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特征及有效防治对策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佝偻病特征及有效防治对策解析
目的:研究观察小儿佝偻病的特征,针对该病特征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年-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佝偻病检查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判断对已经确诊为佝偻病的患儿进行葡萄糖酸钙联合VitAD滴剂,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检查结果显示,100例患儿中,98例经确诊系为小儿佝偻病患者。
针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其中54例治疗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1.8%。
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均无产生任何的副作用。
结论:针对患儿的检查结果和治疗结果可知,对于小儿佝偻病应注意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采用葡萄糖酸钙联合VitAD滴剂的方式治疗小儿佝偻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小儿佝偻病;特征;防治
在机体骨骼生长的过程中,缺少维生素D容易引发骨骼生长障碍等各种症状,进而引发佝偻病。
小儿是引发佝偻的高发人群。
因此,小儿佝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婴幼儿疾病之一。
小儿佝偻病常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北方冬季出生的儿童最易患佝偻病[1]。
引发佝偻病的常见因素有婴幼儿光照不足导致钙的合成不足、发育快导致钙的供给不足、还有就是由于腹泻导致钙的丢失等。
小儿的骨骼生长容易受到佝偻病的影响。
小儿引发佝偻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智力的发育。
在临床上,对于佝偻病通常以预防为主的防治措施,及时发现,趁早治疗是防治佝偻病的重要方式。
本文随机抽取2012年3年-2014年3月来我院检查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
研究观察小儿佝偻病的特征,针对该病特征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3年-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佝偻病检查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5例,女45例,患儿年龄均为3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12.6±1.4)个月,来我院接受检查的患儿均排除肝胆消化道疾病以及其他疾病。
1.2方法
观察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判断患儿是否患有佝偻病。
对已经确诊为佝偻病的患儿进行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为佝偻病的患儿嘱咐其多嗮太阳,每天多食用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如蛋黄、牛奶、鱼等。
对患儿坚持给予葡萄糖酸钙口服液12天,同时服用VitAD 滴剂,每天3次,一次一般保持在1-2滴。
治疗借宿后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均已消失,颅软枕秃消失,BALP<200U/L。
有效: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获得良好的改善,颅软枕秃治疗一个月后消失的并不明显,BALP<200-250U/L。
无效: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和颅软枕秃均无明显地改善,BALP>250 U/L。
2.结果
98例确诊为佝偻病的患者中,54例治疗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1.8%。
详情见表1。
3.讨论
小儿佝偻病对小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针对小儿佝偻病的特征,应当趁早发现,及时治疗。
3.1小儿佝偻病的特征
小儿是佝偻病的高发人群。
小儿患有佝偻病具有一定的特征[2]。
临床上小儿佝偻病通常表现为多汗、好哭、易惊、睡眠不沉以及头部由于多汗而发痒。
小儿患有佝偻病时,会常常摇头而导致头枕部秃发。
3.2小儿佝偻病的预防
营养不良是导致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
不同地区的儿童,佝偻病的发病概率各有不同。
在南方,儿童患佝偻病的概率约25%-31%。
在北方地区,由于光照时间的原因,该地区儿童患佝偻病的概率高达26%-45%[3]。
在临床上,佝偻病虽不会直接对人体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但是,儿童一旦患有佝偻病其免疫力就会下降,使得患儿容易出现肺炎、贫血以及腹泻,进而引起儿童的近视。
佝偻病的产生并非于一时。
引发佝偻病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因此,应当注意关于佝偻病的宣传,让人们更为直观的了解该病,向家长讲解该病早期的各项症状。
由于佝偻病潜伏期较长,在妊娠期就应当对佝偻病进行防治。
孕妇应当注意维生素D的吸收,多去户外嗮太阳注意饮食。
可见,对于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应当从多方面进行。
3.3小儿佝偻病的治疗
小儿佝偻病主要产生于维生素D的缺少。
维生素D的缺少引发其他的慢性营养疾病,使得儿童在生长期间钙、磷在体内无法完全吸收。
因此,治疗佝偻病应当吸收足量的维生素D。
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患儿体内一次性补充羟化合成达到一定生理需要量的维生素D3,维持患儿体内新陈代谢的平衡。
在患儿治疗期间,若果出现营养元素摄取不足和合成不足,应当通过外源食物及时对补充患儿体内缺乏的营养元素,保证患儿治疗期间的营养元素。
据临床治疗效果,其中口服VitAD 滴剂,对于治疗小儿佝偻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随机抽取2012年3年-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佝偻病检查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判断对已经确诊为佝偻病的患儿进行葡萄糖酸钙联合VitAD滴剂,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
检查结果显示,100例患儿中,98例经确诊系为小儿佝偻病患者。
针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其中54例治疗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1.8%。
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均无产生任何的副作用。
在小儿成长的过程中,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患儿的检查结果和治疗结果可知,对于小儿佝偻病应注意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采用葡萄糖酸钙联合VitAD滴剂的方式治疗小儿佝偻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珏,蒋俭,于晓晨,等.社区212 名儿童家长佝偻病防病知识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1,46(12):144-145.
[2]董训兰,黄菁.广东省小儿佝偻病发病现状(附3403 例调查报告)[J].中国民康医学,2010,19(13 上半月):35-36.
[3]郭茜,谢勇,周新龙,等.0~3 岁小儿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筛查及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0(23):3008-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