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8单元 第3讲 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思想文化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一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较快发展
(2)结果: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2.抗战时期
(2)结果: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3.解放战争时期
(2)结果: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二 近代后期的社会生活 1.交通
(1)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
01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的民航事业开始起步。

(2)1924年,上海开始运行公共汽车。

2.大众传媒
(1)报刊业: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影视业⎩⎪⎨


①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

②在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影片。

三 近代后期的先进思想 1.新三民主义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0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表现 新三民主

新内容
新发展
新倾向
民族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
内□
03各民族一律平等 突出反对帝国主义侵
略;提出民族平等 联俄、联共
民权
民权为□
04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
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唤起民众
民生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
关注工农生活
扶助农工
2.毛泽东思想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备受欺凌,军阀混战不已。

②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③十月革命后,“□
07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

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

(2)发展阶段、内容及著作
发展阶段时间内容主要著作
酝酿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 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
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 创造性地提出“□08农村包围城市,

09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等
走向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创造性地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
走”战略和□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科学概念。

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
党的指导思想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
论》《论联合政府》
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工作中心转
移,党的基本□
11政策和□
12总任务;
提出□
13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论人民民主专政》
其他
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
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
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4.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4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理论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
15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了□
(2)实践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16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概念辨析]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
(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3)“官僚资本”是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图解历史] 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概念阐释] 抗战时期的统制经济
统制经济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

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

抗日战争时期的统制经济政策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以国防建设为核心的总方针下,制定和推行的最重要的经济政策。

它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形势下,针对战时时局的需要,作出的最重要的政策选择。

[图解历史]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问题探究1]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完全一致的吗?
提示:否。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但二者有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二者的不同是由各自阶级属性所决定的。

[问题探究2] 为什么说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提示:(1)该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以完整阐述。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该时期毛泽东思想的首要和核心内容,它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了正确回答。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说明中国已经形成了既属于马列主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与基本政策。

(4)该时期的实践已经验证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在中共七大上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互动探究史料研读
主题1 没有前途的经济——近代后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1934年5月,美国颁布《白银法案》,实施禁止白银出口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又使国际银价大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严重缺乏支付工具。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在美国留学,对西方金融制度相对了解,强力主导推进币制改革。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顶住来自日本的强大压力,实行法币改革。

将白银国有化,停止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的关系;同时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二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
厂内迁。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

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

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

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三我(刘鸿生: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1936年3月,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收买股票20万股,占南洋股票总额的一半,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

[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国民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

史料二主要阐述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表现,反映了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史料三现象反映了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掠夺。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史料三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因:国际银价大涨,国内白银外流,经济危机严重;国民政府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与准备抗战的需要;近代金融人才的推动。

积极影响:统一了币制,推动了货币管理的现代化;建立了抗日战争的货币支撑体系;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了经济复苏;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消极影响:便利了英、美对中国金融及经济的控制;加强了金融垄断,为国民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开了方便之门。

(2)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3)一定程度上依赖官僚资本主义,很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1)工业布局得到一定改善。

在大后方初步建立起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使中国的工业布局得到一定的改善,也推动了大后方战时经济的发展,有利地支持了中
国的长期抗战。

(2)客观上促进了西部的现代化进程。

战争致使大量人口西迁,对于开发当地,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中不乏科技人才,这就为西北工业的发展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加速了西北工业的现代化。

(3)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北地区教育的发展。

东部工业及人口的西迁带去的种种事物和思想冲击了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为当地经济的现代化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并广泛传播了科技文化知识。

(4)国民政府西北开发活动的主旨是满足军事需要,为其政治目的服务。

从整体规划上看,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活动难以从整体角度出发,导致开发后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不合理发展。

主题2 与时俱进的民主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
一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二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独立,始有可望也。

……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

——《孙中山选集》下卷三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

……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四……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涵。

逐层分析史料二可知,第一句反映了民族主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省略号前后为一层含义,指出革命依靠的对象。

史料三反映了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与西方的民权主义不同,同时应注意史料三的出处。

史料四反映了国民党的土地政策,同样注意史料四的出处。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二分别是孙中山对民族主义和新民族主义的阐述,与史料一相比,史料二反映出新民族主义具有什么新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权主义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生主义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新民族主义突出反帝,民族独立。

(2)新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对权利的范围有具体规定。

(3)新民生主义更重视农民阶级,并因此实行耕者有其田。

比较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项目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

相同: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
的专制统治
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各民族
一律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

相同: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在政治
上一律平等
赋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
一切自由及权利;主张普遍平等的
民权
民生主

相同: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
题,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
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
状况
实践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
国民革命的发展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题号时间题号
全国卷Ⅱ,30 2019 全国卷Ⅰ、Ⅲ,30 2016
全国卷Ⅲ,30 2017 全国卷Ⅰ,41 2015 全国卷Ⅱ,30
1.(2019·全国卷Ⅰ)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知识考查毛泽东思想
能力考查获取和理解历史信息
素养考查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解析材料“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说明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故选C项。

根据材料“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可知不是借鉴俄国经验,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材料“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说明主张联合资产阶级,批判“左”倾而不是右倾,排除D项。

2.(2016·全国卷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可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加强,故选D项。

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仅从
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一件事不能说明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B项以偏概全,排除;民
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

3.(2016·全国卷Ⅲ)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知识考查抗日救亡与民族工业发展的关系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答案 D
解析1932年正处于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材料不能反映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新的营销方式,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早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就已经
兴起,排除C项;根据时间“1932年”,结合时代背景及图片内容“挽回利权”等可知,随
着日本侵略的加剧,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D项。

考向分析:本时段的高频考点是民国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及其传播。

考查的形式是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的角度一是纵向考查,体现
时代特征;二是横向考查,中外联系,考查历史比较的能力。

预测1 提供新材料,考查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特征
(2019·黑龙江哈三中调研)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
地带而设置之。

”该计划旨在( )
A.发展重工业以实现工业化
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C.改变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
D.准备抗击日本的侵略战争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35年12月”以及“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等可知,此时中国正面临日本的侵华危机,因此将基本工业设置在国防后方的安全地带与日本侵华危机有关,D项正确。

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材料的计划并不能改变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排除C项。

预测2 以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为依托,考查时代发展潮流(2019·江苏盐城高二期末)孙中山认为:只有实行节制私人资本的政策,才可使社会分配做到相对公平合理;必须由国家管理资本,所得的利益归人民大家所有。

还必须实行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解决广大农民的民生问题。

这一思想( )
A.完全继承了儒家大同思想
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C.与中共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可知这是新三民主义内容,这些主张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D项正确。

A项“完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反帝反封建的目标,排除B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其革命纲领不可能和中共革命纲领完全一致,排除C项。

预测3 以中国近代传媒的发展切入,考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019·贵州铜仁一中高二期末)20世纪30年代,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相关书籍相继出版,知识界就“中华民族复兴”问题也纷纷发表文章,各抒己见。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增强民族意识已成为共识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国统区政治舆论氛围宽松
D.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知识界就“中华民族复兴”等有关问题纷纷发表文章,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民族意识的增强,而不是增强民族意识,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统区的政治舆论氛围,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 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