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延迟退休问题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延迟退休问题的思考
作者:李海霞
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19期
【摘要】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已建立了延迟退休制度,以对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支付危机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分别从人口、养老金收付、就业三个角度,对中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做了必要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政策建议
一、延迟退休政策的提出与发展
(一)概念界定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各国普遍建立了现代退休制度,以保障劳动者晚年生活。退休年龄作为退休条件的衡量标准之一,是指劳动者退出劳动领域的年龄,而延迟退休则是在现有的退休年龄的基础上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不仅是劳动者享受养老待遇权利和履行养老保险义务的分界点,关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同一国的劳动力市场、国家财政和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退休年龄作为这样一个敏感的社保变量,使得延迟退休年龄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
(二)世界主要国家实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各自背景与进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加上社会保险待遇福利刚性增长的特点,许多国家现有的养老保险体系都面临破产的危险。为此,世界各国都纷纷采取措施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其中延迟退休年龄成为各国缓解养老保险危机的一项重要手段。实行延迟退休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典型国家:
1.美国弹性退休年龄制度
美国在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规定,领取退休金的年龄是65岁,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签署社会保障法修正案,把正规的退休年龄自65岁逐渐提高到67岁,实行弹性退休制,规定最低申请退休金的年龄是62岁,但领取金额按比例递减。如果正常退休年龄是65岁,62岁退休就只能领到80%的养老金,若正常退休年龄是66岁,62岁退休就只能领到75%的养老金。相反,职工如果延迟退休的话,直到70就可以开始领取超额退休金。美国尊重劳动者自愿选择退休年龄,并在养老待遇实行激励机制的办法值得我们学习。
2.德国延迟退休年龄
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在1889年的《老年残废保险法》中率先规定,退休年龄为65岁,随着德国出生率的明显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在2007年,政府就提出议案计划在未来几年里将退休年龄由65岁过渡到67岁,这项议案已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通过让延迟退休年龄每年推迟1到2个月,到2031年时即可执行67岁退休的制度。德国推行延迟退休年龄决策,是经过社会激烈讨论、长时间酝酿的结果,其改革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与公众的互动逐步争得民众的同意,也预防了延迟退休政策一经制定立即实施所引发的社会动荡,这一点值得中国学习。
3.法国的延迟退休政策
法国改革前实行的退休年龄是男女都是60岁。同时,领取全额养老金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连续工龄40年,(2)年满65岁退休。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2000年,65岁以上人口已高达16%,若不实行延迟退休,到2040年,这一比重将达到20%,导致养老金严重赤字。法国政府最终在2010年通过了延迟退休的议案,从1951年后出生的法国人退休年龄将从今年开始每年推迟4个月,到2018年正好推迟两年,即满62岁的人才能退休。同年底,政府又将缴费年限延长至41.5年。这种退休政策虽然引起了公众的严重不满,却成为法国维系现有养老金体系的必要之举。
二、中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必要性分析
(一)从人口角度出发,人口寿命延长和人口结构变动是延迟退休年龄的重要依据。
1.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的制定所依据的是19世纪50年代的人口预期寿命。据统计,1957年,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约为58.4岁,而2010年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3.3岁,现行的退休年龄与人均预期寿命有很大的差距。人均寿命的延长,意味着人退休后的余命延长,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时间延长,这会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的负担。因此,从人均寿命角度来看,必须延长退休年龄。除此之外,中国的退休年龄制定男性比女性大5岁,而女性的平均寿命明显比男性高,而退休又比男性早。因此,女性的退休年龄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2.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发展进步导致的婴儿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双重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的人口结构从一个年轻型国家快速过渡成为一个老年型国家。中国社科院报告指出:到2035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形势将会变得十分严峻。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与退休人数之比己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1上升到本世纪初的3:1。在社会赡养比提高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原有水平的老年生活,不得不增加对在职员工的缴费比例,或者降低养老金的替代率,无论哪种情况都将加重每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从养老金收支平衡来看,实行延迟退休是维持养老金体系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1.延迟退休,通过增收减支,促进养老金体系收支平衡
实行延迟退休政策,一方面,可以相对增加在职职工人数,增加养老金总收入。同时,对于员工个体来说,延迟退休有助于增加个人账户的积累额。另一方面,延迟退休也可以减少养老金的支出。延迟退休年龄减少了老年人退休后接受社会抚养的时间,并且减少了退休的老年人人数,从而减轻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对长寿者的支付风险,也减轻了对社会统筹基金的压力。
2.延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空帐”问题
我国现行的养老金“统帐结合”制度始于1993年,目的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但是由于旧体制遗留下来的转制成本问题,统筹基金不断透支“个人账户”,导致“空帐”问题的出现,国家虽然通过变现国有资产、增加财政补贴尝试弥补这一缺口,但是随着退休人数的增加,空帐规模越来越大,虽然延迟退休年龄不是解决“空帐”的根本办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资金缺口。据《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由此论证了延迟退休年龄有助于改善目前养老金的“空账”问题。
(三)从就业角度来分析延迟退休的可行性
1.延迟退休,并不一定会产生绝对的替代效应
部分学者认为,让老年人提前退休可以为年轻人腾出岗位,缓解现存的就业紧张问题。但实际来看,年轻人并不一定能胜任退休人员所让出来的工作岗位,尤其对一些技术经验要求比较高的职位,必须通过多年的经验和知识积累才能从事这项工作。因此,年轻人和老年人并不能绝对的替代。从另一个角度讲,就业形势严峻,并不是一个单一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不能依靠退休人员腾出多少工作岗位,而是依靠本国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和保证劳动力供求双方的信息对称。
2.延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就业促进效应
在现有的退休制度下,人的预期寿命的延长,必然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但是如果不采取延长工作时间的话,必然会增加在职员工的缴费费用,企业承担的缴费比例增长,这就导致企业雇佣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根据劳动力供求关系来看,必然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造成就业率的下降。反之,延长退休年龄,则会产生促进效应。同时,政府或企业的养老金负担减轻,就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从而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起到真正的促进效应。
三、中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