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史 武术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训练内容突出实用性
明代武术训练反对走跳虚文的“花法”,要求所习武术,都是临阵一般。 使士卒“学一日,有一日受用,学一件,有一件助胆”因此军队的武术 训练内容简明实用,训练过程突出实战演练。 ① 身体素质训练历来被军队视为基本训练内容。有练手、练足、练身之 法。例如平时训练用重兵器,实战用轻兵器,自然手轻捷,练手力。平 时训练脚上用沙袋,逐渐增加,临敌去沙,自然轻便,练足力。平时练 习,身上载负重,临敌去掉,谓练身之力。上述三种主要采用负重训练 方法,来增加肌肉力量及耐力 ② 射艺的训练方法合要求更为明确和具体。要求训练者首先要掌握习射 眼法、足法、手法、身法。训练采用由近及远的射程和由大到小的靶 标,使士兵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之中掌握和巩固技能,提高命中率。 ③军队习练长枪与民间有显著不同。民间枪法颇烦杂,而教兵惟用封、闭、 捉、拿、上拦、下拦六枪。长枪训练时,先以单枪的手法、身法、进退步 法训练为主,然后二人长枪对试,仍“真正交锋”最后假设性的实战演练。 一般战斗用的长枪(有三种)铁钩枪、龙刀枪等,其形势较宋代大为简化。
B、《练兵实纪》《练兵杂纪》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换根据南北实战的差异性,撰写了 《练兵实纪》一书。 此书是一部极备详尽的练兵教程,其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士卒的基本武艺 训练,对后世了解古代军旅武艺的实质和特点也是很有价值的。
C、《唐荆川文集》《武编》唐顺之
(简介唐顺之本人 两书的简要内容)
三、武举
二、著名武术典籍及其作者
A《纪效新书》作者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出身将门,山东蓬莱人。祖籍安徽。17岁承荫世袭。担 任登州卫指挥官职。从此开始戎马生涯。南平倭寇,北御,身经百战,屡 建奇勋。58岁时因朝廷腐败以及政治上的失意,便告老还乡,60岁病故。 在他长期戎马生涯中,包括武术训练在内的军事学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研 究,保留下了宝贵的武术文献 编著时间: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 内容:共18卷。卷10至卷14,专门论述用于实战的武艺技能练习法及其 学理。 收录了《杨家六合八母枪法》俞大猷《剑经》历来研究武术的重要文献
朱元璋否定了立武举、武学,但未否定武备与武艺 的重要,只是不愿文武分途,希望能培养文武兼备 的人才。 明代武举开科时间,英宗时期:天顺八年(公元 1464年) 考试程序:乡、会事武艺的发展
1、冷、热兵器的共存
宋代火器在军中使用,明代则更加普遍。当时使用的火器达数十种之 多。但由于手工艺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下,火器本身存在种种弱点, 仍未发展到可以取代冷兵器的程度。作战时,冷热兵器根据各自的特 点,配合使用。(弓矢、大小铳炮杀人于百步之外。牌刀、耙、枪、 狼筅击斗于数步之间。长短相卫,彼此相资,乃可取胜。)因此冷兵 器及其技能,在沿袭前代的基础上,仍在不断的改进、创新、研习。
3、思想上练兵
明代用士兵切实利害关系,来启发诱导士兵自觉的练武,教育士兵把 练武、防身立功紧密结合起来。
4、“练胆与练艺”
明代将领注意到“练胆”与“练艺”的密切关系。技艺与胆量,二者 相辅相成。何良臣曾在书中提到“善练兵之胆气者,必练兵之武 艺”“阵法为武艺之钢纪,而武艺为胆气之元臣”戚继光认为更重要 的是“胆大艺更高”。两人结合自己多年习武训练和带兵打仗的经验, 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练胆”与“练艺”的辨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