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向左移动
低降
[H ]
低降
定义:这种在弱酸或弱碱的水溶液中,加入与弱酸或 弱碱含有相同的离子的易溶性强电解质,使弱酸或弱 碱的解离度降低的现象。
可编辑版
16
(2).盐效应
若在HAc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 如NaCl ,则因离子强度增大,溶液中离子之间的 相互牵制作用增大,使HAc的解离度略有增大,这 种作用称为盐效应。
可编辑版
33
3. 配制的缓冲溶液的Ca、 Cb浓度要适当
[H] K1a•C0
(3) 多元弱碱与多元弱酸同理。
例:
H2CO3
H+ + HCO3— Ka1 [H[H][2H CCO3]3O]
pKa1 = 6.35
HCO3—
H+ + CO32—
pKa2 = 10.33 可编辑版
Ka2
[H][CO32] [HCO3]
14
四、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
a.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酸(HA)与碱(B-)的质子传递反应,生成A-和HB, 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都不变,则有:
HA + B-
A- + HB
这是HA与B-的质子传递平衡。
达到平衡时,产物浓度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
乘积之比则为其酸碱质子传递平衡常数K ,即
[HB][A ] K [HA][B]
在一定温度下,其值一定。K值愈大,表
1. 2. NH3·H2O⇌NH4++OH-
加NH4+,平衡左移
可编辑版
22
第三节 缓冲溶液
一、 缓冲溶液组成和作用机理
Fact: 向纯水(pH=7.0)中加入少量酸或碱,pH值会发生显著
变化; 向HAc-NaAc混合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溶液的pH值
几乎不变。
可编辑版
23
一、 缓冲溶液组成和作用机理
Ka [H [ H ]A []A ]ccC C O 0 •C C 0 0C 1 0 2 ….①
可编辑版
12
(2)当Co/Ka ≥500,即α< 5%时,1—α≈1:
Ka = Coα2 …. ②
Ka C0
….. ③
[H+] = [Ac–] = Coα=
Ka
C0 •
C0
Ka•C0
…. ④
④ 为计算一元弱酸溶液H+浓度的最简公式。
pH=7.21+lg
0.20 0.10
1.0 10
=7.21-0.70=6.51
可编辑版
32
三、 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1. 选择合适的缓冲系 当Ca= Cb时,pH = pKa。所以配制一定pH值的 缓冲溶液,可以选择与所需值相等或相近的共轭 酸,这样可保证有较大的缓冲能力。
2. 如pKa与pH 不相等,则按所要求的pH,利用缓 冲公式算出所需的Cb / Ca
当外加适量碱时,溶液中未解离的HAc就继 续解离以补充H+的消耗,平衡右移。溶液的pH 值不发生显著升高。 HAc称为抗碱成分。
可编辑版
26
二、 缓冲溶液的计算
1、 Henerson-Hasselbalch Equation
令弱酸HA的浓度为Ca,其共轭碱A-的 浓度为Cb,H+浓度为x
HA
H+ + A-
参考p72 表5-2
可编辑版
7
pH值:
p H lg aH lg H [] pO lH g aOH lg O []H
25℃时,pH +pOH = 14; pH < 7 酸性
= 7 中性
> 7 碱性
可编辑版
8
第二节 酸碱平衡
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1)离子积
H2O
H+ + OH–
+ H+ + H2O
可编辑版
24
能够抵抗外加少量酸、碱和稍加稀释,而 本身pH值不发生显著变化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通常所说的缓冲溶液一般是由足够浓度的 共轭酸碱对的两种物质组成的。
组成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对的两种物质合
称 为 缓 冲 系 (buffer system) 或 缓 冲 对
(buffer pair) 。
n H
B
=9.25+lg 0.1 0.02
0.2 0.015
=9.25-0.17=9.08
可编辑版
31
例 取0.10 mol·L-1KH2PO410m1与 0.20mol·L-1Na2HPO41.0m1混合,求此 混合溶液的pH值。
解 此混合溶 液的缓 冲系为 H2PO4-HPO42-,查表知H2PO4-的pKa2=7.21, 代入式(4.4)得
可编辑版
19
2. 已知0.30 mol·L-1 NaX溶液的pH=9.50,计算弱酸 HX解离常数Ka。
解:已知Cb= 0.30 mol·L-1 ,pH=9.50:
pO 1H 4 p H 4.50
[OH ]1 0 4.50 K bC
Kb(10 0 .4 3.50 0 )23.33 1 09
K aK w1.010 14310 6
答: NH4+的Ka为5.59 ×10-10.
可编辑版
11
二、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例:试计算浓度为C0的醋酸水溶液的pH值。
解 :设醋酸的解离度为α (1) 当KaCo≥20Kw时,忽略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HAc
起始浓度:Co
H+ + Ac–
00
解离浓度:Coα
Coα Coα
平衡浓度:Co—Coα Coα Coα
可编辑版
2
Acids protons + Bases
可编辑版
注: 如H2O,HCO3–既是 酸又是碱,两性物质。 盐也有酸碱性,如 Na2CO3,NH4Cl等。
3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醋酸溶液中:
酸碱半反应1:HAc
H+ + Ac–
酸1
碱1
酸碱半反应2:H+ + H2O 碱2
H+
H3O+ 酸2
总反应:HAc + H2O 酸1 碱2
pH lgKaC0
同理,对于一元弱碱:
当KbCo≥20Kw,Co/Kb ≥500,即α< 5%时,
Kb = Coα2
[O可H 编]辑 版 Kb•C0
13
三、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了解)
(1) Ka2Co≥20Kw(忽略水的质子平衡)
(2) Ka1>>Ka2,Ka1/Ka2>102,作一元酸处理:
• 酸碱反应是质子传递过程,符合这种要求的反应都
可划归为酸碱反应,从而扩大了酸碱反应的范围。
• 建立了酸碱强度和质子传递反应的辨证关系,把酸
或碱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联系起来。如在HAc水中是弱 酸,而在液氨中却是强酸;HNO3在水中是强酸,而在 冰醋酸中却是弱酸。
可编辑版
5
三、酸碱质子传递平衡和平衡常数
H3O++ Ac– 酸2 碱1
实质: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H+)传递反应。 反应介质:水,非水溶剂或气相。
共轭酸碱对——强酸弱碱,弱酸强碱
可编辑版
4
酸碱质子理论的优点
❖与电离理论相比,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如NH4Cl
与NaAc,在电离理论中认为是盐,而质子理论认
为NH4Cl中的NH4+是酸, NaAc中的Ac-是碱。
强酸或强碱溶液也是缓冲溶液
可编辑版
25
Explainations:
以HAc-NaAc组成的缓冲溶液为例,说明缓冲
作用的原理。溶液中的质子传递平衡为:
HAc →← H+ + Ac
当外加适量酸时,溶液中的Ac- 与外加H+ 结 合成HAc,平衡左移;溶液的pH值不发生显著 降低。 Ac-称为抗酸成分。
❖ 区分效应 在某种溶剂中,强度十分接近的酸和碱,在另一种 溶剂中,酸碱强弱却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别。
可编辑版
18
习题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共轭酸的化 学式:SO42- ;S2-;H2PO4-;NH3 ;H2O ;[Cr(H2O)5(OH)]2+。
解:HSO4- ;HS- ; H3PO4 ; NH4+ ;H3O+; [Cr(H2O)6]3+
弱酸HB在水中的质子自递平衡为
HB + H2O
H3O+ + B-
平衡建立后,若CHB↑,则平衡被破坏,向着HB解离的 方向移动,即CH3O+ ↑和CB- ↑。
而解离度α的变化呢?
可编辑版
15
(1).同离子效应
一定温度时的醋酸稀溶液中: Ac– + Na+ ←NaAc
HAc + H2O
H3O+ + Ac-
酸的pK值不同,所以缓冲范围也各不相同。
可编辑版
30
例 计算0.10mol·L-1NH3 20ml和 0.20mol·L-1NH4Cl 15ml混合溶液的pH值
解 此 混 合 溶 液 的 缓 冲 系 为 NH4+— NH3 , 查表知pKa(NH4+)=9.25
代入HH方程得
pH=pKa+lg
n B
第五章 酸碱平衡 与沉淀溶解平衡
可编辑版
1
第一节 酸和碱
酸碱的定义: 阿伦尼乌斯的电离理论,能离解出H+和 OH-的物质。局限:狭隘,不能解释所有物质,如 NH4Cl水溶液呈酸性。
一、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 & Lowry Definition
(1)酸: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 (2)碱:凡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
例如 在0.10mol·L-1 HAc溶液中加入NaCl使其浓度 为0.10mol·L-1 ,则溶液中的[H+]由1.32×10-3mol·L-1 →1.82×10-3mol·L-1 ,HAc的解离度由 1.32%→1.82%。
可编辑版
17
❖ 拉平效应 强度不同的酸或碱,在某种溶剂的作用下,齐酸度 或碱度被定位在同一水平上。
pKa —为弱酸解离常数的负对数,
Cb / Ca — 缓冲比(buffer component ratio)
Cb + Ca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concentration of
buffer compo可编n辑e版nts)
28
Conclusion:
1. 缓冲溶液的pH取决于弱酸的解离常数Ka,而Ka值又
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对缓冲溶液pH有影响。
2. 同一缓冲系的缓冲溶液,pKa值一定,其pH随缓冲比
的改变而改变。当缓冲比等于1时,缓冲溶液的pH值
等于pKa 。 3. 缓冲溶液加水稀释时,c(B-)与c(HB)的比值不变,则
pH也不变。但因稀释而引起溶液离子强度的改变,使
HB和B-的活度因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缓冲溶
OH– + H3O+
Kw = [H3O+][OH–]
∴Kw = Ka.Kb,即固定温度下,Ka与Kb成反比。
可编辑版
10
【例 】已知NH3的为Kb为1.79×10-5 ,试求 NH4+的Ka。
解:NH4+是NH3的共轭酸, 故:
Ka = Kw / Kb = 1.00 ×10-14 / (1.79×10-5 ) = 5.59 ×10-10
液的pH也随之有微小的改变。
可编辑版
29
2. 缓冲范围
当缓冲溶液的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愈接近1, 缓冲容量愈大;缓冲比愈远离1时,缓冲容量愈 小。当缓冲比大于10:1或小于1:10时,可认为缓 冲溶液已基本失去缓冲作用的能力。
一般认为pH = pKa 1为缓冲作用的有效区间,
称为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不同缓冲系,因各自弱
示质子从HA中转移给可B编-辑的版 能力愈强。
6
解离平衡常数K 通式:BA = B++A–
K [B ][A ] [BA]
酸acid----Ka 碱base----Kb
注意:K只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T有关,与浓度无关。
pKa lgKa Ka越大,pKa就越小,酸性越强;
pK blgKb Kb越大,pKb就越小,碱性越强;
H3O+
H2O + H2O
OH– + H3O+
[H2O]可看成常数:
k[H3O][OH] [H2O][H2O]
离子积Kw = [H3O+][OH–] = [H+][OH–], Kw与T有关。
25℃纯水,Kw=1×10-14
可编辑版
9
[H+] = [OH– ] = kw110 14110 7m/o Ll
初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平衡时,有
Ca
0
Ca – x
x
[HA]=Ca – x Ca
Cb Cb + x
[A-可]编=辑版Cb + x Cb
27

Ka
[H][A ]xCb [HA] Ca
[H]xKa Ca Cb
等式两边各取负对数,则得
pHpKalgC Cb apKalg共 共 轭 轭 碱 酸
共轭酸碱的Ka、Kb与Kw的关系 HB在水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离子的浓度只有一个。
① HB的解离: HB + H2O
H3O++ B–
K [H3O][B] [HB][H2O]
Ka [H3O]3; H2O
OH—+ HB
Kb
[HB][OH] [B]
③ 水的解离: H2O + H2O
Kb3.3 31 可编辑0 9 版
20
1. 采用酸碱指示剂 ──
2. 甲基橙 (橙红色)
3.
变色范围
4.
pH: 3.1~4.4
5.
红色 ←──→黄色
6. 2. HAc ⇌ Ac- + H+
7. 加Ac-,平衡左移
可编辑版
21
1. 采用酸碱指示剂
2. ── 酚酞
变色范围
pH: 8.0~9.6
无色 ←──→红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