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什么》word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沪科版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是什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2、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会使用验电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明白实验的过程和推理的逻辑性,在实验探索中能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会使用验电器。
教学难点: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法和学法:自学、实验探究、启发式。
课时安排:1
课前准备
1.准备物品
塑料梳子、碎纸片、塑料直尺、铅笔、报纸、保鲜膜(或方便袋)。
2.家庭实验
拿一张薄纸,放在电视机荧光屏前。
分别做开关电视机动作,注意观察薄纸。
写出你的发现,课上与同学们交流。
3. 预习记录
通过
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摩擦起电现象
活动1:利用准备的物品进行下列操作,并观察现象。
1.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塑料直尺)然后靠近碎纸片。
你的发现
是。
2.把报纸平靠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然后松开手;把保鲜膜在书本上摩擦后,用手
背去靠近。
报纸和保鲜膜都(会、不会)掉下来。
3.阅读课本43页上半部分。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带负电荷)之间的作用。
参照教材43页图13-4(若橡胶棒较大,可用塑料圆珠笔壳代替)
说明
由于教材中本节的内容较全面而充实,建议教学时尽可能依据教材。
1.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摩擦时可将两根玻璃棒放在一起同时用丝绸摩擦)
2.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与玻璃棒方法相似)
3.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4.阅读并记忆课本44页上部的结论
思考:如果已知一个物体带了电,我们能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检验出带电的性质?
活动3.阅读教材44页【信息窗】和45页【加油站】
说明
对于[信息窗]
和[加油站]等部分教师可通过制作动画利用课件演示来作形象说明,以便于学生理解。
练习:同步与配套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一、摩擦起电现象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
【课时】1课时
【教具】学生自备透明刻度尺、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
【教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参照物?在物理学中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引入
我们打一生下来就开始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了,在大家还不懂事的时候,你们的父母就教大家认东西了,数数等。
事实上大家已经对周围的事物在进行比较了。
而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人类最早的测量就是数数,当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测量不能只停留在数数上。
下面看:
1、观察两只铅笔。
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长短不一样。
长短比较
2、拿两杯水让大家观察。
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杯水多,一杯水少。
多少比较
3、问:大清早和中午比较感觉上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大清早凉,中午热。
这是冷热比较
4、运动会上,我们说谁跑得快,也是一种比较。
在以上的这些比较中有一种基本的比较,就是长度的比较。
三.新课讲授
1.测量的意义:
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得出的结论可靠吗?
学生:不可靠
为了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
(板书)1.测量(measurement)的意义: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测量单位: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3、长度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长度的单位:
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要测量长度,首先要给长度定一个标准量,而长期以来,民办各国沿用的长度单位不相同,如我中用尺(大的有丈)、英尺(小的有英寸,现在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米等。
为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
我国在1984年采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
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
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长度的单位除基本单位米之外,还有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其它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学生熟悉2、3分钟。
一道题中,注意写单位时要么全用汉字要么全用符号,不允许出现汉字符号混用的现象。
如:1千米=1000m 或1km=1000米
练习1:看书上的想一想,提问学生,填空
练习2:(投影)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练习3:(投影)
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
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长度测量工具:
要对长度进行测量需要工具,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scale),
出示各种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让学生认识了解。
拿到一把刻度尺后,首先要干一个工作: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零刻度线,再看看它的分度值是多大?测量范围是多少?
学生观察自己手上的刻度尺,找三位同学分别说明他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不只是刻度尺,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拿到之后,首先就是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请大家下去自己阅读。
4、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
时间的单位除基本单位秒之外,还有比秒大的和比秒小的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
换算关系:
1 h=60 min;1 min=60 s;1 s=103 ms;1 ms=103μs
时间测量工具:
要对时间进行测量需要工具,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是机械停表
出示机械停表,让学生认识了解。
引导学生阅读P18“信息窗”——时钟的演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测量(measurement)的意义: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测量需要单位
3.长度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4.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