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
【摘要】医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探讨了分析了医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以及加强医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
了加强医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医生;人文素质;培养
一、医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内涵
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特征。

医学是求真、崇善、尚美的,医生的人文素养能带给患者良好的就医体验,也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关键。

人文素质是指
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体现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解决如何做人和做
什么样人的问题。

我们谈医学修养,谈人文素质,不仅仅是了解生理学、解剖学、生命科学的含义。

现代
医学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需要我们去了解医学与人类、与社会群体的关系,去思
考医学在哲学上的意义。

医学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并保护其生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医生人文素质现状
1.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医学院校建立的医学课程体系是以生物医学类课程(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为主,医学人文课程开设门数少,课时量也少,专业课程繁重。

导致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比例严重
失衡。

“学业繁重而时间紧迫”从来是医学教育中的最大问题。

大部分医学生只能在重压下疲
于奔命,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更不用说选修人文课程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位了。

另外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的展现方式单一,常为简单的讲座,学生把他等同于思
想政治教育。

教师人文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教育结果。

在我国,学文的教师医学知识
缺乏,学医的教师人文知识欠缺。

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人文服务的意识。

2.医院对医生着重强调医疗质量,忽视人文素质培养
在临床,医院更多关注的是先进诊疗技术的培训,临床医师更加关注实验室或影像科的
检查结果,却忽视了病人的陈述;更加注重病人的生理问题而忽略了病人的情感问题;更重
视药物治疗轻视心理治疗。

三、加强医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医学学科与时俱进的要求
医学服务的对象是身心合一的有情感的人而非单一的疾病,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人既有生物属性、心理特性,又有复杂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医学和人文的密切关系。

如今,
医学发展与人文学科的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中许多精神层面如信念价值、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都是人文医学的精髓,医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解除疾病的技术价值之上,也体现在抚慰和减轻患者心理痛苦,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意义的人文价值之中。

2、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人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相应地,人们也提高了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不仅要求医生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求他们有良
好的道德责任感和对病人细致的关怀。

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
医生就业并不是以医学专业知识作为自己惟一的评判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应聘者的医学知识、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只有在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应聘者,才能最终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医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现代医学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并没有真正渗透到现行的医
学教育中去,“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宗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口头上。

医学不同于其他的自然科学,它的工作和研究的对象是人和人群。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
不仅具有生物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

我们若以简单机械的技术主义对待我们的病人即违背
了事物运行的规律,这不符合医学工作的性质。

1.明确医学的终极目标
医学的终极目标是:呵护生命!一位具有良好人文修养的医生,更能体会患者的疾苦,
更能关爱和尊重病人,关爱人的本身。

2.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医生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医学以救死扶伤为使命,它应该是一门
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学科。

因此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是每位医务人员
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医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树立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并重的理念
医学是最需要人文关怀的领域,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权。

要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理念,
应该意识到医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懂得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如文学、伦理、法律、哲学、心理等等。

只有懂得人文知识,医生的言行、思想才会有
所升华。

回归到“人的医学”,才能获得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对社会产生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4.加强沟通技能培训
医学模式的改变,把医疗服务的目的提升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非单纯的治疗疾病。


以要实现对人的关怀,必须要站在患者的立场去考虑如何实现“人性化”的临床工作。

由于医学院校对沟通技巧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年轻医生缺乏沟通技巧。

目前我院采用的
沟通技巧培训方法有(1)岗前培训,让年轻医生充分认识到以后沟通技巧的意义在于增加
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依从性、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减少纠纷。

(2)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
给予年轻医生足够尊重,消除年轻医生的紧张情绪,树立信心。

(3)注重多重沟通方式:
如更换医生、更换家属、集体沟通或者书面沟通等等。

在临床中,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保障,
精湛的医疗技术是根本。

5.提高医学院校对医生人文教育的重视
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精心吸取和创新。

得到创新、发展的人文精神
要引入医学教育中,用充足的富有时代意义的人文精神去孕育新的的医学教育模式。

在医学
教学中,进行相关的医学人文学科如: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社
会学等等的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懂得关爱的必要性。

医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人文素质堆积的教育,而是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解读和提升。

我们的医疗过程,并不仅仅是面对“疾病”的过程,更是一个医患互动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
的交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忽略患者“人”的属性。

只有达成与患者感情与精神
世界的互融,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从而使我们的医疗工作的效果达到最大的优化,也才能使医患、护患能够达到一种相互理解、彼此信赖的良好关系。

而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的建立是我们医疗工作中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

参考文献:
[1]田远虎,徐智,张小青,外科医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年2月第31卷第2期总第399期
[2]叶玉梅,许蓉,王磊,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年第11期
[3]王恬,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1期,2013年1月
[4]李宏宇,梁斌,李荣祝,医学与哲学,2004年8月第25卷第8期总第279期
[5]叶英,江晓平,医院管理,2013年1月第20卷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