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环菌的优化培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0):1658-1662蜜环菌的优化培养研究
梁
艳1,苏朝棉2,周西贝1,王鹏辉1,郭
尚3,王
华3,张作刚1
(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南和县农业局,河北南和054400;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摘要:通过设置不同碳源培养基、不同氮源培养基、不同菌株活化时间、不同母种培养基、不同栽培种培养基、不
同添加物培养的方式对蜜环菌菌株进行培养,以探索蜜环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实现蜜环菌快速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牛肉膏时蜜环菌萌发时间最短;蜜环菌在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基中菌株萌发时间最快,菌株最佳活化时间为48h ;PDA 中加入30%松针浸提液的培养基蜜环菌生长最好、萌发快、菌索发达且菌体生物量高;利用60%苹果枝、30%玉米芯、10%胡萝卜营养液制作的栽培种培养基更适于蜜环菌的栽培种培养;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2%豆油时蜜环菌生物量增加,乙醇添加量为0.8%时能够显著促进蜜环菌生长。
关键词:蜜环菌;培养;接种;优化中图分类号:S56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18)10-1658-05
Study on Optimized Culture of
LIANG Yan 1,SU Chaomian 2,ZHOU Xibei 1,WANG Penghui 1,GUO Shang 3,WANG Hua 3,ZHANG Zuogang 1
(1.College of Agronomy ,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China ;2.Agriculture Bureau of Nanhe County ,Xingtai City ,Nanhe 054400,China ;3.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31,China )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Armillaria mellea strains were cultured in different carbon or nitrogen medium,different strain activation time,different mother culture medium,different cultivation species culture and different additive culture methods,to explore the optimum culture conditions for Armillaria mellea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millariella melle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germination time of Armillaria mellea was the shortest when sucrose or beef paste was added to the medium.The germination time of Armillariella mellea in the liquid medium without agar was the fastest,and the optimum time of activation was 48hours.Add 30%pine needle extract to PDA,then the growth of Armillaria mellea on the medium was the best,the germination was rapid,the bacteria was well developed and the biomass of the bacteria was high.With 60%apple shoots,30%corn cob,10%carrot,cultivating culture medium made with nutrient solution was more suitable for culturing cultivars of Armillaria mellea .When 0.2%soybean oil was added to the fermentation medium,the biomass of Armillaria mellea increased.Besides,the amount of ethanol added by 0.8%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Armillaria mellea .
Key words :Armillaria mellea ;cultivation;vaccinate;optimize
收稿日期:2018-05-06
基金项目:山西农业大学校横向项目(2015HX44);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特色农业攻关项目(YGG17069)作者简介:梁
艳(1992-),女,甘肃陇西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植物病理。
张作刚为通信作者。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又名榛蘑、蜜环蕈、苞谷蕈、青冈蕈等,是隶属于担子菌亚门的一种药食兼用真菌,能兼性寄生于多种木本、草本植物等树干基部、根部或倒木上[1-2],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的温带地区,主要分布于我国20多个省区[3-5]。
在传统中药材天麻、
猪苓等的生长过程中,蜜环菌与它们之间存在极为特殊的营养关联,是其必不可少的共生菌[6]。
菌索入侵天麻的块茎或猪苓的菌核后被其消化吸收,
为它们提供营养[7-10]。
蜜环菌菌索多生长于树根组织中或土壤中,
其功能高度分化,不仅可以运送养分,还能生长分化,形成子实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11-14]。
目前,国内外对于蜜环菌的研究和探索,
主要集中于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人工培养、与天麻的共生关系、药理作用以及相关药品的开发等方面[15-17]。
其中,关于蜜环菌的人工培养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蜜环菌的培养,对于蜜环菌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质对蜜环菌萌发时间、生长速度、菌索品质和生长量的影响,
以期筛选1658··
出最佳的蜜环菌生长条件,
为蜜环菌的人工培养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1.1.1供试菌株
蜜环菌由河南卢氏提供。
1.1.2
培养基组分及试剂胡萝卜、
松针、豆油、麸皮、苹果枝、木屑、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蛋白胨、牛肉膏、尿素、琼脂、乙醇、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维生素B 1。
1.2方法
1.2.1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形态及活化时间对蜜环菌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1.2.1.1
不同碳源培养基的制备
基础培养基:
马铃薯200g ,磷酸氢二钾3g ,硫酸镁1.5g ,琼脂粉
20g ,维生素B 110mg ,
水1000mL ,pH 自然。
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20g ,蔗糖20g ,麦芽糖20g ,淀粉20g ,制成不同的碳源培养基,保持培养基中碳含量等量,按照编号分装到试管中,
灭菌,接入蜜环菌观察并记录菌种的萌发和生长情况。
每个配方重复3次。
1.2.1.2
不同氮源培养基的制备
制备基础培养
基,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蛋白胨、牛肉膏、尿素
各5g ,制成不同的氮源培养基,保持培养基中氮含量相等,按编号分装到试管中,灭菌,接入蜜环菌观察并记录菌种的萌发和生长情况。
每个配方重复3次。
1.2.1.3
不同琼脂含量的培养基制备
制备基础培
养基,保持培养基中碳、氮含量及成分相同,
琼脂的添加量按0,0.5%,1.0%,1.5%,2.0%这5个浓度梯
度,按编号分装到180mL 的试管中,灭菌后,接入蜜环菌观察并记录菌种的萌发和生长情况(表1)。
每个配方重复3次。
表1蜜环菌不同培养基的配方
编号1234567891011
组分
琼脂0g ,葡萄糖20g ,磷酸氢二钾3g ,硫酸镁1.5g ,水1000mL ,维生素B 110mg 琼脂5g ,葡萄糖20g ,磷酸氢二钾3g ,硫酸镁1.5g ,水1000mL ,维生素B 10mg 琼脂10g ,葡萄糖20g ,磷酸氢二钾3g ,硫酸镁1.5g ,水1000mL ,维生素B 10mg 琼脂15g ,葡萄糖20g ,磷酸氢二钾3g ,硫酸镁1.5g ,水1000mL ,维生素B 10mg 琼脂20g ,葡萄糖20g ,磷酸氢二钾3g ,硫酸镁1.5g ,水1000mL ,维生素B 10mg 蔗糖20g ,琼脂20g ,磷酸氢二钾3g ,硫酸镁1.5g ,水1000mL ,维生素B 10mg 麦芽糖20g ,琼脂20g ,磷酸氢二钾3g ,硫酸镁1.5g ,水1000mL ,维生素B 10mg 淀粉20g ,琼脂20g ,磷酸氢二钾3g ,硫酸镁1.5g ,水1000mL ,维生素B 10mg 蛋白胨5g ,葡萄糖20g ,琼脂20g ,磷酸氢二钾3g ,硫酸镁1.5g ,水1000mL 牛肉膏5g ,葡萄糖20g ,琼脂20g ,磷酸氢二钾3g ,硫酸镁1.5g ,水1000mL 尿素5g ,葡萄糖20g ,琼脂20g ,磷酸氢二钾3g ,硫酸镁1.5g ,水1000mL
1.2.1.4
不同活化时间将在冰箱冷藏的蜜环菌
菌种放到25℃的恒温培养箱中活化,设置活化时间为12,24,36,48,60h ,并进行编号。
将活化好的
菌种接种到不同培养基,3次重复,并放到25℃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隔12h 观察并记录菌种的萌发和生长情况一次,
共记录5次。
1.2.2
不同母种培养基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按表2制作7种培养基,高压灭菌后,接种蜜环菌,25℃避光培养,14d 后冲洗掉蜜环菌索上附着的琼脂,70℃下烘干至恒质量,称取质量即为每瓶收获的生物量。
观察记载蜜环菌菌索萌发所需时间、菌索密度、菌索顶端整齐度及生长满瓶所需的天
数。
同上,制作7种培养基,将等量的培养基分装在试管内,灭菌后接种蜜环菌,25℃避光培养,每3d
测量蜜环菌菌索的生长长度。
每个配方重复3次。
表圆不同母种培养基的配方
牛肉膏/g
3
pH 6.06.06.06.06.06.06.0
胡萝卜/g
20050
松针/g
15
维生素B 1/g
0.10.10.10.1
培养基种类PDA 加富培养基麸皮培养基木屑培养基牛肉膏培养基胡萝卜培养基胡萝卜+PDA 培养基
松针培养基
磷酸二氢钾/g
2222
硫酸镁/g
1111
麸皮/g 5050
木屑/g
50
组分注:表中培养基均在1000mL 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材料。
梁艳等:蜜环菌的优化培养研究
1659··
山西农业科学2018年第46卷第10期
1.2.3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
选择直径1cm左右的苹果树枝,截成长6cm的枝段,并将两端削成斜面。
将苹果枝、玉米芯在0.25%硝酸铵溶液中浸泡2h,将胡萝卜捣成泥。
如表3制作4种培养基各250mL,加入营养液至刚好淹没固体。
高压灭菌,接种于三角瓶中,25℃避光培养14d。
菌索长满瓶后,用温水冲洗蜜环菌索,挑去杂质木屑,70℃下烘干至恒质量,称取质量即为每瓶收获的生物量。
每个配方重复3次。
1.2.4不同添加物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在1000mL 蒸馏水中加入100g胡萝卜小块,煮20min,过滤后制成胡萝卜提取液。
按体积计算分别添加0,1%,2%,5%,10%的胡萝卜提取液作为处理1,2,3,4,5,灭菌后,进行接种培养。
分别将胡萝卜、乙醇、豆油添加物按表4加入培养基,灭菌,接种蜜环菌菌块后置于摇床,在110r/min,25℃避光条件下培养14d。
培养出的发酵产物过滤后放入烘干箱中干燥至恒质量,用天平称量。
将松针洗净,60℃烘干并研磨,然后与水以1∶10的比例放入水浴锅,90℃浸提1h,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即制成松针浸提液。
分别向PDA 培养基添加0,5%,10%,20%,30%的松针浸提液制成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将蜜环菌菌块接种于三角瓶中,25℃避光培养7d后,冲洗掉蜜环菌索上附着的琼脂,70℃下烘干至恒质量,称取质量即为每瓶收获的生物量,观察不同浓度松针浸提液培养基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
每种处理3次重复。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形态及不同活化时间对蜜环菌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2.1.1对蜜环菌萌发时间的影响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形态及不同活化时间对蜜环菌萌发时间的影响如表5所示。
表3不同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
苹果枝60 50 70 60玉米芯
10
10
30
30
胡萝卜
10
麦麸
30
10
编号
1 2 3 4
木屑
30
组分表4液体发酵培养基不同添加物的量%
处理1
处理2
1.0
0.2
0.1
5.0
处理5
10.0
1.1
30.0
处理3
2.0
0.5
0.2
10.0
添加物
胡萝卜
乙醇
豆油
松针浸提液
处理4
5.0
0.8
0.4
20.0
表5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形态及活化时间对蜜环菌萌发时间的影响d
48
3.8±0.39b
4.1±0.10b
4.2±0.10b
4.1±0.11b
4.8±0.10a
4.2±0.10c
4.6±0.13ac
4.4±0.13bc
4.6±0.13b
4.2±0.10c
6.3±0.20a
60
4.5±0.23b
4.6±0.30b
4.4±0.13b
4.5±0.23b
5.3±0.20a
4.6±0.13b
5.1±0.10a
4.8±0.10b
4.4±0.13c
4.1±0.10d
6.2±0.10a
36
4.3±0.20d
4.8±0.29c
5.0±0.17bc
5.4±0.13a
5.1±0.20b
5.7±0.20b
4.9±0.20b
5.8±0.10a
4.7±0.20c
4.4±0.13c
6.6±0.30a
培养基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7±0.38a
5.2±0.23ab
5.3±0.20ab
4.9±0.43b
5.6±0.13a
5.7±0.20a
5.5±0.23a
5.8±0.10a
5.7±0.20b
5.8±0.10b
7.1±0.42a
24
4.9±0.30b
4.9±0.30b
4.3±0.20c
4.7±0.20b
5.7±0.20a
5.5±0.23b
5.6±0.13b
5.9±0.10a
5.5±0.23bc
5.2±0.10c
6.8±0.39a
活化时间/h
由表5可知,接种在不含琼脂的1号培养基上的蜜环菌,当活化时间为48h时,蜜环菌的萌发时间较其他处理显著缩短,为3.8d。
在其他不同琼脂浓度的培养基上,48h处理的平均萌发时间都最短。
在2号(0.5%琼脂)中36h处理与24,48,60h 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但48h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萌发时间显著缩短;在3号(1.0%琼脂)培养基中,24h处理与48h处理存在显著差异,但48h处
理与其他处理相比萌发时间显著缩短;在4号(1.5%琼脂)培养基中,48,60h处理无显著差异,但48h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萌发时间显著缩短;在5号(2.0%琼脂)培养基中,处理48h较其他处理萌发时间显著缩短,仅为4.8d;在6号(蔗糖)培养基中,处理48h时的蜜环菌萌发时间最短,仅为4.2d;在7号(麦芽糖)、8号(淀粉)培养基中,36h处理与48,60h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48h处理的蜜环
1660··
梁艳等:蜜环菌的优化培养研究
菌较其他处理萌发时间缩短;在9号(蛋白胨)
中,12h 处理与36,60h 处理存在差异,60h 处理蜜环菌较其他处理萌发时间缩短;在10号(牛肉膏)培养基中,60h 处理的蜜环菌与其他处理相比萌
发时间显著缩短,仅为4.1d ;在11(尿素)培养基中各时间梯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2.1.2
对蜜环菌生长状况的影响
把蜜环菌菌种
活化48h 后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上,
通过分析得出,随着琼脂的浓度增加,菌索的分支在减少,菌索颜色由白逐渐变黄,菌索形态由纤细逐渐变粗,菌索密度增加;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前期萌发时菌索
分支与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相比较多,菌索颜色在加深,菌索形态细弱,菌索密度也很小;
以牛肉膏、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菌索分支很多,
三者的菌索颜色都较深,牛肉膏的菌索形态较粗,
菌索密度也较大;而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菌索分支很少,形态纤细,密度较小(表6)。
2.2不同母种培养基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2.2.1
对蜜环菌菌索生长速度的影响
由表7可
知,蜜环菌菌索前12d 生长速度快慢依次为:
松针、胡萝卜+PDA 、麦麸、牛肉膏、PDA 加富、胡萝卜
培养基,蜜环菌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是松针培养
基,前12d 平均高达9.88cm ,生长速度最慢的是木屑培养基,前12d 平均长度仅为3.33cm ,松针培养基生长长度是木屑培养基的3倍左右。
2.2.2对蜜环菌菌索生物特性的影响从表8可以看出,蜜环菌菌索萌发所需时间最短的是松针培养基,为3d ;最长的是PDA 培养基和胡萝卜培养基,为7d 。
蜜环菌生物量最高的是松针培养基,然后依次是牛肉膏培养基、胡萝卜+PDA 复合培养基、木屑培养基、麦麸培养基、PDA 加富培养基和胡萝卜培养基。
其中,松针培养基的生物量是PDA 加富培养基和胡萝卜培养基的9倍。
松针培养基满瓶所需时间最短,为15d ,其次依次是胡萝卜+PDA 、牛肉膏、木屑、麦麸、PDA 加富(胡萝卜)培养基。
松针培养基和牛肉膏培养基上
的菌索浓密大、生长势强、菌索顶端整齐程度高,木屑培养基的生长势弱于松针培养基和牛肉膏培养
基,麦麸培养基和PDA 加富培养基上的菌索稀少、
生长速度慢、菌索顶端整齐程度较差。
2.3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
从表9可以看出,4号培养基上的蜜环菌平均
生物量为17.07g/L ,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分别是1,2,3号培养基生物量的2.91,2.90,1.93倍,说明
4号培养基最适合培养蜜环菌的生长。
表6蜜环菌在不同碳源尧氮源及形态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6+----++
9++---+
7+--++
8++---+++---3+++++
生长状况菌索分支
菌索颜色菌索形态菌索密度
1++++++++--2+++++-4+-+++
5+---++
11------+--
10+++----++
培养基编号
注:菌索分支:+++,++,+,-,--,---分别表示很多、较多、多、少、较少和很少;菌索颜色:+++,++,+,-,--,---分别表示白色、
灰白、浅黄、黄色、棕黄和棕黑;菌索形态:+++,++,+,-,--,---分别表示纤细、较细、细、粗、较粗、很粗;菌索密度:+++,++,+,-,--,---分别表示很大、较大、
大、小、较小、很小。
表7不同母种培养基的蜜环菌菌索生长长度
cm
159.739.579.227.556.706.725.81
189.569.259.179.369.309.279.27
129.885.715.825.776.095.073.33
96.351.874.224.154.272.792.70
培养基松针PDA 加富麦麸牛肉膏胡萝卜+PDA 胡萝卜木屑
30.89000000
62.970.730.750.690.880.450.39
培养时间/d
表8不同母种培养基上蜜环菌菌索的生物特性
菌索萌发
时间/d 3754474菌索
密度+++++++++++++++++
满瓶天数15312625233119
菌索顶端整齐程度整齐不整齐不整齐较整齐整齐较整齐整齐
培养基
松针
PDA 加富
麦麸
木屑
牛肉膏
胡萝卜
胡萝卜+PDA 菌索质量/(g/L )31.103.434.006.7723.033.4013.27
1661··
表9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
重复1
5.61
6.45 8.48 1
7.76重复2
6.15
5.07
8.96
16.19
平均
5.87
5.89
8.85
17.07
重复3
5.84
6.14
9.12
17.25
培养基配方
1
2
3
4菌索生物量/(g/L)
山西农业科学2018年第46卷第10期
2.4不同添加物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
从表10可以看出,从4种添加物对蜜环菌促长的最大生物量来看,松针浸提液促进蜜环菌生长效果最强,添加量为30%(处理5)时,蜜环菌生物量最高,达30.97g/L;豆油和乙醇次之,添加量分别在0.2%(处理3)和0.8%(处理4)时,二者蜜环菌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3.38,18.23g/L;胡萝卜添加物的蜜环菌生物量最小,浓度为5%(处理4)时,蜜环菌生物量最高,为7.76g/L。
3结论与讨论
国内外对蜜环菌的探索主要集中在菌丝、菌索等发酵液的药理成分研究及功效的研究上[18-22],对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本试验结果阐述不同培养物质对蜜环菌菌株萌发及生长性状的影响,从蜜环菌的4种不同培养条件中筛选出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松针液,更有利于促进蜜环菌的生长。
从不同琼脂添加量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情况来看,蜜环菌更适合在菌索生长阻力小的液态培养基中生长。
在不同氮源条件培养中,相比尿素培养基,蜜环菌更适合在以牛肉膏和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环境中生长,说明菌株在生长初期更适合利用牛肉膏和蛋白胨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为营养物质,尿素类单一有机化合物不能充分提供蜜环菌生长所需营养。
通过添加松针或松针浸提液,发现能大幅度提高蜜环菌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说明松针当中含有某种物质能够促进蜜环菌生长,因此,还需要对松针提取物中有效成分进行分析。
同时,本试验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条件设置,比如不同的温
度、光照、pH值以及环境的含氧量高低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试验探究。
参考文献院
[1]秦国夫,赵俊,郭文辉,等.蜜环菌的生物学研究进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6):89-94.
[2]张维经,李碧峰.天麻与蜜环菌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1980(1):59-64,113.
[3]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527.
[4]郭顺星,徐锦堂.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及其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1996(23):239,240.
[5]贺伟,秦国夫,沈瑞祥.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蜜环菌生物种的研究[J].真菌学报,1996,15(1):9-16.
[6]郭顺星.蜜环菌和猪苓的发育学及其二者的相互作用机理[D].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1995.
[7]顾雅君,张明艳,唐宏亮,等.蜜环菌和天麻、猪苓的关系及尚未大量人工驯化原因[J].中国食用菌,2008,17(6):20-21.
[8]石志红,何建涛,常文保.中药指纹图谱技术[J].大学化学,2004,19(1):33-39.
[9]GAO J M,YANG X,WANG C Y,et al.Armillaramide,a new sph-ingolipid from the Fungus Armillaria mellea[J].Fitoterapia,2001,72(8):858-864.
[10]张嘉,杨延旗,淡海,等.蜜环菌的化学成分[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4):952-956.
[11]杨峻山,苏亚伦,王玉兰,等.蜜环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1,26(2):117-121.
[12]杨峻山,苏亚伦,王玉兰,等.蜜环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0,25(1):24-28.
[13]杨峻山,苏亚伦,王玉兰,等.蜜环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0,25(5):353-356.
[14]杨峻山,丛浦珠.蜜环菌己素(armillarigin)的结构测定[J].质谱学报,1989,13(2):49-52.
[15]邹容,康冀川.蜜环菌研究进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3):260-264.
[16]臧金平,袁生,连宾.蜜环菌的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21(3):47-50.
[17]李福后,王伟霞,许冰.蜜环菌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41-7742.
[18]袁媛,刘景圣,蔡丹.蜜环菌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5):46-49.
[19]许宝奎,操玉平,于敏,等.蜜环菌多糖对大鼠INS-1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J].中国食用菌,2010,29(1):45-48.
[20]虞磊,沈业寿,吴建民,等.蜜环菌菌索多糖抗衰老作用研究[J].
中成药,2006,28(7):994-996.
[21]朱显峰,余晨晨,范书军,等.蜜环菌水溶性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3):89-91.
[22]殷银霞,邱家权,吴玉泓,等.蜜环菌多糖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J].时珍国医国药,2014(1):74-76.
表10培养基添加物对蜜环菌平均生物量的影响g/L
处理1 4.74 7.48 7.72 5.09处理2
4.93
9.32
10.04
13.05
处理5
7.69
18.04
30.97
处理3
6.64
11.38
13.38
18.16
添加物胡萝卜
乙醇
豆油
松针浸提液处理4 7.76 18.23 10.27 27.68
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