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质检试卷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质检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8高二上·江门期中)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

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 . 扣人心弦
B . 怨声载道
C . 义无反顾
D . 怒形于色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态势,据统计,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B . 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自己重新创业的启动资金。

C . 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是中国教育转型过程中的崭新尝试,提高了自主招生笔试环节的效率,但同时也使得自主招生的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存有不少争议。

D . 总结这一次农村实践经历,我们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一突出矛盾。

3. (2分)“君恩深似海,臣忠重如山。

”这是钱谦益的自拟联,后来他降了大清,一天夜里有人悄悄在这幅对联上,下两联的句末各加上了一个语气词,使得意思完全相反。

下列哪组最合适。

()
A . 矣乎
B . 也者
C . 乎也
D . 矣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
4. (6分)(2017·衡水模拟) 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不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

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而转的,是艺
术虚构的产物。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

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

《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原文有删改)
(1)
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 . 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 . 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祖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 .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 . 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 . 《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
宗教幻象。

D .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 . 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 .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 . 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5.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酒婆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

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

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

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

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

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

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

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

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
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

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

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

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

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

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

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

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

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

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

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

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

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

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

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1)
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
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
(3)
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

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延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

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

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邰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旱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宸濠果疑。

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

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嵒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簿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精锐悉出,守备虚。

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 .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 .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 .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 . 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 . 擢,为“提拔、提升官职”之意,在古代还有“陟”“转”“晋”“迁除”等表达相同意义的词。

D . 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

“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月份的初一那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

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 . 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

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 . 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

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 . 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

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②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 (7分) (2020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猎奇
薛逢①
兵印长封入卫②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③ ,血迸金疮卧铁衣。

【注释】①薛逢,晚唐诗人。

②入卫,入京守卫。

③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机构的名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守卫情况。

调兵遣将的符印长久封存,入京守卫的将士城头很少见到。

这一句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

B . 首联第二句写景的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季节——深秋。

霜降在农历九月中旬,天降早霜应在深秋季节,此时万里无云,长空湛碧,与夏季的景色大不相同。

C . 颔联描写深秋景象,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

浐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第一个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硕的野兔。

D .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

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8. (2分)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9. (2分) (2019高三上·临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Copyleft指著作权,意为著作权方允许二次创作者使用,传播,修改,但二次创作出来的作品需要以相同方式回馈社会。

通俗地讲,就是创造性抄袭。

从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歌曲、网络小说等大众文化,到新闻稿件、绘画、学术论文等专业领域,创造性抄袭几乎无处不在。

你对于“创造性抄袭”持什么观点?请扼要表达,并通过举例(或比喻、引用、因果分析等)阐述理由。

所持观点:________(30字以内)
阐述理由:________(50字以内)
10. (5分) (2019高一上·太原月考) 下面是国画大师齐白石1954年的画作《祖国颂》,请说明画作寓意。

(不超过70个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高二下·延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班级获得了校运动会“道德风尚”奖,有人向校长提出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

校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的时候,惟有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
4-1、
4-2、
4-3、
5-1、
5-2、
5-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1、
7-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8-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9-1、
10-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