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遗失物和遗弃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遗失物和遗弃物
遗失物是指财物的所以⼈或持有⼈有遗失的将所持有的财务放在某处,因⼀时疏忽忘记拿⾛遗失物。

遗忘物额物主⼀经回忆容易找回,⽽遗失物的物主很难找回。

接下来就是店铺⼩编为⼤家整理的相关资料。

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遗失物
遗失物是⼀个特定的法学术语,是指动产的所有⼈、占有⼈因主观上疏忽或⾃然原因致失落它处⽽失去控制的物品。

遗失物须满⾜下列条件:
1、须为动产。

不动产如⼟地即使时间久远致边界不清也不构成遗失物。

除⼀般动产外,有价证券、银⾏存折及各种证书等也属于动产范畴。

2、须⽆⼈占有。

遗失物在拾得前必须不为任何⼈占有。

判断占有是否丧失,应依社会⼀般观念,根据具体情况,考察原占有⼈是否具有事实上控制该物的可能性。

仅⼀时丧失对物的占有,并不能构成遗失。

因此,占有的物品偶然进⼊他⼈地内、建筑物内,均不能构成遗失物。

在⾃⼰房屋遗失的物品,不能视为遗失物。

并且占有丧失必须具有确定性。

⽆⼈占有是⼀种客观状态,与遗失⼈的主观认识⽆关,因此即使失主知悉遗失物的下落,仍不妨碍遗失物的成⽴。

3、须-⾮⽆主物。

遗失物占有的丧失⾮基于所有⼈之意。

什么是遗弃物
1、遗弃物,在民法中的定义就是⽆主物。

2、遗弃物,因为所有权⼈对所有权的抛弃⽽变成⽆主物。

如张三将他的⼟豪⾦扔了,那⼿机就是⽆主物了。

⼜如李四将他家的宠物狗扔了,那宠物狗就变成了流浪狗,就是⽆主物了。

什么是遗忘物
法律定义:⾮基于物权权利⼈的本意脱离权利⼈的占有。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物权法》第10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

拾得⼈应当及时通知权利⼈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三者有什么异同
遗忘物、遗失物、遗弃物是法律上的三个不同概念,正确理解和区分它们,对我们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遗忘物,是指基于财产所有⼈或持有⼈的意思,暂放于某⼀地⽅后忘记带⾛⽽未完全失去控制的动产。

所谓遗失物,是指不基于物主的意思⽽偶然失去但⼜未完全失去控制的动产。

所谓遗弃物,是指基于财产所有⼈意思⽽抛弃的动产。

如垃圾、⼯⼚废渣、废⽔等。

它们的共同点是:
(1)都是⼀种动产。

遗忘物、遗失物和遗弃物因都是财产所有⼈或持有⼈对物体数量、体积及其价值⾼低不同程度上的松驰,所以只有动产,才能被遗忘、遗失或遗弃。

不动产因其不能移动,或移动后会改变性质,故不能成为此类财物。

(2)都是意念上形成的后果。

财产所有⼈或持有⼈对遗忘物、遗弃物的松驰,以及时遗弃物的放任、抛弃,都是由意念形成的。

当意念出现“空⽩点”时,财产所有⼈就有可能对财产松驰,反之,当意念认为该项财产已成为废物时,财产所有⼈就会在意念驱使下抛弃。

以上就是店铺⼩编为⼤家整理的遗失物和遗弃物还有遗忘物三者有什么异同相关资料。

综上所述,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对于遗失物⽽⾔,如果他不归还,可能产⽣民事法律上的关系,或者是道德上的谴责。

如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店铺温馨提⽰:
《民法典》⾃2021年1⽉1⽇起正式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

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 点击这⼉#进⾏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店铺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