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词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古诗词三首
基础巩固
情境一:学习完《古诗词三首》后,娇娇邀请你一起运用古诗词的学习方法来完成课后测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西江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这首词的词题。
B.熟悉的月、蝉、蛙、星、雨、桥等景物巧妙地组合,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C.词的下阕由静而动,由景到事,突然的雨,扰乱了作者夜行乡间的乐趣。
D.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夜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移舟泊烟渚.(zhǔ)B.野旷.天低树(kuàng)
C.卷地风来忽吹散.(sàn)D.路转溪桥忽见.(jiàn)
3.下列朗读结构错误的是哪一项()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下面诗(词)句中描写夏天夜晚景色的是哪一项()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每句诗都是一幅画,“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的图画是()A.大雨倾盆图B.乌云密布图C.水天一色图D.风来云散图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6.日暮.客愁新()
A.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B.晚,将尽。
7.明月别枝惊.鹊()
A.惊动。
B.惊喜。
8.路转溪桥忽见.()
A.看见。
B.同“现”,出现。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作者是元代词人辛弃疾。
B.《宿建德江》写了江边夜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题目中“黄沙”指的是黄沙铺成的路。
D.《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乱入船”一词写出了当时的雨急、雨大。
二、连线题
10.把古诗和所描写的季节连一连。
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冬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 ✕”。
1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 )
1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 ) 1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黄沙道”指的是用黄沙铺成的道路。
( )
1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夏夜特有的景象。
( ) 15.“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是出现的意思。
( )
四、填空题
16.在默写时,你发现奇奇把“鹊”字写成了“雀”。
请根据查阅的资料对这两个字进行区分,帮他组词。
雀( )鹊( )
17.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
(1)移舟泊烟渚.。
(2)野旷.天低树。
(3)旧时茅店
..社林边。
(4)路转溪桥忽见
..。
(5)望湖楼下水如天
...。
18.课文直通车。
(1)《宿建德江》这首诗是朝诗人写的。
他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了他所乘坐的船停泊的时间是,地点是。
诗中表达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是。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所写,他笔下的云、雨、风各具特点。
诗人把乌云比作,把大雨比作,写出了风的大,显得形象生动,极富立体感,诗中的望湖楼在今天的(地名)。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作者是(朝代)词人,它与北宋词人并称“苏辛”。
“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19.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古诗词句。
(1)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活蹦乱跳地窜进船里。
(3)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的丰收年景,耳边蛙声一片。
(4)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5)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
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
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20.填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乡村夏夜图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中,作者描写的景物主要有、、和。
透过这些景物,我们仿佛看到了月光下惊飞的,也仿佛听到
了。
(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他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语言质朴,构思巧妙,虽然选取的都是乡间常见的景物,但词人通过精巧的组合,把乡村月夜的景色描绘得恬静自然、优美如画。
C.这首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山村风光,表现了词人夜行黄沙道时内心的轻松愉悦。
阅读提升
情境二: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古诗词阅读理解能力,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诗词阅读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五、课内阅读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21.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22.读词的下片,填空。
星是的,雨是的。
“见”同“”,应读作“”。
作者行走在道中,转过溪桥,看见了旧时熟悉的。
23.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于丰收之年的和对乡村生活的之情。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4.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25.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
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第二句:
第三句:风卷图第四句:
26.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
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
第三句的“”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27.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
”
(三)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8.这首诗作者是唐朝的。
他的其它代表作品有等。
他与并称为“王孟”。
诗中“”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29.说说“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这两句诗的意思。
30.本诗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景色,下列对两个作品的理解,对的打“√”,错的打“×”
(1)前者表现了诗人在外地游历时内心的孤寂愁苦之情,而后者表达的是词人的喜悦欢快之情。
( )
(2)都是借景抒情,都是寄情于月亮表达思乡之情。
( )
拓展延伸
情境三:加强课外阅读,学会迁移知识的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六、课外阅读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①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②素娥③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④。
注释:①征雁:远飞的大雁。
②青女:神话中的霜神。
③素娥:嫦娥的别称,传说中嫦娥是住在月亮上面的。
④婵娟:美丽娇柔的样子。
31.这首诗写的是季节,诗人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
的夜景。
32.本诗表现了诗人对的赞赏,并以此衬托诗人在浑浊的现实环境里、的深切愿望。
(作出评价能力训练)33.诗题为“霜月”,作者却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和“”,用“”“”来象征霜和月的美好品质。
34.请你根据诗歌创设的意境,展开想象,具体描绘一下“百尺楼高水接天”的景色。
(创意应用能力训练)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A
6.A 7.A 8.B
9.D
10.
11.√ 12.× 13.× 14.√ 15.√
16.麻雀喜鹊
17.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空阔远大。
用茅草盖的旅舍。
忽然出现。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18.唐孟浩然日暮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苏轼翻墨跳珠杭州词南宋辛弃疾苏轼
词牌名词题
1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0.明月喜鹊清风蝉喜鹊蝉在清风中鸣叫的声音A
21.清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旧时茅店社林边22.时隐时现
稀稀落落现xiàn 黄沙茅店23.喜悦热爱
24.醉酒醉酒25.雨跳图水息图26.翻墨快雨大且急忽2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8.孟浩然《春晓》《过故人庄》王维愁29.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思乡的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30.√ ×
31.深秋霜月交辉32.霜月追求美好向往光明33.素娥青女
俱耐冷斗婵娟34.在月白霜清的夜晚,我登上高楼,极目远眺,水天接成一片,望去一片澄澈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