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教学反思_三年级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
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
我设计的是第三课时的教学,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让学生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一、深入理解勾践的“屈辱”
1.比较理解:自读课文后,从文中找出勾践夫妇所受的屈辱,用线划出来。
再通过想象比较理解:为什么这些对勾践夫妇来说,是受尽了屈辱?
出示: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___________,在吴国穿的是___________;
在越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吴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吴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生活上_______________ ,在吴国却还要_______________。
先同桌互相练说,再说给大家听。
这样一比较,学生更能理解,对于勾践夫妇来说,这些就叫——屈辱!
2. 适度拓展:学生在感悟勾践夫妇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后,为进一步感悟“受尽了屈辱”,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勾践所受的其它的屈辱,牵马、守坟、伴舞、洗脚、跪着当上马石、问疾尝粪等,让学生体会勾践夫妇遭受的屈辱之深。
3. 情境朗读:一个堂堂的国君穿“粗布衣”,住“石头房”,而且还要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国王的尊贵身份荡然无存,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屈辱,更是对人格的侮辱啊!男生读——;这是饱含血泪的日子,渗进心灵最深处的屈辱,女生读——;这是更是忍辱负重、度日如年的三年,全班齐读——旨在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直奔画面,理解题意
学习第四自然段,我出示了书上的插图,学生能说出图上的情景,然后读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然后,我“以情激情”,引导学生体会勾践报仇雪恨的决心,我采用了提问式导语:“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
胆,折磨自己呢?”学生联系前面第三自然段,从文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他时刻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时刻不忘要报仇雪恨。
接着我们又通过想象说话:白天,勾践本应该在华丽的宫殿里闲庭散步,可是他却亲自——,他在想……晚上,勾践本应躺在柔软舒适的床铺上休息,可是他就——,他在想……辛苦了一天,本应好好享受香甜可口的饭菜,可是每顿饭前,他总要——,他在想……体会越王勾践报仇雪恨的决心之大,坚持不懈。
纵观今天的这节课,我深深感到语文课还是要简简单单地教语文,不要让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课才会扎实生动,朴实精巧。
扩展阅读
《卧薪尝胆》课文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
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
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
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
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卧薪尝胆》耻辱具体是指什么
灭国的耻辱,身为国君却要做他国国君的仆人,
为了骗取吴王信任,亲自尝了吴王的粪便来证明吴王的健康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