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冰箱的历史
1.2冰箱的设计背景
1.3目前冰箱存在的问题
1.4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5设计计划
第二章冰箱的市场调研及设计定位
2.1冰箱的市场现状分析
2.2产品调研
2.3竞争对手调查分析
2.4消费者分析
2.5使用环境分析
2.6调查问卷
2.7设计定位
第三章冰箱的功能原理及技术分析
3.1冰箱的原理分析
3.2冰箱如何节能
3.3冰箱分类
3.4 技术现状分析
3.5 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第四章设计草图
第五章设计方案细化评估
第六章最终方案细化及分析
6.1 产品效果图及细部结构图
6.2 产品场景图
第七章材料选择及结构
7.1 冰箱爆炸图
7.2 冰箱尺寸图
7.3 冰箱设计材料工艺
第八章
第1章概述
1.1冰箱的历史
冰箱是一种使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冷态的小柜或小室内有制冰机用以结冰的柜或箱带有制冷装置的储藏箱。

家用电冰箱的容积通常为20~500升。

1910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国问世。

1925年瑞典丽都公司开发了家用吸收式冰箱。

192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全封闭式冰箱。

1930年采用不同加热方式的空气冷却连续扩散吸收式冰箱投放市场。

1931年研制成功新型制冷剂氟利昂12。

50年代后半期开始生产家用热电冰箱。

中国从50年代开始生产电冰箱。

从总的格局来看,中国冰箱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市场启动、进口为主阶段(1978-1983)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人们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中国冰箱市场开始逐步启动。

这一时期,中国冰箱市场呈现三大特点:
①市场的启动者是舶来品。

当时中国的冰箱生产几乎接近零,1979年前后
中国市场的冰箱几乎全为舶来品,直至1983年,全国市场冰箱总销量
为25.0万台,其中舶来品为6.2万台,占25.0%;
②市场的启动明显呈区域推进型。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四大经济特区开始,
以后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开放地区率先接受了先进国家的消费习惯,
收入水平也比其它地区上升得快,因此冰箱市场的启动首先是从这些地
区开始的;
③消费者能接受的冰箱主要是低档的冰箱。

当时市场上销售的冰箱除极少数
从国外进口的双门冰箱以外,大多数是160升以下的单门冰箱,价位在
700元左右。

(2)市场扩展、诱导生产阶段(1984-1988)
中国冰箱市场经过近6年的启动以后,到1984年进入了迅速扩张的时期。

这一时期可谓是中国冰箱市场的鼎盛时期。

从1983年到1988年,全国冰箱市场销售量从25.0万台迅速扩大到了733.5万台,年均扩张率高达96.6%,几乎每年翻一番,其中1988年一年就扩大了323.2万台。

其基本特点是:
①市场强烈诱导了生产。

由于受市场的强烈诱导,全国各地纷纷从国外引进
生产线,生产能力剧增,同期,全国冰箱产量从18.8万台上升到757.6
万台,年均递增率高达109.3%,其中1988年一年就增加了356.3万台;
②市场始终呈“卖方市场”状态。

除1988年以外,这一时期全国冰箱消费
需求规模始终大于生产规模,在市场上,不论商品品牌,不论产品质量,
不论功能款式,都能从市场上卖出去,以至屡屡出现罕见的排队“抢购
风”;
③品牌混杂,生产秩序混乱。

据统计,1988年底全国冰箱生产企业多达400
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一起上,生产秩序极其混乱,冰箱
品牌多达几百个,劣质产品充塞市场;
④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率迅速提高。

市场的强烈扩张是城镇居民家庭的拥有率
迅速提高,从1983年到1988年,全国城镇平均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率从
1.65%上升到了28.07%;
⑤市场开始出现一些知名品牌,如万宝、中意、扬子、香雪海、双鹿等。

(3)市场萎缩、竞争开始阶段(1989-1991)
1988年以后中国冰箱市场连续两年出现了奇迹般的大幅度萎缩,1989年冰箱销售规模下降到了604.4万台,1990年进一步下降到436.0万台,1990年的销售规模比1988年萎缩达40.6%。

因而市场竞争由此开始,大批厂商被迫倒闭。

市场严重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①居民的提前消费。

尤其是1988年初中央提出了“价格闯关”口号,大大
刺激了消费者的提前消费心理,这使中国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时间至少提
前了两三年,冰箱的消费更不例外;
②受宏观形势的严重影响。

1988年10月中央提出了“整顿治理”的宏观政
策,这使全国消费品市场连续两年处于严重疲软,经济滑坡,居民收入
相对下降,因此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能力减退;
③大中城市冰箱消费已进入市场调整阶段。

当时中国冰箱市场的主要购买力
集中在大中城市,到1988年底,沿海大中城市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率已
超过60台,内地大中城市已接近60台。

从理论上说,在某一区域范围
内,冰箱拥有率达到60%以后,其市场已从扩展阶段进入调整阶段,
基本特征是新增家庭消费的边际递增率迅速减退,而更新家庭的消费层
尚未形成,所以从客观上市场必然会进行调整,在销售规模上出现萎缩
现象。

(4)市场回升、首轮淘汰阶段(1992—1996)
这一阶段特点是:
①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冰箱市场规模迅
速扩大,从阶段初期的不到100万台增长到后期的700万台;
②需求主体为城镇居民,消费以新购为主,农村居民开始产生少量需求;
③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消费心理尚未成熟;
④引进的生产技术基本吸收完毕,开始有一定的产品研究开发能力;
⑤竞争的焦点由单一的产品质量竞争开始转化为产品质量、经营规模和广告
的多方面竞争。

高通胀到治理整顿,使企业发展均处于先扬后抑状况,
抓住质量、服务、品牌的企业得以生存;
⑥行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很多企业败在自身管理的乱上;
⑦国内冰箱行业的第一轮淘汰,一些原来的强势品牌如万宝、中意、扬子、
香雪海、双鹿开始走向衰败。

但是由于电冰箱生产设备的专业性强,设
备投资较大,转换成本和退出成本都比较高,导致一些处于边缘效益的
企业尽管生产困难,但仍然挺着等待新的机会,无意退出竞争市场。


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
⑧容声、美菱、海尔等品牌迅速发展壮大,电冰箱消费逐渐向主导品牌集中;
⑨由于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一些跨国公司密切关注中国电冰箱市场,并开始
着手合作、合资、合并收购等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5)市场过剩、残酷竞争阶段(1997年以后)
这一阶段特点是:
①由于我国人口结构的特殊性及经济发展城乡的极大差别,造成中国消费品
市场呈现二元化消费格局,即城乡消费呈现不同的阶段性。

20年左右
的经济发展,传统消费品在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趋于饱和,而同类消
费品尚未进入多数农民家庭。

电冰箱作为传统耐用消费品也不例外,因
此该阶段电冰箱需求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②产品积压严重。

在这一时期冰箱的生产量严重大于市场销售量,而且一年
大于一年,2001年全国冰箱产量已达1349万台,超过市场销售量987
万台的26.83%,库存极为严重;
③生产能力严重放空。

2001年冰箱产量虽已达1349万台,但据轻工部门统
计,同期实际生产能力至少在2500万台左右,可见,目前放空的生产
能力已达46%;
④新增生产能力规模极大。

一方面国内厂商竞争日益升温,如原属“彩电业”、
“空调业”、“洗衣机业”的生产制造商相继加入了冰箱行业,导致冰箱
业规模陡增,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国际厂商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已有8
家中方企业与外商合资生产冰箱,年产规模都在100万台左右,成气候
的要数伊莱克斯、西门子和三星等进口品牌厂商。

相对狭窄的生产空间
和急速扩大的生产能力势必形成新一轮激烈竞争;
⑤电冰箱的市场竞争达到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电冰箱行业第二轮淘汰开始,
同时更新换代需求明显增加,消费心理逐渐成熟,消费越来越向强势品
牌集中,电冰箱市场已完全转变成买方市场;
⑥产品研究开发能力逐渐增强,市场竞争的焦点开始向产品、价格等整体营
销上的竞争转移;
⑦冰箱企业产权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企业战略重组,逐渐呈现加速度进
行的趋势。

如格林柯尔通过收购科龙和美菱,从而使美菱与科龙成为一
家,标志着冰箱行业整合的大幕正式拉开。

1.2冰箱的设计背景
在冰箱出现以前,我们一直在为食品存放时间一久就会变得不再新鲜甚至腐败而烦恼。

真正的电冰箱发明于20年代,1920年,纽约布鲁克林一家平板印刷厂的一位名叫威利斯·H.卡里尔的工程师,设计出一种能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系统。

存放皮毛的窖主和牛奶公司经理根据需要进一步改进了机械冰箱技术。

大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些体积更小的家用冰箱,这是一种噪音大,易泄漏的新发明,实际上它只是在旧式“冰盒”壳内安装上电机和转动皮带,这使它的外貌看起来就像一种试验品。

1923年,当弗雷基代尔还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分厂的时候,它引进了一种新的机械冰箱组件,并组装成电冰箱。

弗雷基代尔电冰箱的设计是把储存易腐烂食品的“冰盒”和制冷机械部分装进一个特制的柜子。

这种装置安静、方便,且结构紧凑。

至此,一种新的冰箱式样随着到处可见的商标名诞生了。

此后,随着生产数量剧增,冰箱价格暴跌。

到1944年,约85%的美国家庭都有了机械冰箱。

“冰盒”仅作为一个词汇流传下来。

1.3目前冰箱存在的问题
现在市场上的冰箱设计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各冰箱企业除了比较重视外观的设计外,现在还着重在人性化设计上面下功夫,以求寻找突破口。

但产品中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就国内冰箱品牌来说,有两点:(1)设计师在技术上还是有所欠缺的,这也是中国产品和外国品牌之间的的差距。

(2)在外观上还处于冰箱发展早期的四方四正的状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冰箱的功能上。

恰恰相反
的是,随着社会的变化,消费者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实用,而是功能与美观并存。

那么,从这一点出发目前市场上的冰箱美观性不够强,甚至没有装饰。

在功能和人性化设计上面没有达到一致协调。

1.4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在充分了解里现有市场上的冰箱设计情况后,对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一款功能性既强,又美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让消费者满意的符合人性化设计的一款冰箱并使商家在最少的成本下生产出最优的产品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以获得最大的价值。

好的设计,从一方面说是让产品使用更加方便、视觉更加舒适、生活品质更高;另一方面说是为了优化厂家的利益,包括减少成本,树立品牌形象,赢得更加广泛的消费群体,为环保事业作出些许贡献等等。

1.5设计计划
1. 确定课题方向。

2. 根据课题方向进行市场调研并做出调研结果。

3. 根据调研结果做出产品设计需求表。

4. 草图设计
5. 可行性方案细化评估
6. 最终方案细化设计及评估
第2章冰箱的市场调研及设计定位
2.1冰箱的市场现状分析
在我国冰箱业的发展历史中,这样一个词———“四大家族”(即海尔、容声、新飞、美菱)曾多年占领着人们的眼球,即使在已经有些变化的2004年,“四大家族”仍然活跃在冰箱市场前6位的位置。

可是,今年这种格局被彻底打破。

继美菱去年8月跌出前4之后,容声于今年8月竟出局前10,“四大家族”终于到了“可以消亡”的时候。

来自中怡康时代的对比数字显示,去年8月海尔以28.7%的销量仍然排名第一,容声以8.5%名列第三,但已排在西门子之后,新飞以8.4%排在第四,美菱则以6.3%名列第六,排在了LG之后。

应该说,“四大家族”在去年的时候已经由于美菱的出位而不复存在。

今年8月,完成调整期的美菱虽以9.1%重新回到第四的位置,但容声却以2.6%惊人地滑出前10,资本市场的变动已经到了可以彻底颠覆一个品牌的地步。

国美电器白电部部长李红卫对此也不无遗憾:“在国美系统容声一直保持第三的位置,但五一之后因‘顾雏军事件’下滑得非常厉害,并直接影响了整个市场格局。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冰箱业早已经没有所谓的“四大家族”,市场格局正处于动荡期。

不过,
值得欣慰的是,海尔一直牢牢占据着行业第一的位置,新飞今年8月也以9.1%的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第三的位置。

格局变化眼花缭乱
从年初到目前为止,不仅“四大家族”的牢固地位不保,而且其他品牌的座次和市场表现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三大变化尤为抢眼。

首先,以三星、LG为首的韩资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根据中怡康时代的对比数据显示,去年8月,LG曾以6.4%市场销量比例排在第5,三星以4.5%排在第7,但是今年8月,LG以4.3%降到第8名,三星则以2.8%跌出前10。

三星冰箱市场部课长李昌对此也表示认可,并做了进一步解释:三星冰箱从今年开始完全抛弃机械冰箱,正式实施高端策略,所以在实施的第一年,很多东西都需要做一些过渡,而且高端产品本身就不能达到很高的销量。

分析人士认为,LG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而从对比数据来看,今年8月LG、三星在销售额占有率上分别以6.8%、4.5%排在第4和第8位。

其次,从国美、苏宁反馈而来的一级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国外冰箱品牌已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品牌几乎集体失语。

国美李红卫表示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级城市,销售的主要品牌有海尔、西门子、LG、伊莱克斯、海信、松下、美菱、三星。

来自北京苏宁电器白电部经理杨飞的介绍,与此亦基本相同。

从这样的一个品牌名单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主要反映高端市场的一级城市,洋品牌已经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

李红卫还强调,因为容声的飞速下滑使得这一局面表现得更为严重。

也就是说,除了海尔之外,去年年底国产品牌所言———今年要开始冲回高端的计划并没有实现。

杨飞表示,随着人们住房条件的改善,如果国产品牌仍然不改变产品策略,那么将失去一级市场的占有率,而这一市场才是利润和销售额的真正来源。

第三,去年8月以3.0%的销量占有率仅排名第9的海信,今年8月就以6.0%上升至第5位,引起了行业内外的极大关注。

据海信冰箱市场部经理高祀敏介绍,海信从去年开始,年销量增长率平均已经超过100%,高端产品(即2000元以上的产品)增长率更是达到200%多。

除去海信,另一抢眼的品牌便是西门子,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今年8月销量所占比例已经达到11.5%、销售额更是达到14.7%,高于第三位品牌近6个百分点,牢牢占据第二的位置,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分析人士认为,海信、西门子都是依靠稳定的市场策略,积极抓住了今年市场多变的机遇,才使得地位稳步上升。

原材料涨价乃变局根本
事实上,今年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冰箱业变局后的结果,而在此之前的一两年这一市场就已经发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

其中一个最敏感的反应就是,在最近一两年内各个品牌都变得异常活跃。

首先依然是以LG、三星为代表的韩资企业纷纷调整策略;其次,以松下、东芝为代表的日资企业纷纷加大新品力度;第三,GE、博世等不为人熟知的品牌开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第四,以海信、荣事达为代表的国内后起之秀开始了新的角逐;第五,国内老牌企业会同其他企业在产品上展开了多角度的竞争,如节能、变频等。

整个冰箱市场一改往日沉稳做派变得异常动荡,致使人们难以准确把握市场格局,这又是因为什么?中国节能环境的改变,以及中国市场地位、消费水平的改变,无疑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答案。

但除此以外,苏宁杨飞还给了记者另外一个更为深刻的答案:上游原材料的涨价。

他分析认为,从2003年年底开始到现在,上游原材料尤其是钢材和原油价格的几次高幅上涨,直接带来了这样一种结果:受迫于现有消费结构和渠道商的压力,冰箱企业并不能将价格直接转让给消费者,只能通过扩大销量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手段来间接赢取失去的利润。

这也就是为什么近一两年内,国内外冰箱企业纷纷建厂扩能、寻找产品差异化,如海尔、新飞、容声在节能上的比拼,海信在变频上的研究,美菱在电脑温控上的深化,以及三星在对开门冰箱上加大投入。

“这样一来,整个市场就变得十分活跃,最根本的还在于上游原材料的压力,但这也给市场内企业缔造了一次新的机会。

”杨飞如此表示。

从此种意义上来看,今年出现的格局变化就不难理解,而且在众企业都在发力的状况下,这种变化远没有结束。

对此,陆刃波也表示认可。

海信高祀敏认为,在这样的机会下,企业用以竞争的最有力武器便是产品本身。

而资本市场的变化也将对格局产生影响,目前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海信入主科龙之后,一向被认为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容声品牌极有可能绝地反击。

此外,新飞电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切均在调整中”,那么,在其调整之后又将以什么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些都将酝酿出冰箱业新的市场格局,或许在年底之前就有望再看到一出“好戏”。

2.2产品调研
新飞冰箱的现有产品现状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是以冰箱、冷柜、空调为主导产品的现代化白色家电制造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绿色无氟冰箱生产基地。

自1986年投产电冰箱以来,新飞冰箱已从投产之初的一个系列、三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80大系列10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涵盖直冷、风冷、风直混合制冷、无氟制冷、半导体制冷等多个领域,各项性能指标均居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目前,新飞已形成冰箱、冷柜、家用空调器等白色家电多元化产品体系。

新飞公司拥有严密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公司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双保”(质保+环保)企业之一。

新飞还先后通过美国UL、德国GS、欧共体CE、加拿大CSA、日本JET、澳大利亚QAS等一系列国际认证,成为世界级合格商品供应商。

目前,新飞产品已出口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1年2月,新飞冰箱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为首批国家免检产品;2001年9月,新飞冰箱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为首批“中国名牌产品”;2002年5月,新飞冰箱首批获得3C认证;2002年9月,新飞冷柜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

2003年11月,在“首届中国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度调查”活动中,新飞电器同时获得冰箱“品质信誉第一品牌”、冷柜“最具竞争力第一品牌”、空调“最具潜力第一品牌”三项荣誉称号,成为此次活动中获奖最多的家电品牌之一。

2004年9月,新飞冰箱蝉联“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9月,新飞冷柜蝉联“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9月,新飞成为中部六省第一家“出口免验”企业,获得对外出口的绿色通行证。

2005年,新飞的主推产品双冠王冰箱先后荣获“2005年中国家用电子电器产品创新奖”、“2005年中国最值得购买的十大冰洗产品”、“2005年度中国节能健康家电最具影响力品牌”等称号。

2.3竞争对手调查分析
(1)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

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截止到2007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7883项(其中发明专利1736项);仅2007年,海尔申请专利875项(其中发明专利502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

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际标准即将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5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25项。

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2)美菱集团
美菱集团是以制造业为核心,集白色家电制造、健康家电推广、新材料研发、家电配套件加工及进出口、商贸、酒店等多元化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国512户重点企业集团之一,连续8年进入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连续9年进入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行列;拥有350万台电冰箱、50万台冰柜及深冷冰箱、120万台洗衣机、3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500多种厨卫、日用小家电及主要配套产品的生产能力。

美菱一直专注制冷专业,一贯注重技术和产品创新。

美菱技术中心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雄厚的研发力量和技术创新能力。

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节能、保鲜、深冷、绿色设计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先后研发出数百款不同型号的冰箱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质量水准持续跃升,提高了美菱的核心竞争力。

从“181大冷冻室”冰箱、纳米材料冰箱、保鲜冰箱、节能冰箱、深冷冰箱到“雅典娜”四门、五门冰箱的推出,美菱不断引领着冰箱行业的技术进步。

近年来,美菱在低温事业上迅速崛起,通过采用国际上领先水平的专利技术,在开发深冷冰箱核心技术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研发出-164℃的深冷冰箱,并正式投入市场。

(3)容声冰箱
作为冰箱行业的老品牌,在强烈的竞争市场上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许多支持国产支持老品牌的客户也成了容声的忠实拥护者.在进行市场调查的时候,卖场里的售货小姐极力推荐容声,除了容声现在的低价销售策略意外,更让她挺直腰杆儿的我想是容声的老牌子和享有盛誉的压缩机.现在的容声冰箱的关注度不如前面所列的2大冰箱,是因为大品牌的崛起.本身来说,容声冰箱的质量也是很有保障的,但是对于这个充斥着品牌效应名牌效应的今天,容声冰箱的设计和销售定位也让容声没有提升到恢宏大气的氛围和攻占高端市场,于是容声冰箱的老牌效应也就成了老气效应.卖场里的各大品牌争夺战在进行中,看容声冰箱的始终是不是很多的,像美的那样前段时间断货的过热需求很久没有出现过了.但是,8月份随着销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