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2节包合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果将甲基、乙基、羟丙基、羟乙基等 基团引入到β-CD分子中与羟基进行烷基 化反应(例如形成羟丙基-β-CD),可 以破坏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使β-CD的理 化性质特别是水溶性发生显著改变。
28.02.2021
药剂学
14
28.02.2021
β-环糊药精剂学 的衍生物
15
•衍生化反应的类型
①烷基化:如β-CD与硫酸二甲酯(或溴 甲烷)在40OC条件下生成甲基化衍生物: 二甲基-β-CD或三甲基-β-CD ;
28.02.2021
药剂学
37
(九)溶出度法
• 溶出度法不仅用于包合物的生成,也 可以证实或评价形成包合物的增溶效 果,其方法是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进 行判断。
• 通过测定药物在不同浓度的环糊精溶
液中的溶解度,绘制溶解度曲线。以
药物浓度为纵坐标,环糊精浓度为横
坐标作相溶解度图。从曲线上判断是
否生成包合物。 28.02.2021
28.02.2021
药剂学
9
环糊精包封药物的立体结构
伯羟基
28.02.2021
药仲剂羟学基
10
• β-CD在室温下水中溶解度仅为1.85% (w/v),其水溶性比没有环合的低聚 糖同分异构体要低得多,其原因是: β-CD是晶体,其晶格能高,故水溶性差; β-CD的仲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 与周围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可能性下降, 故水溶性差。
药剂学
6
二、包合材料
(一) 环糊精
• 环糊精(Cyclodextrin, CD)系淀 粉经酶解环合后得到的由6~12个葡 萄糖分子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 合物。
• 常见的环糊精是有6(或7、8)个葡
萄糖分子通过α-1,4苷键连接而成,
分别称为α-CD、β-CD、γ-CD。
28.02.2021
药剂学
拌方式等;②客分子为油时,一般认
为投料比为β-CD:油=6:1时,包合效
果比较理想;③包合时间30分钟以上。
28.02.2021
药剂学
22
(2)研磨法
• 环糊精中加入2-5倍量的水研匀, 加入客分子药物量,在研磨机 中充分混匀研磨成糊状,经低 温干燥,溶剂洗涤,再干燥, 即得包合物。在工业化大生产 中,目前采用胶体磨研磨制备 包合物。
• 鉴定时测定客分子药物、环糊精、包合
物、物理混合物各自的DTA曲线,由DTA
曲线上的吸收峰及温差的变化可显示包
合物是否形成。
28.02.2021
药剂学
34
(七)薄层色谱法
•选择适当的溶剂系统, 对药物和包合物在同样 的条件下进行展开,若 药物与β-CD完全形成包 合物,则包合物将不含 有纯药物的展开斑点。
从式中可知:环糊精CD的浓度越高,包合物CD·G的 生成量越大,最终客分子G几乎被完全包合(达到饱 和状态)。
在制备包合物时,其它物质或有机溶剂会与客分子产
生竞争包合(或将原包合物中的药物置换出来),影
响包合效果。
28.02.2021
药剂学
20
四、常用的包合技术(方法)
• 饱和水溶液法
• 研磨法
• 超声波法
• 可以分别做药物、环糊精、二者机械混
合物和包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并进行比
较。该法主要用于含羰基药物的包合物
检测。
28.02.2021
药剂学
29
(三)核磁共振谱法
• 核磁共振谱法可从核磁共振谱上碳 原子的化学位移大小,推断包合物
的形成。
• 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有选择性 地采用碳谱和氢谱。一般是:
–对 含 有 芳 香 环 的 药 物 , 可 采 用 1HNMR ;
28.02.2021
药剂学
33
(六)热分析法
•热 分 析 法 中 包 括 差 热 分 析 法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
和 差 示 扫 描 量 热 法 ( differential scarnning calorimetry,DSC)是鉴定 是否形成了包合物的常用检测方法。
• 喷雾干燥法适用于遇热较稳 定、难溶性或疏水性药物。
28.02.2021
药剂学
25
五、包合物的验证方法
(一)X-射线衍射法
(二) 红外光谱法
(三)核磁共振谱法
(四) 荧光光谱法
(五) 圆二色谱法
(六)热分析法
(七)薄层色谱法
(八)紫外分光光度法
28.02.2021
药剂学
26
(一)X-射线衍射法
②羟烷基化:在碱性条件下,β-CD 与 环氧丙烷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无定形的、 水溶性的2-羟丙基-β-CD 。
③分支化支链β-CD 衍生化:在异淀粉
酶作用下,β-CD 与麦芽糖作用可生
成6-O-α-麦芽糖基-β-CD。
28.02.2021
药剂学
16
三、包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一)药物极性的影响 (二)药物与环糊精的比例 (三)包合作用竞争性
6
7
8
分子量
973
1135
1297
分子空洞内径
0.45-0.6nm
0.7-0.8nm
0.85-1.0nm
空洞深度
0.7-0.8nm
0.7-0.8nm
0.7-0.8nm
空洞体积
17.6nm
3D(H 2O )
溶解度 ( g/L,25℃ ) 结晶性状(从 水中得到)
28.02.2021
• 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鉴定晶体化合物 的常用技术,各晶体物质在相同的角 度处具有不同的晶面间距,从而显示 衍射峰。
• 例如,在萘普生(NAP)的包合物鉴 定中,机械混合物显示了萘普生和 β-CD的衍射谱重叠,而包合物的衍 射峰很少、强度小且很宽,从而表明: 该包合物是无定形状态,包合物已经 形成(如图18-11所示)。
• 对于圆二色性物质,可在不同波长下,测定其椭圆 率Q,并以Q为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作图,即可得 到具有峰尖和峰谷的曲线(称为cotton效应曲线)。
• 若某药物具有光学活性,可分别作药物与包合物 (β—CD为对称性分子,无圆二色性)的Cotton效 应曲线(即圆二色谱图),从曲线形状即可判断包 合形成与否。如维生素A酸溶于二甲亚砜后有明显 的圆二色性,而形成包合物后无圆二色性。
28.02.2021
药剂学
35
(八)紫外分光光度法
可以从两方面证实有无包合物生成: • 从吸收峰的位置和高度来判断; • 从紫外-可见吸收曲线有无等吸收点
来判断。
28.02.2021
药剂学
36
等吸收点
图18-15 对硝基酚-α-CD包合物的紫 外吸收曲线(pH11,20℃)
α-CD的浓度(a→b): 0, 1×10-4, 5×10-4, 1×10-3, 5×10-3,1×10-2mol/L.
28.02.2021
药剂学
27
图18-11 NAP及其ß-CD的包合物等的X-射线谱
28.02.20211.NAP 2.ß-CD 药3剂.机学 械混合物 4.包合物 28
(二)红外光谱法
• 红外光谱法是比较药物包合前后在红外 区吸收的特征,根据吸收峰的变化情况 (吸收峰的降低、位移或消失),证明 药物与环糊精产生的包合作用,并可确 定包合物的结构。
药剂学
38
谢谢
28.02.2021
药剂学
31
图18-12 CIP-ß-CD体系的荧光光谱
1.CIP 2.CIP+ß-CD 3.CIP+DM-ß-CD
28.02.2021
药剂学
32
(四) 圆二色谱法
• 平面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物质时,将发生偏振光被 吸收的现象,导致左旋转圆偏振光和右旋转圆偏振 光的能量(即振幅)不同,此现象称为圆二色性。 由于左、右旋转圆偏振光的振幅不同,合成后的偏 振光为椭圆形的轨迹。
28.02.2021
药剂学
23
(3)超声波法
• 将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加 入客分子药物,混合后用 超声波处理,将析出沉淀 溶剂洗涤、干燥,即得稳 定的包合物。
28.02.2021
药剂学
24
(4)冷冻干燥法和喷雾干燥法
• 对受热干燥过程中易分解且 易溶于水的药物,可以采用 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包合物。
• 通过对β-CD分子进行化学结构修饰,
破坏β-CD的晶格结构(使晶体变成易
溶于水的无定形结构); 减少仲羟基
的数目(如进行取代反应等),可以大
大提高β-CD的水溶性(例如β-CD衍生
物的水溶性较大)。 28.02.2021
药剂学
11
各种环糊精的一般性质
项目
α -CD
β -CD
γ -CD
葡萄糖单体数
• 冷冻干燥法
• 喷雾干燥法
• 液-液或气-液法
(最常用的方法为前三者)
28.02.2021
药剂学
21
(1)饱和水溶液法
• 将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与药物或挥发油 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定温度和一 定时间条件下搅拌、振荡,经冷藏、 过滤、干燥,即得环糊精的包合物。
• 制备条件:①影响包合率的主要因素
有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搅
• 一般情况下,当主、客分子的摩尔比为1:1时, 会形成较稳定的单分子化合物。
28.02.2021
药剂学
19
(三)、包合作用的竞争性
• 包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含有少量乙醇的水 溶液中)与客分子药物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的状态:
CD + G KR CD·G
KD
式中:KR为结合速度常数,KD为解离速度常数。
–对不含有芳香环的药物可采用13CNMR。
28.02.2021
药剂学
30
(四)荧光光谱法
• 是比较药物与包合物的荧光光谱, 从荧光曲线、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 变化来判断是否形成包合物。
• 例 如 盐 酸 氯 丙 咪 嗪 与 β-CD 和 DMβ-CD的包合物的荧光光谱如图1812所示。盐酸氯丙咪嗪与环糊精形 成包合物后,在350nm附近的荧光 强度明显增加。
④单分子包合物:
单分子包合物由单一的主分子和单一 的客分子形成包合物。例如环糊精(C D)常用为单一的主分子,它具有管状 的空洞。
⑤分子筛包合物或高分子包合物:
此类包合物主要有沸石、糊精、硅胶等。
原子排列成三面体配位体:形成笼状或筒状
空洞,包接客分子而形成高分子包合物。
28.02.2021
7
28.02.2021
ß-CD的药剂环学 状构型
8
• CD的分子构型比较特殊,呈上窄下宽中
空的环筒状,分子中的伯羟基(6-OH) 位于环筒窄边处,仲羟基(2-,3-OH) 位于宽边处。
• 环筒外面是亲水性的表面,内部则是一 个具有一定尺寸的手性疏水管腔,可以 依据空腔大小进行分子识别。
• CD对酸较不稳定,对碱、热和机械作用 都相当稳定,与某些有机溶剂共存时, 能形成复合物而沉淀。可利用CD在不同 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
+150.5° 145 针状
+162.5° 185 棱柱状
药剂学
+177.4° 232 棱柱状
12
ß-CD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溶解度
温 度 20 40 60 80 100
(℃)
溶解度
(g/L) 18 37 80 183 256
28.02.2021
药剂学
13
(二)环糊精衍生物
• 由于在β-CD 的圆筒两端有7个伯羟基和 14个仲羟基,其分子内(或分子间)的 氢键阻止水分子的水化,使β-CD水溶性 较小。
28.02.2021
药剂学
17
(一)药物极性的影响
在环糊精的空洞内,非 极性客分子更容易与疏水性 空洞相互作用,因此疏水性 药物、非解离型药物易被包 合。
28.02.2021
药剂学
18
(二)药物与环糊精的比例
• 包合物不仅在水和有机溶剂中能形成,而且 在固态中也能形成。
• 包合物以溶液态存在时,客分子在主分子的 空穴内;包合物以晶体存在时,客分子不一 定都在空穴内,也可以在晶格空隙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