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模拟试卷(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模拟试卷
(三)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3分)生活中,我们遇到很多物质的变化,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个不同类的是()
A.蜂窝煤燃烧
B.擦亮的铝锅表面失去光泽
C.从冰箱中取出的可乐瓶外壁上出现水珠
D.米饭在铁锅中烧焦
2.(3分)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倾倒液体ﻩB.
量取液体C.
熄灭酒精灯 D.
过滤
3.(3分)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B.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4.(3分)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
B.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D.装置I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5.(3分)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苯氧气二氧化碳水X
反应前质量/g3.99.6000反应后质量/g006。
62。
7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为13.5ﻩ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 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6.(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③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④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⑥加热能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①③
B.②⑥ﻩ
C.⑤⑥D.④
7.(3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调查和搜集资料得知,可以通过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过滤几个步骤对黄河水进行净化.请选择合理的操作顺序()
A.①③②④ﻩ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8.(3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能使其软化
B.在硬水中加明矾后能得到纯水
C.过滤能够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二.填空题(共4小题)
9.(3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
(2)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10.(3分)如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a方框右上角应填写的符号是;图a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2)图b方框中横线上的数字是写出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
(3)请将“元素"、“原子"、“分子”分别填入图c圆圈内.
11.(3分)某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小峰同学抽签后,(题目是:氧气的制取)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1)指出下列编号的仪器名称:a、c、g;
(2)实验室欲利用上述仪器完成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配制取装置时还须补充的一种用品是,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实验室有一瓶正放在桌上的盖着玻璃片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如图),但不知其名称.请你做出一种假设(猜想),并按你的假设设计探究实验过程,然后填写下表.
假设(猜想)实验操作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
12.(3分)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水的净化及组成(装置如图).其中一组同学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图②所示)净化池塘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净化后的池塘水与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四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2)实验③中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气体的气体是(填写化学式),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请根据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4)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①和③两个变化中最本质的区别是.
三.计算(共2题)
13.(1)液晶是一类新型材料,广泛用于电子、仪表产品等.MBBA(其化学式为了C18H21NO)是一种研究较多的液晶材料,其中C、H、O、N元素质量比为.(2)右图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生理盐水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
①该瓶溶液中含水g.
②若以每分钟60滴(20滴约为1mL)的速率给病人静脉输液500mL,约需分钟输完(取整数).
14.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且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一定的.某中学化学小组用加热氯酸
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克,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现在需要9.6 克氧气,求需要加热多少克氯酸钾完全反应才能够得到?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模
拟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3分)(2014•夹江县模拟)生活中,我们遇到很多物质的变化,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个不同类的是( )
A.蜂窝煤燃烧
B.擦亮的铝锅表面失去光泽
C.从冰箱中取出的可乐瓶外壁上出现水珠
D.米饭在铁锅中烧焦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仔细分析判断即.
【解答】解:
A、蜂窝煤燃烧有二氧化碳等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B、擦亮的铝锅表面失去关泽,是铝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C、从冰箱中取出的可乐瓶外壁上出现水珠,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
D、米饭在铁锅中烧焦,米饭发生了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仔细分析判断,从中找出不同项.
2.(3分)(2013春•汉阴县期末)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倾倒液体 B.
量取液体ﻩC.
熄灭酒精灯D.
过滤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
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3分)(2013•烟台)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B.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分析】A、根据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B、化合价为一种元素与其它元素化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对比反应前后所含元素的物质组成,判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C、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由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D、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
【解答】解:A、由两种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每种生成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组成单质乙的元素在反应后与其他元素组成了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B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说法正确;
D、由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实质用微观模型示意图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
4.(3分)(2013•武汉模拟)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
B.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D.装置I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分析】A、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B、根据装置Ⅱ中的长颈漏斗用于添加液体分析;
C、根据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气体分析;
D、装置I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反应;
【解答】解:A、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于收集H2、O ,不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故A说法错误;
2
B、装置Ⅱ中的长颈漏斗用于添加液体,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能够控制液体的流速,故B说法正确;
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气体,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故C说法正确;
D、装置I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反应,如制取氧气的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实验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要根据收集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分析.
5.(3分)(2011•宁波)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苯氧气二氧化碳水X 反应前质量/g 3.99。
6000
反应后质量/g00 6.62.7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为13.5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X的质量;通过计算苯、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推算出X中所含元素的种类.
质量增加了6.6g,是生成物;H2O质量【解答】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O
2
增加了2。
7g,是生成物;O
质量减少了9.6g,是反应物;苯的质量减少了3。
9g
2
克,是反应物;生成物还少4.2g,所以X是生成物.
A、反应后生成的物质x的质量4。
2g,故m的值为4.2g,故选项错误.
B、反应物是苯和O2,生成物是CO2、H2O和X,不是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相等,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8g,物质X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3.6g﹣1.8g=1.8g.苯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3。
9g×=0。
3g,2。
7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2。
7g×=0.3g,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物质X不含有氢元素.则X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4。
2g﹣1。
8g=2。
4g;X中含有C、O两种元素,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g:2。
4g=3:4,该物质为CO,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故选项正确.
D、由C中计算过程可知:X中含有C、O两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6.(3分)(2015秋•南召县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③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④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⑥加热能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①③ﻩB.②⑥ﻩC.⑤⑥ﻩD.④
【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错误;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所以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说法错误;
③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缓慢氧化,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④根据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所以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正确;
⑥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加热能产生氧气的物质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少犯错误;
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故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说法错误;
所以说法正确的有:④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7.(3分)(2006•淄博)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调查和搜
集资料得知,可以通过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
④过滤几个步骤对黄河水进行净化.请选择合理的操作顺序()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
【分析】黄河水含有大量泥沙,分析题中所涉及的净化方法在净化水时所起到的作用,对黄河水进行净化操作方法排序.
【解答】解:①化学沉降(用明矾),明矾具有吸附水中固体小颗粒的作用,使悬浮水中的小颗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加快悬浮物的沉降,此操作只是把固体颗粒沉降而并未进行彻底分离,在此净化过程中应是自然沉降后的操作;
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使用漂白粉在水中生成氯气杀死水中病菌,在此过程中应为过滤后的净化操作;
③自然沉降,使水静置,水中较大的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而沉降,在此净化中应为最先进行的操作;
④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一种方法,可除去水中沉降下来的固体颗粒,因此应排在沉降后.
故选D
【点评】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并不能把水中的病菌除去,因此过滤后还需要进行消毒杀菌操作.
8.(3分)(2009秋•濉溪县期末)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能使其软化
B.在硬水中加明矾后能得到纯水
C.过滤能够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判断.
B根据水的净化方法和硬水软化的方法判断.
C根据过滤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判断.
D根据硬水的成分和硬水的危害方面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中活性炭有吸附作用,但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吸附可溶的钙、镁化合物,所以不能软化硬水,所以A错误.
B中明矾可以吸附沉降水中不溶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的钙、镁化合物,所以在硬水中加明矾后不能得到纯水,所以B错误.
C中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所以C错误.
D中长期饮用硬水会使人得结石症等疾病,所以对健康不利,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二.填空题(共4小题)
9.(3分)(2010•兰州)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Ar .
(2)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N2.(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Al3+.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2O3.
【分析】(1)氩气是稀有气体元素,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所以氩气的化学式就是表示氖元素的元素符号,进行解答;
(2)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解答;
(3)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4)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解答.
【解答】解:(1)氩气是稀有气体元素,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所以氩气的化学式就是表示氖元素的元素符号,因此氩气表示为:Ar;故答案为:Ar;
(2)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氮气表示为:N2;故答案为:
N2;
(3)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铝离子表示为:Al3+;
故答案为:Al3+;
(4)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2O3;
故答案为:
2O
3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10.(3分)(2012秋•攸县期中)如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a方框右上角应填写的符号是Na ;图a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
(2)图b方框中横线上的数字是7写出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F﹣.(3)请将“元素"、“原子”、“分子"分别填入图c圆圈内.
【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1中右上角是元素符号,图a中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为氯化钠;
(2)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以及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稳定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以及物质又是由微粒构成的进行解答.
【解答】解:(1)图a方框中的元素是钠元素,此处填写元素符号;氯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带上了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所以带上了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图a所示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2)图b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可以知道图b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带上了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其符号为:F﹣;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物质又是由微粒构成,微粒包括分子和原子,分子是有原子构成的,据此可完成图片中的空格.
故答案为:(1)Na;NaCl; (2)7;F﹣;(3)如图;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学生对周期表中一个小格中的信息的认识和应用以及元素、分子、原子的关系,训练了学生利用对比、观察等方法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11.(3分)(2015秋•武汉期中)某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小峰同学抽签后,(题目是:氧气的制取)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1)指出下列编号的仪器名称:a 铁架台、c酒精灯、g 药匙;
(2)实验室欲利用上述仪器完成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配制取装置时还须补充的一种用品是棉花,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室有一瓶正放在桌上的盖着玻璃片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如图),但不知其名称.请你做出一种假设(猜想),并按你的假设设计探究实验过程,然后填写下表.
假设(猜想)实验操作可能看到的
现象
结论
可能是氧气(或可能是二氧
化碳)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
瓶内(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
的石灰水,振荡)
木条复燃(澄
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该气体是氧气
(该气体是二氧
化碳)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判断;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再依据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
(3)该瓶气体是正放在桌子上,且无色无味,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大,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等无色、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解答】解:(1)由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可知,三种仪器分别是:铁架台、酒精灯、药匙;
故答案为:铁架台;酒精灯;药匙;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分析所给仪器,在装配装置时还需要棉花;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答案为:
棉花;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该瓶气体是正放在桌子上,且无色无味,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大,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等无色、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检验该气体是否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
木条,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
故答案为:
假设(猜想)实验操作可能看到的现
象
结论
可能是氧气(或可能是二氧化
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
瓶内(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
的石灰水,振荡)
木条复燃(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
浊)
该气体是氧气
(该气体是二氧
化碳)
(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所用仪器,及依据收集装置判断收集气体,可以很好的考查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12.(3分)(2015秋•沧州期末)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水的净化及组成(装置如图).其中一组同学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图②所示)净化池塘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净化后的池塘水与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四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蒸馏水.
(2)实验③中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气体的气体是O2(填写化学式),该实验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
O2H
2↑+O2↑.
(3)请根据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4)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①和③两个变化中最本质的区别是①中只是水分子的间隙变大,③中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进行分析解答.
(2)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还能进一步推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4)可以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起吸附作用;净化后的池塘水与矿泉水、自来水中均含有水、可溶性的物质等物质,均属于混合物;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2)通过观察图可以发现:b接的是正极,b管气体少,所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2H2↑+O2↑.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进行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数目没有增减,故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4)蒸发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水分子通电后被分解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为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为氢气,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
(1)吸附;蒸馏水;O2;2H2O2H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