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乌台诗案故事梗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乌台诗案故事梗概
嘿哟,咱今儿个就讲讲那大名鼎鼎的苏轼乌台诗案!这事儿啊,在历史的长河里那可真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苏轼是谁呀?那可是北宋时期响当当的大文豪!文采斐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文坛上那是如璀璨星辰般的存在。
可就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却遭遇了乌台诗案这档子事儿。
话说当时的北宋朝廷,新旧党争那是闹得不可开交。
新党主张变法,旧党呢,则对新法有诸多不满。
苏轼呢,他生性率真,心里有啥想法就直接写在诗里。
他觉得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有些地方不太合理,对百姓也并非全是好事,于是就时常借诗歌表达自己的看法。
元丰二年,苏轼调任湖州任太守。
按规矩,他得给皇帝写个《湖州谢上表》。
这本来是个例行公事,可苏轼这一写,就写出事儿来了。
他在表中写了“新进”“生事”等词,这可让那些想找他麻烦的人抓住了把柄。
那些新党人士一看,嘿,这不是在影射我们吗?于是就开始大做文章。
这还不算完,当时正好有一本《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问世,这可给御史台的人提供了绝佳的“证据”。
御史李定、舒亶等人那是如获至宝,开始逐字
逐句地分析苏轼的诗句,把它们和王安石新法的条例一一对照。
比如说,陛下发青苗钱是为了扶植贫民,苏轼却说“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这不是在讽刺青苗法吗?陛下兴水利,苏轼却说“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这不是在说水利工程难以成功吗?他们认为苏轼的这些诗都是“怀怨天之心,造讪上之语”,罪行严重。
于是,在这些人的弹劾下,宋神宗下令将苏轼押来京城审讯。
这一下可不得了,苏轼从湖州太守一下子变成了阶下囚。
据说,朝廷派去拘捕苏轼的皇差皇甫遵那是气势汹汹,穿着朝服朝靴,手执笏板,带着两个凶神恶煞的台卒,直接闯进了湖州州厅。
苏轼得知消息后,心里那叫一个忐忑啊。
他穿上朝服朝靴,迎于厅上,还想着回后堂与家人诀别,甚至都给子由写信交待后事了。
苏轼被押到京城后,关进了御史台的监狱。
那些御史们就开始对他进行提堂问案,想从他嘴里挖出更多的“罪证”。
苏轼一开始还不想牵连他人,“隐晦不说情实”,但后来实在扛不住了,只好承认了一些诗句的意思。
这案子审了好长时间,牵连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有苏轼的手足苏辙,还有他的恩师、密友等等。
不过呢,苏轼的人缘那是相当好,朝中不少大臣都为他求情。
再加上宋神宗其实也不想杀了苏轼,毕竟苏轼的才华他也是知道的。
最终,苏轼逃过一劫,被贬到了黄州。
这乌台诗案啊,可真是让苏轼吃尽了苦头。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经历,让苏轼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沉淀,他在黄州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
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要是没有乌台诗案,说不定苏轼的文学成就还不会有这么高呢。
所以说啊,人生的起起落落,谁又能说得准呢?咱就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