书的兴趣。
教师要哦充分利用导语和情境图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就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可能的了解,知道学了本单元的内容应受到的思想教育。
单元教学目标:1.熟悉汉字56个,会写40个;掌握形声识字的方式,积累新词,练习造句。
2.能正确、流畅地读通、读懂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诵课文,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养成主动学习、踊跃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熟悉汉字56个,会写40个;掌握形声识字的方式,积累新词,练习造句。
2.能正确、流畅地读通、读懂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诵课文,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能读懂课文,在读中理解一些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听故事、编故事、讲故事、写故事,培育倾听、表达、合作等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时间:13课时5程门立雪教学目标: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
2.朗诵课文,能较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教育学生酷爱学习,尊重老师。
3.会用“超级”“急忙”写句子。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词语造句,练习讲故事。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
2.指导学生记忆字形,规范书写。
3.朗诵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进程:一、开门见山,揭露课题1.板书课题,告知学生“程门立雪”是个成语,课文《程门立雪》讲的就是这个成语故事。
2.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
3.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再读课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41f761650e52ea55189885.png)
分针和时针的明确: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学生判断几时并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感知:1分钟内可以做多少道笔算。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第6页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教学内容
认识几时几分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4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带领学生先数出一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再5个5个地数出60个小格。
(2)认识1小时和1分。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从2走到3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
练习: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演示)
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秒针走60个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得出秒和分之间的进率:1分=60秒
教学难点
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实物钟、钟面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课前预习
课本第13页例5.
二、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预习内容。
1.出示例5的场景图。
前几天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小朋友在百米赛跑中,要看出谁跑得快或慢,就需要来计时。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第9页
板书设计
练习二
秒针走一圈是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
那么1分是多少秒?
小结: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板书:1分=60秒
3、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秒计算?
(1)出示电子钟,你会读上面的时刻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时、分、秒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部容易接受。
所以,教材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还是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学情分析: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比较抽象,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它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对钟表、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其次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体验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意义。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1、在探索时针、分针和秒针特点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及其简单的计算。
2、将“时、分、秒”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时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事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整时、几时几分。
2、知道时间单位之间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1、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整时、几时几分。
2、会计算时针、分针、秒针所经过的时间。
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课题:认识时、分教学内容:教材8—10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
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1、初步认识钟面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
(挂图出示:钟面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
)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讲述:我们把每两个数字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板书:大格),所以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1大格,同样,1到2之间也是1大格。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引导学生从1开始依次数出12个大格。
学生数好后板书:12个)4、认识小格。
讲述:钟面上除了大格,还有小格,相邻的两个小点之间是1小格。
(板书:小格)提问:那么,1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学生交流。
(板书:5个)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我们一起5个5个数一数。
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5.认识时。
讲述:时针从12走到1是多少时间?(1小时)从1走到2呢?(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几小时?讲述:这个绿色部分就表示时针走了1大格,也就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提问: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那么,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学生动手操作。
(要求:时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2时和5时)小结: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时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6、认识分。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样走1小格的。
这个绿色部分表示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提问:走这样的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提问: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学生动手操作。
(要求:分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10分,25分)小结:要知道走了几分钟,要看分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几小格就是几分。
7、认识时、分的进率。
在钟面上分针走了一圈,经过了几个小格?(60个小格。
)因此,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个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60分8、感受1分钟。
过渡:1分钟的时间很短,但如果我们认真地利用好,其实1分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现在让我们体验一下。
大家做眼保健操,1分钟大约做几节眼保健操。
请两名跳得比较快的同学出来跳绳,同学们分别数个数。
做“想想做做”第5题,了解有多少同学能在1分钟内完成。
指名背古诗,看1分钟内能背几首古诗。
追问:你觉得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总结:1分钟虽然不长,但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们要抓紧每1分钟,珍惜时间,在1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7、感受1小时。
过渡:1分钟大概有多长我们已经初步感受过了,那么1小时又有多长呢?做“想想做做”第7题。
一节课时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三、检测巩固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
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
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四、全课小结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2、完成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时、分的认识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8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
1时=60分第2课时课题:认识几时几分教学目标: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具准备:教具钟、学具钟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孙悟空又来了?上节课,我们和孙悟空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时、分)现在,我们复习一下。
填一填:(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分。
(3)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 )小时。
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分。
1时=()分(4)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看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用两种表示方法)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像这样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孙悟空说,他已经认识了时、分和整时,今天,他想和你们一起认识几时几分,真正学会看时间,这样,他就不会再迟到了。
你们欢迎不欢迎他?(出示课题)二、探索交流。
1、认识7时15分。
课件出示情境图第二幅。
学生观察,先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钟面上的时刻。
教师告诉学生:7时15分可以写作7时15分,还可以写作7::15。
2、继续让学生认识7时30分、7时45分。
师:时针都在7和8之间,都是7时多。
分针从12起走过30小格,是7时30分。
小结: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2、教学7时55分。
(1)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2)指出: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那我们说快到几时了?是8时少几分?(3)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这个时刻是几时多?多几分?(分针指着11,表示走了55分。
)是几时几分?怎样简写?怎么读?齐读一下。
(4)你能学着钟面上的样子动手拨一拨7时55分吗?拨拨看。
(5)7时 55分接下来马上就是几时了,怎样拨到8时呢?学生动手拨一拨并进行反馈。
(分针再走5分钟才到8时。
)(6)还想拨吗?和老师一起继续拨,分针走呀走,走到数字10,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9时对吗?为什么?(分针还没到12。
)怎样才到9时呢?(结合回答,老师再一遍演示。
)3、认识8时零5分。
(1)(出示8时零5分的钟面)观察一下,这个钟面和8时的钟面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分针不再指着12,时针超过8。
)(2)说说看,这时大约几时?(3)指出:看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时针,因为时针刚过8时,所以是8时;是8时过几分呢?我们再看什么针?(分针)分针从12起走到1,走了几分,因为没有满10分,中间要用0表示。
(在“8时”的后面出示“零5分”)简写怎么写?一起来读一读。
4、练习。
(1)(出示5时零5分、12时30分的钟面)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2)集体交流。
(3)说说你是怎么看钟面上的时刻?(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三、检测巩固1、刚才,孙悟空和大家学得真认真!有没有把本领都学会了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钟面)谁愿意做聪明的孙悟空,说出每个钟面的时刻,再写下来。
认读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走到4?说明这时是几时多?是几时几分?认读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到8时?是几时多?多几分?写6:05时应注意什么?(强调不要忘了中间的零。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小朋友看第2题,读读题目的要求。
先把时间读一读,再去连连线,生独立完成。
(2)出示题目,进行反馈。
(3)一起把这四个时间读一读,在这四个不同的时间里,小朋友都在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选一个时间来说一说吗?同时进行拓展:如分别说说是什么时候的12:05,分别在做什么。
如中午的12:05在做作业;夜里的12:05在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