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9·安溪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古镇谯楼,我不禁抚今追昔。
古镇作为交通要隘的功能已成历史,但黄峭遣子孙秉承家训到各地创业传承家风的故事,至今让人________。
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分出一支到外地打拼,成家创业,周而复始。
多年的迁徙,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动,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扬。
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孕育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
家训家风为何能显示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第四十四代子孙黄子曦娓娓道来:黄峭弃官归乡后创建和平书院,培养栋梁人才,撰写《家训》十七款;当代古镇人则________,把古代家训家风沐浴于时代新风中,赋予其新的内容。
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根基,(),会对子孙后代优良品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在令人________且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多想想先辈的谆谆教诲,回忆先辈们________的创业艰辛,定能从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前行的路上行稳致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津津乐道革故鼎新目不暇接筚路蓝缕
B . 乐此不疲继往开来目不暇接栉风沐雨
C . 津津乐道继往开来眼花缭乱筚路蓝缕
D . 乐此不疲革故鼎新眼花缭乱栉风沐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批贤者延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孕育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它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
B . 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所孕育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
C . 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所孕育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
敢拼。
D . 一批贤者延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所孕育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的表现。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
B . 祖先创造了作为永恒的精神能源的辉煌文明
C . 文明的辉煌由祖先创造,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
D . 永恒的精神能源,是由祖先创造的一种辉煌文明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一下·益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民间歌谣受到相当的重视,并且有不少优秀作品被保留下来。
严格地说,此事与秦代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里指的主要是汉乐府歌辞。
其实民间文学(尤其是歌谣),历代都很丰富,但是由于它的“草根”性质,一般不受重视,很少被记录,所以自生自灭,难以流传。
因此历史上民间文学的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渠道。
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实施宗庙祭祀及朝廷礼仪,同时也兼以自身娱乐,都设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后世出土的不少殷周时期的乐器,皆可证明其事。
传说周公“摄政七年,制礼作乐”,为扩充“乐”的功能,当时他采取了“采诗”以“配乐”的做法,“周公制礼作乐,采时世之诗以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什么是“通情相风切”?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这是说周王朝颇为重视通过乐来了解政情民风,此之谓“观乐”。
《左传》记载的“季札观乐”,就是著名的事例。
总之,从周朝开始,就形成了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的做法,成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
这一古老的“采诗”传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打击,至汉初早已废弃,只存在于一些儒生的记忆里。
直到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
随着朝廷乐府机构的设立和活动正规化,乐府文学(歌辞)的建设也渐见起色,具体措施是发动文士写作歌辞,还有就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歌辞,双管齐下,大规模进行。
参与创作的有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士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所制作的歌辞,是《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之类。
民间歌辞是通过收集而来的,收集工作由乐府机关承担。
乐府机构的任务有两大项:除在各种礼仪场合奏乐之外,还有采歌谣。
这是古老的采诗传统在新朝代的再起。
如何“采”法?颜师古注曰:“采诗,依古遒人,徇路采取百姓讴谣,以知政教得失也。
夜诵者,其言辞或秘不可
宣露,故于夜中歌诵也。
”所谓“遒人”,语出古文《尚书》之《夏书·甘誓》:“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看来早有夏代“遒人”之官振木铎徇于路,采取百姓讴谣的故事,这在汉代儒者说法中是被确认的,所以他们也仿效实行起来,以为礼乐制度之一环节。
采讴谣的目的当然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
通过文士撰作和采集民间歌谣这两种办法,汉代的乐府文学很快丰富起来,汉乐府歌辞成为文学史上一大新景观。
尤其是民间歌谣,虽然当初它们并未进入“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等乐府歌曲的核心部分,只是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等非核心部分,但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史价值却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周朝统治者非常重视通过乐来了解政情民风,他们认为乐声的安乐和怨怒能够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得失,这就是所谓的“观乐”。
B . 在周朝礼崩乐坏和秦朝焚书坑儒的历史背景下,“采诗”的传统到汉初已不复存在,只有一些儒生还回忆起当时“采诗”的情形。
C . 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开始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乐府文学的建设随着朝廷乐府机构的设立和活动正规化,逐渐有了起色。
D . 所谓振兴汉乐府文学的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是指动员当时的文人(如司马相如)写作歌辞,二是由乐府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歌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历史上的民间文学之所以自生自灭,是因为它属于“草根”,得不到官方的重视;没有官方渠道,民间文学就不可能永久流传。
B . 后世出土的一些商周时期的乐器,可以证明商周时期的统治者设有乐队,以进行宗庙祭祀和朝廷礼仪,同时还可以供自身娱乐。
C . 既然是民间歌辞,当然不是文士所创作;而汉代文士所创作的歌辞,是《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之类,两者都是乐府文学。
D . 汉代乐府的职能之一就是采集歌谣,采集歌谣的目的和以往朝代一样,即“观风俗”“知政教得失”,这是符合礼乐精神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根据古代学者的解释,上古时的采诗官叫“遒人”,他们在每年春季于乡间的路上敲着木铎,向老百姓采集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
B . 汉朝的采诗制度和夏商周的采诗制度一脉相承,它是古代礼乐制度的一个环节,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的做法则始自周朝。
C . 民间文学很丰富,歌谣只是其中一部分;汉乐府歌辞包括“郊庙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等。
D . 在汉代,民间歌谣得到官方的重视,虽然它处于非主流的层次,但它的存在,使得汉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史价值提升了一个档次。
3. (9分) (2019高二下·舒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报道,日前,京津冀三地爱卫会和卫计委联合举办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现场启动了“京津冀控烟协同发展项目”,以打造2022年无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联手推进三地无烟环境。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超过3亿烟民,不吸烟人口中有7.6亿人每天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若在我国全国范围的公共场所全面实行禁烟,可让烟民数量减少1300万名,使600万人避免过早死亡。
“无烟冬奥”就是利用体育作为载体,希望人们能重视健康,改变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它是出于人文关怀的考虑,符合奥运精神,也契合我国大力推进控烟工作。
我们不妨借助“无烟冬奥”的举办,让其成为中国控烟的新起点,让无烟中国早日到来。
(摘编自江德斌《“无烟冬奥”应成为控烟新起点》)
材料二: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死亡人数的40%以上。
约12%的心脏病死亡归因于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
”在今日召开的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发布上,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姜垣说。
2018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本次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九家单位以“烟草和心脏病”为重点,共同发布了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
核心信息旨在提高人们对烟草与中风等心脏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的认识,及倡导制定可有效减少烟草消费的政策。
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书记、副主任李新华说,每天只抽一支烟也会使男性冠心病风险增加74%,女性增加119%。
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
然而我国成人中知晓吸烟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分别只有31%和42.6%,在世界各国处于较低水平。
戒烟可降低心脏病的风险;戒烟5~15年,中风发病风险降至非吸烟者。
“吸烟是疾病的首恶,戒烟是健康的首善。
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冠心病和中风发病及死亡风险超高。
任何年龄戒烟都会获益,戒烟越早越好。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表示。
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旨在通过发布与传播,倡导政府与公众做出远离烟草,有利于心脏健康的承诺;同时,鼓励国家各级强化落实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执行各项控烟措施。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某地区中学生抽烟抽样数据调查统计表
(摘编自《青年学报》)
材料四:
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今日表决通过《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室内全面禁烟、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还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
”《条例》同时规定,文保单位、学校、妇幼医院及体育场馆坐席比赛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也需要执行禁烟。
如果在禁止吸烟场所和区域抽烟,《条例》规定,可以被处以最高200元罚款。
各个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成为《条例》在本单位落实的第一责任人。
而餐厅等营业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是所在场所执行控烟的第一责任人。
禁止吸烟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不仅需要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
诉电话号码标识,还需要对吸烟者劝阻,不听劝阻的还需要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如果经营者未履行上述职责,将被处以2000元至1万元罚款。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摘编自《经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22年无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旨在向社会宣传健康无烟的生活理念,促进京津冀三地无烟环境的形成;这一活动既符合奥运精神,也契合我国大力推进控烟工作。
B . 据某地区不完全统计,在吸烟的中学生中,高中生比初中生吸烟的比率要高出一倍左右;但从性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男生,女生吸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不到。
C .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各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要为自己控烟的不作为买单。
该条例的颁布将为有效禁止室内吸烟提供保障。
D . 虽然大多成人知道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首因是吸烟,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仍占总死亡人数的40%多,其中吸烟者中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北京市公共场所、工作场所以及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市内其他文保单位、学校、妇幼医院及体育场馆禁止吸烟;餐厅将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处罚的数额明显要高。
B . 从初一到高二,年级越高,吸烟学生的数量越多。
中学生应远离烟草毒害,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要加强宣传和管理,这些是调查数据给我们的启示。
C . 戒烟能有效降低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致死的风险。
专家认为,戒烟成功5年以上,成人中风的风险可能会与非吸烟的人一样,任何年龄的人戒烟都会获益。
D .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1亿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吸烟的威胁,据世卫组织的估计,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公共场所禁烟,可以大大减少因吸烟而导致的死亡人数。
(3)控烟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与协作,结合材料,简述如何才能更好地控烟禁烟。
4.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题。
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离窠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根据一
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
”)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
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看上去就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离远一点看,它们像是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一排排对称多边形晶体。
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
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
它们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
(1)从文段中提取要点,并概括文段主旨。
(2)如何理解蜜蜂“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请根据文本选段举例说明。
(3)分析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4)本文语言形象生动,选文部分也能体现这一特点。
请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加以体会。
(5)作者探讨了生物的社会性,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三上·渭南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
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
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
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
”上乃召之。
既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
上说,摧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
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
”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
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从之。
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
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
愿诏新大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上从其言。
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
时徽宗未拊庙② ,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
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
’《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褅⑤于庄公。
’《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
’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
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
”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选自《宋史·朱震传》,有删改)
【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
②拊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
③明堂:古代
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
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④越绋: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
⑤褅:大祭名。
古代帝王祭祀上天或先祖的一种典礼。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 .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 .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 .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参知政事曾成为常设官职。
B . 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C . 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D . 《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但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 . 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 . 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 . 宋徽宗去世后,当时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
②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2017·襄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 . “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 . 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 . 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两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E . 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2)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20高一上·金山期末) 按要求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
(《________·长沙》)
(2) ________,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3)人生如梦,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2019·滕州模拟) 下面是某小区物业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根据上级机关文件指示精神,为保证小区设施设备及业主身体、财产的安全,提高本小区管理区域护卫人员的品质及全体员工的消防意识,增强抵御火灾的能力,管理处打算于2019年植树节当天在小区广场举办消防演习,欢迎各位业主到场观赏。
9. (5分) (2019高一上·新丰期中) 仿照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现如今,个性早已成为新新人类的代言词。
“你真有个性”成为一种语言的时尚,其实,个性不是奇装异服,不是夸夸其谈。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望;就是________;就是________。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二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倒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羽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文题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卷面工整,字迹清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4-4、
4-5、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7-4、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