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说课稿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田园诗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位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泉城》、《九寨沟》、《故乡诗情》和《木樨雨》,全部是写景的文章,景致形
貌优美,段落划一,非常得当儿童学习。
《故乡诗情》处于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足可见
其承先启后的紧张作用。
这是一篇形貌荷兰故乡美景的散文。
形貌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故乡
风景:葱茏的草原,好坏花牛,乳白色的绵羊,玄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冷静挤奶的人,平静安定的夜晚,闪耀的灯……优美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故乡画显如今我们眼前,洋溢
着平静清闲的情趣,全文好像是先容荷兰的影视风景片的教学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抒
发了作者对荷兰故乡风景以及自由宁静生存的向往之情。
(一)教学目标:
今年我第四次教一年级语文,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新的学校,新的学生,刚开
始还真不太适应。
不过后来慢慢适应了。
回想起这段时间的教学工作,有过欢乐,也有过
苦恼、烦闷。
总的来说还是很充实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一节课的精髓和灵魂。
小学阶段,中年级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阶段目标,结合本册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在这次说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更是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1、能识会写本课9个生字,只识不写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
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课标对应目标: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一个总目标,三个学段要求的层次不同,第一学段是“学习用……”,第二学段是“用……”,第三学段为“能用……”。
三个学段螺旋上升,逐层
提升。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所以制定“正确、流利”的目标,将“有感情”放在第二课时
精读感悟中完成。
)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初步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
段的一个重点训练项目)
这样,就构成了识字、读书、理解三位一体的三维教学目标网络,便于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2
尾声时,我让孩子们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一句中体味出孩子的爱鸟之情、护鸟之愿。
并动情地说:“孩子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
让我们像父亲一样
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我出
示了一首小诗《小鸟的朋友》
教学难点:目标3
二、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法
A、本子清秀、整洁,犹如海滨小城的街道一样,找不到一点脏……端端正正的字迹,让
人看了真舒服……你的字像印的一样漂亮……很惭愧,我字没有你写的好看……
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学生的表象,激活他们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上课伊始,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舒缓的音乐,优美
的视频,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到充满诗情画意的荷兰……达到“课未始,情已生”的效果。
2、朗读感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本节课我重
视朗读训练,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觉能动性,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正音,读中把
握内容,读中理清层次,读中体验美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尊重
学生的阅读体验,力求让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风靡全国,影响深远,就在于这种方法能有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因此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欣赏多媒体展示的
画面:画面中有运河、草原、郁金香、奶牛、骏马、长毛山羊、灯塔┄┄同时配以清远悠
闲的音乐。
学生在享受音像带来的美妙感受之余,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
田园风光的。
再者,《田园诗情》所描绘的是荷兰的异国风情,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积累较少,创
设情景渲染,给予学生感官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学生在享受音像带来的
美妙感受之余,一定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
这就为下面的学
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
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
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作者在荷兰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地、自由地与文本对话,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
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同时有利于在朗读课文中初步感知)
(三)师生互动,检查自学情况
孩子初读之后设计一个形势新颖的闯三关来检查学生的读书效果,可以激发孩子们的
学习兴趣。
第一关老师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二关,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理解词语。
第三关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
相机正音,指导读通读顺,初步感知各自然段内容。
这三关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体现了
学习的螺旋上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
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我着重指导学生写好易错字“顽”和“肃”,以一字带多字,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
(四)诵读课文,初步感受“诗情”
1、听课文录音(或自由诵读),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的词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②准备活动:模仿动物的走、跑,如鱼儿游、马儿跑、鸭子走、鸟儿飞等,复习并扩
展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又为后面“跑”的教学作了热身准备。
2、小组交流。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先美美地读一读,然后读给大家听一听。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是第二学段的一个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尝试练习美读课文,是为下节课分散难点。
)
(五)课堂小结
老师豪情形貌:“广阔无垠的草原,仪态端庄的奶牛,自由驰骋的骏马,悠然得意的羊群,荷兰的牧场就如统一幅幅满盈诗情的故乡风物画。
下节课,我们将继承通过诵读去咀嚼那边奇特的故乡诗情。
”这样的竣事语既总结讲堂,又为下节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到达“课已尽,情未了”的结果。
四、说板书计划
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是课文英华的表现。
本节课我偏重板书课文的布局,引导学生掌握“总—分—总”的某篇布局的要领,这样板书函洁扼要,起到一语道破的作用,为学生的习作有用导航。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