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石卡高级中学高一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石卡高级中学高
一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成含有2条多肽链的蛋白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推知:此蛋白质分子所含有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
A.52,52 B. 50,50 C.52,
50 D.50,49
参考答案:
C
2. 有科学家发现了部分RNA具有催化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
B. RNA虽具有催化功能但不能叫做酶
C. RNA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
D. 酶都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参考答案:
A
3. 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A . 核膜 B. 核仁 C. 染色质 D. 核孔
参考答案:
C
4. 糖类、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共同具有的化学元素是( )
A.C、H、O、N、P、S B.C、H、O、N、P、
C.C、H、O D.C、H、O、N
参考答案:
C
5. 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图示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参考答案:


6. 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
A.tRNA种类不
同 B.mRNA 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
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参考答案:
B
7. RNA与DNA比较,RNA特有的是()
A.核糖和尿嘧啶B.核糖和胸腺嘧啶
C.脱氧核糖和尿嘧啶 D.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参考答案:
A
8. 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①④ B. 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①~⑤
C. ④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D. 最终能产生生殖细胞的是①③
参考答案:
C
9. 某女性患红绿色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A.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外祖父的色盲基因
B.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祖母的色盲基因
C.该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儿子不一定患色盲
D.该女性的女儿一定是色盲基因携带者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所示结构中属于肽键的是()
A.-NH-CO B.-CO-NH-C.CO-NH D. NH2-COOH
参考答案:
B
11. 有一蛋白质由574个氨基酸四条肽链组成,分子式是
C3032H4816O872N780S8Fe4,那么它的R基上有多少个氨基 ( )
A. 205个
B. 206个
C. 207
个 D. 217个
参考答案:
B
12. 在一棵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个体
参考答案:
B
13. 某同学为了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如表所示。

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③d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将适量的e 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
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下列对a~e推断最合理的是
A.血红蛋白、脂质、染色质、纤维素、蛋白质
B.蛋白质、脂肪、染色质、葡萄糖、麦芽糖酶
C.血红蛋白、脂肪、RNA、麦芽糖、纤维素酶
D.血红蛋白、脂肪、DNA、纤维素、纤维素酶
参考答案:
D
14. 在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

若将其中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缩合成化合物,则其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① NH2—CH2—COOH ② NH2—CH2—CH2OH
③ NH2—CH—CH2—COOH ④ NH2—CH—CH2—COOH ⑤ NH2—CH—(CH2)2—NH2
COOH NH2
COOH
A.3、3、2 B.4、3、3 C.2、2、2 D.3、4、2
参考答案:
C
15.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

让子一代雌果蝇与亲本中雄果蝇交配,理论上子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
A.3∶1 B.5∶3 C.7∶1 D.13∶3
参考答案:
C
16. 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

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下图实线所示。

据图作出下列推断,
(1)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加入某种药物之前,钠离子的运输方向是
______________,加
入药物后,钠离子向膜外的运输___________。

(2)由上图可见,钠离子通过神经纤维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神经纤维排出
钠离子时,需要______________。

(3)加入的这种药物作用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

A.抑制ATP的水解,使ATP不能供能 B. 抑制细胞呼吸,从而抑制ATP的合

C. 抑制钠离子载体的作用
D. 促进载体运输钠离子
E.破坏磷脂双分子层
参考答案:
(1)从内向外停止(或被抑制)
(2)主动运输消耗能量(3)B
17.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间期较短分裂期较长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染色体和DNA的比例是1:2
C.初级精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交叉互换
D.次级卵母细胞后期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
参考答案:
D
18.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 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参考答案:
C
不同深度的土壤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分层现象,故A错;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等,故B错;生物适应环境,不同盐碱度的土壤,群落结构会有所差异,故C正确;土壤表层只是土壤的一部分,表层下还有很多小动物,所以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故D错。

19. 下列哪项表示的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
A.Aa B.Aabb C.Ab D.AaBb
参考答案:
C
20.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B.都含有C、H、O、N 4种元素
C.其组成单体都是葡萄糖D.都是还原糖
参考答案:
C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糖类中的多糖,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
还原糖包括单糖,二糖中的麦芽糖和乳糖.
【解答】解:A、淀粉和糖原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纤维素不是,A错误;
B、糖类都只含有
C、H、O3种元素,B错误;
C、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C正确;
D、它们都不属于还原糖,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糖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糖类的元素组成、分类、多糖的基本单位以及还原糖的种类等知识点,属于简单题.考生要特别注意纤维素虽属于糖类,但不属于储能物质.
21.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脂肪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作为
A.主要能源物质 B.直接能源物质
C.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储能物质
参考答案:
D
22.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准确的是
A.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C.全部激素属于蛋白质
D.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不同
参考答案:
A
23. 下列关于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质基质中有多种酶
B. 细胞质基质能与细胞器间进行物质交换
C. 细胞质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外的液体部分
参考答案:
C
细胞质基质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含有与代谢活动相关的多种酶,A正确;细胞质基质能与细胞器间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细胞质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水,C错误;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内除细胞器之外的液态基质,D正确。

考点:细胞质基质的结构和功能
点睛:细胞质基质是除去能分辨的下细胞器和颗粒以外的细胞质中胶态的基底物质。

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组成,现又称细胞溶胶。

功能是:①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如酶;②提供细胞器的稳定微环境;③影响细胞的形状。

24. 关于病毒和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都不具有染色体结构
B. 两者遗传物质都是DNA或RNA
C. 两者都可以用完全培养基培养
D. 两者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参考答案:
A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完成其生命活动。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A、病毒和原核生物均不含染色体,A正确;
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错误;
C、病毒不可以用完全培养基培养,C错误;
D、两者的区别是病毒无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A。

25. ATP中的A是指
A.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B.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C.腺苷
D.腺嘌呤
参考答案:
C
26.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随机从两个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中抓取两个小球(代表配子)模拟的是
A.产生D、d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
B.产生D、d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
C.产生D、d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和雌配子
D.遗传因子组成各有两种(D和d)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参考答案:
D
27.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B.癌症病人的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
C.经常食用腌熏制品易导致细胞的癌变
D.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有关
参考答案:
B
28. 下列各项中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全是紫花
B.白花豌豆与紫花豌豆杂交后代有白花和紫花
C.白花豌豆自交后代全是白花
D.紫花高茎豌豆自交后代有紫花和白花
参考答案:
D
【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解:A、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全是紫花,没有发生性状分离,A错误;
B、白花豌豆与紫花豌豆杂交后代有白花和紫花,前后都是两种性状,没有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
C、白花豌豆自交后代全是白花,没有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
D、紫花高茎豌豆自交后代有紫花和白花,其中白花是新出现的性状,所以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明确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再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会发生性状分离,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9. 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
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 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参考答案:
A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A符合题意;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是F2中出现9:3:3:1的基础,B不符合题意;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F2中出现9:3:3:1的保证,C不符合题意;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是F2中出现9:3:3:1的保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否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及实质。

30.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
A. 核酸、蛋白质、糖类
B. 糖类、蛋白质、核酸
C. 蛋白质、核酸、糖类
D. 核酸、蛋白质、细胞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

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物体生物大分子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1.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如下图。

期中a是一分子的五碳糖,m是一分子的含氮碱基,b是一分子的核苷酸。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人肝细胞中的b有8种,m有5种,核酸有2 种,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
B、艾滋病病毒(HIV病毒)的m可为尿嘧啶,其遗传物质是RNA
C、大肠杆菌的DNA主要位于细胞核,RNA位于细胞质
D、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则显绿色的区域主要集中的部位是细胞核,这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参考答案:
C
32. 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举例合理的是()
A.催化——抗体
B.运输——唾液淀粉

C.免疫——血红蛋白
D.调节——胰岛素
参考答案:
D
33. 一个基因平均由1×103个核苷酸对构成,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生殖细胞核内的DNA合计约有3.5×109个核苷酸,因此每条染色体平均有基因的个数是
A.3.5×106B.3.5×105 C.7.0×105D.1.4×106
参考答案:
C
34.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无荚膜(R株)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株)细菌使小鼠得肺炎而死亡。

下列哪一项叙述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A.用S株给小鼠注射,小鼠死亡;用R株给小鼠注射,小鼠不死亡
B.用S株DNA与活R株细菌混合注射,小鼠死亡
C.加热杀死S株并与活R株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D.用DNA酶处理S株DNA后与R株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参考答案:
A
35. 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其主要内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C. 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 英国科学家列文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参考答案:
D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细胞学说
(1)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A正确。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B正确。

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正确。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是细胞的命名者和发现者,D错误。

36. 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和生长迅速时,通常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
A.会升高B.会降低C.不变化 D.波动不大
参考答案:
B
新陈代谢旺盛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下降,B正确,A、C、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1.探究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生物抗逆性的关系
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下降;反之,生物新陈代谢缓慢,但抗逆性增强。

2.探究自由水和结合水的转化
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动态转化,自由水和结合水的转化受代谢强度和温度的影响,细胞内代谢越强,细胞所处的温度越高,则会有较多的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

反之亦然。

37. 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
A.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量不变
B.翻译的蛋白质和原来的一样
C.没有蛋白质产物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D
38.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下面①~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实验证据。

A.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一演绎法
D. ①类比推理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参考答案:
C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①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提出了遗传因子,并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规律;②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时,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探索历程,要求考生
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基因在染色体”的探索历程,明确萨顿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39.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参考答案:
D
40. 下列物质中,不可能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A. 性激素
B.胰岛素
C.抗体
D. ATP 合成酶
参考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41. 右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1)果蝇的体细胞内有个染色体组。

(2)其性别是性。

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3)若基因型为BbX D X d,则两对等位基因按照
规律遗传,产生的各种基因型的配子数
量比例为。

(4)若图示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cX D,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组成为。

参考答案:
(1)2
(2)雌 AaBbCcX D X d
(3)自由组合 1:1:1:1
(4)AcX D aCX d aCX d
42. 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这种动物某个体内精原细胞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C段、DE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2)图甲中处于E点的细胞中含有对同源染色体,图乙中(填序号)细胞处于图甲中的CD段,③处于时期.
(3)在图甲中绘制此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不需要标字母).
参考答案:
(1)DNA复制、着丝点分裂
(2)4 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
【考点】6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其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
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
(2)图甲中E点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图甲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因此图乙中①细胞处于图甲中的CD段;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每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由1变为2,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如图: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图2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答题.
43. 左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 (在______填相应名称)
(1)若用健那绿作为染色剂,可以对A、B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进行染色,使之呈现_________色。

(2)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细胞中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图中含有少量DNA和RNA的细胞器是。

(5)如果B图为大葱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6)B图细胞中没有,且与A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7)若A图是昆虫的飞行肌细胞,则该细胞的细胞器中数量较多的是。

(8)若某细胞同时有AB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 _ _ 细胞。

参考答案:
(1)线粒体蓝绿
(2)液泡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
(3)纤维素和果胶
(4)线粒体
(5)叶绿体
(6)中心体(7)线粒体(8)低等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