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谈判时的特殊礼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谈判时的特殊礼仪
谈判是有关方面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互相磋商,交换意见,寻求解决的途径和达成协议
的过程。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法国礼忌:到法国洽谈贸易时,严忌过多地谈论个人私事。

因为法国人不喜欢大
谈家庭及个人生活的隐私。

2、俄罗斯礼忌:俄罗斯及东欧诸国,对西方商人的礼待是极其热情的。

在同俄罗斯
人洽谈贸易时,切忌称呼“俄国人”。

3、美国礼忌:与美国人洽谈交易时,不必过多地握手与客套,贸易谈判可直截了当
地进入正题,甚至从吃早点时即可开始。

4、东南亚礼忌:与东南亚商人洽谈商务时,严忌翘起二郎腿,乃至鞋底悬着颠来颠去。

否则,必引起对方反感,交易会当即告吹。

5、南美礼忌:赴南美洲做生意的人,为了入境随俗,在洽谈交易的过程中,宜穿深
色服装,谈话宜亲热并且距离靠近一些,忌穿浅色服装,忌谈当地政治问题。

6、中东礼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商人,往往在咖啡馆里洽谈贸易。

与他们会面时,
宜喝咖啡、茶或清凉饮料,严忌饮酒、吸烟、谈女人、拍照,也不要谈论中东政局和国际
石油政策。

7、英国礼忌:到英国洽谈贸易时,要有三条忌讳:a.忌系有纹的领带因为带纹的领
带可能被认为是军队或学生校服领带的仿制品;b.忌以皇室的家事为谈话的笑料;c.不要把
英国人称呼为“英国人”。

8、德国礼忌:德国商人很注重工作效率。

因此,同他们洽谈贸易时,严忌神聊或节
外生枝地闲谈。

德国北部地区的商人,均重视自己的头衔,当对同他们一次次热情握手,
一次次称呼其头衔时,他必然格外高兴。

9、瑞士礼忌:若给瑞士的公司寄信,收信人应写公司的全称,严忌写公司工作人员
的名字。

因为,如果收信人不在,此信永远也不会被打开的。

瑞士人崇拜老字号的公司,
如果你的公司建于是1895年之前,那么你应在工作证件上或名片上特别强调出来。

10、芬兰礼忌:与芬兰商人洽谈时,应重视行握手礼,应多呼其“经理”之类的职衔。

谈判地点多在办事处,一般不在宴会上。

谈判成功之后,芬兰商人往往邀请你赴家宴与洗
蒸汽浴。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礼节。

如你应邀赴宴时,忌讳迟到,且不要忘记向女主人送上
5朵或7朵忌双数的鲜花。

在主人正式敬酒之前,客人不宜先行自饮。

在畅谈时,应忌讳谈当地的政治问题。

欧洲商务礼仪
A、问候
1.握手,应该结实有力
2.当到达或者离开的时候,与每一个人握手以示礼貌
3.从职位最高的或者最年长的人开始
4.与女士握手时,应该由其主动伸出手
5.对他人的头衔应予以尊重,除非另外告之,应在称呼别人时使用这些头衔
6.对别人的名字要求发音正确
7.名片应印有两种语言
B、谈话
1.对访问国家的情况要有所了解,为谈话内容做准备
2.避免宗教或者过多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
C、餐桌礼仪
1.由主人给你安排座位
2.将餐巾放在膝盖上,照着主人的样子做
3.把双手放在桌子上
4.西式就餐
5.从外往里依次使用餐具
6.用汤匙取汤,从汤匙边上吸吮汤,注意不要发出声音
7.吃海鲜类食物,如虾,蛤,牡蛎时,使用海鲜叉
8.右手拿刀
9.左手拿叉,叉取食物
10.一次切一块
11.中途放下刀叉,应将刀叉呈"八"字形分别放在盘子上
12.用餐完毕时,刀和叉平行地斜放时钟上10点与4点的位置在盘子上,刀刃相内等
菜上齐了以后,才开始用餐
13.在欧洲国家,吃饭时发出咀嚼声和打嗝是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咀嚼时应该闭嘴,尽量避免发出声音
14.先品尝食物口味,再决定是否添加调味品
15.喝酒精类饮品时,不要喝得过多
D、商务礼仪
虽然欧洲各国之间商务文化呈现差异,但是,如上所说的,我们可以从他们与中国贸
易行为的区别里,找到他们的共同点。

1.你会发现欧洲人很干脆,当他们认为所有的重要因素已经谈妥时,就会很快的把交
易确定下来。

2.在很多欧洲国家,一旦交易谈妥确定后,他们就极少对交易里的条款提出变更,出
现再反复商议的情况。

3.欧洲人在交流上比较直接坦白,当他们不赞同的时候,就会说"不"。

在欧洲,这样
做不是不礼貌的表现,更多的是诚实和直接的表现,而且也会更得到贸易伙伴的赞许。

4.中国人习惯说"再看看吧""或许",因为他们觉得直接的说"不"是不礼貌的表现,但
是多数的欧洲人会理解为他们就要同意达成协议了。

5.虽然贸易双方的关系跟情感很重要,但是很多的决策都是以事实和数据作为基础的,"生意就是生意",即使你的欧洲客户跟你关系很好,不见得他们就会接受你的提议。

6.欧洲人通常对颜色,数字,迷信活动不是很敏感。

E、欧洲各国礼仪
正如前面所提的,由于欧洲文化的多样性,使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全面的概述。

你会
发现,相比于荷兰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资历和等级在德国、法国和英国显得更重要,在
这些国家做生意十有八九更加正式,并更注重礼貌和正确的社交行为。

你会发现,与荷兰
或德国相比,在南欧国家如西班牙和意大利,个人情感和直觉因素在签订合约的过程中起
着更大的作用。

你会发现,前东欧国家的文化和进行决策的过程和西欧国家相比就完全不同。

如我们所说的,我们的服务就是帮您深入分析所有欧洲各国的商务文化。

下面是我们
节选的一些内容,目的是先让您对欧洲大陆各个国家的商务礼仪有个大概的了解.
在比利时-需要重点提醒的是,在比利时,语言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在瓦龙
地区。

在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做决策的过程都是相当长的,这点需要有思想准备,而且
当你不得不为他们的决定而等待的时候,请不要太悲观。

在捷克共和国-在捷克做生意的
时候,穿着的关键在于"适度"。

在英格兰-相对于其他由掌权者做最后决定的国家,英格
兰人更注重团队的意见。

在法国-在法国人看来,你的个人形象是你身份地位和事业成功
程度的象征。

在德国-如果你已经获得了学士学位或任职于一家有很长经营史的公司,将
这些印制在你的名片上会对你有所帮助。

德国人对那些业绩良好的公司的印象最深刻。


希腊-你会发现跟希腊人发展贸易,很重要的一点是先跟对方熟悉起来,有共同语言。


匈牙利-互换名片是匈牙利人在双方的初次见面和问候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爱尔兰-在
穿着上要注意得体,选择保守的颜色搭配,而避免太过于花哨的。

在意大利-递名片要看
场合,只有在商务的场合下才合适,避免在社交场合递名片。

在荷兰-荷兰对个人的穿着
外表不是很强调,相对于正式的着装,他们更喜欢得体舒适的装扮。

在波兰-去波兰要确
保带上足够的名片,因为在那里,每个你见到的人都会和你互换名片。

在葡萄牙-要想跟
葡萄牙人做成生意,跟他们建立良好的个人情谊是非常重要的。

在俄罗斯-俄罗斯的商务
领域要求规范严谨,等级制度在他们内部的关系及决策的制定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苏格兰-在会议结束后,务必尽快对会议结果进行总结,并发给苏格兰方看。

这表示您做
事负责,有始有终。

在西班牙-把你的名片翻译成西班牙语,印在背面。

在瑞士-瑞士人需
要时间来进行最后决定,因此你必须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同时,不要表现得过于急躁。

在土耳其-土耳其的公司有明确的上下级次序,公司中的决策都是由最高职位的人来
决定的,因此了解该公司内部的结构很重要。

美国商务礼仪
A、礼仪
美国人性格外向,热情直爽,不拘礼节,他们的风俗礼仪存在着许多与众不同之处。

美国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不礼貌的。

同美
国人约会联系简单,打个电话,对方会很高兴地同意在尽短的时间内见面。

美国人也有礼
尚往来的习惯,但他们忌讳接受过重的礼物,一则是美国人不看重礼品自身的价值,二来
法律禁止送礼过重,从家乡带去的工艺品、艺术品、名酒等是美国人喜欢的礼物,除节假
日外,应邀到美国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饭一般不必送礼。

美国社会有付小费的习惯,凡是服
务性项目均需付小费,旅馆门卫、客房服务等需付不低于l美元的小费,饭店吃饭在结帐
时收15%小费。

美国人请客吃饭,属公务交往性质多安排在饭店、俱乐部进行,由所在公司支付费用,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才邀请到家中赴宴。

美国人的食物因地区、民族不同而种类繁多,口
味各异,汉堡包、“热狗”、馅饼、炸面圈以及肯德基炸鸡等都是风靡世界的食品,但美
国人待客的家宴则是经济实惠、不摆阔气、不拘泥形式的。

通常的家宴是一张长桌子上摆
着一大盘沙拉、一大盘烤鸡或烤肉、各种凉菜、一盘炒饭、一盘面包片以及甜食、水果、
冷饮、酒类等。

宾主围桌而坐,主人说一声“请”,每个人端起一个盘子,取食自己所喜
欢的菜饭,吃完后随意添加,边吃边谈,无拘无束。

美国人将请客人吃顿饭、喝杯酒或到乡间别墅共度周末作为一种交友方式,并不一定
要求对方做出报答,如有机会请对方到自家吃饭就可以了。

吃完饭后,客人应向主人特别
是女主人表示特别感谢。

B、介绍
美国社会风俗跟别国社会风俗大不相同的一点,就是名字的称呼。

美国人不重视“地位”,尤其是社会地位。

大多数美国人都不愿意自己因年龄或社会地位的关系而特别受人
尊敬,这样会令他们觉得不自在。

许多美国人甚至觉得“先生”“太太”“小姐”的称呼
太客套了。

不论年龄,大家都喜欢直呼其名。

“别称我史密斯太太,叫我萨莉好了。

”称
呼名字,往往是表示友善亲近。

不过,你如果觉得直呼其名不好,尽可用比较客气的称呼。

你可以向对方笑笑,说你已经习惯成自然,初与人见面的时候总是比较拘谨,过一阵就会
直呼名字了。

介绍的时候,往往是连名带姓:“玛丽史密斯,这位是约翰琼思。

”遇到这种情形,
你可以自己决定该称呼那位女士为“玛丽”还是“史密斯小姐”。

有时你们两人交谈,开
头是称呼对方的姓,但没过多久,其中一人或彼此就直呼对方的名字了。

你尽可自己选择,假若你不愿意一下子就直称别人的头字,而要依照你自己的习俗称呼别人,谁也不会觉得
你没有礼貌。

你可能会注意到,美国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几乎从不提彼此的头衔。

如果你平时
听惯了不离头衔的谈话,就会觉得美国人说话不客气,不近人情。

你高兴的话,尽可依你
本国的习惯称呼别人的名衔。

美国人听你这样说话,只是觉得有趣,觉得特别。

不过,假
若他们谈话时不称头衔,你可别不高兴。

C、头衔
社会阶级的差异,在美国是不受重视的,所以美国人没有家庭世袭的头衔,虽则他们
对于用惯了头衔的外来客也会以他的头衔相称。

美国人反而有时用职业上的头衔。

这种头
衔有别于家庭头衔,因为它是靠自己“挣来”的,而不是由祖先传下的。

有头衔的职业,
最常见的是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宗教领袖。

这里且举几个例子:哈
利法官、史密斯参议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博士教授、怀特神父、科恩老师对
犹太人的尊称用语、格雷主教等。

至于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则称他为“先生”、“小姐”、“太太”音密西斯。

“Ms”
音密丝对已婚和未婚的女士都可适用,近年来在美国已甚为通行。

假若你跟一个美国人第
一次碰面,不晓得他的头衔,但又要对他表示尊敬,那么可用“先生”或“夫人”称呼。

被你这样称呼的人也许会想到你不知道该用什么称呼,于是会把正确的名称告诉你。

不过,一个人除非是从事某种特殊职业,否则正式的头衔是不常用的。

美国人注重友好的、不拘
礼节的关系,而不注重地位头衔。

美国人相信自己即使直称一个人的名字,仍一样可以对
他表示尊敬。

D、服务
头衔之外,美国生活中还有别的事情,是平时受女佣、司机、厨师侍候惯了的游客,
可能发觉和他在本国的情形大不相同。

有的游客也许想到自己是有身份的人,但在美国所
受的待遇即跟普通人一样,因此觉得自己被怠慢了。

不过,美国是个“样样自己动手”的
国家。

一般美国人,不管是医生、教授、商人、律师,都是自己煮饭、洗衣、上市场买东
西或做其他工作。

在美国,服务是要钱的;谁都可以“买”服务,只要付得起钱就成,地
位是不相干的。

一个人不管干的是什么职业,如果自己动手做家务,绝对不会被人认为有
什么不对。

其实,许多美国人都花得起钱请厨师、司机,但他们不那么做。

他们宁愿享受
家庭宁静,如果家里有个请来的帮手,宁静感可能多少就会丧失掉。

也有人宁愿把钱花在
旅行或其他方面,而不愿付出高昂的美国工资雇人帮忙料理家务。

E、找漱洗间
一位新到美国的游客,最近有人问他,在美国第一天最麻烦的事情是什么,他毫不犹
豫地答:“找漱洗间。


有些国家在大街上有明显可见或在小建筑物里面标志明显的公众漱洗间,美国可没有。

在美国,公众漱洗间均设于加油站都是干干净净的,免费的,不过可能要向站员索取钥匙。

机场、公共汽车站、火车站、餐馆、图书馆、大商店、戏院,以及一切欢迎大众光临的场所,都有漱洗间,你还可以走进任何一家旅馆借用“女漱洗间”或“男漱洗间”,即使你
不是这家旅馆的住客。

不要被漱洗间门上的名称弄糊涂了。

有时上面写着“男”或“女”以及“女士”或
“夫人”,或干脆叫“漱洗间”。

有的在门上可能画个图形或其他标志,以示男女之别,
餐馆尤其采用这种方式。

女用漱洗间有时称为“化妆间”。

欧洲人使用的“方便处”或“W.C”,在美国是少用的,但一般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F、对你国家的认识
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对贵国知之甚少的美国人。

假若有这种情形,请容忍他们。

很遗憾,美国学校很少教授他国的文化风俗。

美国东西两面是大洋,跟其他国家隔得很远。

结果,
美国人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不同的工作方式都不大熟悉;这在其他国家也是常见的。


若美国人用你所不熟知的办法来帮你的忙,假若他们把贵国误认为是千里以外的另一个国家,请多包涵。

跟别的国家相比,美国发展成为现代国家的时间极短,只有300年的光景。

美国人一直忙于本土的成长,忙着修建公路,忙着建立城市,忙着为千百万的孩子制定免
费教育制度,忙着发明,忙着发现,忙着为全球的利益而发展。

在这300年间,有大部分
的时候全国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美国本身,而不在世界。

直到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美
国人才开始对世界其他地区发生兴趣。

G、社会习俗
美国人的祖先来自全球各地,所以在美国境内“认可的”社会习俗,比有些国家的社会习俗要多得多。

因此,到美国旅游的人如果要照自己国家的风俗习惯去做,也不必觉得难为情或有什么不对。

虽然美国人不拘礼节,但是,如果你愿意在社交场合中穿着打扮得很正规,你尽管照你自己的方式做好了。

你周围的人一定会接受的。

中东商务礼仪
中东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埃及、约旦、黎巴嫩、苏丹、突尼斯、索马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等国,中东主要的民族组成是:阿富汗人、伊朗人、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埃及、黎巴嫩、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性情很固执、脾气很倔强,不轻易地相信别人,比较保守,家族观念很重。

在阿拉伯人的社会里,等级制度依然根深蒂固,主人绝对不做佣人干的事,即使这个工作极为轻而易举。

封建主义的色彩十分浓厚。

在阿拉伯国家做生意,不可能通一电话就可以谈妥一桩买卖。

想推销某种货物而访问客户时,第一、第二次是绝对不可以谈生意的,第三次才可以稍微提一下,再访问一两次后,方可进入商谈,就是说,要先建立朋友关系,否则,不管条件有多成熟,他们也不会理睬你。

土耳其人不善于做生意,在土耳其的3500万人口中,常备军有55万,占相当高的比例,是一典型的尚武之国。

在土耳其,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大都是希腊人和以色列人。

伊朗人天性乐观,但又善感而缺乏应有的灵活性,虚荣心最强,喜欢装腔作势。

一般伊朗人体格健美,又很讲究仪表,商人与伊朗人做交易往往受其外表所迷惑。

所以总的说来。

伊朗人的生意比较难做。

中东国家除了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以色列等非阿拉伯社会外,在讲阿拉伯语的地区里,回教控制着日常生活以及政治、经济等。

所以从事商业活动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宗教。

在回教教规中,最重要的礼拜、献金、绝食、朝圣四项。

疏忽了这些,就会闹出麻烦来。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颇有身份的日本商人在完成了礼节性拜访后,坐进等候在外边的车子里,懂得阿拉伯语的司机去提冷却水了,他只能在车子里稍候片刻。

他忘了那正好是在当地的绝食期间,因此拿出香烟来吞云吐雾。

当地居民很快发现了有人在车子里押烟,立刻聚集在车子周围,其中还有些人用手指着他大声呐喊。

由于语言不通,他莫名其妙,显得一筹莫展。

后来,他以为是这些人觉得好奇,便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结果,当地居民的呐喊声更大,终于成为一触即发的不可收拾的状态。

最后,还是警察前来解释之后,才晓得当地居民是在指责他抽烟,而他不明所以,反而以笑脸回报。

结果,他们更觉受到侮辱,以至于火上加油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朝圣季节是生意最好的时期。

因为按他们的习惯,在前往麦加参拜时,都会购买家庭用品及衣服之类。

所以当地的商人就会赶在朝圣季节之前,办妥货物,一般以日用消费品为主,所以要记住这个季节。

在中东的商业活动中,有一个经常出现的语句——IBM。

I指的是“神的意志”,B指“明天再谈”,而M的意思是“不要介意”。

比如在商谈中订立了契约,但后来情况有所
变化,对方想取消契约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说这是“神的意志”而很简单地取消之。


商谈中,好不容易谈出苗头,正想进一步促成交易时,他们会突然耸耸肩说:“明天再谈吧。

”这样一来,话头就只好打断。

到下回再谈时,必须从头开始。

最后是M,当碰到前
面I与B的情形,或其它令人恼怒的事情,他们会拍拍你的肩说:“不要介意”,使你哭
笑不得。

所以在中东从事商业活动时,重要的是要记住“IBM”,配合对方悠闲的步伐,
慢慢地向前推进才是上策,绝对不可急促从事。

韩国商务礼仪
韩国位于亚洲东北部朝鲜半岛南部,面积9.89万平方公里。

人口4230万,35.3%居
民信仰佛教。

1976年宣布佛诞为国家节日。

朝鲜语为官方语言。

币制为圆Won。

韩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特别是在与长辈握手时,要再以左手轻置于其右手之上。

“是”与“否”要明确表示。

在晴天时,于傍晚时分举行降国旗的仪式,街头、办公室的人们肃
立齐唱国歌。

“四”字在朝鲜语中发音、拼音与“死”字完全一样,认为是不吉利的,因而楼房没
有四号楼,旅馆不称第四层,宴会里没有第四桌,医院里绝不设四号病房,军队没有四师团,吃东西不吃四盘四碗,喝酒绝不肯喝四杯。

朝鲜有李姓,但决不能说“十八子”李,
因在朝鲜语中“十八子”与一个淫荡词相近,绝不能在女子面前说此话,否则会被认为有
意侮辱人。

按照韩国的商务礼俗,宜穿着保守式样的西装。

商务活动、拜访必须预先约会。

韩国
人和外国人打交道时,是准时的。

宜持英文、朝鲜文对照的名片,可在当地速印。

商界人
士多通晓英语,老人多通晓汉语。

决策均由最高层作出。

进主人的屋子或饭馆要脱鞋。


们很重视业务交往中的接待,宴请一般在饭馆或酒吧间举行,他们的夫人很少在场。

宴请
招待甚为频繁。

吃饭时所有的莱一次上齐。

到朝鲜人家里作客,最好带些鲜花或一些小礼物,要双手递给主人。

主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

口味偏清淡,不喜油腻,但特别喜欢吃辣味莱肴。

他们通常吃烤、蒸、煎、炸、炒、
汤类莱,喜食莱肴有干烧桂鱼、豆瓣鱼、肉丝炒蛋、细粉肉丝、香干绿豆芽、四生火锅、
炸虾球、辣子鸡丁、干炸牛肉丝、红鱼水饺等。

辣饱菜和汤,这两种食品是不可缺少的。

汉城当地土产有壁饰和沈莱韩国泡菜类浸渍物。

韩国人对长者有必须严守的规矩。

他们在社会交往、日常生活在家庭中,无不对长辈
表示敬重,不敢怠馒。

如:跟长辈同座的时候,他们总是保持一定的姿势,绝不敢掉以轻心;若要抽烟,一定要先得到长辈的允许;用餐时,切不可比年长者先动筷子;小孩决不会
吃得比父母快,或比父母早离开坐位。

韩国人绝不说长辈的坏话,更不会背地里批评长辈。

有的人习惯说一句话就施礼一次,往往在分手之前要敬礼5~6次,以示亲切。

男人
见面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或用双手,或用右手,关只限于点一次头。

女人一般不与人
握手。

无论在什么场会,韩国人都不大声说笑。

妇女笑时用手遮掩住嘴。

韩国不谈妇女解放,进门时男人走在前面,妇女帮着男人脱大衣。

韩国人对日常的礼节相当重视。

当几个人在
一起,要根据身份和年龄来排定坐次。

身份、地位、年龄都高的人排在上座,其他的人就
在低一层的地方斜着坐下。

男女同坐的时候,一定是男士在上,女士在下。

要抽烟的时候,他们总是问上座的人:“可不可以抽烟?”
韩国人重视对交易对象的印象,从事商业谈判的时候,若能遵守他们的生活方式,他
们对你的好感倍增。

用餐时,不可边吃边淡。

他们认为,吃饭的时候不能随便出声。

如不
遵守这一进餐的礼节,极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感,因此务必小心。

韩国人以其文化悠久为荣,进入他们的住处或饭店须脱鞋,相处时,宜少谈当地政治,多谈韩国文化艺术。

如11世纪的灰绿色陶瓷器,13世纪的活动铁模,大邱保存的珍贵全
套大藏经桃木原版等。

访问韩国,最好选择在2~6月,11~12月,10月假日太多,圣诞节前后两周都不宜
去访。

一般勿喝生水饭店里的水除外。

喝“波利茶”以小麦制成的茶比喝其他饮料更好。

送礼选择外国烟酒最受欢迎。

韩国有关方面规定,旅客每次入关,可携带香烟2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半膀,
酒2瓶。

韩币禁止携带出境。

外币不限,但入关时须申报数额,出关可携出。

计程车最方便,但遇到下雨天、下雪天,傍晚至午夜11点这段期间,较难搭乘。

计程车收取10%的小费,饭店已在帐单内附加小费10%。

其他服务每次给200~300元即可。

公共汽车四通八达,但不懂朝语买票乘车是有困难的。

非洲商务礼仪
A、非洲人的进餐礼仪与饮食特色
在非洲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因气候、文化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饮食特色,在非洲,
原产的香料与蔬菜、水果较多,且品种多样,所以自古就形成了将许多种食品混在一起烹
饪的方法,对于肉食大多采用烤制之后,再用咖喱、奶昔、番茄汁等淋拌的制作方法,对
于面食则采用与其他水果相拌过油微炸的方法。

由于历史的因素,非洲菜式在保留传统的烹制方法外,也吸纳了很多法国菜式的做法,另外还受来自意大利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许多影响,从而形成了风味独特的食物结构。


北非到南非,由于种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其饮食的主要风格在于以烤煮烩炖等方
式下的各种食物的“杂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