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在慈溪,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分别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A.废日光灯管B.卫生纸C.剩菜剩饭D.塑料瓶D
解析:D
A、废日光灯管属于有害垃圾,不符合题意,A错误。
B、卫生纸属于其他垃圾,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剩菜剩饭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C错误。
D、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D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燃烧生成水B.锌粒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
C.镁条燃烧发耀眼白光D.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A 解析:A
A、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此选项错误;
B、锌粒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此选项正确;
C、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此选项正确;
D、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此选项正确。
故选A。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将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
解析:D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所以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所以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正确。
C、将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从铜的盐溶液中将铜置换出来。
铜为紫红色固体,所以铁钉上有红色固体析出,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的气体。
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
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故选D。
4.验证Zn、Fe、Cu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的试剂组合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FeSO4溶液、Zn、Cu
B.ZnSO4溶液、稀盐酸溶液,Fe、Cu
C.ZnSO4溶液、FeSO4溶液、Cu
D.ZnCl2 溶液、Fe、CuCl2溶液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A、FeSO4溶液与Zn反应,证明Zn>Fe,,FeSO4溶液不与Cu反应,证明Fe >Cu ,据此两个反应可以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正确;B、Fe能与稀盐酸溶液反应,证明Fe>H,Cu不与稀盐酸溶液反应,证明H>Cu,据此两个反应证明Fe >Cu,Fe 不与ZnSO4溶液反应,证明Zn>Fe,故据此三个反应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正确;C、ZnSO4溶液不与Cu反应,证明Zn>Cu、FeSO4溶液不与Cu反应,证明Fe >Cu,但是无法证明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错误;D、ZnCl2 溶液不与Fe反应,证明Zn>Fe,Fe 与CuCl2溶液反应,证明Fe >Cu,故据此两个反应即可证明Zn>Fe>Cu,正确。
故选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5.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Mg2+和Fe2+,一定没有Cu2+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铁,可能含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Mg2+,一定没有Fe2+和Cu2+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镁和铁B
解析:B
【分析】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镁的活动性大于铁,铁大于铜,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镁先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镁溶液和铜,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镁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镁,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可能存在镁,滤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可能存在硝酸亚铁。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铁,则镁和硝酸铜溶液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Mg2+,一定不含Cu2+,若镁和硝酸亚铁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不含Fe2+,故错误;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铁,镁先与硝酸铜溶液反应,后与硝酸亚铁溶液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镁,故正确;
C、镁和硝酸铜溶液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Mg2+,一定不含Cu2+,可能含有Fe2+,故错误;
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可能存在镁,故错误。
故选B。
6.用两段等质量等表面积的镁条,分别和足量的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
反应,测得容器中压强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b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小
B.反应结束后两实验中产生氢气质量相等
C.开始时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和反应放热有关
D.曲线a中A点压强最大,表明此时反应己结束C
解析:C
A、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压强大,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故曲线b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小,不符合题意;
Mg+2HCl=MgCl+H↑,故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B、镁条的质量相等,盐酸过量,22
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Mg+2HCl=MgCl+H↑,有气体生成,加上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装置内压强C、22
增大,故开始时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和反应生成气体和放热有关,符合题意;
D、曲线a中A点压强最大,说明这时,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表面此时反应已经结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用实验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氯化铜溶液、氯化亚铁溶液、铁、铜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B.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C.氯化铜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铜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B
解析:B
对于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题目给予了氯化铜溶液、氯化亚铁溶液、Fe、Cu和稀盐酸。
我们可以设计出的方案有:
①Fe、Cu、稀盐酸; Fe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得出Fe>H; Cu和盐酸不反应;得出 H>
Cu;故Fe>Cu;
②Fe、氯化铜溶液;Fe可以置换氯化铜溶液中的Cu;得出 Fe>Cu;
③Cu、氯化亚铁溶液; Cu和氯化亚铁不反应;得出 Fe>Cu。
金属若与另一金属对应的盐反应,则该金属比后者活泼;若不反应,则后者比前者活泼。
A、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上面的分析我们设计了三种方案,故A说法错误。
B、选用两种试剂可实现实验目的,选用两种(不是任选的)如我们上面分析的②③情况都能够实现目的,故B说法正确。
C、①③两种方案都没用到氯化铜溶液,故C说法错误。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Cu不能反应,能够得出金属活动性强弱,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不加入二氧化锰则此反应不能进行
B.金属单质都能导电,则能导电的单质都是金属
C.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O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都含有D.含碳元素物质充分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在2
碳元素D
解析:D
【分析】
金属单质能导电,石墨等非金属单质也有良好的导电性。
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速率,不加入二氧化锰反应也能进行,故A不正确;
B、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金属单质的重要性质,石墨这种非金属单质也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故B不正确;
C、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可能是不同的分子,例如水和氨气,故C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在O2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都含碳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只是加快反应速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9.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装置
实
验目的探究固体与液体反应是否生成
了气体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
烧的必要条件
探究氧气对
A.A B.B C.C D.D A
解析:A
A、该装置中若固体是氢氧化钠,液体是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也能使气球鼓起,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错误;
B、反应前后的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天平指针不动,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C、由图可知,铜片左侧的乒乓球碎片燃烧,右侧的滤渣碎片不燃烧,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必要条件,正确;
D、由左侧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容易生锈,由右边铁钉只与水接触,不易生锈,可探究氧气对铁钉生锈的影响,正确。
故选A。
10.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6 B.其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单质A
解析:A
【分析】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此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氮气和水,反应
的方程式为:4NH3+3O2一定条件
2N2+6H2O。
A、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6,故错误;
B、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故为置换反应,故正确;
C、由图示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故正确;
D、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生成物中氮气是单质,故正确。
故选A 。
11.如图所示,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2O 3+3CO=2Fe+3CO 2
B .b 处发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D .尾气用燃着的酒精灯将其点燃,或备用气球收集起来A
解析:A
【分析】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A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故A 不正确;
B 、 a 处生成二氧化碳,进入b 处发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 正确;
C 、 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故C 正确;
D 、一氧化碳能燃烧,尾气用燃着的酒精灯将其点燃,或备用气球收集起来,故D 正确。
故选A 。
【点睛】
一氧化碳易燃烧,可以用点燃是方法将一氧化碳除去。
12.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硫酸中,再将ag 铁粉置于所得溶液中,铁粉全部溶解.反应后过滤,并对滤渣洗涤和干燥,测得滤渣质量也为ag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加入铁粉后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 .ag 滤渣为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
C .加入铁粉前后溶液质量保持不变
D .滤液中肯定含有硫酸亚铁,质量为19a/7g C
解析:C
A 、稀硫酸足量,加入铁粉后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有气泡生成,故选项正确;
B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加入铁粉后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而铁粉全部溶解,滤渣全部为铜,所以ag 滤渣为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故选项正确;
C 、加入ag 铁粉,析出ag 铜,还放出氢气,所以加入铁粉前溶液的质量大于加入铁粉后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D 、加入的铁粉最终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设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 ,根据反应前后铁元素守
恒可知:
4
Fe FeSO
56152
ag x
,
56152
=
ag x
,解得x=
152a
g
56
=
19a
g
7
,故选项正确;
故选C。
13.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B.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液中只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锌
D.若反应前加入的金属锌的质量和反应后滤渣的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和镁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锌不会与硝酸镁反应。
A、若滤液为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含有铜,故A不正确;
B、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含有铜,故B不正确;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所以加入的锌是过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只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锌,故C正确;
D、锌和硝酸银反应溶液质量减少,锌和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增加,若反应前加入的金属锌的质量和反应后滤渣的质量相等,滤渣中一定不含镁,可能含有锌,故D不正确。
故选C。
14.如图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装置。
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管中的铁钉不会锈蚀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相同
C.该实验说明铁生锈一定与水有关
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B
解析:B
A、b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缺少水,不容易生锈,因此b管中铁钉无明显锈蚀,选项推
断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a 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容易生锈,当a 管中的氧气被消耗时,a 管中的压强减小,会出现L 端液面高于R 端液面,选项推断不正确;故符合题意;
C 、该实验能够说明铁生锈一定与水有关,选项推断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若将a 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时,食盐水能够促进铁钉生锈,选项推断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既能够防止生锈。
15.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 )
A .汞
B .金
C .银
D .铝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汞>银>金,活动性最强的是铝,故选:D 。
【点睛】
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有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军事上的烟幕弹,田径比赛场上的发令枪,使用时都会升起一股白烟,发生的反应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
(2)在汽车尾气处加装高效催化剂,可将对空气有污染作用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成空气中最多的一种物质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反应是_____。
(3)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_____。
解析:2254P + 5 O 2P O 点燃 222CO + 2NO N +2CO 催化剂
44Fe + CuSO = FeSO + Cu
(1)发令枪弹丸中含有红磷,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
化学方程式为:2254P + 5 O 2P O 点燃;
(2)一氧化碳CO 和一氧化氮NO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N 2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 2,化学方程式为:222CO + 2NO N +2CO 催化剂; (3)湿法炼铜是指在溶液中铁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化学方程式为:
44Fe + CuSO = FeSO + Cu 。
17.中国地质博物馆里有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A 赤铁矿(Fe 2O 3) B 孔雀石[Cu 2(OH )2CO 3]
C 方解石(CaCO 3)
D 辉铜矿(Cu 2S )
上述矿石中,能够冶炼出铜的是_____(填矿石名称),选择这些矿石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不变。
BD 元素种类
解析:BD 元素种类
更具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能够冶炼出铜的矿石中一定要含有铜元素,因此能够冶炼出铜的是 B 孔雀石[Cu 2(OH )2CO 3] 和D 辉铜矿(Cu 2S )。
因此选择BD 。
18.生铁用途十分广泛。
工业上利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还含少量SiO 2等杂质)冶炼生铁的过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生铁属于____材料(填“合金”或“金属”)。
“高炉气体”中的_____(填化学式)会导致酸雨。
(2)“煅烧”时:
①生成CO 的反应之一为2
C+CO 2CO 高温,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利用CO 炼铁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Fe 与空气中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下列措施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____(填标号)。
A 涂油、喷漆
B 镀耐腐蚀的铬层
C 用盐水清洗
D 久置于酸性环境金属SO2化合水氧气AB
解析:金属 SO 2 化合 2323CO+Fe O 2Fe+3CO 高温 水 氧气 AB
(1)生铁属于金属材料;高炉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2)①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利用CO 炼铁的原理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323CO+Fe O 2Fe+3CO 高温。
(3)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水和氧气反应的过程。
A、涂油、喷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铁生锈,故A项正确;
B、镀耐腐蚀的铬层可以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生锈,故B项正确;
C、用盐水清洗不能防止铁生锈,反而会加快.铁制品生锈的速度,故C项错误;
D、久置于酸性的环境不能防止铁生锈,会加快铁制品生锈的速度,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AB。
19.化学和生活紧密相关。
用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可借给呼吸的是________,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________。
(2)从冰箱中取出一瓶水,不久就发现瓶壁外有一层水,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3)智能手机通常含有40多种化学元素。
请写出加点元素的元素符号:大部分手机外壳是用塑料或镁合金制成的,它的组成元素有碳、氢、氧、________等;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其组成元素有________、氧、硅、锡、铟、钾等;电路的组成元素有
________、________、金、硅、锡、铅等;电池的组成元素有碳、铝、锂、钴等。
其中的铟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氧气氮气或稀有气体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镁铝铜银金属
解析:氧气氮气或稀有气体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镁铝铜银金属
(1)空气中,可借给呼吸的是氧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氮气或稀有气体。
故填:氮气或稀有气体。
(2)从冰箱中取出一瓶水,不久就发现瓶壁外有一层水,这个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故填: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智能手机通常含有40多种化学元素。
请写出加点元素的元素符号:大部分手机外壳是用塑料或镁合金制成的,它的组成元素有碳、氢、氧、镁等;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其组成元素有铝、氧、硅、锡、铟、钾等;电路的组成元素有铜、银、金、硅、锡、铅等;电池的组成元素有碳、铝、锂、钴等。
其中的铟属于金属元素。
故填:镁;铝;铜;银;金属。
20.近期,我国嫦娥4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未来月球资源利用,前景无量。
(1)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能原料氦-3(即相对原子质量为3),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质子数为 _____ ,中子数为 _____ 。
(2)月球土壤中有天然的铁、铝、银等金属颗粒。
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铁在月球上不易锈蚀的原因可能是 _____ 。
(3)月球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没有削弱,因此利用太阳能的条件较好。
太阳能属于新能源,请再写出一种新能源 _____ 。
1没有氧气(或没有水蒸气)风能(或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解析:1 没有氧气(或没有水蒸气)风能(或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1)由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氦原子由2个质子,氦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氦的中子数为3-2=1;故填2;1;
(2)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
而月球上没有氧气和水蒸气,所以铁在月球上不易锈蚀;故填:没有氧气(或没有水蒸气);
(3)新能源的种类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故填风能(或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21.2018年5月13日,我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_______接触而锈蚀。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原子水和氧气AB
解析:原子水和氧气 AB
(1)金属和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所以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原子。
故填:原子。
(2)钢铁生锈是因为钢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造成的,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水和氧气接触而锈蚀。
故填:水和氧气。
(3)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为:锌>铁>铜,A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变为浅绿色,再加铜粉,铜不能置换出铁,无明显现象,证明铁>铜,最后加入锌粉,锌能置换出铁,溶液变为无色,证明锌>铁,故能证明三者的活动性顺序;B中ZnCl2溶液为无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铁不能置换出锌,无明显现象,证明锌>铁,再加入CuCl2溶液后,CuCl2溶液是蓝色,铁能把铜给置换出来,生成FeCl2,蓝色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证明铁>铜,故能证明三者的活动性顺序;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铜不能置换出锌,无明显现象,证明锌>铜,再加入铁粉,铁也不能置换出锌,无明显现象,证明锌>铁,但不能证明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2.金属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根据金属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A 黄金饰品
B 不锈钢蒸锅
C 铝导线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3)已知M、N、R三种金属存在如下反应:R+NCl2= N+ RCl2;M+ RCl2 = R + MCl2。
这两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是_________, M、N 、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4)据报道,金属材料因锈蚀而报废相当于世界年产量的1/3左右。
铁生锈的条件是
______,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具体方法是 _________(合理均可)。
C3CO+Fe2O32Fe+3CO2置换反应M>R>N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接触
铁表面涂一层油漆
解析:C 3CO+Fe2O3高温
2Fe+ 3CO2置换反应 M>R>N 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接
触铁表面涂一层油漆
(1)黄金饰品利用的是金属的延展性,不锈钢蒸锅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热性,铝导线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故选C。
(2)一氧化碳与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
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
2Fe+ 3CO2。
(3)已知M、N、R三种金属存在如下反应:R+NCl2= N+ RCl2;M+ RCl2 = R + MCl2。
这两个反应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 M、N 、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R>N。
(4)铁的锈蚀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铁生锈就要使铁隔绝空气和水,如在铁表面涂一层油漆(或在铁表面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或用油擦拭铁表面等)。
23.《国家宝藏》是央视于2017年底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节目中展示了大量中华瑰宝,其中有大量金属材料。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填序号,下同)。
A 越王勾践剑
B 曾侯乙编钟
C 洛神赋图
D “瓷母”釉彩大瓶
(2)越王勾践剑因剑身镀有含铬金属而千年不变形、不生锈,镀铬的作用有_____。
A 隔绝空气
B 增强硬度
C 增强导热性
D 提高耐磨性
(3)皿天全方罍堪称是“方罍之王”,是古代青铜器的一种,青铜是由铜与锡(Sn)制成的合金。
现有铜丝和锡丝,下列能探究二者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试剂有_____。
A 稀盐酸
B 硫酸铜溶液
C 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镁溶液
(4)铝是近几十年来应用仅次于钢的金属。
将一定量的铝条投入硝酸锌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填物质名称)。
CDAAB铜锌
解析:CD A AB 铜、锌
(1)金属和曾侯乙编钟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洛神赋图的主材是纸,原材料(木浆)是天然材料,“瓷母”釉彩大瓶,是陶瓷制品,属于硅酸盐材料,故选CD;
(2)金属的锈蚀是金属与氧气、水的共同作用,镀铬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金属生锈,故选A;
(3)A.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铜在氢后,锡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锡在氢前,证明锡的活动性比铜强; B.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证明锡的活动性比铜强; C.铜、锡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证明铜、锡的活动性都比银强,但不能证明铜、锡间活动性弱; D. 铜、锡都不能与氯化镁溶液,证明铜、锡的活动性都比镁弱,但不能证明铜、锡间活动性弱;故选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