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有效教学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有效教学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两个概念 , 再研 究 有 效 教 学 。 ( ) 效 的界 定 一 有
许多学术界专家 都对教 学 (ec g 提 出 了定 义 , t  ̄n ) a 综
合而言这 些定 义 可大 致分 为 两类 : 1 一类 为 广义 的定 [1 61 义, 即指教学为师生教和学 的活动 , 一步说 是指教 和学 进 相结合或相统 一 的活动 。另一 类为 狭义 的定 义 , 即教 学 是教师指导学生学 习的活动 。本文 中有效教学 所指 的教 学特指狭义 的教学 。 ( ) 三 有效教 学的涵义 笔者认为 , 示 有效 教学 的 内涵离 不开 有效 和教 学 揭 两个概念 。有效教学是教学 过程有效性 即符合 教学规 律
有效教 学理论及 其对 大学英语教 学的启 示
贾 连 庆
( 杭州 电子科技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浙江 杭州 30 1) 1 08

要: 有效教学是指符合教 学规律 , 同时有效果 、 有效 益、 有效率的教 学; o g 师相关能力的 高低会 直接 影
响教学效果有效 与否。相 关有 效教 学的研 究给 大学英语教 学提 出了很好 的启 示 : 学英 语教 学要 立足 于社 大 会, 以期提 高效率来满足新 时期下人们对英语 的实际需求。因此 , 我们有 必要使 大学英语教 师更新教 学理念 , 改善知识 结构, 实施 多科教 学变量组合 , 增强其 自身的教 学反 思能 ,, 养 良好的教 学效能 感 , 4培 s 最终 实现 大 学
在 中英文 的重 要辞 书和 文献 里 , 可找 到有 效这 一 均
词语的不 同解释 。如有效是指 “ 足够 实现某 一 目的 , 成 达
收 稿 日期 :0 80 —0 20 —91 基 金 项 目 : 家基 础 教 育 实验 中心 项 目( W Y C B 0 7 3 ) 国 J J Z Y 2 0 0 5

阅读策略训练对于大学英语阅读学习影响的研究

阅读策略训练对于大学英语阅读学习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 大学 英 语 阅读 学 习 阅 读 策 略 使 用和 培 训
中图分类号 : 4 G6 2

摘 要 本 文采用不 同角度的 阅读理论 为前提 , 对普通 高校 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 用情 况进 行 问卷调查 , 并进行检验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7 9 2 0 0 — 2 — 2 1 7 — 8 4( 0 8) 7 1 5 0 介绍阅读过程 中运用 的具 体策略 ,为他们 提供讨论和实施 策略性 知识 的机会 , 将内容教学 、 它 语言 提升 和策 略训练结合 起来 , 以 有 下特点 : l 师解释 , 墩 全班讨论 策略是什么 , 为何有助 于提高阅读理解 能力 ; 2教 师做策 略性示范 阅读 , . 进行有声思维 (hn —lu ; tik aod) 3 生阅读并有 声思维 , . 学 教师对他们 的策 略使用情况及 时做 出 评价 ;
阅读很关键 。
4 生常常被提醒使 用策略的优点 , . 学 并要求解释如何使用策略 来 处理文 章; 5 . 以内容为基础 , 生学 到的策略性知识会嵌入学习过程 课程 学 中以便 达到真正 的阅读 目的, 即学 习。
三 、 究设 计 和 结 果 研
本研究涉及 的大学生是太原师范学院一年级学生 , 问卷调 采用 查 他们 阅读策 略使 用情况 , 问卷包括元认知 、 认知和社会 , 感策 情 略 中涉及 阅读任务的变量。 问卷共发出 1 0 , 00份 收回有效 问卷 80 7 份 。根据他们 的英语成 绩 , 0 被选出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来进 6 份 0 行 阅读策 略使用 的对 比, 并借助统计学软件 S S P S来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 , 虽然高分组 的均值 高于低分组 (.9 s .5 )但是 224v 15, 2 差异 性并不 大( g O18 0 5, S . . > . )这表 明总体 上这些学 生在 阅读时 i= 3 0 使用阅读策略 。 然而通过对个体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 , 以看 出, 可 高 分组与低分组的 区别在于策略类别的选择上 , 如高分组倾 向选择以 下策略 : 有阅读计划 ; 喜欢翻译为汉语 ; 分析复杂句子 的结构来帮助 理解 ; 业余 时间积 极地阅读英文报纸杂 志小说等 ; 与老师同学讨 愿 论阅读材料来检查 自己的理解情况。 分组学生喜欢将含有重要信 低 息 的句子划下来 以帮助读完后回顾 , 他们不一定 受生词 的影响 。统 计 数据 还显示 ,高 分组 学生单 项策 略使 用 的均值 范围 是 l O一 - 3 3 7总体均值为 2 9 , ,, 4 , 4 而低分组 的均值 范围是 l 7 3 0均值为 2 , —, , 2 3 215 , 。其中对于高分组 阅读者来说 ,2种策略属 于高频 使用 策略 5 l

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_熊丽君

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_熊丽君

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熊丽君(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6)摘 要:近20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因其重要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国外一些阅读理论和技巧被引进到阅读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可借鉴的经验,但未被广泛地了解。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仍很普及,阻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听、说、写、译等技巧的提高。

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流行的阅读理论和技巧,强调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能简单化,而是要把阅读看成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读者和语篇互动、构造和产生具有新的意义的语篇过程,是一个交际过程。

教学中,师生双方明确阅读的性质、目的、类型和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本质;阅读理论;阅读技巧;互动;认知过程中图分类号:H 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03(2006)01-0048-05Abstract :T he teaching o f reading o f Colleg e Eng lish has been ex te nsiv ely paid a ttentio n to during the past 20year s.Some reading theo ries and techniques hav e been used in the teaching o f reading ,which ha s bro ught about the improv ement o 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Ho wev er ,they ar e no t widely used,but neg lec ted in the teaching pr ocess,which affects students 'r eading ability and hence hampers the dev elopment of o ther skills of liste ning ,speaking ,w riting and tra nslating .By analyzing some r eading theories a nd tech niques ,this paper points o ut tha t th e teaching o f reading of Colleg e English can 't be simplified.It should be taken as a complex cog nitiv e process,in which the r eade r and tex t inter act to crea te o r r ec reate a new meaningful discour se.It is a co mmunica tiv e pro cess.Only when teach ers and students beco me aw are of the impor tance of theories and tech niques ca n students beco me g oo d and efficient readers .Key words :reading essence ;r eading theories ;reading techniques ;interac tiv e ;co g nitiv e process引言大学英语指的是我国1030余所高校开设的公共课。

语篇分析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语篇分析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m c tt e。在课堂上要 求学生确 立这样 的指称 uhia s k” s a
关系 , 有助于他们在阅读 时快速理解文章 ; 在写作 中避 免重复咿唆, 语义连贯。但是 , 远距离的指称( 跨句组 ,
甚至跨段落指称 ) 关系 , 就很难确立起来。训练学生确 立这样 的指称 , 以逐 渐培养 他们 在 阅读时快 速地理 可
ae fra y d cso n whc oh n c s a tk t o n e iin i ih n tig mu h i tsa e.b t u
词语 的复现是一种 语篇衔 接方式 , 它通 常是指 关 键词的重复 出现 , 包括 1 原词 复现 , ) ) 2 同义词 和近 义 词复现 ,) 3 上下 义词 复现 等 。语篇 中的句子 通过 这种 复现关系达到了相互衔接 、 意义统一完整。
为一种衔接形式 , 替代 和省略 的成分要 在上 文中寻 被
找 , 而使篇章成为连贯 的整体 。 从
如 “ o o eda i?Is, a r e Int Il D une f f o w if ; , ’ y lt t m f o o 1
事实上 , 大学 的英语 阅读课 中 , 师还是把大部分时间 教
t t os o dsre a e dc i s” h e t e i r r eio .这里 的 f t 的是 ad n cb c e sn h指 a

c mpa e c p rpit ra yd cso h c ohn o lc n yi a po raef e iin i w ih n ti s o n n g
1通过原词在语篇 中的 复现 , . 我们 可以直接抓 住
语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学生一般通过找主题 句概

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及其教学启示

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及其教学启示

第45卷第2期教学研究Vol.45No.22022年3月Research in TeachingMar.2022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及其教学启示陈慧麟∗(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200083)㊀[收稿日期]㊀2021-03-08㊀㊀㊀[基金项目]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YY101)㊀[作者简介]㊀∗陈慧麟(1974 ),男,浙江杭州人㊂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测量㊁语言测试㊂㊀㊀[摘㊀要]㊀采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的阅读理解部分试题作为素材,从全国考生中随机抽取2365名考生作为被试,采用饱和G -DINA 模型框架进行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㊂依据以往文献和专家判定,确定了7个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阅读技能㊂依据阅读技能的潜质类型,确立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技能的认知结构㊂阅读技能的诊断结果可以推导出以下教学启示:依据技能掌握概率,认知诊断可以发现学生掌握不足的阅读技能,从而为教师提供明确教学重点㊁调整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反馈;依据认知诊断划分出的学生技能掌握类型将学生分组,从而推动个性化教学;依据个人技能诊断信息,认知诊断可以为学生提供个人技能掌握的反馈,从而促进个性化学习;依据认知诊断展现出的技能结构则有助于规划技能教学路径㊂㊀㊀[关键词]㊀认知诊断;阅读技能;认知结构;教学路径;教学启示㊀㊀[中图分类号]㊀G 420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 ㊀㊀[文章编号]㊀1005-4634(2022)02-0073-080㊀引言随着心理测量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只关注个体宏观层次的能力水平评估,还希望深人了解个体内部微观认知加工过程,进而揭示传统标准测量理论 统计结构 所蕴含的认知心理学意义㊂Mislevy 将这种研究视野称为 认知水平研究范式 (cognition level paradigm)[1]㊂这种新的测量理论研究视野强调心理测量学与认知心理学的结合,强调问题解决的认知加工模型在测验评估编制中的指导作用,强调个体宏观能力水平评估及微观心理加工过程评估并重㊂认知诊断研究明显体现了这种新研究视野的特征㊂相对于宏观层次的能力水平评估,认知诊断可以提供更丰富㊁更细化的能力掌握信息㊂然而,如何将这些信息运用到教学中,体现以评促学㊁以评促教的理念,以往研究还是不足的㊂因此,挖掘认知诊断的教学意义可以在方法上为教育评估研究提供新的借鉴㊂1㊀文献综述1.1㊀认知诊断认知诊断是认知心理学与现代测量学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了当前心理测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㊂认知诊断把认知与测量相结合,对个体评估不再只是宏观能力层的评估,还要对个体内部微观认知结构进行诊断,以进 步揭示个体内部心理加工的过程㊂认知诊断评估的目的是测量并评估个体特定的知识结构(knowledge structure)和加工技能(processing skills)㊂认知诊断通过测验评估获得被试在测验评估上可观察的反应模式(observed response pattern)而推知该被试不可观察的知识状态(knowledge state)[2]㊂认知诊断也反映出教育改革的需要㊂教育测验要能够提供关于学生在所测领域的认知过程和知识结构中的强项和弱项的反馈信息[3]㊂认知诊断就是一种旨在探查认知过程的一种实质性的评估方法,它可以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内在认知过程或知识结构的差异,以便为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㊂1.2㊀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阅读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思维活动;是读者运用其拥有的背景知识㊁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与作者通过文字性语篇媒介进行积极交流㊁围绕文章主题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建构过程㊂从20世纪60年代起,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阅读过程模式,但与认知心理学理论最接近的当属图式理74㊀教学研究2022论(Schema Theory)㊂图式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过去经验的神经网络,用于同化或顺应新知识或新经验㊂图式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动态组织过程㊂无论是处于高层次的图式,还是处于低层次的图式,都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重新组织构建㊂图式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实质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通过语言形式表达的语篇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㊂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的最有效模式应该是 自下而上 和 自上而下 模式的结合,这两种信息加工的方式应该是同时发生的,并且在各个层面上互相影响[4]㊂关于阅读技能,不同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看法㊂一些研究者,如Lunzer和Gardner,认为阅读技能是综合的不可分的[5]㊂然而,其余大部分学者,如Grellet,都认为阅读技能是由不同维度和水平的技能组成的,它们不仅可以被学习,还可以被测试[6]㊂国外对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研究起步较早㊂von Davier[7],Lee和Sawaki[8]㊁Jang[9]㊁Wang和Gi-erl[10]㊁Kim[11]分别运用GDM模型[12]㊁融合模型[13]㊁潜在类别分析[8]㊁属性层次法[14],对阅读理解技能进行认知诊断[8],然而这些模型都不能充分考虑技能间的交互关系㊂最近,有学者指出由于阅读技能之间的关系不完全清楚,应该使用饱和的认知诊断模型,因为它足够灵活,可以容纳技能之间的各种关系[15]㊂有许多研究运用了饱和的G-DINA 模型诊断阅读技能,也证实了其可行性[16-19]㊂放眼国内,也有不少有关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研究,但大多数都集中对中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20-22],杜文博和马晓梅的研究是为数不多的以中国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英语阅读技能认知诊断研究[23]㊂1.3㊀阅读技能的认知结构研究发现国内外对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研究,大多数聚焦于诊断的方法流程和诊断的准确性,对于诊断结果在教学上的应用还不够深入㊂认知诊断可以分析出被试个体及群体的具体技能掌握状况,可以展现出阅读技能间存在的关系,进而挖掘出阅读技能的认知结构㊂这些信息都可以运用到对被试群体及个人的教学中,进而实现以评促学㊁以评促教的理念㊂关于人的认知结构是如何获得和发展的,结构主义教育心理学家Ausubel在他的意义学习理论中阐明,新习得的意义必须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找到相应固着点,新的意义才能在学习者头脑中持久保持㊂由于学习者头脑里新旧知识通过反复同化,最后形成一个从上到下或由一般到个别逐渐分化㊁由这一部分到那一部分综合贯通的网络结构,最终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24]㊂Ausubel的意义学习理论也可以应用到技能的教学上,通过探索发现技能间的关系和固着点,利用技能间的关系促进技能的习得,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㊂1.4㊀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被试群体的英语阅读技能掌握状况,探索被试群体的英语阅读技能认知结构,进而对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使教学符合认知理论和规律,提高教学效率㊂为了实现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㊂(1)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掌握情况如何?(2)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认知结构是什么样的?(3)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有哪些教学启示? 2㊀研究方法2.1㊀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这在国内阅读技能认知诊断研究中尚属首次㊂研究素材为2005~2015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中一套试卷的阅读理解部分,包含4篇文章,20道试题,所有试题均为二元计分试题㊂通过从参加上述试卷考试的全国236586名考生中随机抽取1%的样本,本研究的被试为2365名参加上述试卷考试的学生㊂2.2㊀模型选择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阅读技能的可分性持不同看法,阅读技能间的交互性可能比较高,因此对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比较适合采用饱和型(satu-rated)认知诊断模型㊂饱和型认知诊断模型是指假设技能交互性较高的认知诊断模型㊂模型饱和度确定认知诊断模型是否允许所有可能的试题参数,包括试题级别的技能交互参数,饱和的认知诊断模型包含所有可能的技能交互参数㊂G-DINA 模型框架(Generalized DINA Model Framework)是多个认知诊断模型的共同的平台,包含了所有的第2期陈慧麟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及其教学启示75㊀交互参数,是典型的饱和型认知诊断模型[25]㊂在以往研究中(详见第二部分第3小节)G-DINA模型框架对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效果也比较好,因此本研究也将运用G-DINA模型框架探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认知结构,进行认知诊断分析的程序是基于Ox Edit软件编写的G-DINA分析程序[25]㊂3.3㊀技能划分依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TEM4考试考核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英语水平,其对阅读的要求是: 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意思,又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㊂并能运用正确观点评价思想内容㊂ [26]TEM考试专家组主任邹申认为,按照阅读策略,TEM阅读理解部分试题可分为字面理解题㊁信息重组和释义题㊁推理题㊁评判题四大类[27]㊂本研究依据以上‘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涉及英语基础阶段阅读技能要求的论述,结合Davis的8种阅读技能[28]㊁Munby的19种阅读微观技能的划分[29]㊁Grabe的流利阅读6要素[30]等以往英语阅读技能的分类,以及邹申依据阅读策略对TEM阅读试题的分类[27],对类似的技能进行合并,归纳出以下阅读理解技能,供专家对照本研究采用的TEM4试题,确定每道试题所考查的技能,见表1㊂表1㊀阅读技能定义序号技能属性定义1识别语言文字能识别影响阅读理解的单词词组2理解语句的语法结构能理解影响阅读理解的句子语法结构3推断不熟悉词汇的含义和用法能根据上下文及构词法理解不熟悉的词汇4理解明确说明的信息能查找并理解单处显性信息5信息的阐释能对篇章内容进行转述或阐释6多处细节的分析能对多处细节信息进行分析总结7归纳主旨能归纳段落或篇章的主旨8理解篇章衔接关系能理解各种衔接和指代关系9从内容中作出推断根据内容对非显性信息作出推断10了解作者的目的㊁态度㊁语气和情绪根据整篇文章判断作者的目的㊁态度㊁语气和情绪11评价作者的写作风格根据文章的语言特征和修辞手段来评价作者的风格12读懂报刊能读懂英语报刊中的新闻报道13读懂文学作品能读懂并鉴赏英语文学作品2.4㊀Q矩阵的确立本研究邀请5位从事于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师和2位研究生对本次TEM4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部分试题进行技能定义㊂根据这些教师和研究生的技能定义结果,本研究对每道试题的每个技能定义进行观点一致性统计,如以上7位评定人有超过一半(4人或以上)同意某道试题的某个技能定义,那么这个技能定义就被认定为该试题考查的一个阅读理解技能,如不到一半同意,则该技能定义被认定为无效㊂经过评定,评价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读懂报刊这两个技能被选的比例为0,识别语言文字㊁理解语句的语法结构㊁理解篇章衔接关系㊁读懂文学作品这4个技能虽有选择,但比例都未超过50%,以上6个技能将不被列入Q矩阵㊂技能被选比例超过50%的评定被认为是正确的评定,这些正确的评定所涉及的7个技能则是本次TEM4考试的阅读理解部分比较重要的技能,将这些技能和试题联系起来可以构建Q矩阵,见表2㊂76㊀教学研究2022表2㊀Q矩阵试题推断词汇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明确说明的信息信息的阐释多处细节的分析归纳主旨从内容中作出推断了解作者的目的㊁态度㊁语气和情绪10110000 20101000 30011010 40110000 50000101 60101000 70110010 80101010 90101000 100001010 110001010 121010000 131010000 140001010 150110010 160001010 171100000 180101000 190001101 2000001003㊀诊断结果3.1㊀模型拟合度依据以上Q矩阵,采用饱和型的G-DINA模型框架,对本研究的2365名被试进行认知诊断㊂此次认知诊断分析的拟合度依据是基于标准残差的绝对拟合检验,以检验模型和Q矩阵的有效性,从而判断该测试以及其所产生的诊断信息是否有效㊂统计假设为残差=0,也就是残差与0的差异不显著时,模型与数据拟合度较好,反之,残差与0的差异显著的话,模型与数据拟合度不是很好[31]㊂此研究中该假设的显著程度为p>0.10,说明残差与0的差异非常不显著,进而说明G-DINA模型与此样本数据及认知属性Q矩阵拟合度非常高㊂3.2㊀技能掌握概率表3列出了本研究中2365名被试对7个阅读技能的掌握概率㊂根据7个技能的掌握状况,掌握概率排名的前四名都超过0.6㊂掌握概率最高的技能是归纳主旨,其次是理解明确说明的信息,第三是了解作者的目的㊁态度㊁语气和情绪,第四是从内容中作出推断㊂而多处细节的分析㊁信息的阐释㊁推断词汇的含义和用法这3个技能的掌握概率较低,均未能超过0.6㊂表3㊀阅读技能掌握概率编号技能掌握概率未掌握概率1推断词汇的含义和用法0.490.51 2理解明确说明的信息0.750.25 3信息的阐释0.450.55 4多处细节的分析0.370.63 5归纳主旨0.840.16 6从内容中作出推断0.660.34 7了解作者的目的㊁态度㊁语气和情绪0.670.33 3.3㊀潜质类型分布认知诊断的一个主要优势是能够估测出被试群体的潜质类型的分布概率㊂潜质类型可以体现出被试群体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技能组合模式,可以被看作是被试的技能认知模式㊂技能认知模式(潜质类型)占被试比例越大,其中所包含的技能就越容易相互融合㊂技能认知模式中的数字排列顺序是以Q矩阵中技能的排列顺序为准,即从左到右为技能1(推断词汇的含义和用法)㊁技能2(理解明确说明的信息)㊁技能3(信息的阐释)㊁技能4(多处细节的分析)㊁技能5(归纳主旨)㊁技能6(从内容中作出推断)㊁技能7(了解作者的目的㊁态度㊁语气和情绪)㊂表4列出的技能认知模式的被试比例均大于1%,被试比例小于1%的技能认知模式未被列第2期陈慧麟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及其教学启示77㊀入,见表4㊂表4㊀技能认知模式(潜质类型)分布技能认知模式(潜质类型)被试比例111111110.2159 201001110.1122 300101000.0692 401001100.0577 511111010.0386 611001110.0352 711001010.0324 801001010.0321 910000010.0267 1010000000.0267 1101011110.0242 1211011110.0234 1311111100.0205 1410101110.0146 1501001000.0139 1611000100.0126 1711000110.0126 1810111110.0124 1910001000.0124 2011101110.0121 2111001100.0109 2200100000.0105 2300100010.0105 2401101000.01023.4㊀阅读技能的认知结构被试中比例最高的技能认知模式是掌握所有7个技能的模式,这说明被试在英语阅读技能的融会贯通上总体水平较高㊂比例第二的技能认知模式是0100111,该技能认知模式还有0100110㊁0100101㊁0100100等派生模式,总占比达21.59%㊂因此,技能2㊁5㊁6㊁7之间关系非常显著,可以看成是一个技能群,由于该技能群中的4个技能多与内容有关,可命名为内容技能群㊂另外,一个占比较大的技能认知模式是排名第三的0010100,该技能认知模式与内容技能群不同的是包含有技能3, 0010001和0110100这两个技能认知模式也体现出这个技能的关系网络,因此,本研究也可以把技能2㊁3㊁5㊁7这4个技能看作是一个技能群,由于这个技能群以技能3为中心,可以命名为阐释技能群,阐释技能群与内容技能群部分重叠,重叠部分包含技能2㊁5㊁7㊂占比排名第六的技能认知模式是1100111,是在内容技能群的基础上增加了技能1,这个技能和内容技能群中技能的其他组合也有关系,如1100101㊁1000001㊁1100010㊁1100011㊁1000100㊁1100110,但占比都不大㊂技能4在各技能认知模式中出现的频率不高,比较典型的是出现在0101111技能认知模式中,体现出这个技能与内容技能群有一定关系㊂图1是根据以上对阅读技能认知模式的分析推导出来的阅读技能认知结构示意图㊂图1㊀阅读技能认知结构示意图4㊀教学启示认知诊断揭示了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掌握概率㊁英语阅读技能认知模式㊁个人技能诊断信息,以及英语阅读技能认知结构㊂这些诊断信息可以用在对学生学习㊁教师教学和课程规划的反馈上,从而推动以评促学㊁以评促教㊂4.1㊀明确教学重点认知诊断可以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重点㊁调整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反馈㊂根据表3,被试对阅读技能的掌握概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归纳主旨(技能5),理解明确说明的信息(技能2),了解作者的目的㊁态度㊁语气和情绪(技能7),从内容中作出推断(技能6),推断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技能1),信息的阐释(技能3),多处细节的分析(技能4)㊂技能5和技能2这两个技能的掌握概率超过0.75,掌握较好,在今后教学中要加78㊀教学研究2022强难度㊂技能7和技能6这两个技能的掌握概率在0.6~0.7之间,掌握一般,在教学中要加强训练,提高熟练程度㊂技能1㊁技能3和技能4的掌握概率均低于0.5,掌握较差,应该是今后教学的重点㊂4.2㊀分组及个性化教学根据表4,本研究可以按技能认知模式将学生分为24组,针对每组的技能掌握状况进行分组个性化教学㊂例如,第1组学生掌握全部技能,他们可以进入下一阶段更高难度的学习;第10组学生仅掌握技能1,则要对他们加强其他6个技能的教学㊂分组个性化教学可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混合教学方式,以避免面授和分组之间的矛盾㊂表4还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从而可以展现每一位学生的技能掌握状况㊂表5为被试中5位学生的技能掌握状况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技能掌握状况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㊂表5㊀部分被试阅读技能掌握状况学生编号推断词汇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明确说明的信息信息的阐释多处细节的分析归纳主旨从内容中作出推断了解作者的目的㊁态度㊁语气和情绪10110100 21111111 30100100 41110110 500001004.3㊀规划教学路径根据图1,本研究可以依据技能之间的关系规划教学路径㊂由于技能2㊁5㊁7是内容技能群和阐释技能群的重叠部分,也是最容易掌握的3个阅读技能,要提高阅读技能教学的效率,就要从这3个技能的教学开始㊂对这3个技能的教学可以提高内容技能群和阐释技能群中其他技能的教学效率㊂由于内容技能群与技能1和技能4这两个技能有关系,这两个技能的教学要结合内容技能群的学习㊂因此,针对被试的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分阶段进行㊂第一阶段将技能2㊁5㊁7融合在一起加以学习培训㊂第二阶段可以分为2个模块,模块一是在掌握第一阶段3个技能的基础上,培训学习技能6㊂模块二是在掌握第一阶段3个技能的基础上,培训学习技能3㊂模块一和模块二可以同步进行㊂第三阶段也可以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是在掌握内容技能群技能的基础上,培训学习技能1,模块二是在掌握内容技能群技能的基础上,培训学习技能4㊂模块一和模块二可以同步进行㊂在以上3个阶段的教学路径中,各阅读技能都能和联系密切的技能融合在一起学习,从而使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最优化㊂图2为针对该所大学被试的英语基础阶段阅读课程技能培训的建议路径图㊂图2㊀阅读技能教学建议路径第2期陈慧麟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技能的认知诊断及其教学启示79㊀5 结束语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认知诊断分析了阅读技能的掌握状况,探索了阅读技能的认知结构,发现认知诊断在明确教学重点㊁推动个性化教学㊁规划技能教学路径等方面对教学有重要意义㊂本研究的被试涉及全国考生,研究成果的验证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㊂但是以大数据为依托,认知诊断的教学意义对于高校英语校本评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㊂将新的测评方法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推动以评促学㊁以评促教,这应是今后教育评估研究的一个新方向㊂参考文献1 MISLEVY R J.Foundations of a new test theory C //FREDERIKS-EN N MISLEVY R J BEJAR I I.Test theory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tests.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3 19-39.2 GIERL M J LEIGHTON J P HUNKA S M.An NCME instructional module on exploring the logic of Tatsuokaᶄs rule-space model for test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J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2000 193 34-44.3 LEIGHTON J GIERL M.Cognitive diagnostic assessment for educ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4 RUMELHART D.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 C // SPIRO R J BRUCE B C BREWER W F.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Hillsdale NJ Erlbaum 1980 33-58.5 URQUART A WEIR J C.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process and product M .London Longman 1998.6 GRELLET F.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7 VON DAVIER M.A general diagnostic model applied to language testing data J .British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Psy-chology 2008 61 2 287-307.8 LEE Y SAWAKI Y.Application of three cognitive diagnosis models to esl reading and listening assessments J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2009 6 3 239-263.9 JANG E E.Cognitive diagnostic assessment of l2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validity arguments for fusion model application to LanguEdge assessment J .Language Testing 2009 261 031-073.10 WANG C GIERL M ing the attribute hierarchy method to make diagnostic inferences about examineesᶄcognitive skills in critical reading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2011 482 165-187.11 KIM A H.Exploring ways to provide diagnostic feedback with an ESL placement test cognitive diagnostic assessment of L2reading ability J .Language Testing 2015 32 2 227-258. 12 VON DAVIER M.A general diagnostic model applied to language testing data R .Princeton ETS Research Report Series 2005 2 1-35.13 HARTZ S ROUSSOS L.The fusion model for skills diagnosis blending theory with practicality R .Princeton ETS research report series 2008 2 1-57.14 LEIGHTON J P GIERL M J HUNKA S M.The attribute hierarchy method for cognitive assessment a variation on Tatsuokaᶄs rule-space approach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2004 41 3 205-237.15 LI H HUNTER C V LEI P W.The selection of cognitive diagnos-tic models for a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J .Language Testing 2016 33 3 391-409.16 RAVAND H ROBITZSCH A.Cognitive diagnostic model of best choice a stud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8 38 10 1255-1277.17 CHEN H CHEN J.Explor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 relation-ships through the G-DINA model 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5 36 6 1049-1064.18 CHEN H CHEN J.Retrofitting non-cognitive-diagnostic reading assessment under the generalized DINA model framework J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2016 13 3 218-230.19 陈慧麟陈劲松.G-DINA认知诊断模型在语言测验中的验证 J .心理科学2013 36 6 1470-1475.20 蔡艳丁树良涂冬波.英语阅读问题解决的认知诊断 J .心理科学2011 34 2 272-277.21 高若梅.初中生英语阅读的认知诊断 J .英语教师2015 15 5 144-148.22 张玉美罗少茜.基于认知诊断模型的英语阅读测试诊断信息反馈 J .外语测试与教学2018 3 55-60+64.23 杜文博马晓梅.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的英语阅读诊断模型构建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 50 1 74-88+160-161.24 AUSUBEL D 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M .New York Holt Rinehart&Winston 1968.25 DE LA TORRE J.The generalized DINA model framework J . Psychometrika 2011 76 2 179-199.26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7 邹申.TEM4考试阅读策略的实证研究英文 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5 5 3-12.28 DAVIS F B.Research in comprehension in reading 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68 3 4 499-545.29 MUNBY J 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30 GRABE W.Current developments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re-search J .TESOL Quarterly 1991 25 3 375-406.31 CHEN J DE LA TORRE J ZHANG Z.Relative and absolute fit e-valuation in cognitive diagnosis modeling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2013 50 2 123-140.下转第92页92㊀教学研究2022 Discussion on design of Physics teaching objectivesfor subject core literacyZHAO Liang121.Research Center of Science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400715China2.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400715China㊀㊀Abstract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core literacy.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should point to thesubject core pared with the"three-dimensional goal" the subject core literacy of physics is the latest expression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goal of physics education it can better reflect the essence of the discipline and the unique educational value and can lead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o human beingsᶄall-round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re effectively.Knowledge is the "Archimedes fulcrum"of physics education.With the subject big ideas problems and situations as the"focus" three strategies for the design of physics teaching objectives under the view of subject core literacy are listed.㊀㊀Keywords subject core literacy physics teaching objectives design[责任编辑㊀马晓宁] (上接第79页)Cognitive diagnosis of English majorsᶄreading skills and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CHEN Hui-lin(School of Education,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200083,China)㊀㊀Abstract Adopting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ubtest of the Band Four Examination of Test for English Majors(TEM4)? and choosing2365candidates?as the subjects,this study employed the saturated G-DINA model framework to conduct cogni-tive diagnosis on the reading skills of English major students.Based on previous literature and expert judgment,7reading skills for English major students are defined.According to the latent classes of reading skills,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reading skills for English majors is established.The outcome of diagnosis may imply the following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based on skill mastery probability,cognitive diagnosis can find the specific reading skills which are not mastered well by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teachers with specific teaching feedback;personalized teaching can be promoted by dividing students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students skill mastery patterns;based on diagnosis information for individuals,cognitive diagnosi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feedback on skill mastery so as to promote personalized learning;skill teaching pathways can be planned according to the skill structures revealed by cognitive diagnosis.㊀㊀Keywords cognitive diagnosis;reading skills;cognitive structure;teaching pathway;teaching and learning implications[责任编辑㊀孙㊀菊]。

国外阅读理论对中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国外阅读理论对中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文 章 中取 样 的效 果 就 越好 。 取样 是获 取 文 章 信 息 的关 键 , 练 熟 的读 者 是 不 会 把 一 字 一 句 都 读 进 去 的 , 文 章 中得 出 的信 息 , 从 只要 能 使 阅 读 继 续 下 去 就 足 够 了 。这 些 自下 而 上 得 出 的信 息 会 和原 有 的 知 识 融 合 起来 进 行 理 解 。 . 除 了将 阅读 分 为 译 码 和 理 解 外 ,还 有 一 些 对 阅 读 层 次 的 研 究 也 很 有 影 响 。B re 将 理解 分 为字 面 理 解 、 篇 章 内 容重 a t n t 对 组 、 理理 解 、 价 能力 和欣 赏 能 力 。 这 种 分类 相似 . 推 评 与 文秋 芳 将 阅读 理 解 分 为 三 个 层 次 :表 层 理 解 、深 层 理 解 和评 价性 理 解 。在 这 些 理 解 的 层 面 中 ,同 样 存 在 着 一 个 注 意 力分 配 的 问 题, 如果 在 表 层 理 解 所 占 的注 意 力 资源 比较 多 , 不 可 能对 文 就 章 有 一 个 深 度 的评 价 和理 解 。 以 , 所 大学 阅读 教 学 必须 把 学 生 的语 言 技 能 打 扎 实 , 学 生 分 析 语 言 的技 能 自动 化 . 此 基 础 使 在 上 , 能训 练 学 生 对 文 章 的 深层 理 解 才 ( ) 目的 地 阅读 。 二 有 S i 阐 明 了阅 读 的 四个 特 征 : 一 , 读 是 有 目的 的 : mt h 第 阅 第 二 , 读 是 有 选 择 性 的 ; 三 , 读 是 基 于 理 解 的 ; 四 , 读 阅 第 阅 第 阅 的 内容 是 可 以 预 知 的 。 在这 四点 中 , 我认 为 . 第一 点 是 基 础 . 没 有 目的 地 阅 读是 盲 目地 阅读 . 谓 有 选 择 、 解 等 都 是 无 从 谈 所 理 起 的 。 目的 地 阅 读才 是 主动 地 阅读 , 能 把 自己 的知 识 面 充 有 才 分 调 动 起 来 , 文 章 达 到互 动 , 而 在 阅 读 中积 极 地 预 测 、 和 从 理 解 和 评 价 , 只 有 这 样 才能 达 到 自己最 初 的 阅读 目的 。 没 有 也 而 目的 地 阅读 , 是 被 动 地 获 取 知 识 和 信 息 , 无 法 把 大 脑 中的 只 是 资 源充 分调 动起 来 的 。 些 国 内的 实 证 研究 也 证 明 了这 一 点 , 一 其 中一 个 很 重 要 的结 论 就 是 阅读 能 力 的强 弱 与 阅 读 动 机 的 强 弱 有关 。 其 实 , 目的 地 阅 读 也 是 对 注 意 力 资 源 有 效 分 配 的前 提 。 有 有 了 目的 , 阅读 就 会 有 选 择 地进 行 , od a 认 为有 效 率 的 语 G om n 言 使用 者 总 是 走 最 快 的路 , 要 能 达 到 目标 . 文 章 中停 留 得 只 在 越 短越 好 。 当然 , 这个 问题 要辩 证地 看 , 读 也 不 是 读 得 越 对 阅 快 越好 ,虽 然 有 实 证 研 究 证 明 阅读 准 确 率 与 阅读 速 度 成 正 比 关 系 . 这 个 假 设 还 没 有 在 中 国 得 到 证 明 。但 是 , 果 毫 无 目 但 如 的 、 字 一 句 地 去 读 , 必 占用 很 大 的注 意 力 资 源 。而 阅 读 是 一 势 个 视 觉 资 源 和 非 视 觉 资 源 相 互 争 夺 的 过 程 .考 虑 到 语 言 的 冗 余 性 , 种在 视觉 资源 上 的 浪 费 是不 值 得 的 。 这 在 大学 英 语 阅读 训 练 中 , 须 纠 正 一种 错 误 的倾 向 , 就 必 那 是 为 了 阅读 而 阅 读 。阅读 本 身 不 是 目的 , 只是 获取 信 息 的 一 种 手 段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 让学 生带 着 目的 、 着 问 题 去 看 一 篇 要 带

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启示

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启示

浅析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摘要: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师总在关心的问题。

本文从分析传统英语阅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图式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图式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i-1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传统的阅读理论把阅读过程看作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式,即从文本到人脑的过程。

这种模式把读者看为由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者。

受此理论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就应该从单词出发,只要弄懂文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含义就能完成该文章的理解过程。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该部分教师往往是从帮助学生解决文中的生词、难句入手,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词汇和语法上。

这样的教法带来的影响是,课堂教学和学生的阅读效率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遇到生词,就会中断阅读去查词典,从而无法顺畅的阅读和掌握整篇文章,更不能有效地从文章中提取所需信息。

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单词,扩大其词汇量,掌握文中出现的复杂句式不应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唯一的目的,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高效地、快速地从文中提取所需信息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在达成这一教学目的上明显地存在不足。

1、图式理论与阅读的关系“图式”(schemata)一词来自希腊语,最初是由康德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提出来的,他认为概念只有和个人已知相联系才具有意义。

现代图式理论中的“图式”这一概念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artlett)。

他认为图式是“指一种对于过去反应的积极的组织,也可以叫做过去的经验,这种经验在有机体的反应中,总是经常起作用”。

而后来,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认为图式是一组认知心理结构,人们根据这些结构来顺应、选择或构建相关情景,从而理解各种语篇或话语。

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有效提高大学英语阅读

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有效提高大学英语阅读
消化文本意义。结果 , 众多的外语 学 习者学 了多年 的外语 。 却仍然 不能 有 的字里行间可能设有复杂 的认知概 念 的“ 陷阱”. 的读者 需要慢慢地 、 好 系 效 地读外文书看外文报。 二、 大学英语阅读 教学需要理论指导 统地提炼文章大意。 另外 ,rw 认为 ,泛读是通过完成文章的整体 阅读 而实现 的 。泛读 Bo n “
三、 大学英语 阅读教 学的主要技巧与策略
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 , 也是极 为复杂 的生理 、 心理过 程。 尽管我们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 , 大学英语教学长 期 但
阅读包括各种各样 的技 巧和不 同的 阅读技能 。有效 的读 者要根 据他 以来一直处于上课时间短 , 授课 任务 重 的局 面。许 多教 师认 为 , 有限 的 们所阅读的文章 类型及 阅读 目的灵 活地选 择正确 的阅读技 巧和策 略。阅 在 时间内 , 很难做到对学习材料的语言与 内容 的兼顾 , 因此 。 分析 影响学生英 读的主要方法有略读 (km n ) 寻读 (cnig ; 读 (xes eraig simig ; sann ) 泛 etni edn ) v 语 阅读能力的因素 , 找出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 问题 , 研究对策 , 帮助 学生迅 和精 读 (ne s eraig o it i edn ) nv 速有效地提 高阅读理解能力就 成为我们 英语教 师的当务之急 。
精读 ,r n Bo 声称 “ w 精读通常是让学 生们关注一篇文章的语言或语义细 多少都会被大脑如数接纳 。在 这种 阅读 中, 者 的角色是 被动 的 , 读 整个 过 节 的课堂活动” 。为了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 隐含意义和修 辞关系等 , 精读 程只由读者独 自完成 , 而读者 受诸 多外 在 因素的影 响 , 不一定 能够完 全 要求学生们注意语法形 式、 并 话语标志及其 它表层 结构细节。在句子或 段落

浅析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浅析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浅析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强调跨文化知识的教学、阅读材料文体风格的分析、利用关联性把握文章整体结构能力的培养及阅读技巧的传授。

关联理论阅读教学认知语境动态推理一、引言阅读是外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通过阅读,学习者可以提高其英语语言水平及应用能力,因此阅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着重于语言点的讲解,而忽略了阅读技能的训练和语用意识的提高。

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阐释,本文拟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过程的阐释,并具体分析了关联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二、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sperber&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是在关联原则支配下按一定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

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是由于具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

关联依赖于语境(话语理解前的一系列认知假设),对话语理解过程的解释至关重要。

认知语境包含着各种信息,主要由三种信息组成:词汇信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

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是听话人的一个重新构建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语言交际中,听话者通过思辨推理寻求关联;思辨推理的依据就是一系列与话语相关的语境假设。

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听话者大脑中形成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认知背景,并从中获取新信息。

人类的认知以最大关联为导向,而言语交际则以最佳关联为导向。

话语理解的过程即相关联的新旧信息的结合,也应遵循最佳关联原则:付出有效的努力后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

最佳的关联取决于最好的语境效果。

语言交际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推理。

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及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及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009年第3期(总第115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JO U R N A I。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C O l。

I。

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N O.3,2009Ser ial N o.115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及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王克嘉(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阅读理解的特殊心理过程决定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精泛结合、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并重以及注重培养阅读技巧等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采用科学导课、默读教学和分段处理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阅读;心理过程;特点;启示[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09)03一0124一02阅渎是学习英语、获取国外信息的主要途径,它被列为必须掌握的英语技能之一。

学习英语必须有足够的输入量,利用已知的语法规则释意输入的语言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为语言输出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输H{信息的能力,而英语阅凑教学正肩负了这一重任。

然而,阅读教学的开展受到阅读理解心理过程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心理语言学家研究发现,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一)自动认词通过视觉迅速、准确地自动认词是阅凑的起始阶段。

大多数心理语言学家注重对语篇的理解,但在实际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对词语的识别同样不可忽视,它是阅读活动的开始。

句子意义乃至语篇意义部分地由它所包含的词语来决定,而词语意义也部分地确定了语法结构。

“集群理论(coho r t)”假设阅读理解过程中对词语的识别是按照由首字母到次字母再到第三、四、五……字姆的顺序依次接受的,随着获取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增多,词语的集群数下降,词语的识别逐渐形成。

(二)形成语音与语叉读者在自动认词之后会联想起词汇的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信息,解决词汇这个“拦路虎”,为实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供了前提条件。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理论已经在许多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教育领域正是其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突破,它反对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或复制品,它只是一种由人建构起来的解释或假设,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会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变化。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及建构知识过程的差异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学习过程是个体将知识建构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学习应当有三个特点:一是主动建构性,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靠学生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来主动建构。

二是社会互动性: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社会文化)中,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自主建构意义的过程,提倡合作学习。

三是情境性: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在教师的促进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体验的过程。

教学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在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起来的。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学生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二是强调“情境”对意义构建的重要作用;三是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构建的关键作用;四是强调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五是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促进信息的构建过程;六是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的构建,而非机械地完成。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索尔·布鲁姆(Sol Bloom)是20世纪美国知名教育学家,凭借其发展的理论,包括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索尔·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以简明的分类框架和明确的定义推动了现代教育,特别是从大学水平开始。

根据布鲁姆的理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认知、技能、情感和价值四大类。

在认知目标中有信息、概念和知识等;技能目标有分析、综合、评价和问题解决;情感目标有兴趣、满意度和合作;价值目标有处于道德、社会等范畴。

索尔·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思考。

首先,要把握教学目标的重点,针对英语阅读的“认知、技能、情感”三个重要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深入探究。

其次,宜采用多种阅读策略训练学生的技能,比如分析文本结构或文章脉络等,以使学生赋予文本新的意义,并发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试图培养学生对认知内容的兴趣,以便他们有效地利用时间和技能。

例如,可以建立一个激励学生表现良好、兴致勃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发挥自由发展的潜力,回顾课文以提升把握认知点的能力,让学生在重要的认知点上着重理解。

此外,对于情感目标,可以突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学习热情,从而有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自主实现良好的价值体系和自觉行为模式。

同时,个体不同有利于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发展。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学习要针对学生的兴趣、技巧、实际能力等不同方面进行灵活的调整,以个性化的方式设计如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总之,索尔·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将其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的教学实践上,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

阅读交互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交互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科技信息前言交互阅读模式(interactive models of reading)是国外阅读研究界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阅读理论,该模式认为阅读是自上而下(bot-tom-up)和自下而上(top-down)的不断交叉的过程,即来自书面文字的视觉处理和来自大脑中已有知识或背景知识的非视觉处理的有机结合。

(Grabe,1988;Eskey,1988)。

我们认为,交互阅读模式为阅读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作为阅读教学的指导者只有学习并掌握该理论模式,才能用该理论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阅读。

因此,对该理论的专门研究无疑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外语阅读教学的认识,改变当前不甚理想的阅读教学现状。

本文拟从理论分析入手,揭示交互作用阅读模式的产生内涵,并旨在提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原则。

一、阅读交互理论的两种观点在交互作用阅读模式指导阅读教学前,有必要首先澄清参与交互作用的两种认识。

交互阅读的一种观点是读者与语篇的相互作用(Es-key,1988)。

具体的说,读者的心理与外在语篇的相互关系,阅读激活读者心理的世界知识,并被语篇所提供的新的信息修改和延伸。

这一观点对语篇提供的信息和读者心理的已知信息进行了严格的区别。

阅读过程是这两部分信息的互为补充,并最终丰富和充实了读者的世界知识。

正如Grabe(1988)所言,阅读是读者与语篇之间的对话。

这种阅读观的理论依据之一是Goodman的心理语言猜测过程,这一过程始于作者编码而成的语言表层表征(linguistic surface representation),终于读者构建意义,其间为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Goodman,1975)。

另一依据为图式理论的发展,其哲学渊源为康德的“新的信息、概念,思想只有与个人已知事物产生联系时才有意义”(Carrell et al,1983)。

这一观点运用于阅读研究则强调读者的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引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现代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指导理论,它对于各级各类教育存在普适性的指导作用。

而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同样能够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启示,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知识维度、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三个方面来阐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知识维度: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知识维度将学习目标分为认知性目标和识记性目标。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认知性目标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结构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首先,教师应该依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预读、略读、猜测词义等策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文章背景、主旨、结构等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文章的区分和理解能力。

其次,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词汇应用能力。

通过词汇教学的方式和词汇的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文章中的词汇,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最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拓展。

在阅读材料中涉及到的相关学科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建立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认知维度:培养高层次思维技能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认知维度强调学生的思维层次,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初级认知到高级认知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技能。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文章的细节、主旨、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其次,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案例、学术论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评价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阅读研究成果对高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研究成果对高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7 2-
惠州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20 09年 第 2 9卷
不是阅读 的基本单位 。 ( ) ” 2 自上而下模 式。基于 图 式理论 , 古德曼认 为传统 的 自下 而上 的模式 把阅读模
堂 完 全 杜绝 汉 语 。
尽管在外语教 学 中, 我们 提倡学 习者应 该尽可 能 地用 目标语思维 以培养 学生 的语 言直觉 , 然而 , oe Chn
有影响 的理论 有三 种 : 1 ( )自下 而 上模 式。在 这一模
式 中, 读者被看作一个被 动的解码机 , 即首先看 到的是
字母 特征 , 在认 知这 些字母 之后再把 它们组 合成词成 句, 读者首先获得词义 , 最后 主要意义构 建在读者 的大
情景语境 , 指的是语篇所涉及 的具体场景 、 事件及参 与

阅读 、 语境与 词 汇
对 于语境 , 言学 界有 多种解 释 。一 般认 为 它是 语 语用学 和语 言交 际理论 中的一个基本概 念 。人类 学功
能学派 的代表人 物马林 诺夫 斯基 最早 于 12 9 3年提 出 了情 景语境 的概念 , 他认为语 境是语 言产生 时及 紧接 其后 的各种实际事件 , 后来又提 出了文化语 境的概 念 ;
( 广东农工商 职业 技术学院 , 广东 广州 5 0 0 ) 15 7
摘 要 : 国内外语 言学家的研 究表 明 , 阅读有助 于学习者利 用语 境 习得英语词 汇。语 言学家从认 知的角度先后 提 出了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和 交互三种 阅读 的认 知模式 。由此 可见 , 阅读 不但 是一种 解码过程 , 也是读 者和作 者之

好地理解 和 即时记 忆单 词 的词义 和语义 。 不少 教师 和学 生都 以为母语 阅读 能力可 以 自动 迁移到外 语 , 因 此过 分相信 词汇 可以 自然 习得 , 为 阅读 能力无 需刻 认 意地教 。这 种做 法其 实不 妥 , 不熟悉 阅读 材料 有关 的 文化 、 社会背景 的话 , 会带来 阅读理解上 的障碍。 那么 , 阅读过程 中语境 能对 词汇 习得 提供 什么样 的帮助 呢?概括来说 , 境有 以下几个 作用 : 1 借助 语 () 语境推测词 的概 念意 义 ; 2 利 用语 境领 会 词汇 的 内 () 涵意义 ;3 利用语 境理 解词 汇 的语用 意义 ;4 利用 () () 语境 确定多义词义项 ;5 利用语 境消除歧义 。 ()

阅读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阅读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阅读教学论文题目一、最新阅读教学论文选题参考1、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2、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T.R.I.阅读模式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4、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有效性5、试论网络阅读的特征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6、新课标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7、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兼谈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8、主位序列与语篇阅读教学9、从创作空白处与文本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之一10、试论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与应用11、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12、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1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14、有效阅读教学设计实例解析15、试论阅读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16、如何构建一个可用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17、阅读教学对话研究18、试论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19、汉语阅读教学任务及其量化分析20、我对阅读教学"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二、阅读教学论文题目大全1、知识图式、篇章构造与汉语阅读教学2、早期阅读教学的特征3、阅读教学的解释学思考4、语文教学教什么?——如何构建一个可用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5、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6、图式理论启发下的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策略7、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8、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例谈9、阅读教学与素质教育10、“新概念阅读教学”宣言11、运用现代阅读教学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12、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探讨13、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14、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上)——在2006年春季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的讲话15、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6、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17、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18、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19、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一份阅读课程调查表引发的思考20、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三、热门阅读教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2、“读图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危机与走向3、体验感悟: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4、策略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5、建构主义理论给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6、试论网络阅读的特征及其及阅读教学的启示7、近20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向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9、阅读策略与英语阅读教学10、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观——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浅谈11、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3、当前阅读教学的问题在哪里——广西观课印象及讨论14、阅读的观念与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15、近二十年阅读能力研究与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16、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17、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18、数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19、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20、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语篇分析四、关于阅读教学毕业论文题目1、背景知识与阅读教学2、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实验研究3、教学行动研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4、话语中的隐喻认知过程与阅读教学5、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阅读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几个问题6、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7、阅读教学中的语境化策略8、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体裁教学法9、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10、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阅读教学的新策略11、主位推进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2、从Genre出发进行阅读教学——介绍美国密歇根大学SunnyHyon的实验13、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14、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对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15、评价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解读语篇主题思想的新方法16、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17、阅读教学中的话语分析模式18、阅读教学的纠错思维19、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20、论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五、比较好写的阅读教学论文题目1、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2、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3、话题: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定性——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定性4、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定性5、改进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之我见6、探索外语阅读教学的新视角--Michael Hoey 语义单位关系理论对外语阅读教学的启示7、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巧妙结合8、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9、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教学词汇10、对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11、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12、寻求与文本对话的策略——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之二13、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14、阅读教学的理论轨迹15、元认知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16、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实践17、篇章语言学和阅读教学18、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9、幼儿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20、课堂教学中的水平性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之五。

大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调查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大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调查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大 学 生 英 语 阅 读 现 状 的 调 查 及 对 阅 读 教 学 的 启 示
庞 黎
( 川文 理 学 院 外 语 系 , 四 四川 达 州 6 5 0 ) 3 0 0 摘 要 : 我 国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 , 语 阅读 是 英 语 教 学 在 英 9 . 的学 生 认 为 文 化 背 景 知识 能 促 进 文 章 的 理 解 : 25 % 9 .%的学 生认 为兴 趣 在 阅读 时 的 影 响 很 大 : 到 读 完 一 篇 很 1 6 感 难读 懂 的 文章 后 ,会 直 接影 响 接 下 来 的 阅 读 正 确 率 的 学 生 多 达9%; 0 在访 谈 中 , 生 普 遍 反 映 阅读 时 的 心 情 与 阅读 正 确 率 学 成 正 比 。这 些 问卷 结 果 说 明 文化 因 素 和情 感 因 素 对 阅 读 的 影 响不 容 忽 视 。 三 、 大 学 英语 阅读 教 学 的 反 思 和 启 示 对 ( ) 言 因素 一 语
1 汇 教 学 . 词 词 汇 是 语 言 的 基 础 , 语 言 的 建 筑 材 料 , 信 息 的载 体 。 是 是
的 重要 活动 , 大 学 生 学 习 英语 的 手段 和 目的 , 此提 高 阅 读 是 因 教 学 质 量对 大 学英 语 教 学很 有 必要 。本 文通 过 对 大 学 生 阅 读 现 状 的分 析 .从 语 言 因素 和 非 语 言 因素 两个 层 面提 出 了相 应

取 冷 处 理 的态 度 , 即不 闻 不 问 , 管 不 讲 , 为 是 学 生 自己 的 不 认 事 。 升 人 大 学 学 习 的学 生 面 对 教 师 这 样 的 词 汇 处 理 方式 . 刚 无 疑 加 重 了负 担 , 造 成 记 忆 不 牢 固 , 用 不 准确 。所 以 在 第一 并 应 学 期 搞 好 词 汇 教 学 和 指 导 。 助 他 们 度 过 适 应 期 , 握 大 学 词 帮 掌 汇 就 成 为 当务 之 急 。 此 我 建 议 采 取 以 下 三 种教 学 形 式 : ) 对 1 集 中课 时 连 续 开 展 系 统 词 汇 教 学 。 系统 即尊 重 词 内部 之 间 的关 联 性 , 过 聚合 关 系 中 的 同 义 、 义 、 下 义 和 同 音 异 义 关 系 . 通 反 上 组 合 关 系 中的 词 义 和 词 组 搭 配 , 有 构 词 方 式 、 性 变化 和词 还 词 的 联 想 , 可 能让 学 生 接 触 四 、 级 的 高 频 词 汇 , 门 别 类 . 尽 六 分 找 出规 律 。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主 观 能 动性 , 词 汇 教 学不 再 枯 燥 乏 充 使 味 。 ) 过 大 量 阅 读 来 温 故 和再 认识 所 学 词 汇 。 2通 阅读 能够 促 进 词 汇 的 掌 握 与其 数 量 的扩 充 。 汇 在 一 定 的语 境 中才 有 意 义 . 词 所 以 只有 通 过 阅读 才 能 真 正 地 掌 握 词 汇 。 阅 读 不 仅 能 对 单 词 起 到 温故 而知 新 的作 用 , 可 以发 现 同一 单 词 的其 它 意 思 。 还 在 理 解 基 础 上 的记 忆 既有 助 于 牢 固地 掌 握 词 汇 ,又 有 助 于 灵 活 地 运 用 它 们 。3 组 织 有 效 的词 汇 复 习课 。 心 理 学 实 验 材 料 证 ) 明 : 忘 的 速 度先 快后 慢 , 遗 尤其 最 初 遗 忘 率很 高 。 此 , 学 习 因 在 词 汇 后 利 用 一 段 时 间 进 行 相 应 的 复 习 、 理 是 很有 必 要 的 。 整 在 复 习课 中 通 过 多 人 分 组 进 行 一 些 接 词 、 词 、 词 、 词 游 戏 填 换 删

浅谈国外阅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浅谈国外阅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浅谈国外阅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作者:曹晓青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12期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阅读理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笔者在此选取了交互式阅读理论,包括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图式理论,把阅读理论和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试图揭示这些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一、交互式阅读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交互式阅读理论是基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阅读模型发展起来的,吸收了两个模型的优势,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

交互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既激活了读者的现有知识,也为文章中提供的新信息所修改。

该理论的创始人Rumelhart强调,文字意义与语境并非是被动的符号在文中等待译码,而是通过读者产生再创造的。

这个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包括以下方面:1.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应该在阅读的不同层面中进行合理的分配交互理论认为,信息处理是由低向高传递的,同时高层次也会影响低层次。

阅读分为两个层次,即译码和理解。

译码的过程包括从看到文字到在大脑中形成刺激性的语音表征。

理解就是指从译码了的材料中获得意义(Samuels&Kamil,1984)。

EFL/ESL读者经常读了却理解不了材料,究其原因,恐怕问题就出在由于对字词句译码的不熟练,大部分资源都被译码的部分所占用。

所以,看起来读了很多,但理解的却非常有限。

在阅读过程中,译码是基础,理解是关键。

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必须帮助学生培养熟练的译码能力,才能把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解放出来,进一步延伸到对文章的理解。

否则,一味追求所谓的跳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只能是舍本逐末。

2.有目的地阅读在大学英语阅读训练中,必须纠正一种错误的倾向,即为了阅读而阅读。

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看一篇文章。

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看一边思考,充分调动大脑中的每一份资源,把想到的和看到的相互印证,加深理解。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课》读后感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课》读后感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课》读后感《大学英语快速阅读课》是一本我在大学学习期间读过的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和技巧,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在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快速阅读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了阅读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快速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取信息,提高阅读效率,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快速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抓住重点,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扫读、略读、精读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非常有帮助。

通过扫读,我们可以快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抓住重点;通过略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思想;通过精读,我们可以更加细致地分析和理解文章的细节和观点。

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要点,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快速阅读的重要性和技巧。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不仅提高了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的来说,我认为《大学英语快速阅读课》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它不仅帮助我提高了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还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也激发了我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愿我们都能成为优秀的读者,不断追求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 得 了较 好 的 效果 和 可借 鉴 的经 验 。 未 被 广 泛 地 了解 统 的 阅 读 教 学方 法仍 很 普 厦 。 碍 了学 生 阅 读 水 平 的提 高 , 但 传 阻 影 响 了听 、 、 、 等 技 巧 的提 高 。 文 通 过 总 结 近 年 来 流行 的 阅 读 理 论 和 技 巧 , 调 大 学 英 语 阅 读 教 学 不 能 简 单化 , 说 写 译 拳 强
a d t x t r c O c e t rr c e t e me n n f l ic u s .I o n e ti e a tt r a e O e r a ea n w a i g u s o r e ti a c mmu ia i e p o e s n d s n c tv r c s .0n y wh n t a h r l e e c es a d s u e t e o wa e o h mp ra c f t e r s a d e h i u s c n s u e t e o o d a d e f in n t d n s b c me a r f t e i o t n e o h o i n tc n q e a t d n s b c me g o n fi e t e c
i r v me to t d n s e d n b l y mp o e n fs u e t ’r a i g a i t .Ho v r h y a e n t wi e y u e i we e ,t e r o d l s d,b tn g e t d i h e c i g p o e s u e l c e n t e t a h n r c s . wh c fe t t d n s e d n b l y a d h n e h mp r h e e o me t o t e k l f l t n n , s e k n ih a f c s s u e t ’r a i g a i t n e c a e s t e d v lp n f o h r s i s o i e i g p a i g, i l s wrt g a d t a sa i g B n l z n o e d n h o is a d t c n q e ,t i a e o n s O tt a h e c i g o ii n r n l t . y a a y i g s mer a i g t e r n e h iu s h s p p r p i t u h tt et a h n f n n e
而 是 要 把 阅读 看成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认 知 过 程 , 读 者和 语 篇 互 动 、 造 和 产 生 具 有 新 的 意 义 的 语 篇 过 程 , 一 个 交 际 过 是 构 是 程 。 教 学 中 , 生 双 方 明 确 阅读 的 性 质 、 师 目的 、 型 和 方 法 , 达到 事 半 功倍 的 效 果 。 类 能
r a i g o l g g ih c n tb i l i e d n fCo l e En l a ’ e smp i e e s f d.I s o l e t k n a o l x c g iie p o e s。i ih t er a e t h u d b a e sa c mp e o n tv r c s n wh c h e d r
关键词 : 阅读 本 质 ; 读理 论 ; 阅 阅读 技 巧 ; 动 ; 知 过 程 互 认 中 圈分 类 号 : 1 H3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0 (0 6 0 —0 80 1 0 一7 32 0 ) 10 4 —5 1
Ab t a t sr c :Th e c i g o e d n fCo l g g ih h s b e x e s v l a d a t n i n t u i g t e p s 0 y a s e t a h n fr a i g o l e En l a e n e t n i e y p i te t O d rn h a t2 e r . e s o
M ar 2 6 . 00
Vo . 4 No 1 I1 .
阅读 理论 和 技 巧对 大 学 英 语 阅读 教 学 的启 示
熊 丽君
( 沙 理 工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湖 南 长 沙 4 0 7 ) 长 10 6
摘 要 : 2 年 来 , 国的 大 学 英 语 因其 重要 受 到 了普 遍 的 关注 。 国 外一 些 阅读 理 论 和 技 , 被 引进 到 阅读 教 学之 中 , 近 O 我 j
维普资讯
2 0 年 3月 06
第1卷 4
第1 期
西 安 外 国语 学 院 学报 】 u n l f X n I t n t n l t de nv ri o Y a i ne a i a u is i s y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 a r o S U e t
S me ra ig t e re n e h iu s a e e n s d i t e e c ig f ra ig, whc a b o g t a o t t e o e dn h o is a d tc nq e h v b e u e n h ta hn o e dn ih h s r u h b u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