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第五章燃料(单元检测卷)(原卷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燃料(单元检测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D.淡水不断减少
2.用氢气流吹起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升,这一事实说明()
A.氢气难溶于水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氢气是气体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3.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①密度比空气大
①可溶于水(体积比1:1)
①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①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
①二氧化碳沸点-78.5①
①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
A.①①①B.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
4.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使用乙醇汽油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D.多使用私家车出行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碳B.硅
C.磷D.碘
6.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①煤①核燃料①生物质能①石油
A.①①①B.①①①
C.①①①D.①①①
7.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8.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加入药品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满
9.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危机,我们在没有发现可靠的新能源之前,要对现有的化石能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对石油进行分馏,是物理变化
B.把煤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使其分解,称作煤的干馏,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
C.可以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利用率
D.天然气相对于煤和石油来说是比较洁净的能源
10.下列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油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B.焦碳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制得,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
C.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它不属于化石燃料
D.煤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其他元素
11.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B.石油是一种纯净物
C.石油产品发电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12.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石油是一种燃料,会引起大面积燃烧
B.石油可溶于水,会溶解在海水中
C.石油漂浮在水面上,会造成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
D.海鸟沾上石油会失去飞翔能力
13.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B.煤和石油的形成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D.煤干馏得到焦炭
14.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有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作H2O
C.它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必再研究新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
15.下列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让燃烧更充分
C.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D.乙醇汽油的使用可减少空气污染
16.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78%
B.地球上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水储量的1%
C.地球上除少数不活泼的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氢能、可燃冰等
17.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
C.氧化铜D.氧气
18.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19.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2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归纳与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
21.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用加压的方法将气态CO2压缩在钢瓶中制成的。
灭火时,再将液态CO2喷出,具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起隔绝空气的作用是因为_____,附着在物体表面;起降温的作用是因为液态CO2在气化时_____。
(2)被誉为清洁能源的物质是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当今社会,随着汽车使用量的急剧增加,能源和环保问题日趋严峻,研究以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为动力的汽车迫在眉睫.
(1)煤油和柴油都是①_____加工的产品,分离时根据他们的①_____不同而制得.
(2)普通汽车尾气中含有少量CO 的原因是_____.
(3)氢燃料汽车使用的氢能属于①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从环保角度分析,氢燃料汽车最
突出的优点是①_____.
23.小明全家到美丽的牡丹江江边野炊,请你和他们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1)小明穿了一件防晒服,标签注明“成分:100%锦纶”,锦纶属于合成材料中的________.
(2)妈妈带了红烧肉、拌黄瓜、面包、牛奶、矿泉水,面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 .
(3)引火时小明把木柴紧密堆放,引燃后发现燃烧不旺,妈妈将木柴架空后火势变旺,原因是________ .(4)野炊结束后,爸爸用树枝将火抽灭,你还能想到的另一种灭火方法是________ .
(5)木柴、化石燃料是人类长期使用的燃料,但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________ (填一种即可)等.
三、科学探究题
24.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废液.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甲同学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①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
①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拓展与应用)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反应完全后过滤.
①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
第五章燃料(单元检测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D.淡水不断减少
【答案】C
【解析】A、人和动物的呼吸,是正常的生理活动,不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选项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不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选项错误;C、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故选项正确;D、淡水不断减少,说明水资源不丰富,不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选项错误;故选C。
2.用氢气流吹起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升,这一事实说明()
A.氢气难溶于水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氢气是气体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答案】D
【解析】用氢气流吹起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升,直接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如果密度比空气大,肥皂泡会在空气中下降。
故选D。
3.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①密度比空气大
①可溶于水(体积比1:1)
①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①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
①二氧化碳沸点-78.5①
①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
B.①①①B.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
【答案】C
【解析】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物理性质;①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①可溶于水是物理性质;①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学性质;①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常用作灭火剂是用途;①二氧化碳沸点-78.5①
是物理性质;①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是物理性质;故选C。
4.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使用乙醇汽油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D.多使用私家车出行
【答案】A
【解析】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B不符合;C、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C 不符合;D、多使用私家车,可以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不符合。
故选A。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碳B.硅
C.磷D.碘
【答案】A
【解析】古代的墨是由砚台加水研磨而成,而砚台是石墨矿雕刻而成,故主要成分是碳,故选A。
6.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①煤①核燃料①生物质能①石油
B.①①①B.①①①
C.①①①D.①①①
【答案】B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B。
7.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此选项错误;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此选项正确;D、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此选项错误。
故选C。
8.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加入药品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满
【答案】D
【解析】A、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此选项正确;B、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导气管伸进集气瓶中,快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此选项正确;
C、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如果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此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的验满在集气瓶口,此选项错误。
故选D。
9.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危机,我们在没有发现可靠的新能源之前,要对现有的化石能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对石油进行分馏,是物理变化
B.把煤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使其分解,称作煤的干馏,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
C.可以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利用率
D.天然气相对于煤和石油来说是比较洁净的能源
【答案】B
【解析】A、根据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对石油进行分馏,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正确;B、把煤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使其分解,称作煤的干馏,此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错误;C、可以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利用率,此选项正确;D、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少,相对于煤和石油来说是比较洁净的能源,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0.下列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油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B.焦碳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制得,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
C.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它不属于化石燃料
D.煤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其他元素
【答案】C
【解析】A、石油属于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此选项正确;B、焦碳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制得,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此选项正确;C、三大化石燃料包括
煤、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属于化石燃料,此选项错误;D、煤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同时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及无机矿物质,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1.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B.石油是一种纯净物
C.石油产品发电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答案】D
【解析】A、石油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物质,故错误;B、石油中含有多种烷烃和其它种类的物质,故错误;
C、石油产品一般不用来发电,错误;
D、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可以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可以得到这些物质,故正确。
故选D。
12.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石油是一种燃料,会引起大面积燃烧
B.石油可溶于水,会溶解在海水中
C.石油漂浮在水面上,会造成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
D.海鸟沾上石油会失去飞翔能力
【答案】B
【解析】石油是一种燃料,泄漏后遇明火会大面积燃烧,A选项正确;石油不溶于水,密度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B选项错误;石油漂浮在水面上,隔绝空气,会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C选项正确;石油具有黏稠性,粘在翅膀上会使海鸟失去飞翔能力,D选项正确。
故选B。
13.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B.煤和石油的形成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D.煤干馏得到焦炭
【答案】C
【解析】
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过程中有新物质甲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煤干馏得到焦炭过程中有新物质焦炭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4.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有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作H2O
C.它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必再研究新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
【答案】A
【解析】A、由题意可知,可燃冰是一种矿物燃料,故A说法正确;B、由题意可知可燃冰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不能用水的化学式表示,故B说法错误;C、可燃冰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但仍然要研究更清洁的新能源,故C说法错误,D、因为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所以要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5.下列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让燃烧更充分
C.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D.乙醇汽油的使用可减少空气污染
【答案】C
【解析】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段要验纯,若气体不纯就点燃,可能发生爆炸,A选项正确;将煤粉制成蜂窝煤,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让燃烧更加充分,B选项正确;化工产品是经过化学反应制得的相关产品,石油又称原油,没有经过化学合成,不属于化工产品,C选项错误;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D选项正确。
故选C。
16.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78%
B.地球上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水储量的1%
C.地球上除少数不活泼的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氢能、可燃冰等
【答案】C
【解析】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错误;B、地球上淡水资源占水资源量2.53%,其中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到全球水储量的l%,错误;C、元素的存在形式由其化学性质决定,金、银的化学性质稳定,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物质不易反应,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其它化学性质活泼的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正确;D、目前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氢能不是常用的能源,错误。
故选C。
17.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
C.氧化铜D.氧气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B、一氧化碳
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C、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错误;D、氧气不能与
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故选A。
18.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故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倒水
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19.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答案】D
【解析】A、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显红色,说法正确;B、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C、用木炭烤火易生成一氧化碳,紧闭门窗易使人中毒,说
法正确;D、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石墨导的电性能良好,可以用作电极,说法错误。
故选D。
2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归纳与比较中,
不正确的是()
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C
【解析】A、根据化学式可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不符
合题意;B、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故不符合题意;C、
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故符合题意;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
21.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用加压的方法将气态CO2压缩在钢瓶中制成的。
灭火时,再将液态CO2喷出,具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起隔绝空气的作用是因为_____,附着在物体表面;起降温的作用是因为液态CO2在气化时_____。
(2)被誉为清洁能源的物质是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吸热氢气2H2+O2点燃
2H2O
【解析】(1)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
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会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由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需要获得能量,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起到降温作用。
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吸热(2)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所以被誉为清洁能源,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
成水;故填:氢气;2H2+O2点燃
2H2O
22.当今社会,随着汽车使用量的急剧增加,能源和环保问题日趋严峻,研究以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为动力的汽车迫在眉睫.
(1)煤油和柴油都是①_____加工的产品,分离时根据他们的①_____不同而制得.
(2)普通汽车尾气中含有少量CO 的原因是_____.
(3)氢燃料汽车使用的氢能属于①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从环保角度分析,氢燃料汽车最突出的优点是①_____.
【答案】石油沸点燃料不充分燃烧.可再生对环境无污染.
【解析】(1)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沸点不同,可利用此性质采用分馏的方法将物质进行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如煤油和柴油;(2)汽车尾气中含一氧化碳的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3)氢燃料是可再生资源,氢燃料被推广使用的原因是氢燃料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
23.小明全家到美丽的牡丹江江边野炊,请你和他们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1)小明穿了一件防晒服,标签注明“成分:100%锦纶”,锦纶属于合成材料中的________.(2)妈妈带了红烧肉、拌黄瓜、面包、牛奶、矿泉水,面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 .(3)引火时小明把木柴紧密堆放,引燃后发现燃烧不旺,妈妈将木柴架空后火势变旺,原因是________ .
(4)野炊结束后,爸爸用树枝将火抽灭,你还能想到的另一种灭火方法是________ .(5)木柴、化石燃料是人类长期使用的燃料,但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________ (填
一种即可)等.
【答案】合成纤维糖类增大木柴(可燃物)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用水浇灭太阳能
【解析】(1)锦纶属于合成材料中的合成纤维。
(2)面包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3)引火时小明把木柴紧密堆放,引燃后发现燃烧不旺,妈妈将木柴架空后火势变旺,原因是增大木柴(可燃物)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
(4)野炊结束后,爸爸用树枝将火抽灭,还能想到的另一种灭火方法是:用水浇灭或用土盖灭。
(5)常见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等。
三、科学探究题
24.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废液.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甲同学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①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
①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拓展与应用)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反应完全后过滤.
①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答案】CaCl2和HCl 不能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是无色的碳酸钙有气体产生碳酸钙腐蚀下水道
【解析】[作出猜想]若是反应后盐酸剩余,则溶质除了氯化钙还有氯化氢;[实验与结论]①由于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为无色,故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①要证明含有盐酸,则可以选择碳酸钙,因为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填:碳酸钙;有气体产生;[拓展与应用]①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可以应废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反应完全后过滤,①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下水道的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