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教案第2课时第周日期:月日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
2、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
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她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同学们,她到底是谁?
是我们的祖国。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化。
首先我们来丰富一下我们的精神世界,听一首优美的歌曲,在歌曲中感受我们的中华文化。
视频:《中华颂》
广泛来说,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具体而言,“博大”就是多,到底怎么多,简单的说,一个人一生什么都不干,专研究中国文化,也研究不了、研究不精、
研究不透……
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年轻时写下“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据传说他实现不了。
(他识不遍、读不尽)那么多人研究《易经》《道德经》几代人、几十代人没有人敢说,我读懂了、吃透了、精通了……
“精深”呢?我讲一个故事,以调侃的方式解“三、王、玉、主”四字,来说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家知道:“三”
为什么是三横呢?其实我们的先人在创造汉字时,不是凭空想象
的、臆造的。
是观天、观地、观万物的变化、以象形、指示、借
代等字符来表达的(不是简单的一横就是一),备注
三的上面一横是表示天,下面一横是表示地,中间一横表示人。
表达这个世界是由天地人组成的。
如果有人能上下连通,有通天通地的本领,这个人是什么人呢?就是王(王爷)。
王爷的上头还有人,那当然是主(主子)。
王者(爷们)平时喜欢表现自己的富贵,常常在腰间带块东西,这东西就是玉。
(古时玉是最好的东西……)
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一起来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首先我们来看她的独特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比如法国有近 3万人学习汉语,人数居欧洲首位。
法国的汉语热从巴黎街头的一则广告中可以体会到:“学汉语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的机会和财富。
”
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外是如何学习汉语的吧!
视频:《老外爆笑学中文》
现在汉语的大热让很多国人引以为傲,咱们汉语也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殊不知,远在西方启蒙时代就已经出现过“中国潮”。
现在很多中国人崇尚西方文化,但是有个历史事实很少有人知道,
从13世纪一直到18世纪,西方人都在崇拜中国文化,在欧洲大陆形成的“中国热”持续了6个世纪。
当时的欧洲人看中国,就像现在的中国人看美国一样。
中国的瓷器、建筑、服饰、文学、科技、园林艺术都受到崇拜,中国几乎成为他们向往的乌托邦。
中华文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正是因为我们的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而我国的文学艺术,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足足跨越了几千年辉煌的历史。
中国的文学艺术既有现实主义的忧国忧民,又有浪漫主义的超凡脱俗;既有婉约流派的风花雪月,又有豪放主义的气吞山河。
中华文学艺术达到的高度是其他国家的文学艺术所不能企及的。
问:你能说说对你感触最深的几本中国文学名著吗?
视频:《水浒传》
设问:世界上第一部诗歌集是什么?《诗经》。
3000年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