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教案)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登鹳雀楼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情感目标:
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词卡。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1.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教师范读
2.背诵
学生自由练习
指名读
指名试背
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开火车认读
指名回答(太阳、青山、黄河)
诗人站在鹤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诗人还看到滔滔的黄河,奔腾咆哮着的水流向大海。
指名读,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学生练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1)谈话。
诗人登上鹤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3)理解。
欲:想要。
穷:穷尽。
练说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楼依尽人欲穷
认读生字
三、课堂练习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一( )且一( )
青一( )公一( )
3.扩词。
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4)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引读
(2)指名读三、四两行。
(3)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高一层楼。
2.练说全诗的意思。
1齐读课文
2.讨论。
认真看图思考。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
1.谈话。
我们学习了许多首古诗,谁会背诵?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指名拼读“登”(deng),要求读准后鼻音。教学登字,指名拼读“鹳”
3.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鹤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鹤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鹤雀楼"。
指名读诗
三、理解诗句
1.学习一、二两行。
理解意思。
①出示课文投影。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鹤雀楼,他
(1)指名读一、二两行。
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②答问。
诗人在鹤雀楼上看到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
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
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投影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靠着连绵不断的群山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
"登鹤雀楼"就是登上鹤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鹤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投影出示课文内容。
3.范读。
3.指名试。
注意正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指名读
正音,指名读,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