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西宁一小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威西宁一小简介
宣威西宁一小简介
西宁第一小学位于宣威市西宁街道崇文巷,学校占地39.14亩,建筑面积9932平方米。
学校配备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德育室、少先队活动室、音乐舞蹈室、艺术展室等功能室。
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74人。
有教职工127人。
宣威市西宁一小3600余师生欢度六·一儿童节。
学生表演《竹篮子响起来》。
重管理创特色铸名校
实施“三师工程”,争创一流师资队伍。
一是实施“导师”工程,争当育人行家。
在教师中开展争做“思想引导者、
心灵呵护人”活动。
每名教师联系一个教学班,负责所联系班的“三生”教育课程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组织每周一次的班会、每月一次的学生思想交流会和每季度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思想教育入心、入脑,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同时,在全校党员和骨干教师中倡导细心、耐心、爱心“三心”思想教育理念,用细心发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用耐心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用爱心呵护孩子们的心灵。
二是实施“名师”工程,争当教学能手。
开展学生、家长评教师和赛课、赛学“双评双赛”活动,结合“双评双赛”、师德师风、教师平时教学业绩等情况,党支部优先推荐参与全市三年一次的百名名师评选,被评为名教师的,被授予“宣威市名师”荣誉的,每人给予5000元的奖励。
三是实施“良师”工程,争当服务模范。
教师带头与家长和学生结交朋友,主动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让学生在校也同样感受到家的温暖;开展每月一次家访活动,互通信息,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气、兴趣爱好等,变学生由原来的学校单独教育为学校、家长共同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建设“三型校园”,争创一流管理水平。
一是创建“学习型”校园。
学校、各班级均设立了学习园地、学习专栏和墙报板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将学习与绩效工资挂钩,鼓励学生努力学好科目的同时广泛发展各种兴趣爱好,
实现全面发展。
二是创建“平安型”校园。
完善和落实《门卫工作制》、《校园安全巡查制》等制度,组织教师开展校园重点部位、重要物品和重点人员的安全隐患排查,建立与派出所、消防、村委会等部门的维稳工作体系,加强校园及周边日常情况的监控,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防火疏散演练和抗震疏散演练。
三是创建“和谐型”校园。
开展教师和学校领导联系1名青年教师帮助提高教学水平、联系1名后进生帮助提高学习成绩、联系1名家庭困难学生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助解决困难的“三联三帮”活动。
目前,45名党员与帮扶对象结成135对帮扶对子。
做到“三个带头”,争创一流办学业绩。
一是带头开展教学研究。
根据学科特点及各年级段的不同情况,成立了由教师、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语数、音、体、美等13个教研组,负责各学科各年级段的教研教改实验工作的设计、探索、创新和实践,做到每学期开展3至5次教育研讨活动。
二是带头推进教学改革。
教师带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每周开展1次集体备课,每周举行1次党员(或骨干教师)示范课,使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基本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90%以上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是带头实施素质教育。
以“减负提质”为突破口,以艺术特长为切入点,开足开齐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各门功课和课程,充分挖掘校内物质资源和
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校内教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课外活动,使各年级、各班、各科能协调发展,学生受到了全面良好的培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