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2014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邮电⼤学是国家布点设⽴并重点建设的⼏所邮电⾼校之⼀,是⼯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和优势,在邮电通信⾏业、信息产业领域,在西部乃⾄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学。
学校地处于重庆主城南⼭风景区内,坐落在森林公园环抱之中。
占地 3800 亩,校舍建筑⾯积63万平⽅⽶,图书230余万册,2万余台微机联运⾏,新⼀代数字校园建有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红岩校、⽂峰络课堂、重邮e站⼿机报等新媒体平台。
在校学⽣2.4万余⼈,其中研究⽣ 3000余⼈。
在职教职⼯ 1600 余⼈,其中教授等正⾼级职称 180余⼈,副教授等副⾼职称近400⼈, 400余位博⼠⽣导师和硕⼠⽣导师,外聘了20 余名院⼠及1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
学校有“国家百千万⼈才⼯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持计划”、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
市“百⼈计划”专家、重庆市百名学术学科领军⼈才培养计划⼈选、“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类⾼层次⼈才50余⼈,全国“五⼀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等学校优秀⾻⼲教师、重庆市、重庆市优秀教育⼯作者等获得者100余⼈,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等22⽀。
现有13个学院,47个本科专业,12个⼀级学科、38个⼆级学科硕⼠学位授权点, 2个⼀级学科博⼠学位授权点,在8个学科领域招收培养⼯程硕⼠,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本科⽣免试攻读研究⽣资格。
学校深⼊实施质量⼯程,现有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特⾊专业、11个重庆市特⾊专业,5个⼯程实践教育中⼼,8个国家及重庆市实验教学⽰范中⼼,27门国家及重庆市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范课程,16个国家及重庆市教学团队,27个中央与地⽅共建实验室。
学校创新⼈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类培养,⼤⼒实施“IT精英⼈才培养计划”、“外语+专业”中加合作⼈才培养项⽬
及“1+2+1”、“2+2”、“4+1”等国际化⼈才培养计划,与美国、英国、加拿⼤、意⼤利、⽇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校合作开展⼈才培养、短期学⽣交换、带薪实习等项⽬,是中国政府奖学⾦资助留学⽣项⽬⾼校。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承担国家及部省级教改项⽬100余项,获教学成果⼆等奖3项,重庆市教学成果⼀等奖8项;学校⾼度重视学⽣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培养,已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200余个,学⽣参加第⼗⼀届“挑战杯”成绩位列全国⾼校第21位,参加数模竞赛成绩连续两年排名全国⾼校第⼆,参加第⼋届“挑战杯”⼤学⽣创业计划竞赛获全国⾦奖,参加2012年“全国⼤学⽣电⼦设计竞赛”捧得该项赛事荣誉“TI杯”,参加全国电⼦设计、⼴告设计、动画学院奖、数学建模、外语竞赛等获奖励400余项,部省级奖励1000余项。
学校坚持⾃主创新,是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国家⾼技术产业化⽰范⼯程基地,被誉为“中国数字通信发源地”。
学校现建有“ 国家3G军民结合终端设备动员中⼼”、全国⾸个“信息⽆障碍⼯程研发中⼼”等42个国家发改委、⼯信部、教育部及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程研究中⼼和⼈⽂社科基地。
学校在通信及测试技术、新⼀代宽带⽆线移动通信、计算机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业以太(EPA)与传感器络、先进制造与信息化技术、微电⼦技术与专⽤芯⽚设计等领域,承担了⼀⼤批重⼤科研项⽬,曾先后成功研制第⼀套符合国际电联标准的24 路、30/32 路脉冲编码机和120 路复接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设计出世界上第⼀颗采取0.13微⽶⼯艺的TD—SCDMA基带芯⽚,制定了我国⼯业⾃动化领域第⼀个拥有⾃主知识产权的EPA国际标准,研制出我国安全领域信息隔离与交换的关键设备,研发出全球⾸款⽀持三⼤⼯业⽆线国际标准的⼯业物联核⼼芯⽚,先后荣获全国科学⼤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校⼗⼤科技进展等殊荣。
近五年,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专项、973、863项⽬、国家⾃然科学基⾦重点项⽬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80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0余项,其中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奖和教育部⼈⽂社科奖2项,主要科技⼯作指标进⼊全国⾼校百强之列。
学校坚持育⼈为本,在学科专业的设置上,形成了以IT产业链的上游产品制造⾄中游络营运到下游信息内容的策划、制作与传播的完善的信息产业与现代传媒和⽂化艺术产业交叉融合的⼈才培养体系。
学校是全国⼤学⽣⽂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批信息专业⼈才培训基地、全国⾸批通信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软件⼈才和微电⼦⼈才培养基地、重庆市研究⽣教育创新基地,已经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9万多名各类⼈才,被誉为“中国信息通信⼈才的摇篮”。
由于培养的⼈才质量⾼,毕业⽣深受⽤⼈单位欢迎,本科毕业⽣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研究⽣供不应求,成为全国⾼校毕业⽣就业⼯作“五⼗强”。
传媒艺术学院是重庆邮电⼤学主动适应现代传媒和⽂化艺术产业的迅速崛起,信息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数字创意产业经济不断升温的时代要求,于2002年设⽴的艺术类专业教学科研单位。
学院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现代传媒艺术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将艺术⼈才培养模式与信息技术⼈才培养模式进⾏有效“嫁接”,坚持“以创意见长,拿作品说话”的成才途径,培养具有较⾼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能熟练运⽤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进⾏信息内容的策划、创作和传播的新型传媒艺术⼈才。
学院在校学⽣2600余⼈,现开设了⼴播电视编导(影视艺术、影视节⽬制作、影视⾳乐⽅向)、动画(影视动画、应⽤动画、影视⾳乐⽅向)、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六个与现代传媒、数字创意产业紧密相关的本科专业。
在媒介管理、数字媒体艺术两个⼆级学科招收硕⼠研究⽣。
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为学校⽴项建设硕⼠点“⼗⼆五”学科建设提升项⽬。
学院现设有影视编导与传播系、数字媒体与动画系、艺术设计系、传媒实验中⼼、院办公室、团总⽀及学⽣⼯作办公室六个院属教学和管理机构,并负责建设和管理重庆邮电⼤学影视传媒研究平台及其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内设交互设计研究所、影视创作研究所、影视⾳乐研究所、数码艺术设计研究所、虚拟现实与空间设计研究所、视觉图形艺术研究所),动漫创
作研究中⼼(内设⼿机动漫研究所、动漫艺术研究所、动漫技术研究所、动漫衍⽣品研究所),⼴播电视艺术研究所、现代传媒艺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有动漫创作研究中⼼泛动漫艺术创新团队、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播电视艺术与新媒体传播研究创新团队和现代传媒艺术研究所传媒艺术研究创新团队三个校级科研团队,以及影视⾳乐研究创新团队、艺术市场创新团队、公共艺术发展研究创新团队、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交互体验与设计研究创新团队四个院级科研团队。
学院现有⼀⽀理论⽔平⾼,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学历、学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在职教师103⼈,其中教授9⼈,副教授27⼈,博⼠13⼈,硕⼠研究⽣及其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
学院是中国通信协会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公益⼴告创作基地、重庆市数字传媒艺术⼈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庆市⾼等学校传媒实验教学⽰范中⼼、中央与地⽅共建实验室、重庆市⾼等学校市级特⾊专业建设点,具有重庆市⾼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
是中国⾼教电视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教影视教育艺术委员会理事单位、重庆市⼯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等教育学会⾼校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商联(总商会)创意产业商会会员单位。
加拿⼤Discreet公司授权的3dsmax、Combustion和可视化设计培训认证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授权的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影视⾏业)重庆培训考试中⼼。
学院拥有集教学、实验、实践、科研于⼀体的12498平⽅⽶的传媒艺术⼤楼。
建有400平⽅⽶专业演播厅、录⾳棚、摄影棚、洗印⼯作室、线性编辑室和⾮线性编辑室、导播室、数字⾼清编辑室、运动捕捉实验室、定格动画实验室、⼿机动画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空间艺术实验室、环境艺术设计实验室、产品设计实验室、⼆维动画室、三维动画室、集群渲染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室、数字⾳频实验室、数码艺术设计室、平⾯输出实验室、雕塑室、苹果⼯作室、络艺术室和模型室等专业实验室,拥有SONY蓝光⼴播级摄录编系统、数字⾼清编辑系统、DVCAM专业级摄录编系统、⼤洋⾼清⾮线性编辑系统、美国进⼝杰讯9.6⽶摇臂、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定格动画拍摄系统、数码彩扩系统、数字平⾯输出系统、动检仪、EPSON 写真机、Emac、Imac、G4、G5苹果机和各种与之配套的实验仪器设备,设备总价值近2000万元。
还建有影视艺术、动画创作、数码艺术设计三个师⽣课外进⾏艺术作品创作的⼯作室和⼀个专业图书资料室,与市内外艺术院校建⽴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传媒及⽂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了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实践平台。
学院创新⼈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1+2+1”、“3+1+1”、“4+1”等国际化⼈才培养计划,与美国、英国等国⾼校合作开展学⼠、硕⼠⼈才培养、短期学⽣交换、带薪实习等项⽬。
学院⼗分注重现代艺术与⾼新技术的有机结合,信息产业与现代传媒和⽂化艺术产业的交叉融合,坚持⾛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密切关注数字媒体和创意产业发展;⼀贯重视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的培养,坚持质量兴院,积极推⾏本科导师⼩组制,创造条件、环境,激励艺术⼈才脱颖⽽出。
学院坚持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近年来,学院教师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新华⽂摘》、《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艺研究》、《现代传播》、《电视研究》、《中国⼴播电视学刊》、《装饰》、《当代传播》、《编辑之友》、《新闻界》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400余篇,其中核⼼期刊125篇,CSSCI期刊118篇;主持各类科研课题共计1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国家社会科学基⾦艺术学、教育部⼈⽂社会科学等项⽬10项;国家⼴电总局、⼯业与信息化部、重庆市⼈民政府发展研究中⼼、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等省部级项⽬71项;获得美术类、影视类等省部级奖项15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50部。
学⽣获得各种重要奖项近400余项,其中包括“挑战杯”、“全国⼤学⽣⼴告艺术⼤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中国⼤学⽣DV⽂化艺术节”、“中国⼤学⽣⼴告艺术节学院奖”、“中国国际⼤学⽣动画节”等奖项100余项,省市级奖项300余项。
学⽣毕业后能在⼴播电视、影视制作公司、动漫产业公司、⼴告媒体领域、IT⾏业、络开发营运公司、产品设计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内容的策划、设计与创作、传播等⽅⾯的⼯作。
毕业学⽣初次就业率⼀直保持在在92%以上,深受⽤⼈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专业介绍:
(⼀)⼴播电视编导(影视艺术⽅向、影视节⽬制作⽅向、影视⾳乐⽅向)
培养⽬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播电视节⽬策划、创作、制作等⽅⾯的专业知识,具有较⾼政治⽔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熟练掌握影视基本理论及先进的影视数字化制作技术和络技术,能在⼴播电视系统和宣传⽂化部门、络营运公司、⾼等学校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宣传、⼴播电视节⽬编导、影视创作与制作、新闻采编、社教及⽂艺类节⽬主持、⾳乐与⾳响制作、艺术摄影、配⾳配乐、⽂艺作品撰稿等⽅⾯⼯作的⼴播电视艺术学科的⾼级复合型⼈才。
影视艺术⽅向主⼲课程:电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新闻学概论、电视节⽬策划、传播学、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影视编剧、电视⽂艺节⽬创作、电视导演基础、影视美学、中外影视艺术发展史。
影视节⽬制作⽅向主⼲课程:电视节⽬制作技艺、摄影、摄像技术、照明技术、电视新闻采编播、电视纪录⽚创作、⾮线性编辑、影视数字合成技术、⼴告创意与制作、多讯道节⽬导播技术、计算机络基础等。
影视⾳乐⽅向主⼲课程:影视声⾳艺术、编曲基础及声⾳创作、电脑⾳乐、键盘基础及MIDI技术、影视⾳频制作、影视配⾳配乐、多声部⾳乐基础、中国民族民间⾳乐、⾳乐作品欣赏、⾳乐美学、多媒体技术等。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
(⼆)动画(影视动画⽅向、应⽤动画⽅向、影视⾳乐⽅向)
培养⽬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艺术素养,扎实的动画艺术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动画制作的数字化技术⼿段,具有影视动画编导能⼒,具备较强的艺术创新⼒和创作实践技能,能在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动画公司、络公司、游戏公司、⼴告公司、房地产营销公司等从事动画导演、动画编剧、动画设计、⼆维/三维动画制作、游戏美⼯等⼯作与研究的⾼级复合型动画创作⼈才。
影视动画⽅向主⼲课程:动画与新媒体概论、动画视听语⾔、影视剧本写作、动画⾓⾊与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与⾓⾊表演、动画分镜设计、⼿绘动画技法、动画后期合成、电脑平⾯动画制作、⽆纸动画制作、绘本与插画、络动画制作等
应⽤动画⽅向主⼲课程:动画造型基础、动画视听语⾔、影视动画频道包装、动画⼴告创意与制作、动画分镜设计、三维动画基础、浏览动画、数字化环境设计基础、动画⾼级特效、游戏美⼯设计、动画周边产品、动画项⽬推⼴等
影视⾳乐⽅向主⼲课程:影视声⾳艺术、编曲基础及声⾳创作、电脑⾳乐、键盘基础及MIDI技术、影视⾳频制作、影视配⾳配乐、多声部⾳乐基础、中国民族民间⾳乐、⾳乐作品欣赏、⾳乐美学、多媒体技术等。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
(三)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思想道德素质、⼈⽂艺术修养和媒介素养,熟练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能在互联、移动通信等数字媒体艺术应⽤相关领域从事络艺术、交互艺术、虚拟艺术、游戏界⾯、影视及特效艺术的策划、创意设计、开发、制作、管理的,艺术与技术⾼度结合的复合型⾼级应⽤⼈才。
主⼲课程: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络传播学、络多媒体技术、络动画设计、站建设、数字媒体⽤户体验及交互设计、UI设计、络⼴告、游戏策划与设计、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影视特效、数字影视剪辑与合成等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
(四)艺术设计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三个专业)
艺术设计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三个专业)实⾏⼤类招⽣和⼤类培养,即新⽣⼊学不分专业,前⼀年按照统⼀的培养⽅案按⼤类培养,完成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后,学⽣根据学业倾向,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和程序在⼤类范围内选定专业,后三年按所选专业的培养⽅案完成学业。
培养⽬标: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既有⼈⽂设计理念和国际设计⽂化视野,⼜有中国设计⽂化特⾊和设计应⽤实践能⼒;既能⽴⾜于设计学科本体,⼜能充分发挥重庆邮电⼤学多学科综合优势,熟练掌握先进的数字化制作技术,具备较好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素养与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适合时代需求的能从事相关的设计艺术类教学、平⾯或动态媒体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告策划、环境、景观、公共空间设计、室内装饰、数字产品开发、家具或⽣活⽇⽤品设计等⼯作的现代⾼素质复合应⽤型⼈才。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审美艺术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
具备创造性思维与⽂化个性的专业拓展能⼒,在平⾯或动态媒体设计、⼴告设计与策划、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与管理、图像与印刷等领域具有创新意识与能⼒的设计⼯作⼈员。
学⽣通过四年的专业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设计⽂化视野、中国设计⽂化特⾊,对艺术与设计的认识能建⽴起系统化的批判性思维,熟悉设计⽅法与设计流程,熟练掌握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制作技术,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设计艺术类教学、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告策划等相关的⼯作的现代⾼素质复合应⽤型⼈才。
主⼲课程:艺术设计概论、设计史、⼴告策划创意学、图形创意与图像表达、计算机图形设计制作、影像技术、印刷材料与⼯艺、版式设计、展⽰设计、CI设计、平⾯⼴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影视⼴告设计与制作、品牌形象设计等。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
环境设计专业
培养⽬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意能⼒与设计实践能⼒,能担当社会责任、从事室内外空间规划相关设计的⼯作⼈员。
学⽣在学习过程中能建⽴起独⽴的艺术与设计思想,掌握艺术学、设计学的基本原理,熟悉设计⽅法与设计流程,能熟练运⽤先进的数字化辅助设计技术,成为专业素养⾼、沟通能⼒强,协作能⼒好,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科研⼯作能⼒强的应⽤型、研究型⼈才。
主⼲课程:建筑史、三维软件运⽤与技法表现、景观设计、装饰设计、建筑设计、⼈体⼯程学、室内空间设计、CAD辅助设计、数字化环境设计基础、外环境园林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环境雕塑设计、环境照明设计等。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
f i d = " 1 7 9 "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