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
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2.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学习难点】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前准备及要求】
教材、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自主完成学案后,对照ppt的演示核对并整理答案。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ppt《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观看图片中出现的“鱼米之乡”的美丽景观及传统文化。

自主学习
1.结合教材图7.13,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

(见ppt第6页)
2.结合教材图7.13以及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湖三个方面分析)(见ppt第7页)
3.长江三角洲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见ppt 第8页)
本区地势________,河网________,湖泊星罗,盛产________(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3.结合教材图7.13,读图找出“江”“海”,理解“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并读教材图7.15,总结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见ppt 第9-10页)
能力提升 迁移运用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见ppt 第11-12页)
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地区。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结合以下图文资料,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写在下面空白处。

材料一:图1为人们在河边洗衣服,图2为从河里打上来的鱼。

材料二: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水产品等;长江为长江三角洲提供了灌溉水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长江的航运价值高,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是承东启西的纽带;长江的上游河段大部分经过高原、高山、峡谷地带,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所以可以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河流大力的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建设。


1 图2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

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地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3.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说一说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
1.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和上海的相关资料,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结合图片和文字等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课前准备及要求】
教材、收集好的有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的图文资料。

自主完成学案后,对照ppt的演示核对并整理答案。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阅读教材第52——55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长江三角洲的特点及主要城市:
(1)特点:是我国城市分布最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我国最大城市:_____
(2)主要城市著名古都:_____、_____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_____等
2.上海市:
(1)地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_______工业城市。

(2)作用: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__________作用。

随着浦东的开发,进一步增强了它的作用。

(见ppt第16页,浦东二十年前后对比,了解浦东开发开放这些年来巨大的变化,及其给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带来的影响)
3.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同城效应:(见ppt第17-20页)
(1)结合教材55页图7.21,分析“同城效应”产生的条件:
借助发达的_________和_________,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产生了“_________”,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阅读下面的资料,认识交通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

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

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①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②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
③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阅读教材第56——57页,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并完成以下问题。

1.旅游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_________和深厚的__________,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旅游景点及特色:(见ppt第23-26页)
(1)世界文化遗产:苏州_________、杭州_________。

(2)水乡风貌:江苏的_____、同里;浙江的_____、西塘等。

(3)传统文化:如_____文化、茶文化、_____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3.根据你收集的资料,想想家乡的文化特色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

【梳理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