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与我同行》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例
诚信做人廉洁做事
——《诚信与我同行》教学实录及反思
武汉市江岸区石桥小学陈丽霞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诚信的含义,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到讲诚信的好处。

2、知道不讲诚信所带来的危害,树立从小要诚信做人的坚定信念。

3、联系实际尝试将诚实守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诚信的含义。

2、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黄陂诚信兄弟的采访报导。

教学准备:
1、黄陂信义兄弟的视频资料
2、制作ppt(关于诚信的名言)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有几句话送给大家,一起读一读。

(出示诚信名言小黑板: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可食言,不可失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一诺千金。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生:(齐读名言。


师:说说这些名言说明了什么?
生1: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要说到做到。

生2:这些名言说明了做人要诚实,要说到做到。

生3:这些名言说明了要讲诚信,说到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不然别人都不相信你了。

生4:诚信比黄金还要重要。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诚信与我同行。

(板书课题:诚信与我同行)
师: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理解这个题目吗?
生1:诚,即诚实,信,即守信。

生2:这个题目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要与诚信交朋友,经常与他一起走,就像是好朋友一样。

师:是啊,孩子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

从古到今,我们有许多关于守信的故事。

请大家自学《廉洁教育读本》第一篇。

生:(看书本)
师: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名人的诚信故事,一定有很多想要说的话吧,让我们分享彼此的感受吧!
生1:澎湃不吃偷来的石榴的故事很值得我们学习,他是一个正直的人。

生2:宋濂小时候借别人的书看,后来为了信守承诺连夜抄书,手冻得僵硬,但为了还书他始终没有停下笔,是诚信帮助宋濂成为了明朝最有知识的人。

生3:宋濂的故事让我知道了讲诚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彭湃那么想吃石榴,为什么不自己去摘?宋濂为什么在隆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夜晚连夜抄书?
生1:因为彭湃觉得自己去摘石榴的话就是去偷,他知道偷是不好的行为,所以尽管他很想吃,但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不去吃,也不去摘。

生2:如果彭湃去摘了的话,就等于是偷。

一个人怎么能去偷别的东西呢?所以他不去摘。

虽然有很多人去摘,但他坚决不去摘。

他是一个诚实的人。

生3:我来谈宋濂吧。

宋濂家里贫穷,但他又怕没书好看,于是借于藏书之家,为了能遍观全书,以及拥有藏书,于是在天大寒情况下手自笔录,也是遵守诚信的表现。

生4: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称赞他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我知道宋濂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他讲诚信是分不开的。

师:那么,这两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生1: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

生2: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师:同学们说得真对,这就是言必行,行必果。

(板书:言必行行必果)
师:彭湃、宋濂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诚信”的含义。

黄金有价而诚信无价,在我们的生活中,诚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播放对黄陂的“诚信兄弟”的采访报道。


师:看了诚信兄弟的故事,相信大家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

请同学们通过自己你的所见所闻,说说你身边诚信的例子。

生1:我妈妈就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有一次,我和我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买完东西后就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发现营业员多找了一元钱,就马上返回超市退了那一元钱。

我当时还劝妈妈说:“算了算了,反正又不是我们的错,是营业员自己找错的。

”可我妈妈却坚决地说:“不能占别人的一点小便宜,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我觉得我妈妈还是很了不起的,虽然只有一元钱,但能体现出一颗诚实的心。

生2:我很欣赏我的一个朋友。

有一次,我们约好去文具店买书,他先来我家,然后我们再一起去。

不巧,那天下起了大雨,我想,这么大的雨,他肯定不会来了,就呆在家里做作业。

没想到,他还是来了。

我觉得他说话算数,是一个讲诚信的朋友。

我会永远与他好下去。

生3:我觉得我们的体育老师就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有一次上体育课时,他说,这节课表现的好的话就带我们玩游戏。

后来,我们很守纪律,表现真的很好。

后来,老师也守信用,真的就带我们玩游戏了。

我们很喜欢体育老师,他是个守信的人。

师:孩子们,诚信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中。

就拿我们教师来说吧:每学期期末考试时,我们都要签订监考承诺书、阅卷承诺书呢。

在这方面,我们老师更应带头讲诚信。

师: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不讲诚信的事情呢?
生1:我给大家讲一件事吧,有一天我们家买了一个煤气罐,可没用两天就没了,把我妈气坏了,这时听到楼下有人说"卖煤气罐了,30元",听了之后,我妈想它还很便宜,又方便,不用自己扛,于是就买了一个,可没用半天就没有气了,打开一看,都是水,又把我妈给气坏了。

我想这些人只为挣钱,不想消
费者的利益,真是利欲熏心!
生2:有一天,我和妈妈到市场买了一斤虾仁,回家后怎么炒都不熟,比皮蛋还硬,往嘴里一放一股福尔马林味,这虾仁让福尔双林泡坏了真可恶。

黑心!
生3:有一次,我妈妈找一个人办事,买了一个用塑料膜包好的水果篮,看起来很好便送给了那个人。

可是,那个人竟来找我妈说: "你送给我的那些水果是烂的,下次别送这种东西了,差点害我得病!"结果事没办成,钱倒白花了,卖水果的人真是太可恶了!
师: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大家听说过“金浩茶油”事件吗?
(师讲述事件)
师:听了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这件事给我们什么警示作用?
生1:听了这件事,我感到很气愤。

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死活,这些人太可气了!
生2:这些人应该坐牢,应该绳之以法。

生3;一个人失去了信用,还能挣钱吗?所以就是挣钱也得讲信用。

师:是啊,这就叫人无信不立。

(板书:人无信不立)大到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小到生活中的点滴事情,都需要讲诚信。

师:诚信如此重要,我们以什么实际行动来践行诚信?请大家看下面这几个镜头,看了后谈谈自己的想法。

师:开学了,某某商场今天进行文具用品的促销活动,凡是到商场前10名的顾客,可领取精美纪念品。

请第一组同学模拟这个场景。

生:排队很有序。

师:我们先采访一下这一组同学。

师:(问最后几名同学)难道你不想领纪念品吗?
生:想。

师:那怎么不挤到前面去呢?站在前面的同学中可能会有你的好朋友呢,为什么不插队呢?
生:插队的话就不好了,那样别人会有意见的。

再说也要有个先来后到的秩序,不然就乱套了。

师:还有谁来谈谈?
生:我看到他们先开始出来排队时有点挤,大家都想挤到前十名里拿纪念品,但后来就很有秩序了。

这一点看来,他们做得还是不错的。

如果都站到前面去,可能还会出事故呢。

师:那么今后我们将如何在生活中将诚信落实到行动中?举例说说。

生1;我们做到说话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

生2:站队要有序,不能插队。

生3;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师:大家说得真好,古人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板书: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师:同学们,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将诚实守信作为待人之道。

今天,我们需要一个廉洁的社会,要形成廉洁的素养,诚信自然是第一步。

我们只有从小诚信做人,长大才能廉洁做事。

愿我们每个人,把诚信践行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老实做事,诚信做人。

板书设计:
诚信与我同行
言必信行必果
人无信不立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老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我在课的末尾设计了活动导行这一环节,让学生反思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有哪些不诚信现象。

这样,便很好地将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了课外生活。

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从总体上说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教学方式较符合课改理念,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情境的创设贯穿于整节课教学过程的始终,较好的做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这样,既做到“境”与“情”的结合,又达到“境”与“理”的统一,情、境之中蕴含着“理”,使学生真正因体验而晓理,因感受而动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素材的选择上虽有真实性,但缺少时效性,对于部分材料的运用与挖掘深度不够。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注意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情境素材要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

所以用于创设情境的教学材料要精,不能滥。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

其次,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否则,学生会认为这太“滥”了,“没味道”,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

再次,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