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生物的家园》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是一篇关于生物学方面的文章。

文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物适应环境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小河为线索,引出各种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对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物适应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生物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他们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尚需加强。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及其适
应环境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
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
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生活
环境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以小河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探究生物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观察图片,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及其特点。

3.分析生物适应环境:讨论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举例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4.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和环境,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反思自己在保护生物和环境方面的责任。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生物的生活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
•形态结构适应
•生理功能适应
•行为方式适应
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生态环境修复
•环保意识教育
八. 说教学评价
1.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3.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 说教学反思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生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环境的知识。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4.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点儿整理:
1.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包括水域环境、陆地环境和空中环境。

每种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如鱼类生活在水中,鸟类生活在空中,陆生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2.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必须适应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形态结构适应、生理功能适应和行为方式适应。

例如,鱼类的鳍适应水中游泳,鸟类的羽毛适应飞行,沙漠动物的耐旱能力适应干旱环境。

3.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捕猎、植树造林等。

生态环境修复的方法有:治理污染、恢复植被、治理沙漠化等。

环保意识教育是从源头上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

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有1244种,被子植物有3000种。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有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6.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种动物可能有多种食物,同时一种植物或动物又为多种动物所捕食,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7.生物富集现象: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因为有些有毒物质如DDT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8.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破坏生态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

如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等。

9.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建立自
然保护区、转移支付、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治理污染、保护野生动物等。

10.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习惯,如节约用水、
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垃圾分类处理、少用私家车多乘公交车等。

以上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
环境的特点,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提高环保意识,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贡献。

同步作业练习题:
1.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的生活环境?
A. 水域环境
B. 陆地环境
C. 空中环境
D. 地球以外的空间
2.以下哪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形态结构适应?
A. 鱼类的生活习性
B. 鸟类的迁徙行为
C. 沙漠植物的根系发达
D. 企鹅在寒冷环境中的生活方式
3.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生态环境保护?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禁止非法捕猎
C.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
D. 植树造林
4.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富集?
A. 汞在食物链中的积累
B. DDT在食物链中的积累
C. 钙在食物链中的积累
D. 铁在食物链中的积累
5.以下哪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正面的影响?
A. 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B. 环境污染
C. 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D. 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1.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生物富集是指________在食物链中的________。

5.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水域环境、陆地环境、空中环境
7.形态结构适应、生理功能适应、行为方式适应
8.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捕猎、植树造林
9.有害物质、积累
10.破坏生态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11.请简述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12.请列举三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并说明其作用。

13.请解释生物富集现象及其危害。

14.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在于生物能够生存和繁衍,保持物种的稳定和多样性。

15.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捕猎、植树造林。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禁止非法捕猎可以减少生物的捕杀,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16.生物富集现象是指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的积累现象。

其危害包括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17.请论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18.请论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个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

19.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破坏生态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对策包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20.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个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环保活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