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社会功能失衡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对社会协调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发挥其社会功能,引导社会稳定、良性发展,是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然而,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迅速崛起,部分传统媒体选择了盲目附和、加热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并在此过程中渐渐丧失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传统媒体被新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所裹挟,而新媒体非专业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因此,在重大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带有太多的随意性,不能完全保证传播内容的真实性。
若传统大众传媒不能发挥引导作用,盲目跟从新媒体舆论,必然会导致其社会功能走向失衡。
一、监督环境功能的不足。
大众传播的监督环境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自然环境方面,一般以报道重大自然灾害为主,此时媒体就相当于一个危险警报器,给受众发出安全警报。
社会环境方面的内容则比较多,一般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最新活动,告知受众最新消息。
发挥传统媒体的监督环境功能,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2013年3月开始,H7N9禽流感危机甚嚣尘上,网上出现了各种消息。
这些新媒体报道的内容主要都是一些耸人听闻的内容:某地又有疑似病患出现了;禽流感来自于死猪漂浮;某地目前发现几例禽流感案例、死亡几例;某地出现大量麻雀离奇死亡,疑与禽流感有关……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发布者自身的感慨,例如不敢再吃鸡鸭等。
新型病毒在大众的高度关注下,给谣
言传播者以很大的发挥空间。
在第一例H7N9病例出现的时候,
传统媒体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报道出
来,人们在二十多天后才知情。
当事件
日渐严重的时候,传统媒体的报道力
度又远没有新媒体大。
传统媒体附和
着新媒体,大量报道这种新型病毒的
可怕以及采取的措施,这实质上更加
剧了社会恐慌。
当受众对病毒的严重
程度忧心时,传统媒体没有给出明确
的答复;当受众担心传染源问题时,传
统媒体任由新媒体疯传各种版本的说
法,虽然偶尔会申明一下某种说法是
不科学的,但又没有关于传染源的切
实报道;当受众疯狂抢购板蓝根、口罩
时,传统媒体仅告诉大众板蓝根、口罩
等措施没用,却又没有提示什么措施
才是真正有用的。
传统媒体无法有效
地引导舆论走向,甚至有听之任之、随
波逐流的倾向,这对社会造成了无法
估量的伤害。
这就是在面临重大危机
事件时,传统媒体没有履行监督环境
职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烂尾新闻是新闻媒体监督环境功
能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
烂尾新闻,又
叫断头新闻,是指虎头蛇尾的新闻。
即
曾引起全国人民强烈关注,在经过一
段时间轰轰烈烈的报道之后,却没有
给出调查结果或只应付性地给出一个
难以令大众信服的结果的新闻。
近年
来,许多社会问题都是由新媒体首先
发现,获得整个社会的响应,传统媒体
才会去进行深入的调查。
因此,可以
说,新媒体充当了眼睛的作用,它时刻
在发现这些问题。
那么,传统媒体就相
当于人的四肢,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
入挖掘,这才是环境监督的正确方法。
事实上,传统媒体在调查过程中,会受
到来自许多方面的压力与阻挠。
除此
之外,也有许多媒体自身的原因,导致
新闻出现烂尾现象。
2011年郭美美事件引发热议,红
十字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郭美美在微博上发布的一系列炫富内
容,名包、名车、豪宅……网民很难将
其与红十字会联系到一起。
网民们开
始质疑:“人家刚20岁就这么有出
息”,“红十字会看来真的很有钱”。
此
外,还有网民将其与中国红十字会副
会长郭长江联系起来,“建议查查是啥
关系”。
当这件事在网络上被炒热时,
传统媒体也开始关注,采访红十字会
的负责人。
红十字会做出官方声明,否
认与郭美美有任何关系;新浪微博也
公开道歉,称其认证名有误。
尽管如
此,郭美美事件仍是没有调查清楚。
在
调查过程中,媒体发现,红十字会有许
多账目不清楚,中国红十字会有工作
人员办企业经商等一系列问题。
至今,
关于红十字会的种种疑问与猜测仍然
悬而未决,红十字会虽然开设了账目
公开查询的网络平台,但还是存在许
多的问题。
二、协调关系功能缺失。
大众传播
并不仅仅是一种“告知”的活动,通常
伴随着对“告知”的内容的解释。
这种
解释提示人们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从而规范和协调社会成员
的行为。
学者魏永征认为,“媒介审判”是
指新闻媒体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
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
或败诉等结论。
继轰动一时的药家鑫
传媒e时代
新媒体攻略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
社会功能失衡研究
□冯莉何红娟
. All Rights Reserved.
声屏世界
案件后,李某某案再次甚嚣尘上,这是
又一次媒介审判的活教材。
从案件之
初,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已经转移到李
某某的家庭背景上,并对其大加谴责,
口诛笔伐。
2013年2月22日,北青网
发表了《李某某被指爱玩弄女性,绰号“海淀银枪小霸王”》《李某某之子涉嫌轮奸被拘留,卷入昔日狱友》两篇文
章,引起各方关注。
在此次事件传开
后,李某某的“罪恶”便在网络上蔓延
开来,无论此次事实如何,他都是公众
无法原谅的“罪人”。
无论是有意或是
无意,网络上开始大量流传李某某的
前科证据,民众的理智已经聊胜于无。
此时若有人持不同的观点,便会被大
部分人集中炮火猛轰,例如清华大学
法学院教授易延友,例如杨澜,他们最
终都在网民的炮轰下公开致歉。
无论
他们的观点是否有失偏颇,但这种“众
志成城”的言论压力已经显出其无穷
威力。
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已经失去控
制,传统媒体却不能利用自身的主流
地位唤醒冲动的群众,反而一味地随
波逐流,甚至还引导着这场舆论审判。
它们组织的报道不是聚焦案件真相,
反而将重点放在李某某的故事、背景
上,以此最大程度地引起群众关注与
共鸣,也加热了网络上的言论,引起了
群众的极大愤怒。
这也是事态发展严
重的原因之一。
媒介审判缘于“监督”
与“干涉”的界限模糊,在很大程度上
是一种越权的“干涉”。
在这个媒介呈
现大众狂欢趋势的时代,传统媒体一
定要谨言慎行,每次的报道必须有根
据、真实可信,避免在新媒体中产生无
法挽回的舆论潮流。
同时,在新媒体中
产生过度的舆论、对社会机制产生过
度的压力时,传统媒体应加大报道力
度,适当引导,维持社会稳定和谐。
三、传承文化功能缺失与提供娱
乐功能过度。
当今新闻娱乐化、庸俗化现象普遍存在,追根朔源,这种现象是
在新媒体开始风靡才大量出现的。
新
闻娱乐化、庸俗化是过度发挥提供娱
乐功能所致,其结果便是传承文化功
能的缺失。
通过大众传媒传承文化的功能,
前人的文化遗产、经验、智慧、知识才
能被记录、积累、流传下来,留待后人
学习,而后人也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
上”正是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的。
文化的
传承对维持人类社会、国家和民族的
存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传承文化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媒
介通过报道,可以让现在的社会大众
学习优秀的历史文化。
如通过新闻报
道、纪录片等,各种形式都能达到这一
目的。
另一方面,媒体对于当下事件的
报道本身就具有传承的价值,这是对
当代文化的传承,后人只要研究这一
时段媒介传播的内容,就可以了解这
一时段社会文化。
简而言之,即将历史
传承到当下、将当下传承到未来两个
方面。
此外,传承文化功能也是一种教
育的功能,大众传播媒体也是一个庞
大的学习阵地。
学校只能针对适龄的
青少年学生,传播内容主要集中于文
化课知识;而大众传媒则是对所有受
众进行知识的传播,包括没有上过学
或已经走出校门的人在内,传播内容
也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大众传播媒体为了吸引受众,更
为了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经
常会传播一些娱乐性的内容,包括文
学、艺术、消遣性、游戏性等内容。
这些
娱乐性内容并不是单独出现,更多地
是穿插在务实性内容中,提供娱乐的
同时也能传承文化,同时在一定程度
上安抚社会情绪、协调社会关系。
提供
娱乐的功能也能为媒体吸引更多受众
的注意力。
因此,各大媒体也乐于通过
娱乐性内容的传播来提高竞争力,从
而为媒体吸引更多的受众。
如今,媒体的新闻报道的娱乐性
已不亚于一些娱乐节目,甚至比一些
真人秀节目更加出色。
然而,过度地推
崇娱乐,必然会导致新闻向庸俗化转
变,单纯追逐“噱头”、刺激,以此来迎
合受众的低俗性需求,这会导致整个
媒体的质量下降,会失去一些文化层
次较高的受众。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仍处
于主流位置,是媒体的中流砥柱。
网络
等新媒体难以规范和控制,且其非专
业性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
就需要传统媒体严格把关,做好引导
工作。
一、牢记监督职责,充当大众的
“瞭望哨”。
新媒体在传播方面,存在人
云亦云的倾向,且不够客观、真实,因
此,在监督环境时易形成谣言,加剧恐
慌心理威胁社会安定。
传统媒体的环
境监督功能应当对社会起到一个“瞭
望哨”的作用,时刻监督社会舆论动
向,并向受众传播。
对于重大事故、险
情的报道要及时、深入,并提示全面的
防范措施,以消除社会恐慌。
二、与新媒体互相配合,社会监督
拒绝“蛇尾”。
因为新媒体使用者数量
庞大且分布较广,更易发现社会缺项。
而传统媒体则比新媒体具有更强大的
执行力和调查能力。
因此,两者相互配
合,就能将社会监督做到尽善尽美。
新
媒体发现的社会问题或弊端,传统媒
体要加以重视并深入调查,坚决杜绝
“蛇尾”现象,对于事件结果和处理方
法的报道绝不敷衍、拖延,力求做到发
现社会问题、调查问题原因、促使问题
解决全程跟踪。
三、理性报道,引导舆论远离“审
判”。
对于社会问题,媒体要做的是监
督而不是“审判”,曝光社会问题,利用
舆论压力使其出面处理,而不是利用
舆论压力强迫其怎样处理。
对于网络
传媒e时代
新媒体攻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4/7
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
它改变的不仅是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
面对众多“数字原住民”的今天,传统广播媒体如何应对、生存、发展?
一、受众发生变化,出现“数字原住民”。
“数字原住民”是美国哈佛大学网络社会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仑大学信息法研究中心在协作研究网络化生存问题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Digital Natives,意思是指“80后”甚至再年轻些的这代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
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
有人曾这样描述一个“数字原住民”的生活状态:“每天早晨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手机短信,然后浏览电子邮件,上QQ或者微信,看看和我有链接的几十个人是否有人给我留言,接下来我还会浏览网上的其他信息,感兴趣的会点击阅读。
没带手机会让我惊慌失措,我需要将手机时刻带在身上,认识的所有人几乎全都如此,人人都通过网络或是手机与他人交流。
信息技术是我每天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不知道如果没有这些,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专家称,数字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影响着这些人的行为,数字科技甚至可能将成为人类进化的下一步,改变我们的大脑和思维方式。
与此相对应,还有一个“数字移民”的概念,指的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生活在传统媒体时代的人,对于数字时代来说,他们是“移民”。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段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坐在你面前,你却在那里玩手机。
80后的“数字原住民”生活在由网站、电子邮件、短信和移动电话组成的数字宇宙中,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对他们的影响很小,他们中有些人在生长过程中,从来没有用收音机收听过广播(有的听过车载广播或网络广播)。
更有甚者,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广播,广播是他们的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
如果传统广播不做改变,再过10年、20年,90后、00后们成为社会中坚的时候,传统广播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大?
二、传输方式发生变革。
从通讯交流来看,19世纪30年代发端于英国、美国的电报,作为最早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随着电话、传真等的普及应用,电报已很少人使用了,香港、荷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干脆已经终止了这项业务,取而代之以新的通讯交流方式;传统的信件通讯交流方式也已少人问津;BB机更是昙花一现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移动电话可以说是电报和书信这种通讯方式的终结者。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需求内容更为多样,信息的获取方式也更为便捷。
移动电话、QQ、手机短信让人际交流变得方便而经济。
近年兴起的微信以更经济、更方便的姿态,强势介入,后来居上,发展势头迅猛,短短两年时间,用户数已经超过3亿。
广播媒体如何应对“数字原住民”———关于新媒体的思考
□朱连学张君琳
舆论,传统媒体必须理性对待,并适当引导。
首先,在审判性网络舆论形成之前,传统媒体自身要严谨客观,保证所传播内容的真实性,避免自身所传播内容成为舆论的导火索。
在对事件报道时,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媒介审判。
同时,当网络舆论出现一面倒的狂欢现象时,传统媒体要保持理性、查清事实,还舆论一个真相;当这一舆论对司法部门产生压迫时,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引导舆论远离对审
判的干扰。
四、文化与娱乐并重、保证结构合
理性。
传统媒体是专业的媒体队伍,不
能随波逐流。
只有保证自身的高质量、
高标准,才是一个专业媒体的做法。
也
许一些娱乐化的内容会暂时吸引大量
受众,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长期的娱乐
会导致庸俗、低级,会失去一些素质较
高的受众,并且这是永久的失去。
而被
吸引的文化素质较低的受众长期下来
也会审美疲劳,失去兴趣。
保证娱乐与
文化并重,相互结合,保证新闻结构的
合理性,这才是媒体成功之道。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
学研究指导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
目编号2012SJD860014)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栏目责编:陈道生
传媒e时代
新媒体攻略
. All Rights Reserved.
声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