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的“稻鸭共作”农法被近代冷落,却是生态农业的先行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百年的“稻鸭共作”农法被近代冷落,却是生态农业的先行
者
今天闲着没事看了一集《哆啦A梦》榻榻米稻田,讲了多啦A梦和大雄为了吃糯米团子寻找原材料自己种水稻的故事。
事情和往常一样多啦A梦从口袋里拿出了很多高科技装备,在大雄房间的地板上种植水稻。
因为是科普番,所以多啦A梦和大雄经历了种水稻的全过程,插秧,除草,防台风,除虫两人干得是相当辛苦。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看到多啦A梦和大雄伏在稻田上一遍一遍除草开始怀疑人生的时候,多啦A梦灵机一动从实物图鉴里倒出了几只杂交鸭帮忙解决了这一大危机。
现实中如果能用鸭子来帮忙除杂草真是省了一大波劳动力和除草剂。
事实上“稻鸭共作”这种生态农业在我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
动漫里正要除草的鸭子
“稻鸭共作”是亚洲共同的农业技术
1)盲目追求效率,数百年的“稻田养鸭”技术被冷落
稻田养鸭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
据《渭崖文集》记载洪武年间广东地区蟛蜞泛滥毁坏庄稼,人们养鸭治蟛蜞并制定了相关的
法制。
可以说距今是有数百年,而且稻田养鸭被后世所继承,并不断改进推广。
在民国时期,稻田养鸭已经有一套简单可行的技术体系,在鸭子品种,放养时间,田间管理,夜间巡逻等都做了规定。
但可惜到了近代农业革命掀起以后,人们开始盲目的追求效率,在农业上也大规模的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粮食产量,稻田养鸭自此被冷落,其发展也止步不前。
直到当代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度用化肥和农药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影响自身健康,稻田养鸭这种传统的生态农业模式又开始被人们所关注起来。
21世纪开始,稻鸭共作技术在我国掀起了一个创新发展高潮,一大批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都争相开展稻鸭共作农法的研究、改善和示范推广。
2)在日本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稻鸭共作”传入日本,日本分析“稻鸭共作”觉得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可以为本国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稻米和鸭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专门成立了一个日本全国稻鸭协会,该协会定期组织全国会议交流日本各地稻鸭共作的经验,推动了稻鸭共作在日本的发展。
又组织召开过6届亚洲稻鸭共作研讨会,推动了稻鸭共作在亚洲的发展。
3)在韩国发展到了总统的家乡
在韩国已故卢武铉总统的家乡庆尚南道金海市烽下村,稻鸭共作更是做了极大的推广,从2008年到2010年间规模直接扩大了12倍之多。
可想而知,稻鸭共作的魅力有多大。
稻鸭共作技术起源于中国,完善在日本,发展在亚洲,在亚洲有志农家不断进行稻鸭共作农法实践,专研和普及以后,稻鸭共作将成为全亚洲的共同财富。
在稻田里活动的鸭子
鸭子和水稻共同生长的好处
中国早期稻田养鸭主要还是因为稻田里有天然的饲料,包括鱼虾、杂草和秋收以后田里剩下的稻穗,有节约粮食,降低养鸭成本的意思。
随着农户们不断稻田养鸭的深入,发现鸭子可以防治稻田蟛蜞等害虫的侵害,稻田养鸭的技术开始向生物防治方向开展。
到了20世纪80年代,农户们对传统的“稻田养鸭”技术做了总结,包括在鸭的品种,放鸭时间,鸭的管理都做了详细的批注和指导,相对来说稻田养鸭开始将稻鸭的种养两个系统向着共作的集成系统演进。
直到现在人们开始对农产品质量与生态环境的重视,并吸收了日本稻鸭共作的技术,我国稻鸭共作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1)病虫草控制及生物多样性
稻鸭共作模式下,鸭子践踏和啄食等活动,能够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改善稻田环境
•控制病虫害
鸭子可以捕食稻田里的主要害虫,如飞虱、稻叶蝉、二化螟、三化螟等。
直接减少了害虫的数量。
鸭子吃食杂草、老黄叶和无效分蘖,既减少了病虫的宿主和产卵场所,又增强了植株的抗病能力。
鸭子在
水稻田里觅食和活动干扰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间接性防治了病虫害的发生。
所以稻鸭共作模式下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是很明显的,而且无公害,没有毒性农药产生的副作用。
•稻田除草效果明显
眼子菜、鸭跖草、长辫慈菇、牛毛草等经常在稻田里发生严重的杂草都是鸭子爱吃的,大食量的鸭子可以清除大部分的杂草。
农村谚语道:“清水下种,浑水插秧”,意思就是说种子萌发需要清澈的水,不然浑水含有细菌可能会让种子萌发过程中夭折。
浑水插秧话,浑水富有营养成分给秧苗提供了生长的条件。
所以鸭子在田里活动导致水体浑浊阻碍了杂草种子的萌发,又给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虽然鸭子活动产生的浑水养分充足但是适量不会像人工肥料那样产生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泛滥,而且浑水阻挡了藻类的光合作用,进一步控制藻类泛滥的情况。
•稻田生物多样性,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稻鸭共作控制了病虫草害的发生,让生物的数量都达到了一个稳定的水平。
生物防治病虫害,减少毒性农药的使用,从而添加了新的生物,包括黄鳝、泥鳅、青蛙等,稻田形成生物多样性,整个生态系统也变得更加强健、稳定。
在稻田里活动的鸭子
2)改善稻田土质
鸭粪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优质有机肥料,其含有机质,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5%,0.70%,0.36%,0.55%,另外还含有丰富的铁,镁,硼,钙等微量元素。
一只鸭在工作期内排出的粪便量约为10千克,能较好的满足水稻所需的养分需求,而且在水稻生长后期稻田仍旧保持较高的土壤肥力。
鸭子在稻田里觅食活动,能够提高稻田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有助于稻田腐殖质的分解转化成营养物质,满足水稻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鸭子又能在田间践踏和吃食杂草,锁住了稻田养分不被杂草吸收消耗。
鸭子过腹还田和践踏死亡的杂草也在稻田里腐败增加了稻田有机物的含量。
总之稻鸭共作既能增加稻田土壤和水体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又能牢牢的锁死专门供给给水稻,这样的水稻能生长的不好么。
3)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温室效应
近几年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地球气候遭受了严重的破坏,2020年1月甚至打破了世界141年以来的最高温度,2月份的南极比南京都要热,严重破坏了南极的生态,磷虾数量减少了80%,想必企鹅都要哭了。
所以减少世界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是迫在眉睫。
稻鸭共作却能有效的减少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甲烷是主要温室气体,其吸热效率是二氧化碳的20倍。
鸭子在稻田里的活动提高了稻田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减少了土壤还原物含量和产甲烷细菌数量,从而降低了甲烷排放量。
温室效应严重的南极
4)提高鸭子和大米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低蛋白的大米口感营养俱佳
日本对大米既是喜爱又是执着,看日本煮饭仙人50年煮一份银饭和日本爱吃寿司就知道了。
日本吃的米饭往往是低蛋白的,首先大米蛋白质过高会影响大米咀嚼时富有弹性且又香又甜的口感。
其次人体摄入蛋白过高会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功能的损害,降低人的免疫力。
反而低蛋白的大米可以辅助治疗肾脏病和糖尿病,最后因为大米的蛋白质只藏在胚芽当中,其含量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拿大米补蛋白是吃力不讨好的,还不如鱼、虾、肉来得实在。
稻鸭共作所生产的大米恰恰是低蛋白高淀粉的而且富含总多微量元素。
第一鸭粪中富含的有机质可以增加大米的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 并促进蛋白质含量降低,改善大米的口感。
第二鸭粪富含的微量元素也被大米很好的吸收,不但能帮助增加大米的产量而且大米的微量元素含量显著提高。
具有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的特种大米就需要含有丰富铁、镁、锌、钙等微量元素。
第三鸭子在稻田间的觅食和跑动,减少的水稻的老黄叶率,增加稻田的通透性,从而水稻光合作用能力增强,有助于水稻淀粉的积累,增加大米的甜度。
鸭子的活动同时也带走了一定的不健康的稻穗,所以稻鸭共作的稻田的整精米率较高。
第四据相关资料显示稻鸭共作的大米的产量与普通稻田产出的大米产
量相差不大,可是绿色,无公害,环保的稻鸭共作产出的大米比普通大米单价高出4倍左右。
•稻鸭共作的精华是“鸭”
不要以为稻鸭共作,鸭子只是稻田除草剂和化肥的替代者,其实鸭肉才是稻鸭共作的精华,纯天然,野外放养,肉质上紧实,口感上更是鲜香无比,是夏天清润滋补的佳品。
4-5只鸭子的价格往往可以抵一头羊的价格。
如果在稻田中放养泥鳅、黄鳝、稻花鱼等水产,实现种植、畜产、水产复合型农业经营模式,经济效益将大大的提高。
“稻鸭共作”注意点
1)鸭子的品种选择
稻田工作的鸭子要选择体型适中,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活动量大,食性杂,易于驯服和肉质优的鸭,比如江苏高邮鸭和浙江的麻鸭等。
2)鸭子的管理
•零日龄放鸭
在插秧后4-5天就可以将鸭苗放入稻田,此时鸭苗体积小,对秧苗的损坏几率小,秧苗的存活率高。
鸭苗可以采用零日龄放入稻田,鸭子作为一种早成鸟,孵出后绒毛稠密,眼已睁开,可随亲鸟觅食,所以孵出后待羽毛干后的鸭苗可以直接投放到稻田里,相对于传统保温育雏和提前训水以后再投放的鸭苗,零日龄放鸭充分利用了鸭苗的生理特性,节省了劳动力,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鸭的成活率,也加长了水稻和鸭苗的磨合时间,鸭苗在稻田的适应性更强。
•围网保护
成年鸭子在我国田地的天敌较少,但是鸭苗易受黄鼠狼、猫、狗等侵害。
所以要在稻田外围围上两个手指粗网眼,高度在70厘米的尼龙网。
•鸭棚庇护
为防止雷雨天和太阳暴晒引起鸭子生病和存活率,应该搭建简易鸭舍,地基要高于田埂或持平,鸭棚20亩左右一个,长10米,宽2米,因为鸭子体型不大,鸭棚每平米养15只左右为佳。
游泳的鸭苗
3)水肥管理
鸭粪在稻鸭共作整个周期里仅占了全部肥料的2成,当追肥用绰绰有余。
秸秆还田和有机堆肥也要作为基肥使用。
其他鸭饲料也能够转换为肥料。
鸭苗下水前浅水位,鸭苗下水后根据秧苗的生长情况逐步加高水位,时常检查水质变化,水质有变应及时排灌水,鸭子离田后,适当降低水位,促使土壤变硬,便于水稻收割。
4)技术改善
因为稻鸭共作模式并非“十全十美”,如何减少围网劳动力的输出,降低稻鸭共作的生产成本,形成机械自动化的运作实现免耕,优化作物间的套作,接轨“互联网+”实现直播等都是需要农人不断实践和科研人员的技术突破的,才能让“稻鸭共作”这套生态模式发挥更大的效益。
农业自动化
我国作为一个上千年农业文化古国,蕴藏着无数古人所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很多农业思想和技术都是具有超前意识,作为现代的我们需要用现代的技术去探寻和发扬这些宝贵的农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