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无题》ppt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离别 早晨照镜子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作者对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春风
凋零
无题
见面困难,而分别也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明确:巧用双关、比喻表达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颔联: 爱情忠贞 明确:巧用双关、比喻表达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烛 泪”—— 隐指相思之泪 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作者对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谐音对偶
忠贞爱情
悱恻,为人传诵,是爱情朦胧诗的代表。 ———写别后的担心
至死不渝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除了歌颂爱情的执著,人们还 赋予了它别的什么意义?j
明确: 歌颂爱情的坚贞不渝 歌颂无私奉献
已醇化为一种 哲理,其涵义 也远远超出了 它的本意。
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 的表情作用。
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 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东风衰弱无力,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李商隐(唐)
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在唐朝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极 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 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 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 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成为 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月光的凄清和寒冷实际上反映了 ———写别后的担心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李商隐(唐) 2、理解诗句意义,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也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意。
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写别后的担心 “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东风衰弱无力,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晚上吟诗,心里愁苦,感到冷月袭人。 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说”春蚕吐丝,烛泪流干”吗?
“丝方尽”——隐指“思方尽” “烛 泪”—— 隐指相思之泪
巧用双关
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说”春蚕吐丝,烛泪流干”吗? 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明确:巧用双关、比喻表达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一句的? ●“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以春蚕、蜡 炬为喻,说明作者对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李商隐的“无题诗”,后人多把它们视为爱情诗。
无题
李商隐(唐)
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
1、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方__尽__,__蜡__炬_成_ 灰泪始干。 2、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 写伤别的诗句是: _______相__见__时__难_别__亦__难__,__东_风__无__力__百__花_残_ 。 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 意思的句子是: _______晓_镜__但__愁__云__鬓_改__,__夜__吟__应_觉__月__光_ 寒。 4、李商隐的《无题》中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仙山---蓬 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 下落。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 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 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 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 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颈联: 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在唐朝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思念之苦
借物言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尾联: 表达愿望
托鸟传情
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 “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 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 融的效果。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பைடு நூலகம்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
首联: 离别之苦 抒情写景 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
3、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句意义,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3、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
作者介绍:
李商隐,汉族,字义山,号 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 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 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 悱恻,为人传诵,是爱情朦胧诗的代表。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情谊深厚
kān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传说中为西王母传 递信息的神鸟
探望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强作宽慰之语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极为熨贴。
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极为熨贴。
也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意。
——暮春时节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写别后的担心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为何会觉得月光寒?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 见面困难,而分别也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3、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 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 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
_______蓬_山__此__去__无__多_路__,__青__鸟__殷_勤__为__探__看。
小结:
前四句(首联和颔联)—抒难舍难分之情,表爱 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
后四句(颈联和尾联)—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 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 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 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 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 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 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y īn) (wèi)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前四句(首联和颔联)—抒难舍难分之情,表爱 晚上吟诗,心里愁苦,感到冷月袭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暗喻相思之意
蜡烛
暗喻相思之泪
春蚕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 蜡油才能滴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只
夜晚吟诗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照镜, 青年女子的头发, 用作动词 代指青春年华
早晨照镜子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 的容颜消失。 晚上吟诗,心里愁苦,感到冷月袭人。
“烛 泪”—— 隐指相思之泪
yīn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李商隐(唐)
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作者对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kān)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想 象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 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 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 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丝方尽”——隐指“思方尽”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寒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
bìn 已醇化为一种哲理,其涵义
概括首联内容:
惜别之苦。
首句中的两个“难”字意义上有何区别?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 难受”,写出离别之苦。
相见难——相见机会难得 别亦难——相别难舍难分 情深意厚
“东风无力百花残”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 (2)渲染离别的气氛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在唐朝时,人们崇尚道教,信 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 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 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 氏宋华阳相 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 人明知,而作者的内心又奔涌着无 法抑制的爱情狂澜 ,因此他只能 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 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解题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 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 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 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 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 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 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