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浅析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悲惨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悲惨命运
摘要
摘要:卡西莫多作为《巴黎圣母院》中的经典人物,其悲惨命运是由外表及社会因素等造成的,对文学及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通过对卡西莫多的出身、善恶挣扎、爱情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卡西莫多的悲惨一生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对他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做出评价,该人物在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即使是身居底层,也能有闪光的人性美。
关键词:卡西莫多;巴黎圣母院;人性美;悲惨
引言
《巴黎圣母院》作为雨果的命运三部曲之一,极端化的美丑对比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研究思路,而学者们对克洛德的人物分析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也获得了许多成就。
但卡西莫多作为《巴黎圣母院》中创造出的极为丑陋的形象,美丑对比会更为强烈。
本文旨为提高卡西莫多的人物分析工作的深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发掘卡西莫多拥有“怪物”外表背后不为周围人所知的人性美,以及卡西莫多身上体现的雨果的美学原则。
本文将从解析卡西莫多命运的悲惨之处出发,得出从自身与他人、社会对他的命运的影响,分析卡西莫多这一文学形象对文学和社会的价值。
1.卡西莫多悲惨命运的解读
卡西莫多作为维克多·雨果作品命运三部曲之一中的主要人物,是黑暗时期百姓悲惨生活的体现。
他是外表丑陋、内心善良这两种强烈的矛盾的集中体,用极端的表现手法反应了社会存在的丑恶现象,因为外表的丑陋,卡西莫多内心的美好无从为人所知。
1.1惨遭遗弃的出身
雨果采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卡西莫多极为丑陋的外表,注定了他承受的许多苦难。
卡西莫多从小惨遭双亲遗弃,被放在广场床板上,上层社会的贵妇们都支持将他烧死,缺少了父爱和母爱,而他的养父副主教克洛德对他十分冷漠,对他懦弱、消极的性格造成了一定影响。
他没有朋友,只能和圣母院的建筑与钟作伴,是人们眼中的钟楼怪人。
对于卡西莫多来说,在遇到爱斯梅拉达之前,是克洛德给了他一切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1.2善恶之间的挣扎
卡西莫多在畸形的成长环境中,根据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卡西莫多具有人格上的“无法辨认”行为。
他对正常或正确的情境和行为做不到辨认。
克洛德对卡西莫多进行的是权威式教育方法,这导致卡西莫多的行为被克洛德所控制和影响。
卡西莫多对克洛德是尊敬、忠诚的,直到他认识到是克洛德导致深爱的爱斯梅拉达绑在绞刑架有生命危险时,他将养父推下了钟楼。
此时,卡西莫多一生爱过的两个人同时死去,他的世界也就此崩塌。
卡西莫多对爱情仍充满向往,美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让他勇敢,让他小心翼翼的去守护爱斯梅拉达。
因为爱情的出现,让卡西莫多美好的一面得到展现。
当自己心爱的人被养父伤害的时候,他选择牺牲自己保全爱斯梅拉达。
其实卡西莫多从未认识到深层次的封建阶级的黑暗和养父内心的丑恶,卡西莫多的爱恨是受到了痛苦和快乐的影响,从而驱使他的行动。
卡西莫多对除了爱斯梅拉达和克洛德之外的人充满了仇恨。
他对克洛德的态度是由善到恶,对爱斯梅拉达是由恶到善。
与周围邻居作对,进行一系列的恶作剧行为,杀害企图进入
巴黎圣母院的乞丐,将恩人的弟弟扔下巴黎圣母院摔死,杀害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养父,这都是卡西莫多的恶,这种恶,是存在于心中的兽性。
他的兽性是后天形成的,而善良对于他来说是不具有持久性的。
在充满仇恨的生活环境中,他成为了仇恨与恶的延续。
卡西莫多的人性和兽性的冲击也是卡西莫多悲剧的开始。
在刑场上,卡西莫多得到了爱斯梅拉达的感化,心中的正义感占据了上风,展现了人性美。
1.3凄美哀艳的爱情
卡西莫多对于爱情从始至终都是不求回报、内敛、真诚、生死不渝的。
卡西莫多爱的人是热情可爱、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少女,是美的化身。
爱斯梅拉达曾被受命于人的卡西莫多抢劫过,当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的送水给他时,用美来形容自己所爱的人,不敢让爱斯梅拉达感受到自己的爱意。
他的爱始终是单方面的,没有任何占有目的。
甚至能为爱斯梅拉达得到心中渴望的幸福,抑制住煎熬去请求菲比斯给爱斯梅拉达追求爱情的机会。
为了拯救爱斯梅拉达于绞刑之中,卡西莫多不惜经历死亡的危险。
卡西莫多不在意所爱之人对自己表现的厌恶,为了平复爱斯梅拉达的害怕之心,默默破坏了怪兽石像,为了不造成爱斯梅拉达的困扰,他在深夜为爱斯梅拉达寻来食物和水,为了让爱斯梅拉达高兴,以菲比斯的名义送去钟楼上的鲜花;为了保护爱斯梅拉达的安全,不惜与自己尊敬的养父作对。
在克洛德促成爱斯梅拉达的死亡悲剧之后,卡西莫多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痛苦,将克洛德从巴黎圣母院上扔下,自己随后也在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旁抱着自己深爱的人一同长眠于冰冷的墓地中。
2.卡西莫多悲惨命运的成因
卡西莫多所处的黑暗时代奠定了他悲惨命运的基调,还因丑陋的外表受到众人的欺压,无人去在意卡西莫多美好的一面。
雨果想通过强烈的美丑对比,凸出卡西莫多的性格,使读者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卡西莫多承担了反映社会所存在弊端的任务,注定了他悲惨的一生。
2.1内部原因分析
造成卡西莫多悲惨命运的有其客观因素,为了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雨果给予了卡西莫多世界文学中可谓是最丑陋的外表;为了展现卡西莫多作为人的完整性,雨果对卡西莫多的人性和兽性间的挣扎着了许多笔墨;为了体现卡西莫多那内心的闪光点,卡西莫多遇到了能让自己人性得到展示的所爱之人。
2.1.1狰狞的外表
卡西莫多因为极其丑陋的外表遭受到了不少非人的对待。
在书中的第一次描述卡西莫多的长相还是在卡西莫多遭到周围人戏弄的情境下,雨果说卡西莫多拥有着“四角形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巴,像猪鬃似的红眉毛底下小小的左眼,露出一颗完全被一只大瘤遮住了的右眼,像城垛一样参差不齐的牙齿,露出一颗象牙一般长的大牙的粗糙的嘴唇,分叉的下巴,一脸轻蔑、惊异和悲哀的表情”,这完全就是对怪物的描写。
他的耳朵因为敲钟这一职业而聋掉,
文中还曾提到卡西莫多有着错位的双腿、驼背等等,这些畸形的外表中任何一项对于人们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
这种喜剧形式展现了违反力和美皆来自和谐的永恒法则。
2.1.2扭曲的心灵
卡西莫多的精神世界都是养父克洛德所建立起来的,没有明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小遭到周围人的伤害。
出于本能,他也对整个生活环境充满了恶意。
他与教堂作伴,因为克洛德在他心中的绝对权威,导致了卡西莫多的消极与被动。
在愚人王选举中,他选取了不合理的方式对自己的自尊心进行保护,自尊心受到了扭曲。
在克洛德派给他足以绑在耻辱柱上鞭打示众的绑架爱斯梅拉达的恶行时,卡西莫多也照做无误。
他的心中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三观,没有意识到行为的错误。
爱斯梅拉达不顾众人的目光给卡西莫多送水,他对爱斯梅拉达产生了高于克洛德的感激,这种感激逐渐变为朴实的爱意。
在这段爱恋中,卡西莫多始终保持着受虐倾向。
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意通过谦卑、受辱的自我牺牲来得到满足。
在卡西莫多认清是克洛德绑走了爱人之后,还在努力的不允许自己对养父嫉妒和失望。
为了保护爱斯梅拉达,最终选择将副教主杀死。
其中是人性和兽性的双重冲击。
卡西莫多人性的第一次唤醒是因为对养父的感恩与忠诚,第二次唤醒是因为受到了爱斯梅拉达以德报怨的美好品德震撼。
因为自身的丑陋,周边人对他都是恶意的态度,卡西莫多也便学会了对他人用仇恨的态度来对待。
这种仇恨发展成兽性,在爱斯梅拉达死后,兽性达到顶峰,导致卡西莫多将对于自己有绝对权威性的养父从巴黎圣母院上推下。
2.1.3涌动的爱火
人们眼中的“钟楼怪人”的爱意是不求回报、纯洁、毫无保留、生死不渝的。
卡西莫多在受到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的杯水之恩时,他没有说出任何的花言巧语,只是出于本能的说出了“美”来形容自己内心的震撼。
由于极度的自卑,他做不到将自己的爱意说出来,甚至不敢让爱斯梅拉达看到自己的脸,但不会影响到他能为所爱之人赴汤蹈火的决心。
这是卡西莫多对于爱情的追求,更是对美的追求。
2.2外部原因分析
《巴黎圣母院》体现了雨果对中世纪教会统治强烈的主观评价,旨在体现“七月革命”期间底层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和受到的封建统治的压迫和残害。
卡西莫多长期处于巴黎圣母院封闭的环境中,导致他的性格也与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和大钟同化。
2.2.1不公的遭际
卡西莫多作为底层人民,甚至因为外貌和身世的原因没有得到周围的底层人民尊重,促使他后天兽性的形成。
卡西莫多出生便一无所有,还被上层社会的贵妇主张被杀死。
卡西莫多的一生从未被他们理解,也没真正感受过社会的真实面貌,养父和爱斯梅拉达对他仅仅是同情的感情。
2.2.2他人的影响
在卡西莫多可谓是封闭的人生中,克洛德和爱斯梅拉达对他的影响占了绝对地位。
以下是克洛德与爱斯梅拉达对卡西莫多的影响分析。
2.2.2.1克洛德对卡西莫多的影响
宗教教义对克洛德造成了极大的精神苦闷,成为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而克洛德代表了天主教会势力,勾结专制王权一起对底层人民进行了残害,直接导致的两个小人物死亡映射了无数人民群众的悲惨命运。
克洛德对卡西莫多实行的是权威式教育方式,进一步造成了卡西莫多懦弱、消极的性格特征,但他还是教会了卡西莫多说话和写字,给了能让他证明自己价值的职业——敲钟人,克洛德在卡西莫多的心中占据了亲情的全部位置,虽不是亲生父亲比亲生父亲的地位更为神圣。
他作为至恶的代表,表面上是高洁威严的圣徒,心中却有着控制不住的色情欲望,甚至不惜用卑劣的手段利用卡西莫多企图占有爱斯梅拉达。
在阴谋失败之后,对爱斯梅拉达因爱生恨,利用自己的宗教特权,制造谣言中伤美丽善良的姑娘,无视卡西莫多在受到众人羞辱的求助,也使卡西莫多产生了反叛心理,最后克洛德与官府一起无情的将她置于死地,卡西莫多认清了养父的阴险,痛苦万分的将养父亲手杀死,展示了卡西莫多爱憎分明的特点。
2.2.2.2爱斯梅拉达对卡西莫多的影响
爱斯梅拉达原名叫阿涅丝,是巴黎底层出身的私生女,与卡西莫多被迫交换之后与流浪的波西米亚人过上了流亡生活,而卡西莫多也恰好爱上了爱斯梅拉达。
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的好意充满感激,这种感激因为产生出了爱意,也第二次激发了卡西莫多的人性美。
他因为极度的自卑,在这段爱恋中体现了卡西莫多的受虐症状,这更加深了他的自卑感。
他从能看所爱之人一眼中得到了幸福。
而纯洁的爱给了卡西莫多在爱斯梅拉达受到绞刑之际不顾一切就走她的勇气,并把她安置在巴黎圣母院中细心照顾。
当他意识到是养父抢走了爱斯梅拉达,看清了他的一系列罪行,最终愤怒战胜了对养父的忠诚与爱戴,对养父那自私、丑陋的占有欲望做出反抗。
当唯一爱过的两个人同时离开世间,无比的哀痛使卡西莫多对这世界绝望。
但他还是找到了爱斯梅拉达的尸体,与她一同长眠于冰冷肃杀的墓地中,希望自己的爱人不会孤单。
卡西莫多在爱斯梅拉达的影响下产生了坚定而纯洁的美好爱情。
2.2.3社会的黑暗
《巴黎圣母院》是中世纪历史题材,卡西莫多的惨死就是为了控诉封建专制制度的黑暗;卡西莫多的悲惨命运是当时所有百姓都难以摆脱的悲惨命运。
雨果借助本书对波旁王朝的反动暴政进行抨击,希望激发起民众对封建专制残暴统治的认识,鼓舞他们反抗封建势力的复辟。
在该时代下,愚钝、冷漠、残忍是许多人物的共同特征,人人都在漠视着彼此的痛苦和哀伤,人们无法通过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表去认识到他内心的人性美。
越是下等的人们越散发出人性美的光芒。
2.赋予卡西莫多悲惨一生的价值
3.1文学价值
卡西莫多是典型的悲剧形象,同时《巴黎圣母院》展现了一个所谓“怪物”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的全过程。
他具有扭曲的自尊心,采用不合理的方式对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周围人的伤害后,他的兽性被激发出来,根源来自于丑陋的外表。
卡西莫多仇恨出了卡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两人之外的任何人,更因为其他人也从没有对他展示过善意。
虽然卡西莫多的兽性是后天形成的,但他的善良也是不持久的。
人性和兽性的矛盾成就了一个形象丰满的卡西莫多。
他不是完全美好的道德典范,拥有相比于世界上多数人更多的不幸,双重冲击也增加了卡西莫多人物的真实性,能给读者极大的冲击与心灵震撼。
3.2社会价值
卡西莫多拥有奇丑无比的外貌,从小被双亲抛弃,内心封闭抑郁,但也能出现亲情与爱情的矛盾冲击。
相貌如何都不会影响到人的内心存在的人性美。
卡西莫多在黑暗时代有着纯洁的心灵,在丑陋的外表下包裹着卡西莫多纯洁的心灵,但是周围人都没有注意到他的美的原因除了所处时代黑暗外,还因为一般的审美规律。
人们对一件客观事物的认知总是从感性认知开始的,从表及里,从形式到内容。
外表的丑会让人在接触对方之前就会产生自然的厌恶感。
这种自然而然的感觉会干扰人们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在不经意间忽视伦理道德层面的深入了解。
这里的美感当然不是爱情,但是爱情总是从美开始的。
如果爱斯梅拉达不是拥有优越的美貌,卡西莫多对于她的感情可能只止步于感激。
司汤达曾说,人们遇到所爱之人往往只因为令人愉悦的巧合。
如果正在爱别人的人不具备唤起别人爱自己的能力,这种爱是一种不幸。
4.研究反思
4.1研究不足
编写者在研究过程中的知识文化程度和翻译水平有限,在总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主观性。
同时研究者在梳理整个理论体系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因为视野所限没有考虑到的研究方面。
4.2研究展望
卡西莫多作为人性美的文学形象代表,所折射出来了对于促使改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科学性与正确性的问题。
同时,我们对于生活中美的感受过程所得出来的经验是否值得继续保持下去,还是需要进一步修正,希望能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答案。
5.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整理得知卡西莫多一生中承受的悲惨除了卡西莫多从出生起就拥有极其丑陋的外表、从小被双亲抛弃、养父给予的是权威式教育方式外,还要承担社会黑暗带来的影响。
雨果创造了一个拥有“怪物”外表却是一个完整的“人”的形象,在中世纪教会统治社会的时期越底层的人拥有越多的人性美。
卡西莫多的身上拥有强烈的美丑对比,在他遇到所爱之人后闪光点就得到了展现。
卡西莫多表现了雨果的美学原则,卡西莫多的丑陋藏在人性的崇高的后面,社会的黑暗中还会有光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