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2.下列不属食物网特征的是
A.每一种生物只能被一种生物捕食B.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组成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不同生物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
3.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及其沿着食物链传递的主要形式分别为
A.二氧化碳有机物B.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C.有机物有机物D.有机物二氧化碳
4.根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以下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独立进行B.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C.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情况D.能量只能在食物链(网)中流动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不是都来源于环境
B.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C.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D.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7.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
8.下列事实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控制人口增长,同时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9.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D.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10.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C.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D.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11.“5·12”大地震后,某一山区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A.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生态农业
D.回填土壤,引进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12.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B.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C.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D.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13.把兔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兔的血红蛋白,这说明
A.兔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能进人大肠杆菌B.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C.兔的RNA和大肠杆菌的RNA携带相同的遗传信息D.兔和大肠杆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14.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载体”分别是指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连接酶B.噬菌体、质粒、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质粒D.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质粒
15.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④①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16.下图为某DNA分子一个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切断a处
B.DNA聚合酶可以连接a处
C.解旋酶可以使b处解开
D.DNA连接酶可以连接c处
17.下列哪一个不是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部分
A.终止密码B.目的基因C.标记基因D.启动子
18.已知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复制原点处比较容易打开双链,可以推断该处
A.A+T的比例较高B.C+G 的比例较高
C.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D.位于基因的尾端,是转录停止的信号
19.基因治疗是指
A.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下图为DNA测序仪显示的某真核生物DNA片段一条链的
碱基排列顺序图片。
其中图A的碱基排列顺序已经解读,其顺序是:GGTTATGCGT。
请判断,图B显示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A.GCTTGCGTAG B.ACCGGGGTTT
C.GATGCGTTCG D.TTTGGGGCCA
21.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22.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多倍体育种
23.科学家将β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β-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该生物技术属于
A.基因工程B.蛋白质工程C.基因突变D.细胞工程
24.下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是
A.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B.芽发育成枝条
C.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D.竹笋扦插发育成竹子
25.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B.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差异来鉴定杂种细胞
C.通常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某种多倍体植株
26.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
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大多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C.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7.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悬浮液
D.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传50代左右,所培养的细胞都会衰老死亡
28.下列哪—项属于克隆
A.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
B.将抗药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内
C.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D.将某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个细胞系
29.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下列处理不恰当的是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要进行无菌处理B.提供种类齐全的营养物质
C.提供纯氧以保证细胞的呼吸作用D.保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PH
30.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
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B.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D.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31.下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
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
A.蜘蛛数量减少B.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C.沼蟹数量增加D.细菌数量不增反降
32.下表为甲、乙、丙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判断
C.乙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小于丙草原D.流经甲草原的总能量大于乙草原
33.1995年对某饮用水源地实行退耕还林措施,右图是1995~2010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统计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统计年份内生物群落发生着初生演替
B.生物量代表调查年份之前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2005年之前某些种群数量已达到K值
D.2005年开始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4.当食草动物从某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①植物竞争强度增加②植物竞争强度降低③植物种类增加④植物种类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5.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
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D.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36.下面是4种限制酶所识别的DNA分子序列和剪切位点图(↓表示剪切点、切出的断面为黏性末端),请指出下列哪组表达正确
限制酶1:——↓GATC——限制酶2:——CATG↓——;
限制酶3:——G↓GATCC——限制酶4:——CCGC↓GG——
A.限制酶1和3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B.在使用限制酶的同时还需要解旋酶
C.限制酶1、2、4识别的序列都是由4个脱氧核苷酸组成
D.限制酶1和2切出的DNA片段可通过T4DNA连接酶拼接
37.下表为几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和切割的位点。
如图,已知某DNA在目的基因
的两端1、2、3、4四处有BamHⅠ或EcoRⅠ或PstⅠ的酶切位点。
现用PstⅠ和EcoRⅠ两种酶同时切割该DNA片段(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下列各种酶切位点情况中,可以防止酶切后单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自身连接成环状的是
A.1 为EcoRⅠ,2为BamHⅠ,3为EcoRⅠ,4为PstⅠ
B.1 为BamHⅠ,2为EcoRⅠ,3为EcoRⅠ,4为PstⅠ
C.1 为EcoRⅠ,2为PstⅠ, 3为PstⅠ,4为BamHⅠ
D.1 为BamHⅠ,2为EcoRⅠ,3为PstⅠ,4为EcoRⅠ
38.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乙肝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将等量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C.在具有筛选作用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会产生多种不同抗体
D.该单克隆抗体的主要应用价值是用来给患者注射达到治疗乙肝疾病的目的
39.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C.都需用CO2培养箱
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40.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
下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不同
B.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
C.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
D.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导致正常细胞在培养时达最大值
二、综合题
1.(16分)近年来,家禽生态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
某地区建立了“稻—鸭”共作的生态型农业生产体系(如下图所示),实现了稻、鸭的双丰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沼气池中的生物属
于。
鸭和昆虫虫的关系是。
(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
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原因是。
(3)该地区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不再是收割时直接粉碎到土壤中,而是先用来制沼气。
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实现了能量的利用和物质的,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研究人员尝试利用羽毛粉制成饲料添加剂,以替代鱼粉添加剂来饲养产蛋鸡。
请设计实验探究羽毛粉能否替代鱼粉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产蛋鸡。
实验材料:养殖的蛋鸡若干只,含羽毛粉的饲料,含鱼粉的饲料。
实验步骤:
①将实验用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③观察记录、统计各组鸡的。
预期结果及分析:
如果,说明羽毛粉能替代鱼粉;
如果,说明羽毛粉不能替代鱼粉。
2.(11分)生态系统是当今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全球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下面是几个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请回答:
(1)在相应的空格内填写碳循环的内容,并用箭头(→或←)及文字说明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在下图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 (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③和④分别属
于和 (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在草--兔--狼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
是;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3.(9分)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
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
一如下图:
(1)过程①表示的反应过程是。
(2)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和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⑥是指B细胞的。
(4)过程⑦采用的实验技术是,获得的X是。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所制备的疫苗。
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
行比较;或用图中的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4.(14分)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致畸、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欲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
请你以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
Ⅰ.实验材料:活的小白鼠胚胎。
Ⅱ.药品用具: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
Ⅲ.实验原理: _ __,根据这种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Ⅳ.实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浮液:
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入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入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培养瓶,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向A、B两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培养瓶摇匀。
C瓶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③_________________ 。
(3)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繁殖到大约第8代左右时,同时从恒温箱中取出三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处
理,使培养的细胞从瓶壁上脱落,再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以迅速杀死细胞并固定细胞分裂相。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悬浮液。
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的中央,___________ __,3~5min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镜检和统计:
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寻找处于_________ 期的细胞,并与______________ __对比以确认发生上述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
V.结果与结论:
经研究人员实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QB=12.5%、
QC=0.1%,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B.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C.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D.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答案】C
【解析】略
13.把兔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兔的血红蛋白,这说明
A.兔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能进人大肠
B.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杆菌
C.兔的RNA和大肠杆菌的RNA携带相
D.兔和大肠杆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同的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略
14.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载体”分别是指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连接酶B.噬菌体、质粒、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质粒D.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质粒
【答案】D
【解析】略
15.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④①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略
16.下图为某DNA分子一个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切断a处
B.DNA聚合酶可以连接a处
C.解旋酶可以使b处解开
D.DNA连接酶可以连接c处
【答案】D
【解析】略
17.下列哪一个不是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部分
A.终止密码B.目的基因C.标记基因D.启动子
【答案】A
【解析】略
18.已知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复制原点处比较容易打开双链,可以推断该处
A.A+T的比例较高B.C+G 的比例较高
C.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D.位于基因的尾端,是转录停止的信号
【答案】A
【解析】略
19.基因治疗是指
A.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答案】B
【解析】略
20.下图为DNA测序仪显示的某真核生物DNA片段一条链的
碱基排列顺序图片。
其中图A的碱基排列顺序已经解读,其顺序是:GGTTATGCGT。
请判断,图B显示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A.GCTTGCGTAG B.ACCGGGGTTT
C.GATGCGTTCG D.TTTGGGGCCA
【答案】C
【解析】图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GGTTATGCGT,说明从下向上观察,A是左边第一个,C是从左向右第二个,G是从左向右第三个,T是从左向右第四个,因此图B显示的碱基排列顺序是GATGCGTTCG;选C。
21.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答案】D
【解析】略
22.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多倍体育种
【答案】C
【解析】略
29.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下列处理不恰当的是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要进行无菌处理B.提供种类齐全的营养物质
C.提供纯氧以保证细胞的呼吸作用D.保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PH
【答案】C
【解析】略
30.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
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B.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D.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答案】A
【解析】略
31.下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
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
A.蜘蛛数量减少B.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C.沼蟹数量增加D.细菌数量不增反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
由图可知,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食草虫减少,蜘蛛缺少食物,数量减少,A正确;土壤中的磷的增加以及大米草的竞争减弱,可促进藻类生长,线虫增加,沼蟹数量增加,C正确;因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随沼蟹数量增加,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B正确;D错。
故本题选D。
32.下表为甲、乙、丙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判断
草原
类型
甲乙丙
植物总种数16
10
80
平均
种数
(种
数/
m2
)
2018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 hm2)20
00
90
200
78.0
A.甲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丙草原B.甲草原的恢复力稳定性大于乙草原
C.乙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小于丙草原D.流经甲草原的总能量大于乙草原
【答案】C
【解析】略
33.1995年对某饮用水源地实行退耕还林措施,右图是1995~2010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统计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统计年份内生物群落发生着初生演替
B.生物量代表调查年份之前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2005年之前某些种群数量已达到K值
D.2005年开始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C
【解析】略
34.当食草动物从某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①植物竞争强度增加②植物竞争强度降低③植物种类增加④植物种类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略
35.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
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
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A正确;y的大小反映了被干扰的程度,x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高低,对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被破坏的程度越大,则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长,B正确;x、y值的大小不仅与生物种类有关,还与数量有关,C错误;正常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种类及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保持不变,D 错误。
故本题选A。
36.下面是4种限制酶所识别的DNA分子序列和剪切位点图(↓表示剪切点、切出的断面为黏性末端),请指出下列哪组表达正确
限制酶1:——↓GATC——限制酶2:——CATG↓——;
限制酶3:——G↓GATCC——限制酶4:——CCGC↓GG——
A.限制酶1和3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B.在使用限制酶的同时还需要解旋酶
C.限制酶1、2、4识别的序列都是由4个脱氧核苷酸
组成
D.限制酶1和2切出的DNA片段可通过T4DNA连接
酶拼接
【答案】A
【解析】略
37.下表为几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和切割的位点。
如图,已知某DNA在目的基因的两端1、2、3、4四处有BamHⅠ或EcoRⅠ或PstⅠ的酶切位点。
现用PstⅠ和EcoRⅠ两种酶同时切割该DNA片段(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下列各种酶切位点情况中,可以防止酶切后单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自身连接成环状的是
A.1 为EcoRⅠ,2为BamHⅠ,3为EcoRⅠ,4为PstⅠ
B.1 为BamHⅠ,2为EcoRⅠ,3为EcoRⅠ,4为PstⅠ
C.1 为EcoRⅠ,2为PstⅠ, 3为PstⅠ,4为BamHⅠ
D.1 为BamHⅠ,2为EcoRⅠ,3为PstⅠ,4为EcoRⅠ
【答案】D
【解析】略
38.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乙肝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
为单克隆抗体
B.将等量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C.在具有筛选作用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会产生
多种不同抗体
D.该单克隆抗体的主要应用价值是用来给患者注射达到治疗乙
肝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