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如表为1978﹣1984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产量变化统计表(单位百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 人民公社的撤销
C. 土地所有权赋予农民
D. 城市改革的推动
【答案】A
【解析】材料显示这一时期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增长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的结果 A项正确
人民公社撤销于1983年 B项错误
当时农民并未拥有土地所有权 C项错误
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2.下图为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政府“换牌”时的场景(补拍)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
B. 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
C. 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
D. 改革亟需解放民众思想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政府牌子由“向阳人民公社”换成“向阳乡人民政府” 代表着改革的发生但是整个过程“很低调” “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仍然对改革开放心存怀疑有所顾虑不敢放开手脚故D正确
材料未体现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排除A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拨乱反正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排除C
材料说明的是人们仍然对改革开放心存怀疑与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无关排除C
故选D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过渡到了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这一变化()
A.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B. 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C. 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
D. 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
【答案】A
【解析】A.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了紧接着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执行计划管理体制在当时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适应了新时期建设的需要
B.计划管理体制是受苏联建设模式影响的结果
C.材料中看不出“左”倾错误
D.当时中国没有借鉴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
故选A
4.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写到中国第一个“一五”计划在1953年开始启动在预算总支出中 58.2%投入工业建设 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 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
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据此“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 完成三大改造
B. 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C. 实施科技强国
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答案】B
【解析】材料描绘的是“一五”计划的预算与三大改造没有关系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材料“58.2%投入工业建设”反映了“一五”计划对工业投资的比例最大体现了以工业化为中心故B正确
材料描绘的是“一五”计划的预算以及在各个行业投入的比例而并没有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恢复与题意无关故C错误
“一五”计划时期没有“左”倾错误的发生而1958年才在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并且题干也没有涉及到“左”倾思想的问题故D错误
故选B
5.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的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000种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最新成就科学院的每位导师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这反映了当时()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
B. 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
C. 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 中国科学院已成科研的领导机构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解除对中国的封锁排除A
B项“领先”说法错误
题干中的数字反映了科技领域出现了“左”的趋势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C项正确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C
6.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 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 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 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答案】D
【解析】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体制 A错误
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与行政区域的大小无关 B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 C错误
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建设对资金原料的需求而推行的 D正确
故选D
7.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 1953年后消失 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B. 产品质优供不应求
C. 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D. 计划经济无须广告
【答案】D
【解析】1953年以后开始进入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到1978年以后我国又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在这期间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由政府来决定不需要激活市场作用所以没有必要打广告故D项正确
ABC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故选D
8.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粮食供应的制约
B. 农业需要更多劳动力
C. 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
D. 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1958年” 即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1958年起
正在开展“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根据“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
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表明农业需要更多劳动力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9.田纪云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个体私营经济曾经有相当的发展但随着对私营工商业改
造的完成个体、私营经济所剩无几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个体、私营经济几乎斩尽杀
绝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建立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
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C. “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D.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经济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比较迅速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削弱了个体、私营经济“文化大革命”时
期个体、私营经济基本消失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过程中没有正确
认识到个体、私营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并不是矛盾对立关系而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
益补充因而是“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故C选项正确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不需要彻底消灭个体、私营经济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不需要
完全消灭私有制故A选项错误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只能反映材料的部分信息没有涉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态度故B选项错误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并不需要完全消灭个体、私营经
济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根本问题
上重新恢复和确认了中共八大的正确估计十九大认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次
认识都反映了()
A. 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果
B. 拨乱反正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C. 社会发展一直忽视平衡问题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答案】D
【解析】材料问的是“都” 寻找两者的共性都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故D
正确
AB两项是个性不是共性故排除
C项错在“一直” 故排除
故选D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背景及当时工业化建设
的特点
11.(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并予以简评
【答案】(1)背景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但工业基础依然薄弱苏联给予了一定的援
助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
特点政府主导高度统一争取外援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增长速度较快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到1952年尽管国民经济经过三年的时间得到了相对的恢复但是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经过五年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但工业基础依然薄弱苏联给予了一定的援助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等方面概括即可特点根据材料“周恩来领导的‘一五’计划编制委员会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轮廓(草案)》并赴苏联征询其意见”“‘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中国也是名列前茅的”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政府主导高度统一争取外援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增长速度较快
【答案】(2)历史事件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简评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推动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大量资金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后期改造的速度过快方式过粗一定程度上诱导了“左”倾错误的出现
【解析】(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由于改造后的企业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上企业内部实行了民主管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公私合营企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得以大大提高企业利润大部分以国家所得税和企业公积金的形式转化为工业化的资金积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简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大改造的影响等方面评价即可
12.(1)依据材料概括清代台湾蔗糖生产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蔗糖在1100年左右传入欧洲时价格昂贵只有富人才用得起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首次将甘蔗带到了美洲此后甘蔗种植园在加勒比海和巴西等地逐渐发展起来种植园首先使用美洲土著作为劳动力他们死于疾病和过度工作后从非洲运来的奴隶便填补了劳动力缺口美洲生产的蔗糖主要供应欧洲市场
1650年以后蔗糖产量激增价格下跌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伴着茶或咖啡等品尝到糖 1750年以前蔗糖的最大消费群体是富人而1850年以后英国蔗糖的消费量比150年前高出了40倍最大消费群体变为穷人一位观察家感叹英国人普遍饮用加糖的茶“普通百姓居然不得不把从地球遥远的两端所进口的两种物品当作他们的日常饮食” 加入蔗糖的茶和果酱等为工人家庭提供了大量卡路里又把女工从费时费燃料的烹调工作中解放出来蔗糖的营养价值虽然不高但却是一种廉价的能量来源为欧洲的工业化作出了贡献
蔗糖成为最早的全球化商品之一种植园体系所产生的收益自然流向欧洲的殖民国家
德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黑伦说“自从殖民地的各种产品--尤其咖啡、蔗糖和茶叶在欧洲进入日常消费以来殖民地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其自然的结果是这一商业体系的地位愈加稳固”
--摘编自美J.M.皮尔彻《世界历史上的食物》等
12.(2)结合所学以“蔗糖与近代社会历史变化”为主题对以上材料进行解读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蔗糖业发展三个阶段的情况如下
--摘编自罗凯《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等
12.(3)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蔗糖业的发展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论述变化的原因
【答案】技术、劳动力来自大陆以大陆作为重要销售市场说明国家统一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生产组织形式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解析】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利用天时地利发展甘蔗种植业派人到福建学习制糖方法取回良种蔗使蔗糖产量大为提高”、“康熙统一台湾后福建等地平民到台湾谋生台湾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得到开发”、“蔗糖是台湾的主要输出品销售近济东南远资西北”、“蔗糖生产技术提高规模扩大脱离农家独家独户的家庭副业性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实行技术分工、协作性的合作生产”等信息概括即可
【答案】主题近代蔗糖的演变反映了近代社会历史变化
解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美洲的蔗糖开始出现在各地市场上但是价格较贵工业革命后蔗糖价格下降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伴着茶或咖啡等品尝到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蔗糖也传入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解析】本小问的解读首先依据材料二可以得出主题是近代蔗糖的演变反映了近代社会历史变化然后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即可
【答案】发展变化趋势蔗糖产量提高(蔗糖供应从短缺到充足)生产经营从政府控制到市场导向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取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政府提高甘蔗收购价格调动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政府采取措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解析】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三的内容可以看出蔗糖产量提高生产经营从政府控制到市场导向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改革开放的内容和影响分析即可
13.(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3.(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3.(3)根据材料四简要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13.(4)请回答中国近现代史上近代化(或工业化)起步的标志
【答案】(1)状况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开辟道路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提供了客观条件群众性反帝斗争“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解析】(1)第一小问仔细分析图表数据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2)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形势和材料三的图表数
据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和建国初期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3)新特点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指导改革开放创造的条件【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当时国内的政策和国际环境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4)标志洋务运动
【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有了近代机器工业生产故洋务运
动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
14.(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4.(2)材料二反映了发生在中国农村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4.(3)材料三中图2到图3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怎样的转变趋势?
【答案】(1)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解析】(1)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
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分析可知这是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的表现第二小问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答案】(2)历史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解析】(2)第一小问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可知这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可知挫
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答案】(3)趋势由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解析】(3)本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可知粮票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股票反映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趋势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