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8-28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2015·北京海淀区调研)读《“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对表格所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②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从平均增长速度来看,农业是最低的,①正确,故C项错误;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可知,②中“调整任务完成”说法错误,故A、D两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 B
2.(2015·河南濮阳调研)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销声匿迹——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五部曲。

“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大规模工业化的需要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
解析材料中关键信息是“新中国成立后”和“非公有制经济”,结合所学的知识应该不难把“销声匿迹”与“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联系起来。

答案 A
3.(2015·湖南四大名校联考)1958年,河北省徐水县大搞“共产主义”试点,并实行了所谓的“全民供给制”。

这一现象()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B.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
解析关键信息:1958年、共产主义、全民供给制,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的出现,这是探索的失误,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5·山东临沂模拟)经济学家厉以宁1959年作诗:“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

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

”该诗体现了他对() A.经济体制改革弊端的深入反思
B.人民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的赞赏
C.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热切期待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忧虑
解析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之后,与材料时间1959年不吻合,故A项错误;
从“遭苦雨”“不开花”等表述来看,明显是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不可能“赞赏”,故B项错误;从“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可见当时城乡都出现严重问题,并非“均衡发展”,故C项错误;“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说明当时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严重的问题,表达了作者的担忧,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5·云南昆明模拟)“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一首江西民歌。

它可能产生于()
A.1950年B.1956年C.1958年D.1979年
解析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浮夸风”,是“左”倾错误的表现。

答案 C
6.(2015·湖北孝感调研)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年这一比值降至51%。

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八字方针”的实施
B.“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D.自然灾害的发生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和之后的大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但是大跃进运动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开始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所以1961~1966这一比值下降的原因应该是“八字方针”提出,故A项正确;B项时间不符;C项不是比值下降的原因;D项主要影响农业,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5·广州模拟)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

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对外贸易的发展B.“大跃进”的推动
C.实施“一五”计划D.纠正“左”倾错误
解析1965年是对“大跃进”的“左”倾错误的调整的结果,1973年是周恩来抵制“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结果,1975年是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错误全面整顿的结果,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8.(2015·山东济宁模拟)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
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
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解析1960年冬,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答案 C
9.(2015·江西宜春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刘少奇的政治报告,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

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材料二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
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
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从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答案(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解决方法:发展生产力。

(2)事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情,实事求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