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二第三单元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苏联社会主义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2。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启示。

【自主学习】
【基础梳理】
赫鲁晓夫改革背

(1)的弊端日益暴露。

(2)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


(1)重点放在方面:取消义务交售制,提高收购价格,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2)工业方面: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权限;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1)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

(2)局限:由于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
【重点突破阐释】比较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
【重点问题阐释】
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有何影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1)影响: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对比及其相互关系,造成了剧烈的震荡和巨
大的冲击。

①结束了二战后四十多年两极对峙的局面,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结束了东西欧对峙,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趋势,东西欧开始走向一体化。

③推动不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

(2)启示
①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日益明显。

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②改革必须依据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④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宗旨.
⑤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

【重点问题阐释】苏联改革的不足之处及经验教训
(1)不足之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斯大林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
(2)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

【轻巧记忆】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