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
归纳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13 内能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 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 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 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④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含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例子气体扩散现象例子:(1)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2)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3)如右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变浅液体扩散现象例子:(1)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2)在清水中滴一滴墨水,墨水会自动散开(3)开水中放一块糖,过一会整杯水都会变甜固体扩散现象例子:(1)铅块和金块紧挨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扩散1毫米(2)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3)黑板上的子长久不檫就很难檫干净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间存在间隙(典型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4、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分子热运动的含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1)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2)固体很难被拉伸。

(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1)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3)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

(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圆)3、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第2节内能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一、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如:如同一铁块,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

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1.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 深。

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总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含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例子气体扩散现象例子:(1)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2)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3)如右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变浅液体扩散现象例子:(1)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2)在清水中滴一滴墨水,墨水会自动散开(3)开水中放一块糖,过一会整杯水都会变甜固体扩散现象例子:(1)铅块和金块紧挨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扩散1毫米(2)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3)黑板上的子长久不檫就很难檫干净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间存在间隙(典型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4、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分子热运动的含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1)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2)固体很难被拉伸。

(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1)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3)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

(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圆)3、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第2节内能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一、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如:如同一铁块,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分子是非常微小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分子、原子等微粒肉眼无法看见;反过来说,肉眼能看到的都不是分子和原子。

分子【原子】非常小!但是不能说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大。

3、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并不是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分子间有间隙!如先在试管内加入一半红墨水,再加满无水酒精,振荡几次后,混合液的总体积变小,这是因为红墨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隙中,导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最后,两个瓶子都充满了红棕色。

[3]、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

2、分子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

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现象:热水杯中红色迅速充满整个热水。

凉水中则要明显慢点。

结论: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2]、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将针筒内空气挤出堵住筒嘴,然后用力推活塞。

2、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规律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两种力的作用效果就像连着两个小球的弹簧的弹力一样。

如下图所示:3、分子动理论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十三章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扩散现象说明:做分子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4.内能的改变: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向低温部分传递。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三、比热容2.定义式:c=Q/(m·△T)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7.比热容表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8.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或Q吸=cm△t )Q放=cm(t0-t)(或Q放=cm△t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一、热机2.内燃机: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汽油机:气缸顶有火花塞、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低。

柴油机:气缸顶有喷油嘴、吸入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

二、热机的效率1.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

②定义式:q=Q放/m(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J/kg ),m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若燃料是气体燃料q=Q放/v (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J/kg ),V 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m³))燃料放热公式:Q=mq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

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pdf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pdf

2016--2017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大纲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②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最全知识大纲

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最全知识大纲

②柴油机工作过程: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符号意义 符号 意义 +交叉不相连的导线 电铃交叉相连接的导线 ○M 电动机 (负极)(正极) 电池 ○A 电流表电池组 ○V 电压表 开关电阻 ○×小灯泡 滑动变阻器 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1、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2、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第四节 电流的强弱1、 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I 表示。

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A 。

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mA )和微安(μA ),1A=103 mA 1mA=103μA 1A=106μA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公式:tQ I t = Q 有用I Q = I t 其中I 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A );Q 表示电荷,单位为库伦(C );t 表示通电的时间,单位为秒(s )。

2、电流表: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

符号为○A,其内阻很小,可看做零,电流表相当于导线。

电流表的示数:量程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大格代表值小格代表值0~0.6A “-”和“0.6”下一行0.2A 0.02A0~3A “-”和“3”上一行1A 0.1A在0~3A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0.6A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5倍。

九年级物理第13章知识点梳理与汇总

九年级物理第13章知识点梳理与汇总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直径大约为10-10m。

2、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分子间隙)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洪洞县第五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洪洞县第五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1节家庭电路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家庭电路和教室里的实际电路,能简单描述家庭电路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揭开“电”神秘的面纱,激发学生探究电的欲望,领略电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素养.重点家庭电路的组成.难点家庭电路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教具:家庭电路示教板,收集一些开关、灯座、插座、保险盒、闸刀开关、试电笔、漏电保护器、酒精灯等,自制CAI课件.学具:4人一组准备试电笔,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保险丝各一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活动.教师提问:1.从构成闭合电路形成电流的角度复习电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2.串、并联电路及其特点.思考、回答.复习巩固.导入新课教师迅速把教室内的总开关断开或试触漏电保护器,使教室内所有灯熄灭.让学生猜一猜教室内所有灯熄灭的原因,引入新课.观察、思考.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新课教学1.家庭电路的组成教师展示家庭电路示教板,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电路和家庭电路示教板,看书,让学生讨论,说出最想了解和掌握家庭电路的什么知识,并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向学生提出一些逆向思维的问题.看书、观察、讨论、提问.通过学生观察、看书、分析.让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体验,从而达到智、情双收的目的.可提出如下问题:(1)家庭电路的各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连接的?(2)电灯之间、插座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灯与开关是怎样连接的?(3)电能表上标有“220 V 10(20)A”字样?则此家庭电路中允许测量的最大功率是多少?教师演示保险丝熔融断实验.提问:(1)保险丝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2)如何正确选择保险丝?组织学生看教材,回答问题,并认识空气开关.2.火线和零线用试电笔去试触火线,人为学生回答:(1)组成: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护设备,用电器.(2)并联、串联.(3)P大=2 200 W.阅读教材,讨论后回答.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为生活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素养.认识实物、注意在生活中应用.什么不会触电?分组拆开试电笔,研究、讲讨论.3.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为什么使用三孔插座和三线插头更安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师提问、设疑,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思考,个别发言,全体作答、辩论,听老师讲解.合作学习,交流互动.(一)家庭电路的组成进户线⎩⎪⎨⎪⎧火线零线↓电能表(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开关(作用:______;为什么接在保险装置与电能表之间?)保险装置(作用:______;常用的保险丝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用电器(1.各用电器是________连接.)2.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接三线插座的原因是________.3.每盏灯都有一个开关,这个开关与灯________联,开关接在________线和灯之间.(二)识别火线和零线1.探究试电笔的构造.2.使用电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识别火线和零线.保险丝的分类按保护形式分,可分为过流保护和过热保护,用于过流保护的保险丝就是平常说的保险丝(也叫限流保险丝).用于过热保护的保险一般被称为温度保险丝.温度保险丝又分为低熔点合金型与感温触发型,还有记忆合金型等等(温度保险丝是防止发热电器或易发热电器温度过高而进行保护工作的,例如:电冰箱、电熨斗、电饭锅、电炉、变压器、电动机等等;它响应于用电器温度的升高,不理会电路的工作电流大小.其工作原理不同于“限流保险丝”).按使用范围分,可分为电力保险丝、机床保险丝、电器仪表保险丝(电子保险丝)和汽车保险丝.按体积分,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按额定电压分,可分为高压保险丝、低压保险丝和安全电压保险丝.按分断能力分,可分为:高、低分断能力保险丝.总开关都采用闸门开关吗不一定,较老的居民楼或大多数的农村照明电路采用闸刀开关,目前新建筑流行“空开”,即自动空气开关,它兼有闸刀和保险盒的功能,并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整个电路.为什么用电器的三角插头中,接地线的插长出3 mm?这是为了安全而设计的,因为用手拿插头插进插座时,由于用力不会完全均匀,所以如果三个插片同长,可能会出现火线先连接的现象.这样如果电器处于使用状态并漏电,而且有人在使用电器的话,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因此把接地线的插片设计的略长些,就会让地线先连接上,这样即使电器漏电也不会发生电击事故.3.热机效率知识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热机效率常识性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2.热机与环境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重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出示课件,让学生领悟下列对话,咨询学生,你们是否理解这段对话?为什么不同的燃料释放热量的本领不同?如何比较出它们释放出热量的多少?这节课我们就为大家揭开这些疑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热机效率活动1:从情景入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用煤气烧水时,煤气燃烧释放的热量能否被水完全吸收?有哪些能量损失?总结:(1)煤气不能完全燃烧,损失了一部分能量;(2)装水的容器吸收了一部分能量、煤气灶本身吸收一部分热量、高温的烟气带走了一部分能量、还有一部分能量散失掉了,只有水吸收的热量才是有效利用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归纳

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二、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

2、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的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3)机械运动和分子的热运动的区别: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可直接观察到,而分子的热运动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距离变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举例:固液很难被压缩。

分子间距离变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举例:固液很难被拉伸。

分子间距离太大时,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举例:气体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甚至为零。

破镜难以重圆的原因。

3、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见书6页)四、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内能》与《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内能》与《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能》与《能的利用》知识总结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能1、能:定义:物体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能。

能的单位为焦耳(J)。

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能增大,温度降低,能减小;反之,物体的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