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泰州地区达标名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江苏泰州地区达标名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A.NaOH、Ca(OH)2、HCl、K2CO3
B.NaCl、BaCl2、CuSO4、NaOH
C.Ba(OH)2、NaCl、Na2SO4、Na2CO3
D.AgNO3、HCl、Na2CO3、CaCl2
2.饺子是中国北方人喜爱的食品,所用食材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
A.小麦粉B.食盐C.芹菜D.猪肉
3.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4.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B.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C.X表示N2
D.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5.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除杂、鉴别、分离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杂质石灰石水或稀盐酸
B 除去BaCl2溶液中的Ba(OH)2加适量的稀硫酸后过滤
C 鉴别NH4Cl溶液和KCl溶液NaOH溶液
D 分离C和CuO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后过滤
A.A B.B C.C D.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溶液都呈中性
B.有挥发性的药品都需要密封保存
C.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可燃物都一定燃烧
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g溶液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8.下图物质经-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硫酸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9.下列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用氮气做气体肥料B.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明矾净水D.用PVC塑料制作薄膜大棚
10.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A.量筒读数B.倾倒液体
C.存放氧气D.加热液体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固体药品B.读取液体体积
C.倾倒液休药品D.稀释浓硫酸
1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

关于这三个反应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需要加催化剂
B.都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都生成氧化物
D.生成等量的O2消耗KMnO4的质量最大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图中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
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使30℃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

使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_______。

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

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了解物质的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

请按要求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②碳酸钠③尿素④氯化钠⑤氢氧化钙⑥磷酸氢二铵
(1)可以用来腌制食物的是____________;
(2)农业上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来制肥皂的是_____________。

15.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

经研究发现氨气(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生成物的质量比为_____。

16.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是98%的浓硫酸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

(1)需量取_____mL蒸馏水;
(2)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_________;
(3)混匀时,要先将量取好的______倒入烧杯,然后再倒入另一种液体。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
图甲中,在滤纸条上每隔一定距离滴酚酞试剂,向试管口棉花上滴浓氨水。

过一会,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由此说明_____。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图乙实验中能够推断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图丙中,通电前,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实验结束时,松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

图丁实验中,设计两个集气瓶的目的是_____,该实验可得出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若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你熟悉的气体。

你想制取的气体是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是_____。

(3)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

请从图2中选取_____(填序号)取代装置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4)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

实验方案如下:
I.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Ⅱ.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左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改用其他三种海藻酸钠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右下图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①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_____
②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_____。

③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同学为测定该纯碱样品中,取15g样品,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再加入217g氯化钙溶液。

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得到10g沉淀。

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所加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K2CO3溶液;与K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OH)2;与碳酸钾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B、CuSO4溶液是蓝色的,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C、Ba(OH)2溶液与Na2SO4、Na2CO3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2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Na2CO3溶液;与Na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AgNO3、CaCl2;再将稀盐酸分别滴加至AgNO3、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银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钙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C。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2、A
【解题分析】
A、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B、食盐中富含无机盐,故选项错误。

C、芹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猪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A
【解题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A。

4、B
【解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表示原子序数为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7号元素是氮元素,X表示N,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是7、8,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操作,因为氧化钙和水或盐酸反应;B选项错误所选试剂错误,加入的硫酸会与氯化钡反应;C选项是正确的操作;D选项是错误的操作,二者都不溶于水;故答案选择C
考点:物质的鉴别
6、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多数盐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错误;B、有挥发性的药品都需要密封保存,防止药品挥发,浓度降低,正确;C、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有温度达到着火点,还要与氧气接触,故错误;D、置换反应的特
点是‘单化变单化’,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虽然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反应物不符合条件,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B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7、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0g溶液,错误;D、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确定,错误。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的知识。

8、C
【解题分析】
A、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钠,故错误;
B、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也能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故错误;
C、由B分析,正确;
D、反应①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C。

9、C
【解题分析】
A、氮气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所以不能做气体肥料,故A不正确;
B、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熟石灰而不是生石灰,故B不正确;
C、明矾溶于水会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使之沉降,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故C正确;
D、一般采用聚乙烯塑料来制薄膜大棚,而不是用聚氯乙烯(PVC),故D不正确。

故选C。

10、A
【解题分析】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集气瓶口要朝上放在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11、C
【解题分析】
A 、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 不正确;
B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故B 不正确;
C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C 正确;
D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 不正确。

故选C 。

12、D
【解题分析】
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此选项错误;
B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成﹣2价和0价,此选项错误;
C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没有氧化物生成,此选项错误;
D .由化学方程式4
24222KMnO K MnO +MnO +O 31632↑加热 23
2 MnO 2KClO 2KCl O +324596↑加热
222
22MnO 2H O H +2O 2O 683↑
可知,生成等量的O 2消耗KMnO 4的质量最大,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加溶质甲至不再溶解(或加溶质、加甲物质、蒸发溶剂也可。

改变温度不得分) 丙 甲溶解时放热
【解题分析】
(1)图中P 点是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使30℃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加溶质甲至不再溶解(或加溶质、加甲物质、蒸发溶剂)。

(4)降温时丙的溶解度增大,可以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使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丙。

(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 甲固体,开始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故“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甲溶解时放热。

14、④ ⑥ ①
【解题分析】
(1)氯化钠有咸味,可以用来作调味品、腌制食物。

故答案为:④;
(2)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元素、磷元素,可以用来做复合肥。

故答案为:⑥;
(3)工业上用氢氧化钠制作肥皂。

故答案为:①。

15、氮元素和氧元素 32224NH +3O 2N +6H O 点燃 14:27 【解题分析】
由微观过程图可知,氨分子和氧分子反应生成氮气分子和水分子,则有:
反应前,氨气中氮元素为-3价,氢元素为+1价,氧气中氧元素为0价,反应后氮气中氮元素为0价,水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氮元素和氧元素;
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
224NH +3O 2N +6H O 点燃; 根据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质量比为(228):(618)=14:27⨯⨯。

16、45 玻璃棒 水
【解题分析】
(1)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溶质质量=50g ×9.8%=4.9g ,需要浓硫酸的质量=4.9g 5g 98%
=,需要蒸馏水的质量=50g -5g =45g ,需要蒸馏水的体积=45g 45mL 1g /mL
=; (2)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用于搅拌);
(3)混匀时,要先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烧杯,然后再将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沿杯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散失。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酚酞溶液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与2两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之比是2:1 2H 2O 2H 2↑+O 2↑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 对比二氧化碳和水分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酸性物质
(1)试管口棉花上的浓氨水中氨分子不断运动,遇酚酞变红色,故小红的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2)电解水时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根据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同时由于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知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水分子的化学式是H2O;
(3)通电前,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故实验结束时,松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

(4)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设计两个集气瓶的目的是:对比二氧化碳和水分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得出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酸性物质。

18、酒精灯长颈漏斗O2A(或B)C(或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或氧气不易溶于水)Ⅲ确保催化剂用量一致(或其他合理答案即可)产气速率过快,导致气压过大,橡胶塞被弹出(或其他合理答案)CuO 【解题分析】
(1)图中①是酒精灯,②是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酒精灯、长颈漏斗;
(2)根据图1的装置。

可以制取氧气,若要使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为A,收集装置为C或D;若要使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为B,收集装置为C或D。

可以制取氢气,使用固体药品锌和液体药品稀硫酸制取,则发生装置B,收集装置为E或D。

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使用固体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液体药品稀盐酸,则发生装置为B,收集装置为C。

故答案为:氧气、A(或B)、C(或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或氧气不易溶于水)(该问答案合理即可);
(3)若要控制反应速率。

若选用图2的装置Ⅰ,长颈漏斗无法控制反应速率。

若选用装置Ⅱ,生成的气体直接通过右侧导管进入收集装置中,无法控制反应的速率。

若选用装置Ⅲ,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Ⅲ;(4)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的催化剂,需要做对照实验。

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是为了确保催化剂用量一致。

故答案为:确保催化剂用量一致(或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②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因为产生气体的速率过快,导致气压过大,橡皮塞被弹出。

故答案为:产气速率过快,导致气压过大,橡胶塞被弹出(或其他合理答案);
③从实验曲线看,二氧化锰太剧烈,氧化铁和三氧化二铬太慢,故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铜。

故答案为:CuO。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1)10.6g
(2)5.1%
(3)5%
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2323
Na CO+CaCl=2NaCl+CaCO
106111117100
x y z10g
106111117100
===
x y z10g
x=10.6g,y=11.1g,z=11.7g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2)所以所加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g
217g
×100%≈5.1%;
(3)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其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其质量为:11.7g+(15g-10.6g)=16.1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g+100g+217g-10g=322g,
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1g
322g
×1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