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卷选择题 (共60分)
1.2010年5月17日闭幕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成交活跃,总成交额达到1084.34亿,合同成交额达到348.72亿,文博会在推动出口和交易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说明()
A. 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B.文化与经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2.()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理想、信念、价值
B.道德、文化、法律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科学观、社会观、道德观
3.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国家开展此活动的依据是()
A.文化会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B.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C.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4.2010年1月24日张艺谋团队打造的“印象大红包”在武夷山实景公演。

武夷山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及九曲溪水,大红袍茶树等被演绎得活灵活现,使人们对武夷山有了深刻印象,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这告诉我们()
A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健康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 .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D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0年8月2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办主办的第三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总决赛在京落下帷幕,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参与决赛阶段的角逐。

5.“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文化强。

”当今全球的“汉语热”是与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的。

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②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

回答6-7题。

6.奥巴马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并在胡锦涛主席为其安排的欢迎晚宴上,观赏了从商周青铜器到清代九桃瓶的七件文物,使奥巴马近距离体验中国历史的厚重。

这说明()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 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7.登上八达岭长城,奥巴马感叹:“长城太雄伟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可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每年的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②各种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
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
用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③
8.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

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这表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9. 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海外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

这说明传统文化()
A.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保守的因素
C.是钳制人们思想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精神包袱D.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上海世博会共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国际参展方数量创造了世博会的历史纪录。

10. 千姿百态的外国和国际组织馆,是上海世博园的亮丽风景,本次世博会展示了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了世界文明精华,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窗口。

上述材料说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③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统一④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①古代商贸活动②网络互动③教育④人口迁徙⑤红色旅游⑥南极科考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12.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期间,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奥运歌曲如《我和你》、《北京欢迎你》等广为流传,广大文艺工作者用音乐烘托出奥运的力量和中国的壮美,由此可见,文艺创作要()
①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②关注现实题材
③反映时代精神、紧贴人民生活、反映群众心声④弘扬优秀文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十一届全运会的吉祥物“泰山童子”的诞生使全球华人倍感亲切,从它的主体形象和吉祥纹样中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仍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④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鸟巢”和世界上首个基于“气泡理论”建造的多面体钢架结构建筑──“水立方”,正在成为北京城新的标志性建筑。

这被称为()
A.传统习俗B.凝固的艺术 C.民族精神的火炬D.传统思想
15.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康龙武林大会”栏目,以其强大的媒体优势,通过创新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世界亿万观众,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它的收视率是NBA常规比赛的3倍以上,并且韩国、欧洲很多电视台都纷纷与中央电视台洽谈购买播出版权事宜。

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④中华传统武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A.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B.否认本民族的文化,推崇外来文化
C.既要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否定外来文化D.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17.传统文化具有的特征是()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传统文化具有可变性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4)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
A.(1)(2) B.(2)(3) C.(1)(4) D.(1)(3)
18.下列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吸收②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
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④对传统文化必须“移风易俗”自觉改造或剔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关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1)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3)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1)(2)(3)B.(2)(3)(4) C.(1)(2)(4) D.(1)(3)(4)
20.右边漫画告诫我们必须()
A.坚决抵制西方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B.加强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
C.要倡导多元文化,尊重他国文化
D.加强对青少年书法艺术教育
21.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8月13日至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工作进行部署。

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A.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B.把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C.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D.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22.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

”“人为”的文化必须源于生活,“为人”的文化能够更好地造福生活。

没有生活的哺乳,文化创新难免营养不良,乃至枯萎败亡。

材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要博采众长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3.宋朝理学家朱熹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说明的道理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经 D.实践是文
化创新的手段
24.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在
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
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教育具有选择,
传递和创造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走向高度精神文明的人类社会应该建立“学习型社会”,应该成为“学习型社会”。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A.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B.实行高中义务教育
C.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D.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据此完成26~28题。

2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意是()
A.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发展
B.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27.“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意是()
A.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B.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
C.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进程 D.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8.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作用有( )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能更好地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④消除文化的差异,实现文化的完全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9.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造型融人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

这说明()
A.文学、艺术源于灵感 B.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C.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0. 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有许多已经被今天的社会所排斥。

这说明()
A.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B.古代伦理道德概念是错误的
C.文化在批判而不是在传承中得以发展
D.文化会随着社会发展逐渐丧失其合理性
31. 蒙古包,这种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伴随着蒙古族走过了漫长的年代。

蒙古包色泽洁白,整个形体为圆状,套瑙与乌尼连接,呈日月射光状,是蒙古族尚圆、尚日月的审美心理表现。

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C.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D.文化继承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的继承32. 2009年4月26日至29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网博会上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政府部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指导用户对网络文化产品合理消费,促进产业的技术革新等。

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33.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

在外寇入侵时中华
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非典”、“5.12汶川特大地震”、“藏独、疆独搞分裂”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

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 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34.在我国,很多古老的地名正面临濒危.失传的危机,亟待保护。

河北省完县为金代所置完州,以“山川完美.坚固”之意而得名,但在1993年因投资商认为“完”是“完蛋”之意,而更名为顺平县。

这启示我们()
①要从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地名文化的保护②地名语词的含义是对地理实体的专指,没有文化和历史意义③对地名尤其是那些传承已久的古老地名,不能乱改④在城市化进程中,改变地名就有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35. 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

为此,我们应该()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B.坚持“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相结合
C.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36.由广东原创的系列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大陆、港、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风靡一时,实现了利润和影响力的“井喷”。

这表明()
①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 2009年9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旨在共同探讨儒学的现代价值,推进儒学国际化的研究、交流、合作。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下列对儒学的正确认识是()
A.用外来文化改造儒学,才能推动和谐文化发展
B.儒学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构建和谐世界有重要意义
C.儒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泉
D.要辩证地看待儒学,在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8.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

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媚外,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

这一做法()A.正确,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正确,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
C.错误,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 D.错误,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9.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

”这是发生在“佛山文化传统知多少”论
坛上的真实情景。

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0.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
(1)上面三幅图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2分)
(2)对待这种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及其价值是什么?(6分)
52. 2010年11月,广州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盛会——第十六届亚运会。

“有朋自远方来”,广州,要让四方来客在宏大的国际机场里感受到广州人的热情,在比赛场馆里感受到广州人的真挚喝彩,在繁华的社区街道和公共场所感受到广州人的文明风范。

媒体称赞,广州亚运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广州印象,将给我们留下丰厚遗产。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亚运会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12分)
53.作为中央电视台最权威、最知名的年终大型人物评选活动,《感动中国。

年度人物评选》称得上是年度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

该节目通过典型的新闻人物,全面展示了
“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出了媒体对社会和时代的高度责任感。

当选的人物和集体,代表性强,覆盖面广,事迹感人,生动鲜活,已然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的高度凝聚,一段难忘历史的精彩浓缩。

结合实际,谈谈优秀文化对人的成长有何重要作用?(8分)
54. 材料:2010年11月12日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

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

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12分)
参考答案
1-5:BCBBA 6-10:ABAAA 11-15:CDDBA 16-20:DDBAB 21-25:CDACA 26—30 CAABA 31—35 BADBA 36—40 CDDAB
4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转化成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亚运盛会的举办,弘扬文明、竞争、拼搏等精神,能够激励国人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奋发图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特别是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举办亚运会,将大大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并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消费;同时亚运也是一个提高国民文明素养的契机,能促进和谐社会氛围的营造。

43(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2)优秀文化给人以真善美的体验,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3)优秀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给人以震撼和力量,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4)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4、①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

②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

文化创新要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