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开拓统计学的应用价值_中国统计教育回顾与展望_赵彦云

合集下载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引言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学科。

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以及预测和决策的制定。

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学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中,统计学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

例如,通过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研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评估社会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效果。

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统计学有助于研究自然现象和解释实验结果。

例如,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中,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实验数据并得出科学结论。

工程学工程学中,统计学可以用来优化设计和生产过程。

例如,在制造过程中,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中,统计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在医学中,统计学用于研究和解释疾病的发病规律和影响因素。

例如,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

经济学经济学中,统计学被用来研究经济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增长、失业率、物价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以及预测未来的经济形势。

金融学在金融学中,统计学被用来分析和解释市场数据,以便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例如,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股票价格、汇率等市场数据的波动趋势,以及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在数据分析中,统计学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方面。

例如,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识别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以及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方向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发展,统计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方向:数据科学数据科学是指以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科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立项名单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立项名单

9
11&ZD162
朱长青 南京师范大学
10
11&ZD163
魏晓平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11
11&ZD164
罗东坤
12
11&ZD165
王宗军 华中科技大学
13
11&ZD166
肖 张 王
序 中南大学
14
11&ZD167
浩 对外经济贸易大 极端气候事件的区域分布、变 强 学 化规律和应对机制研究 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 发机制研究
35
11&ZD188
刘海涛 浙江大学 萧国政 武汉大学 姬东鸿
36
11&ZD189
批)立项名单
主要涉及学科领域 建筑学、信息系统、 城市规划学、社会学 、管理学、经济学、 食品科学、环境科学 、农业生态学、化学 、生物技术、应用经 金融工程、数学物理 、系统科学、统计学 、应用经济等 地理学、空间统计学 、社会学、管理学、 经济学等 质检科学、应用经济 、管理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等 地理学、交通运输学 、区域经济、管理学 、系统工程等 法学、交通运输工程 、城市规划设计、土 木工程、通讯工程、 地理信息系统、生态 学、产业经济、人文 地理、社会学、公共 地理学、信息学、法 学、管理学等 地质学、经济学、环 境科学、资源学、地 矿学等 石油科学、经济学、 能源科学、国际问题 研究等 环境工程学、应用经 济、生态学、系统工 程、网络技术等 循环经济学、环境科 学;工业生态学、环 境会计学等 气象科学、数理统计 、灾害学、经济学、 地理信息系统等 水文学、水资源管理 、水利工程、环境工 程、国际问题、国际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立项名单

新起点下统计学的繁荣与发展——第四届中国统计学年会综述

新起点下统计学的繁荣与发展——第四届中国统计学年会综述
源、 环 境 与卫 生 统 计 共 7个 专 题 进 行 了分 组 交 流 。
的产 生机 制和普 查 数据 汇 总 类 型结 合 , 讨 论 了不 同 普查 类型 下计数 与 内容涵盖 误差 模型 的建立 与误差
效应 分解 , 以此 论述 了非 抽样 误 差 对 普查 涵 盖误 差
影 响的表 现形 式 。

以“ 新起 点下 统计学 繁荣 与 发展 ” 为主 题 , 吸 引 了来 自国内外 8 O多个 单 位 的 2 7 0余 位 代表 和嘉宾 莅 临 参加。 在 2 7日举 行 的全体会 议上 , 国家统计 局副局 长 许 宪春 博士 、 北京 师范大 学邱 东教授 、 天津 财经 大学 肖红 叶教授 、 国际投入产 出协 会副 主席郭 杰 民教授 、 香港浸 会 大学朱 力行 教 授 、 美 国佛 罗里 达 大 学吴 尚 武教授 、 浙 江工 商大学 李金 昌教授 、 台湾 辅仁 大学谢
人 选论 文 的研 究 领域 和 方 法 , 大会 将 所 有 论 文分 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统计 基础 理论 与方 法 研 究 、 国 民经济 核 算 与政 府 统计 , 财政 、 投资 与经济 增 长问题研 究 , 收入 、 消费 与 就业 问题研 究 , 金融 、 资本 统计 与风 险管理 , 人 口、 资
出发 , 对统计 指数 体 系分 析 方 法 中 的 内在 矛盾 产 生 的根源进 行 了剖 析 , 指 出 了 目前 流 行 的 “ 增 量 共 变
指 数体 系分 析 法 ” 的 非 科 学性 , 提 出并 论 证 了基 于
马埃指 数 的指 数体 系 。 调 查 误差 历 来 是统 计 调查 所 关注 的核 心 问题 。 国家统 计局 统计科 学研 究所 陶然基 于非抽 样误 差 的 视角 , 提 出并 定 义 了普 查涵 盖误差 , 将普 查涵 盖误差

统计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

统计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

统计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历史是人类经验的记录。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历史都是我们理解和认识自己的重要参照。

当代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往往会采用多种工具和方法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

而统计学就是其中一种工具,可以帮助历史学家合理地解释和理解历史事实,并提供深层次的分析和结论。

统计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统计学的应用在历史研究中具有广泛性和重要性。

在探究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发展时,常使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获得更加准确的分析结果。

例如,历史学家可以通过分析一项或多项统计数据来确定一个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统计数据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数据,例如人口普查数据、国家数据和财务数据等。

人口普查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历史学家可以通过收集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社会结构和人口增长率,以帮助研究历史事件,如城市化进程或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人口普查还可以帮助研究家理解社会阶层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个例子。

广东在宋代是南方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在那个时候,设计和制造新型船只的能力对于海运贸易至关重要。

历史学家通过分析明清的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数百年的时间里广东省拥有的造船师和沿海渔民人数超过了北方大部分的水手数量。

这就是为什么广东在宋代和其他朝代的海运贸易中如此繁荣的原因。

财经数据如何反映社会和历史情况。

一个国家或城市的财经数据可以反映其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在研究历史事件时,社会或集体的财经现状往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例如,在研究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贫民与富民之间的关系时,通过比较并分析统计数字,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状,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另一个例子是发现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英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是该国工业革命的基础。

历史学家通过分析英国十七世纪的财务数据,发现英国国民财政没有明显的紧缩和收敛,相反它还在增长,这就奠定了英国在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中首屈一指的地位。

统计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前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统计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将变得越来越普遍。

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

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

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学科,主要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以及从中得出结论和预测。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和风雨,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学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统计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统计学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

1902年,清政府成立了“统计局”,开始对国家经济和社会进行统计。

但由于当时的统计方法和技术不够先进,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了一批具有统计学背景的学者,如冯友兰、胡适等人,他们开始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并在教育和学术界推广统计学的知识和技术。

但由于当时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以及学术研究的限制和困难,统计学的发展一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统计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统计学开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952年,国家成立了第一个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机构——国家统计局,开始对国家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的统计调查和分析。

同时,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统计学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如李约瑟、黄宗羲等人,他们开始在国内推广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教育和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教学活动。

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数学研究所,开始开展统计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随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如农业、工业、财政、金融、医疗等领域都开始广泛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三、统计学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统计学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982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统计局,开始对国家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建立了现代化的统计体系和数据库,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和参考。

《统计研究》2020年总目录

《统计研究》2020年总目录

第37卷第12期2020年12月统计研究Statistical ResearchVol.37, No.12Dec.2020《统计研究》2020年总目录一、统计基本理论与统计改革关于中国平衡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许宪春等(2-3)大数据应用的质量控制....................李金昌(2-119)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统计监测的进展与思考......................................鲜祖德等(5-3)数字化、广义统计与数族协同.............赵彦云(5-117)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2016版CSNA有关FISIM系列修订及其影响的定量测度...............................徐蔼婷李佩瑾(卜4)国民经济核算与供给侧宏观经济观察.......高敏雪(2-15)中国上市公司雇员股票期权价值核算:2006-2018年...............................徐映梅陈树德(2-26)中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测算与演变探析...............................马丹何雅兴(3-3)中国居民资本要素收入有多少?............吕冰洋等(4-3) CPI之GEKS指数序列更新方法及窗口长度选择问题辨析.............................陈立双祝丹(4-18)关于中国数据库调查方法与资本化核算方法研究.............................许宪春常子豪(5-14)全球价值链分T:特征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潘安戴岭(6-3)产业关联测度的虚拟消去法(H F:M)问题研究........................................杨灿(8-3)基于电商平台大数据的特征价格指数研究....................................雷泽坤等(8-22)卫星账户研究视角与体系结构.......蒋萍蒋再平(9-3)资本问报率宏观核算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再测算.............................王开科曾五一(9-11)社会核算矩阵稳态均衡模型研究.........李原等(10-3)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编制的闺际进展:标准更新及国家经验....................................王勇等(10-17)数据资产核算研究........................李静萍(11-3)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问题研究……关会娟等(丨2-3) 基于两种功能的中国R&D资本测度体系研究.............................朱发仓杨诗淳(12-17)三、统计方法的应用与创新具有核化函数的部分线性模塑及其应用.............................张波范超(1-110)面板数据的可加分位回归模塑研究与应用...................................罗幼喜等(2-105)面板数据的贝叶斯Elastic Net分位数冋归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唐礼智等(3-94)大规模数据下基于充分降维的Leverage* 1要性抽样方法...................................秦磊等(3-114)基于协变量平衡加权的平均处理效应的稳健有效估计.............................吴浩彭非(4-114)互联网企业广告收人预测研究一基于低频数据的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组合模型.............................吴翌琳南金伶(5-94)稳健高效的高维成分数据近似零值插补方法及应用...................................熊巍等(5-104)数M:化丨丨类弓形效应修正方法及应用……赵雪艳(6-106) 基于机器学习LSTM&US模型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顶测研究...................................唐晓彬等(7-104)稳健卨维协方差矩阵估计及其投资组合应用一基于中心正则化算法...........宋鹏等(7-116)基于交叉子总体的抽样设汁及其估计方法研究.............................陈光慧吴钰冰(8-77)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函数型聚类算法……高海燕等(8-91) 处置效应模型估计中的后定变i i偏误—以倾向得分与LASSO估计为例......................................马键等(8-104)基于秩能M距离的超高维特征筛选研究...................................何胜美等(8-117)基于遗传算法一部分协整理论的配对交易方法及应用...................................毕秀春等(9-82)高维数据的稳健二分类方法..............史兴杰等(9-95)处理效应模型的理论拓展及在政策评价中的应用...................................纪园园等(9-106)异质性大数据的分布式估计...........郭婧璇等(10-104)因子模喂门槛效应的LM和Wald检验及其统计性质研究.................................韩猛等(H-106)时变系数广义空间滞后模型的贝叶斯估计...........................陶长琪徐茉(11-116)基于W素模型的协高阶矩矩阵估计及其应用研究...........................鲁万波王建业(12-105)第37卷第12期《统计研究》2020年总目录•127.四、经济社会统计分析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冲击的经济效应:基于TSO-DSGE模型的研究.............................苏为华等(1-17)中国全要素生产率重估—ACF模型中弹性估计改进和实证....................................许永洪等(1-33)生产分割、服务业开放与技术追赶—基于微观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张陈宇等(1-47)样本选择参数分位回归模型及其在工资分布分解中的应用....................................邰凌楠等(卜62)工业机器人使用与制造业就业:来自中国的证据....................................闫雪凌等(1-74)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美贸易双向溢出效应研究....................................谢锐等(1-88)轻资产运营与企业风险承担:实证分析与影响路径....................................周泽将等(卜99)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金融市场间的流动性协同运动?—基于中国金融周期的视角......张宗新等(2-37)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与城镇化效率.雷娜郎丽华(2-52)国际资本约束与顺周期财政政策•于斌斌申晨(2-65)异质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林峰邓可斌(2-80)—基于空间异质性的实证研究.............................邓飞柯文进(2-93)非稳态下公共养老金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精算平衡调整.............................王晓军詹家煊(3-20)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面向农民工开放度测量研究.............................钱雪亚宋文娟(3-33)资本技能互补与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决定.............................雷钦礼李粤麟(3-48)双模网络下基于节点流行度的潜在空间模型....................................黄丹阳等(3-60)互联网资本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企业创新驱动路径视角...........................王文涛曹丹丹(3-72)有序响应变量的贝叶斯模型选择及其在COPD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赵为华等(3-85)持股周期与股票盈利: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路晓蒙等(4-32)老龄化背景下退休对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基于模糊断点回归设计............贾男(4-46)环境信息披露的污染减排效应评估..............................胡宗义李毅(4-59)地方主导企业特质冲击的颗粒经济效应与区域经济影响..............................熊海芳李思琪(4-75)中国老年人低就业率成因:与俄罗斯的跨国比较....................................万海远等(4-87)P P P模式提升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吗?....................................王克强等(4-101)个人所得税减免有助于中国城镇家庭提高消费吗?..............................赵达王贞(5-27)高铁开通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吗?—来自长三角地区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王亚飞等(5-40)中国城市民生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来源分解与形成机理....................................陈明华等(5-54)利率市场化、非利息收入与银行净息差—兼论分类非利息收人的差异化影响路径....................................申创等(5-68)财务柔性能力与中国上市公司持续性创新—兼论协调创新效应与自适应效应....................................肖忠意等(5-82)政府研发资助是否有利于撬动跨境投资的技术创新溢出?—基于IFDI与OFD1双向演化的新视角....................................李勃昕等(6-15)财政分权和环境规制促进了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吗?..............................陈斌李拓(6-27)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陈梦根张帅(6-40)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企业出口生存—考虑异质性和传导机制的分析…张文武等(6-55) 环境分权、环保约谈与环境污染……李强王琰(6-66) 中国金融风险周期监测与央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果识别....................................陈创练等(6-79)产业基本性与重点产业选择..............林晨等(6-93)创新方式会影响企业投资价值吗?—-基于冗余资源的调节效应验证……王超发等(7-3) 中国制造业存在产业“微笑曲线”吗?……高翔等(7-15) 多人口随机死亡率模型研究:理论方法与进展综述..............................赵明王晓军(7-30)“雪中送炭”抑或“锦上添花”:地方金融发展、金融脆弱度与出口关系稳定度..........铁瑛何欢浪(7-42)工业机器人冲击下的服务业:结构升级还是低端锁定......................................王文等(7—54)空间溢出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长H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黄繁华郭卫军(7-66)产品市场竞争视角下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李慧云等(7-80)•128.统计研究2020年12月审计定价管制与交易剩余—2010年审计定价管制失效的自然实验....................................严文龙等(7-93)中国省际贸易流量再估算与贸易演变特征研究....................................李自若等(8-35)环境规制、农业投资与农业环境效率趋同—“波特假说”和投资调整成本整合框架的分析......................................姚增福(8-50)医保支付方式与医疗服务供方道德风险—基于医疗保险报销数据的经验分析..............................何文申曙光(8-64)多维极化的测度:新的方法及其应用..............................洪兴建董君(9-24)卖空机制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吗?....................................李春霞等(9-34)异质性视角下中国农村居民减贫效应研究—基于FGT贫困指数的分解新方法....................................孙巍等(9-44)1CT投资、互联网普及和全要素生产率....................................谢莉娟等(9-56)互联网技能会带来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吗?—基于C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祝仲坤(9-68) 公众环保诉求的溢出效应—基于省际环境规制互动的视角..............................张宏翔王铭槿(10-29)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出口增加值—基于我国-东道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视角..............................徐国祥张正(10-39)统计学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国际比较—基于1072个专业的文本挖掘分析....................................曾守祯等(10-52)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基于生产分解模型的分析............................杨蕙馨张红霞(10-66)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多维贫困.........何宗樾等(10-79)企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分解:技术选择效应与技术吸收效应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主观福利效应考察...........................祝瑜晗吕光明(10-115)最低工资对企业长、短期杠杆率的异质性影响....................................邹静娴等(U-15)空气质量对生活满意度的效应研究—基于序数分层空间自回归Probit模型....................................马佳羽等(U-30)提高女性家庭地位的心理途径:自我认同的例子.............................李仲武王群勇(1卜44)基于稀疏结构连续比率模型的消费金融风控研究....................................张晶等(1卜57)金融市场收益率方向预测模型研究—基于文本大数据方法..........顾文涛等(U-68)数字金融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吗?.............................滕磊马德功(11-80)多中心城市网络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驱动效应—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丁如曦等(11-93)创新试点政策能够引领企业创新吗?—来A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微观证据.............................杨仁发李胜胜(12-32)创新导向团队薪酬及其契约设计的实验研究....................................石琦等(12-46)金融机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一基于改进非对称CoVaR模型的研究.............................刘超刘彬彬(12-58)上证50ETF隐含高阶矩风险对股票收益的预测研究....................................王琳玉等(12-75)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预测季度GDP增速的方法研究.............................何强董志勇(12-91)五、其他新春寄语..........................统计研究杂志社(1-3)我国近现代统计学发展..............万东华周晶(6-H9)海外留学时期的戴世光..........李惠袁卫(9-120)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统计新发展一第十八次全国中青年统计科学研讨会综述邓明王劲波(10-90)(12-122)。

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统计学是运用各种数学方法与技巧,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在经济学研究中,统计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找到经济问题的答案。

下面将从历史、应用、限制、趋势等方面,探讨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历史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统计学已经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开始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数据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20世纪初,以量化方法为基础的经济分析成为主流,统计学作为一种工具开始在经济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到20世纪中期,经济统计学开始迅速发展,丰富了测量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工具,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发展。

应用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

利用统计学方法识别和分析经济现象,寻找规律和模式,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项核心任务。

例如,在经济增长和发展、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经济学家需要建立经济模型,进行数据估计和检验,以探究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另外,统计学还广泛用于经济政策制定和评估,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企业管理和市场调研等方面。

限制当然,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是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问题。

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同时,隐私和版权的保护也需要得到充分考虑。

其次,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模型的构建和测量带来了挑战。

某些重要变量无法直接观测,需要通过间接方法来估计。

此外,数据一般都是横向或纵向的截面数据,容易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现象的发展和变化。

趋势尽管有限制,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还是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数学工具的广泛使用,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也开始在经济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新技术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经济现象。

统计学的发展前沿与应用

统计学的发展前沿与应用

统计学的发展前沿与应用一、统计学的发展前沿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其发展前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数据时代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

如何处理海量的数据成为统计学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因此,大数据时代下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在统计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兴起随着人们对数据分析需求的提高,数据可视化技术逐渐成为了统计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图表、地图等方式直观地展示数据,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利用数据。

3. 现代实验设计方法的应用现代实验设计方法是指通过系统地设计实验方案来获取有关变量之间关系信息和最优条件下变量取值范围等信息。

这种方法在工业生产、医药研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4. 贝叶斯统计学的兴起贝叶斯统计学是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的一种统计学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频率学派,贝叶斯统计学更加注重主观先验知识的应用,因此在很多实际问题中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二、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统计学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医学规律和趋势,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

2. 金融领域在金融领域,统计学主要应用于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方面。

通过对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帮助投资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

3. 工业生产领域在工业生产领域,现代实验设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产品优化、工艺改进等方面。

通过系统地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找到最优条件下变量取值范围等信息,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 市场营销领域在市场营销领域,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调研、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

5. 政府管理领域在政府管理领域,统计学主要应用于社会经济调查、公共政策制定等方面。

通过对社会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14年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公示-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

2014年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公示-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

李娟伟 杨春艳 杨珂玲 杨爱军 杨继梅 汪文新
大数据背景下江苏消费环境指数研究
陆敏
2017134 2017680 2017260 2017510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统计监测研究
陈双莲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的测度方 法及实证研究 基于藤 Copula 分组模型的金融市场相依风 险度量研究
陈长 陈振龙
高海燕
兰州财经大学
2017284 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逯进
青岛大学
2017355 2017391
网络大数据统计生产及其数据质量控制研究 黄恒君
“五证合一”背景下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 路径研究
彭小年
兰州财经大学 江苏省统计局
一般项目(100 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2017213 面向数据开放的统计元数据研究
高维回归模型中的组变量选择研究
王明秋
基于 DSGE 模型的“一带一路”建设的 Dynare 仿真与计量研究 基于系统级模型构建的关系复杂大数据分析 方法及其应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 系研究
王娟 王常颖 王智新
新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
叶银丹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五大发展理念” 贯彻成效评价及优化 群体评价主观偏好信息测度方法及其应用研 究 基于市场的能源环境政策工具对中国环境治 理与生态建设影响的动态 CGE 研究
基于概率语言信息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 应用
刘兮
非传统数据应用办法研究
刘振中
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动态特征、传染途径及宏 观经济效应研究:统计测度与数值模拟 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 高维复杂网络文本数据的结构研究和统计推 断 党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统计史研究 (1921-1949)

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

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

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断探索、逐步建立和快速发展的过程。

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受西方统计学的教育和理论,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统计学的发展比较缓慢。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统计体系,统计学也开始在政府和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统计学也随之迅速发展。

国内大学开始设立统计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统计学人才。

同时,国家统计局也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和体系,使得数据收集和分析更加精准和科学。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统计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从经济领域到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领域,统计学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统计学人才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之,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不断的探索,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统计学也在不断壮大和完善,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 1 -。

经济社会统计应用基础研究的探索——兼评《数量评价标准手册》

经济社会统计应用基础研究的探索——兼评《数量评价标准手册》
入 的应 用研 究 , 出 了数 量界 限或 数 量评 价 标 准 的 提
科 学研 究规 范 。该 《 册 》 焦 于 经 济 、 会 、 技 手 聚 社 科
的评价 活动 , 通过 对 大量研究 结果 的观 察 , 出了这 给
些 指标 在实 际应 用 中的 数 量标 准 。 这种 分 析 研 究 ,
纳 整理 , 中筛选 出近 百 个具 有 典 型 意 义 的评 价 指 从
标 , 结合 国 内国 际实 际 运用 中 的大 量 案例 进 行 分 并 析 研究 , 而总结 出这些指 标 的数量评 价标 准 。 从
端 产业 结 构升 级 的统 计 理 论 方法 , 括 知识 经 济 统 包 计 、 业创 新统 计 、 融 创 新 统计 等 , 企 金 以及 技 术 创 新 分 析 和非技 术 创新 分 析 , 经 济 统 计 探 索发 展 的新 是 内容 。第 四是 围绕低 碳 经济 、 能减排 、 色经济 和 节 绿 可持续 发展 的需要 , 开发 出全 新 的统计 体 系 , 以满 足
长 , 立从 企业 创 新 、 业 创 新 和 国 家创 新 , 建 产 以及 教 育 、 技、 科 金融 、 信息 、 新技术 等 产业 配合有 效 的高 高
外 经济 社会 研究 大 量 文献 的梳 理 , 别 是通 过 对 在 特
社 会上 产生 重大 影 响的数 十个综 合评 价项 目进 行归
Hale Waihona Puke 即《 数量 评 价 标 准 手册 》中针 对 每 一个 重要 分 析 指
标 给 出的分 析研究 的标 准 , 括 数 量界 限和 内涵 价 包
理 论方 法 的需求 具有 深刻 认识 和深 人理 解 。也 就 是
说 , 统计 理论 方法 上 强 调 应 用并 提 出相 适 应 的 统 从

回顾与展望:中国统计学会30年

回顾与展望:中国统计学会30年

自由、 放的学 术 氛 围。既 要针 对 统计 改 革 和建 设 开
中 的 重 大 问 题 , 一 些 具 有 创 新 性 、 瞻 性 、 略 性 工作机制 , 真正使 学会成
为广大统计 科研人员 进行学 术探讨 、 学术创 造之家 , 成 为统计理论 工作者 与统计 实践者进 行沟通 和交流


回顾 历 史 : 国统 计 学会 3 中 O年
广泛开展 学术交 流 。在 各项 活 动 中 , 有 注重 学 术 既 研究和创 新 的国内各 个 层 次 的学术 交 流 , 也有 侧 重
于 汲 取 国 外 成 功 经 验 、 中 国 统 计 科 研 成 果 介 绍 给 把 世 界 的 国 际 交 流 。 较 好 地 发 挥 了 学 术 桥 梁 和 纽 带
第2 7卷 第 1期 21 0 0年 1月
统 计 研 究
S a i ia s a c t t tc lRe e r h s
Vo . 7. No 1 12 .
J n.2 0 a 01
回顾 与 展 望 : 国 统 计 学 会 3 中 0年
徐 一 帆
内容 提 要 : 文 回顾 了 中 国统 计 学 会 3 本 0年 来 的 主 要 工 作 和成 绩 , 总结 了 学 会 工 作 的 宝 贵 经 验 , 就 下 一 阶段 并 更 好地 开展 学 会 工 作 提 出意 见 。 关 键 词 : 国统 计 学 会 ; 就 ; 望 中 成 展 中 图分 类 号 : 8 9 2 C 2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5 5 2 1 ) l一 0 5— 5 1 0 4 6 ( 0 0 O 0 0 0
品。《 统计 研究》 更多 地刊 登 提高统 计 能力 、 高 要 提 统 计数据 质量 、 高政 府 统 计公 信力 方 面有 创 新 的 提 文章 , 计科研评 奖要 突出对提 高统计能 力 、 统 提高 统 计 数据质 量 、 提高 政府统 计公信 力有所创 新 的激励 。

统计学的发展前沿与应用

统计学的发展前沿与应用

统计学的发展前沿与应用引言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科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学、医学、环境科学等。

随着数据的规模和复杂性持续增长,统计学的发展也逐渐走向前沿,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统计学的发展前沿,并重点介绍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数据科学的崛起数据科学是统计学在信息时代的延伸与应用,它综合运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领域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数据科学逐渐成为热门领域。

在数据科学中,统计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数据的严谨分析方法和模型构建技术。

机器学习的发展机器学习是数据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和算法来训练机器模型,使其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做出预测或决策。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新技术的兴起,机器学习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统计学的发展为机器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准确的推断方法。

统计学与经济学经济数据的分析与预测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经济学研究需要大量的经济数据,而统计学提供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并做出相应的预测。

例如,通过对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预测宏观经济的走势。

经济学中的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又一重要应用。

经济学家常常利用实验来检验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有效性。

统计学提供了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方法,可以帮助经济学家设计出有效的实验方案,从而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统计学与医学医学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学研究需要大量的医学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来验证假设、发现规律以及做出结论。

例如,在临床试验中,统计学提供了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和假设检验的模型,帮助医学研究人员得出准确的结论。

生物医学信息学生物医学信息学是统计学在医学领域的前沿应用。

统计学习的前沿研究与拓展

统计学习的前沿研究与拓展

统计学习的前沿研究与拓展统计学习是一门研究从数据中学习模型与模式,并进行预测与决策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大规模涌现,统计学习领域也在不断发展与拓展。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习的前沿研究领域以及未来的拓展方向。

一、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近年来统计学习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可以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分类。

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未来,深度学习还可以在医疗诊断、金融风险评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强化学习强化学习是一种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进行学习的方法。

它通过给智能体提供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其学习最优策略。

强化学习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游戏策略等领域。

未来,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强化学习将在自动驾驶、智能物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三、非参数统计学习非参数统计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参数统计学习而言的。

传统的参数统计学习需要对数据的分布进行假设,然而真实世界的数据分布往往复杂多样。

非参数统计学习不对数据分布做出假设,能够更灵活地适应各种数据分布。

未来,非参数统计学习将在信号处理、金融建模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在线学习在线学习是一种在数据到达时即时进行更新和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批量学习需要事先将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进行处理和学习,但在海量数据和流式数据的背景下,批量学习的效率和可行性受到了限制。

在线学习通过不断地对数据进行学习和更新,能够更好地适应大规模数据的处理需求。

未来,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普及,在线学习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五、半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是一种利用有标签数据和无标签数据进行学习的方法。

有标签数据往往难以获得,而无标签数据则相对容易获取,半监督学习在利用无标签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预测时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半监督学习将在医学影像分析、社交网络分析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六、统计学习的可解释性研究统计学习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模型的可解释性。

整理版教育统计学的作用及意义

整理版教育统计学的作用及意义

整理版教育统计学的作用及意义教育统计学的作用及意义何谓教育统计学?其定义为“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得到的各类资料,并且以此做为依据进行科学地推断,从而揭示出蕴含在教育现象里的客观规律,是它的主要任务。

教育统计学对于在教育工作者中普及教育统计的知识和技能,改变现有的教育科学研究面貌,发展我国的教育科学,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具体作用有:一)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教育现状、指定教育政策、指导教育工作的,使得教育行政工作科学化的有效工具。

教育统计是认识教育现象的有力武器、有效工具。

我们要发展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要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办事。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教育也不例外。

因此,研究教育要运用好教育统计学知识,根据质量和数量的辩证统一规律,从数量上来了解教育情况,进行分析,这是是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办法。

二)进修教育统计学,能够帮助教育科研工作者正确运用统计办法去处理教育实验中所取得的数据,以提高科学研讨的质量。

我们要开展教育,搞好教育,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教育实验,以建立我们自己的教育科学,要有所创新,摸索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教学教育规律。

三)掌扭教育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正确地比较学生的研究成统的好坏,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在分析学生成绩时,运用统计方法把原始分数化为标准分数,再进行比较才准确、科学、可靠。

四)帮助我们了解理代教育研究文献,提高教育科学理论水平。

如果不理解教育统计的专门术语的含义,不懂得教育统计的运算方法,就难以看懂别人科学研究的成果,更谈不上从中吸取间接经验。

教育统计学作为具体科学的办法论学科,在教学、管理及教育研讨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表现为:一)教育统计是正确评价学生群体的研究状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科学手段。

教师要对学生的研究成绩进行考核,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必定要用到教育统计学。

二)教育统计是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试析我国高校统计学科建设问题

试析我国高校统计学科建设问题

纷 裁 减 合 并统 计 人 员 , 销 专 职 撤 统 计 岗位 以 及 政 府 统 计 部 门 机 构 精 简 、 制 压 缩 , 统 的 社 会 经 济 编 传 统 计 在 市 场 选 择 中 处 于 尴 尬 地 位 ; 校统计 学专业 生 源锐减 . 高 毕 业 生 就业 困难 , 会经 济 统 计学 社
学 的 区别 。
进 行 改 革 和 调 整 。 计 学 是 数 量 统 分 析 的 科 学 方 法 , 乎 可 以 应 用 几 到 所 有 的 领 域 。 满 足 各 领 域 的 为 要 求 而在本 科 阶段开 设各 领域 的 课 程 , 经济学 、 如 社会 学 、 管理 学 、 医 学 等 是 不 可 能 的 , 有 增 加 统 只 计 专 业 课 程 的 深 度 和 广 度 , 进 改 现 阶 段 统 计 学 方 法 课 程 过 多 平 行 开 设 、 突 出 基 本 素 质 教 育 和 基 不 本 技 能 培 养 、 适 合 本 科 教 学 的 不 弊 端 。 化 过 多 的 知 识 层 次 、 除 简 消 重 复 建 设 问 题 , 现 最 新 发 展 的 体 新 知 识 体 系 , 学 生 牢 固 掌 握 各 让 种 统计 方法 , 多元 统计 分析 、 如 贝 叶斯统 计 、 间序列 分析 、 样技 时 抽 术 、 机过 程 等。 随
的发展步 履维艰 , 人 困惑 。 此 令 凡 种种 都清 楚地 表明我 国统 计学教 育 和 学科 建 设 正处 于 关 键 时期 , 认 清 统 计 学 的学 科 性 质 和 发 展 方 向 , 于 明确 统 计 学 的 办 学 模 式 , 对 追 赶 国际 统 计学 发 展 潮 流 , 进 促 统 计 科 学 的 发 展 和 人 才 培 养 具 有 显著意 义。

我国STEA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路向--基于文本聚类的文献计量分析

我国STEA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路向--基于文本聚类的文献计量分析

我国STEA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路向--基于文本聚类的文献计量分析宋乃庆;刘燕玉;高鑫【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年(卷),期】2022(5)4【摘要】STEAM教育作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当今国际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利用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方法对我国近十三年的3758篇STEAM文献样本进行数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的STEAM教育研究主要聚焦STEAM教育理论研究与述评、STEAM教育实践探索、STEAM教育应用范畴探析、STEAM+创客教育或人工智能、STEAM教育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

我国STEAM教育未来发展的逻辑路向应是加强STEAM教育顶层设计,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新方向;开发STEAM课程新项目,发挥示范性项目引领作用;培养STEAM教育专业化教师,强化STEAM教育实施执行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保障STEAM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打造STEAM人才战略发展新高地,服务社会发展。

【总页数】11页(P137-147)【作者】宋乃庆;刘燕玉;高鑫【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铜仁学院大数据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34【相关文献】1.信息化进程中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路向研究——基于2000-2016年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2.我国玩具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基于1990-2013年我国硕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3.我国近年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脉络及研究趋势分析--基于《电化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学与科学知识图谱研究4.21世纪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基于对国内成人教育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5.我国教育督导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基于1990—2020年CNKI刊载文献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6期Vol.31 No.6统计与信息论坛Statistics &Information Forum2016年6月Jun.,2016收稿日期:2016-04-2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经济社会公共数据的空间统计样本数据开发及应用研究》(11&ZD157)作者简介:赵彦云,男,天津武清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和分析,竞争力与创新指数。

【统计理论与方法】加速开拓统计学的应用价值———中国统计教育回顾与展望赵彦云(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中心,北京100872))摘要:2015年10月20日是第二个世界统计日,在“优化数据,改善生活”主题下,本文聚焦了中国高等统计教育的发展历程、贡献及其主要特色,以及探索了面向大数据挑战的宏观统计思想,呼唤和期待中国统计对世界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世界统计日;统计教育;大数据统计;宏观统计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16)06-0003-04 联合国确定2010年10月20日为第一个世界统计日,并在上海举行了第一个世界统计日的隆重庆祝活动。

按照联合国每五年一个世界统计日的历志,2015年10月20日是第二个世界统计日,联合国统计司与国家统计局、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在中国西安举行了面向全世界现场网络直播的隆重庆祝活动,主题是“优化数据,改善生活”(Better Data.Better Lives)。

本文是应邀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主要是向全世界聚焦了中国高等统计教育的发展历程、贡献及其主要特色,以及探索了面向大数据挑战的宏观统计思想,呼唤和期待中国统计对世界的更大贡献。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统计教育1949年新中国建设初期,因为没有如何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教学与科研体系的经验,我们按照苏联的经验和办学模式于195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计划统计系及统计学专业,邀请前苏联统计教育专家帮助培养社会经济统计骨干。

当时,国家急需一批统计专业干部与管理干部充实到国家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计划统计部门,因而在高等财经院校中完全按照计划经济中制定计划、检查计划、考核监督所涉及的统计知识进行系统的统计教育,实行了以统计学原理和部门统计教学为主的统计教育体系。

实事求是地说,当时的这套统计教育教学方案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初创阶段的要求的,建立了满足企业统计、产业统计、政府部门统计、政府综合统计,以及在计划经济中的全部统计支持的应用统计知识体系,为中国计划经济制度体系和工业产业体系、科学管理体系、财政金融体系等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全面展开,高等财经院校的统计教育应该逐渐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应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统计方法技术,努力赶超国际先进统计教育水平。

遗憾的是,受苏联1954年统计会议极“左”思想的影响,排斥数理统计方法,认为数理统计学是数学,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党性的社会科学,人为地将概率论数理统计与社会经济统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割裂开来,形成了在应用数学下面的概率论数理统计和在经济学下的统计学两个统计专业平行发展的局面。

概括讲,1952-1978年中国主要受前苏联影响,统计教育分成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两门统计学。

1966-1977年文化革命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停办,中国统计教育随之停滞。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统计教育在文化革命之后的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

3① http://statstsc.org/category/%E4%BF%A1%E6%81%AF%E5%85%AC%E5%BC%80/%E6%95%99%E5%AD%A6%E5%8D%95%E4%BD%8D1981年1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统计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位人才培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1993年中国统计学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在恢复高校统计教育初期的1979年仅有17所高校设置统计学本科专业,到1993年全国本科设有统计学专业的高校140所,其中设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专业的高校12所,其余128所都是经济学下的统计学专业。

这期间,不仅综合性大学和财经院校中原有的统计学专业得到恢复和重建,而且一些综合性大学、工科大学及新建的财经院校内增设了统计系或统计专业。

1998年教育部对原有的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修订,在本科中设置了一级专业学科统计学,在学位设置方面也有了经济学和理学两个学科的学位授予,这为促进统计学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同时具备统计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011年,教育部学位办下发《关于按〈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进行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的通知》(学位办2011,25号文),统计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数据①,截止2013年11月,全国开设统计学专业本科的教学机构分布如下:表1 2013年全国本科统计学专业高校教学单位数专业名称授予学位教学单位数(个)统计学 理学 194应用统计学理学 158经济统计学经济学164表2 1979-2013年全国本科统计学专业高校单位数年份1979 1985 1991 2000 2005 2010 2013统计学本科高校单位数17 84 130 76 160 252 324表3 1996年以来全国获得统计学硕士学位的人数年份1996 2000 2005 2010 20141996-2014合计108 128 344 718 703 7 703数理统计79 110 375 737 679 7 850医学统计107 139 424 659 753 8 017应用统计*————1 041 1 670合计294 377 1 143 2 114 3 176 25 240 *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自2011年开始设立并招生,2013年首届毕业。

表4 1996年以来全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年份1996 2000 2005 2010 20141996-2014合计经济统计16 15 39 73 85 813数理统计21 26 55 135 101 1 272医学统计13 22 69 113 132 1 264合计50 63 163 321 318 3 349图1 1996年以来全国获统计学硕士学位人数变化图图2 1996年以来全国获博士学位人数变化图三、中国统计教育和高校科研的特点中国统计教育和高校科研的特点之一是分别以社会经济统计与概率数理统计两个核心为特色向应用领域不断发展的,如图3所示:图3 “数据+模型”的二分模式图图3中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统计学是以数据即描述统计为主要应用开展统计教学和科研及人才培养的,其中统计学原理是专业基础,同时也强调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专业课主要是部门统计学,包括农业统计、工业统计、商业统计、交通运输统计、财政金融统计、人口统计,以及物价统计、综合平衡统计学等。

1985年1月国务院成立国民经济核算标准统一领导小组,国家统计局领导开始参加联合国统计会议,部门统计逐步向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主转变,企业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以及市场调查、抽样调查技术、应用回归、时间序列、多元统计、统计预测等课程及研究成为经济统计学的主要专业教育内容,同时也加强数学基础和4统计与信息论坛计算机应用等能力的培养,总体上非常突出统计在经济、金融保险、管理及社会发展中的分析、预测、监测、风险管理、政策制定,以及在各种调查、数据搜集整理及数据库等方面应用能力上的人才培养。

图3应用数学一级学科下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非常重视相关数学基础能力的培养,统计理论方法特色突出,并注重在质量控制、工程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向金融工程、生物医学统计、保险精算与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发展。

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优秀本科生留学美国等发达国家,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理论统计学基础使他们成为当今世界的著名统计学家。

中国统计教育和高校科研的特点之二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统计发展。

例如国家统计局的政府统计数据开发应用,包括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投入产出表编制调查、景气调查、创新调查和年度数据、季度数据、月度数据,以及政府部门统计调查,如水资源调查、林业资源调查、国土资源调查、R&D清查等,都非常重视高校统计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和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的参与,通过课题招标、委托项目或合作研究等方式构筑统计教育与实际统计工作的密切联系。

国家统计局提供基金支持的每年一度的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每年都有全国高校教师申报的项目600多项,支持了统计教育和科研的发展。

中国是全世界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政府统计高校人数最多的国家。

中国统计教育和高校科研的特点之三是统计学科内部交叉发展。

在统计学由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统计学专业和应用数学一级学科下二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上升为与经济学和数学平行的统计学一级学科之后,发展成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四个专业,专业之间互相渗透发展,形成了推动统计教育和科研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中国统计教育和高校科研的特点之四是统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

首先表现在统计学与生物医学的交叉发展形成的生物医学统计不断强大。

其次是统计学与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交叉形成应用统计的重要领域。

第三,统计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表现出统计在新闻学、法学、社会学、人口学、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文献计量学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定量化和精确化研究的发展。

第四,统计与遥感地理信息学的交叉,推动经济社会数据空间标准化及其空间统计分析的发展。

四、建立面向大数据的宏观统计,让统计在大数据科学中发挥核心作用 近30年,勤奋的统计学家面向应用发展了许多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成为新的时代发展特征,从大数据提取知识的统计理论方法研究,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是,面向大数据的发展,以提升大数据资源价值的统计理论方法研究非常重要,因为针对大数据的发展,以不产生危害社会的数据垃圾为目标的统计理论方法研究将挑战大数据时代的核心价值。

为此,我们提出探索服务于大数据科学的宏观统计的新目标。

宏观统计的价值取向是运用统计理论方法实现大数据资源累积与价值提升,创造统计数据记载人类知识体系的新方式和新方法,奠定统计学新基础。

以宏观统计立论的几个要点阐述如下:宏观统计目标:使大数据有序,使大数据资源成为人类社会宝藏;宏观统计结构:全总体、全对象、全过程。

宏观统计的结构解析:全总体:所有人的个人的全历史信息数据记录唯一社会编码(个人身份证号码);所有单位的全历史信息数据记录唯一社会编码(法人组织机构编码);所有自然物种的全历史信息数据记录唯一社会编码(动物、植物、生物编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