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鱼类肠道粘膜和肝胰脏细胞生理功能的配合饲料[发明专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06795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5.25C N 102067955 A *CN102067955A*
(21)申请号 201010585756.9
(22)申请日 2010.12.13
A23K 1/18(2006.01)
A23K 1/14(2006.01)
A23K 1/10(2006.01)
A23K 1/16(2006.01)
A23K 1/175(2006.01)
(71)申请人苏州大学
地址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仁
爱路199号
(72)发明人叶元土 蔡春芳 张宝彤 姚仕彬
秦杰
(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陶海锋
(54)发明名称
一种强化鱼类肠道粘膜和肝胰脏细胞生理功
能的配合饲料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饲料,具体涉及一种强化鱼
类肠道粘膜和肝胰脏细胞生理功能的配合饲料,
包括: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小麦、米糠、米
糠粕、磷酸二氢钙、沸石粉、膨润土、DL 肉毒碱、
豆油,还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熊脱氧胆
酸、牛磺酸、谷氨酰胺、酵母培养物。

利用这种饲料
养殖的实验材料鱼,作为肠道粘膜细胞、肝脏细胞
的分离和原代培养的实验材料鱼,可以获得健康
的肠道粘膜细胞和健康的肝脏细胞,且实验材料
鱼的生理条件保持一致,肠道粘膜细胞、肝脏细胞
分离与原代培养实验的重复性很好。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 页
1.一种强化鱼类肠道粘膜和肝胰脏细胞生理功能的配合饲料,包括: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小麦、米糠、米糠粕、磷酸二氢钙、沸石粉、膨润土、DL肉毒碱、豆油,还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熊脱氧胆酸、牛磺酸、谷氨酰胺、酵母培养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粉为秘鲁鱼粉;其中,按照质量百分比,上述成分的配比为:
秘鲁鱼粉10~15%;豆粕10~15%;菜籽粕10~18%;棉籽粕10~16%;小麦15~20.73%;米糠8~10%;米糠粕4~6%;磷酸二氢钙1.8~2%;沸石粉1.5~2%;膨润土1.5~2%,豆油2~3%;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1%;熊脱氧胆酸0.005~0.010%;牛磺酸0.005~0.010%;谷氨酰胺0.1~0.2%;DL肉毒碱0.100~0.150%;酵母培养物0.500~0.650%。

一种强化鱼类肠道粘膜和肝胰脏细胞生理功能的配合饲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一种饲料,涉及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具体涉及一种强化鱼类肠道粘膜和肝胰脏细胞生理功能的配合饲料。

背景技术
[0002] 原代培养的鱼类肠道粘膜细胞、肝脏细胞作为一个实验材料(平台)在基础理论研究、新型药物筛选、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等众多研究领域得到广泛性的使用,与活体动物(鱼类)相比较,具有研究周期短、实验条件容易控制、可以实现批量性的规模性实验、实验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且使用原代培养细胞较使用细胞系进行实验的技术难度降低、实验成本降低,也更接近于鱼体自身生理条件。

[0003] 原代肠道粘膜细胞、肝脏细胞的来源是直接从实验鱼的肠道粘膜、肝胰脏进行分离后、进行增殖培养,用于提供细胞分离实验的材料鱼一般来自于养殖池塘、或可控环境条件下养殖的鱼类。

因此,实验鱼的健康状态、尤其是肠道和干胰脏的生理健康状态就尤为重要,在实际养殖条件下,饲料物质、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到实验材料鱼的肠道、肝胰脏的生理健康状态,例如饲料脂肪氧化产物、饲料霉菌毒素、重金属等可能引肠道粘膜、肝胰脏的细胞损伤,起进而影响到分离的肠道粘膜细胞、肝细胞的质量和细胞的生理状态;同时,实验研究的可重复性也要求不同实验批次的实验材料鱼的条件要基本一致。

这就要求对提供肠道粘膜细胞、肝细胞分离的实验材料鱼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饲养:①对可能有的肠道粘膜、肝胰脏损伤进行适度的修复;②对肠道粘膜、肝胰脏生理功能进行适度的强化作用,调整分离细胞的生理状态;③对不同生理健康状态的实验鱼进行同一条件下的强化培育,达到相近的生理状态。

[0004] 实验鱼从养殖场的池塘购买运到实验室,会有较大程度的应激反应,同时,由于生产性配合饲料的安全性一般不高、养殖池塘的环境条件较差,鱼体生理健康状态一般不是很理想,部分鱼体的肠道粘膜、肝胰脏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这些状况的存在需要对实验鱼进行一定时期的强化培育,对肠道粘膜、肝胰脏的损伤进行快速修复,对鱼体整理生理健康进行快速修复和强化。

[0005] 实验材料鱼的强化培育除了水域环境条件如水温、溶解氧、酸碱度等环境因素外,重要的是饲料。

饲料是养殖鱼类的主要营养物质、能量物质的来源。

强化培育实验材料鱼的饲料需要专用的功能性的新型饲料,主要条件是在保障实验鱼正常营养需要、营养平衡的基础上,能够对肠道粘膜、肝胰脏损伤进行有效修复,对肠道粘膜细胞、肝胰脏的细胞生理和功能作用进行强化培育,同时,由于动物具有生理性的肠道-肝脏生理轴,也需要对肠-肝轴进行适当的生理功能性强化调理。

[0006]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配合饲料无法同时满足上述需求,例如:公开号为CN 101731474 A200910264707.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公开了一种驱虫保健型草鱼饲料,包括:鱼粉、豆粕、菜粕、棉粕、小麦、米糠、磷酸二氢钙,还包括:南瓜籽、沸石粉、膨润土、DL-肉碱;并且,以重量百分比计,上述成分的配比为:鱼粉2~6%,南瓜籽3~8%,豆
粕6~8%,菜粕15~30%,棉粕10~30%,小麦10~20%,米糠5~12%,磷酸二氢钙1.5~2%,沸石粉1.5~2%,膨润土1~2%,DL-肉碱0.02%。

采用本发明的饲料,可提高草鱼对饲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养殖效益,有效防止了草鱼脂肪肝的形成,有效防止了绦虫在草鱼肠道的寄生。

[0007] 因此,需要配制一种配合饲料能够强化鱼类肠道粘膜和肝胰脏细胞生理功能。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化鱼类肠道粘膜和肝胰脏细胞生理功能的配合饲料。

[0009]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化鱼类肠道粘膜和肝胰脏细胞生理功能的配合饲料,包括: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小麦、米糠、米糠粕、磷酸二氢钙、沸石粉、膨润土、DL肉毒碱、豆油,还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熊脱氧胆酸、牛磺酸、谷氨酰胺、酵母培养物;其中,所述鱼粉为秘鲁鱼粉;所述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中;其中,按照质量百分比,上述成分的配比为:
秘鲁鱼粉10~15%;豆粕10~15%;菜籽粕10~18%;棉籽粕10~16%;小麦15~20.73%;米糠8~10%;米糠粕4~6%;磷酸二氢钙1.8~2%;沸石粉1.5~2%;膨润土1.5~2%,豆油2~3%;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1%;熊脱氧胆酸0.005~0.010%;牛磺酸0.005~0.010%;谷氨酰胺0.1~0.2%;DL肉毒碱0.100~0.150%;酵母培养物0.500~0.650%。

[0010] 上述配合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有的饲料原料粉碎到60目以上;
2)秘鲁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小麦、米糠、磷酸二氢钙、沸石粉、膨润土、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先使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3)熊脱氧胆酸、牛磺酸、谷氨酰胺、肉毒碱、酵母培养物先与米糠粕混合均匀,再与步骤2)所得混合物A进行混合;最后加入豆油进行混合;
4)混合均匀后使用饲料制粒机加工成直径1.5mm或2.0mm、或2.5mm不同规格的颗粒,颗粒的直径与长度比保持在1∶2左右;冷却、风干,双层塑料袋封口包装,4℃保存备用。

[0011] 上述配合饲料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实验材料鱼一般养殖在可以控制温度、可增氧的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水温可以保持在24~28℃、溶解氧4~7mg/L,所述养殖系统在使用之前7天进行常规消毒;实验鱼进入养殖系统之前要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
2)饲料投喂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每天按照鱼体体重的2~4%的重量称取强化饲料,分早、中、晚三次进行投喂,投喂量根据实验鱼的摄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在30min内全部摄食完投喂的饲料为准进行饱食投喂;
一般使用本发明所述饲料2~3周就可以达到实验鱼分离肠道粘膜细胞、肝细胞的要求。

[0012] 上述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本发明饲料养殖2~3周后,对实验鱼的生理健康状态进行鉴定:常规观察鱼体活动能力、体表颜色、体表粘液等项目;解剖观察肠道粘膜、肝胰脏的形态、色泽、组织形态的完整性;测定血清中转氨酶活力、溶菌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低密度脂蛋白、球蛋
白、D乳酸、二胺氧化酶活力、细菌总数等指标,确定肝胰脏、肠道通透性和鱼体血液内环境稳定性等健康指标。

[0013]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的配合饲料在考虑营养的基础上,还组合了适宜作用剂量的以下成分:促进肠道粘膜细胞生长、损伤修复的因子-谷氨酰胺、酵母培养物;有利于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和微生态平衡的因子:酵母培养物;有利于干胰脏脂肪代谢、保护干胰脏生理功能的因子:DL肉毒碱、牛磺酸;有利于生理性肠道-干胰脏轴胆汁循环的因子:熊脱氧胆酸、牛磺酸。

利用这种饲料养殖的实验材料鱼,作为肠道粘膜细胞、肝脏细胞的分离和原代培养的实验材料鱼,可以获得健康的肠道粘膜细胞和健康的肝脏细胞,且实验材料鱼的生理条件保持一致,肠道粘膜细胞、肝脏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实验的重复性很好。

[0014] 2、本发明的配合饲料营养平衡性好、含有功能性生理调节物质:实验鱼从养殖场的池塘购买运到实验室,会有较大程度的应激反应,同时,由于生产性配合饲料的安全性一般不高、养殖池塘的环境条件较差,鱼体生理健康状态一般不是很理想,部分鱼体的肠道粘膜、肝胰脏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采用本发明的配合饲料克服上述困难,对实验鱼进行一定时期的强化培育,对肠道粘膜、肝胰脏的损伤进行快速修复,对鱼体整理生理健康进行快速修复和强化,从而得到理想的实验材料鱼。

[0015] 3、采用本发明的配合饲料可以使实验鱼的肠道粘膜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由于本发明饲料中的牛磺酸、谷氨酰胺、酵母培养物有利于肠道粘膜细胞的生长、损伤修复,同时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

使用本发明饲料可以对损伤的肠道组织结构、生理性功能进行有效的、快速的修复,并肠道粘膜细胞具有特殊的增强作用。

[0016] 4、养殖鱼类容易出现脂肪性肝胰脏疾病,同时,由于现有的饲料配方中营养素的评合格问题、油脂氧化产物、霉菌毒素等容易导致肝胰脏器质性损伤,所以,对来源于实际养殖池塘的鱼类都会存在一定的肝胰脏生理健康问题。

由于本发明组合了合适剂量的对肝胰脏损伤修复、对脂肪肝治疗有效的因子:牛磺酸、熊脱氧胆酸、DL肉毒碱,因此,能够对肝胰脏损伤进行有效修复,对肝胰脏的细胞生理和功能作用进行强化培育。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原代培养20h的草鱼肠道粘膜细胞(×100);
图2为原代培养192h的草鱼肝细胞(×2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1)按照质量比,取进口鱼粉14.74%;豆粕10%;菜籽粕18%;棉籽粕16%;小麦20%;米糠8%;米糠粕4%;磷酸二氢钙2%;沸石粉2%;膨润土1.5%,豆油2%;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1%;熊脱氧胆酸0.005%;牛磺酸0.005%;谷氨酰胺0.1%;DL肉毒碱0.150%;酵母培养物0.500%。

将所有的饲料原料粉碎到60目以上;
2)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小麦、米糠、磷酸二氢钙、沸石粉、膨润土、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先使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秘鲁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小麦、米糠、磷酸二氢钙、沸石粉、膨润土、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均为常规饲料原料,可以在国内饲料原料贸易商或加工工厂购得,其中,所述维生素包括:VA,VD3 ,VK3 VE,VB1,VB2 ,VB6,VB12,VC,泛酸钙,烟酸,叶酸和肌醇,所述矿物质包括:铜Cu,锰Mn,锌Zn,碘I,硒Se,钴Co,美Mg ,钾K共8种元素。

[0019] 3)熊脱氧胆酸、牛磺酸、谷氨酰胺、肉毒碱、酵母培养物先与米糠粕混合均匀,再与步骤2)所得混合物A进行混合;最后加入豆油进行混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熊脱氧胆酸、牛磺酸为医药原料;所述谷氨酰胺为生化产品;肉毒碱购自北京桑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酵母培养物购自美国达农威深圳公司,先与米糠粕为饲料原料。

[0020] 4)混合均匀后使用饲料制粒机加工成直径1.5mm或2.0mm、或2.5mm不同规格的颗粒,颗粒的直径与长度比保持在1∶2左右;冷却、风干,双层塑料袋封口包装,4℃保存备用。

[0021] 5)将实验材料鱼(草鱼、鲫鱼、团头鲂)养殖在可以控制温度、可增氧的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水温可以保持在24~28℃、溶解氧4~7mg/L,所述养殖系统在使用之前7天进行常规消毒;实验鱼进入养殖系统之前要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
6)饲料投喂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每天按照鱼体体重的2~4%的重量称取强化饲料,分早、中、晚三次进行投喂,投喂量根据实验鱼的摄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在30min内全部摄食完投喂的饲料为准进行饱食投喂;
7)使用上述饲料2周后实验鱼血清检测指标的变化,比较试验前后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均达到实验材料鱼的要求,显示出本发明饲料良好的对鱼体健康、对肠道粘膜和肝胰脏具有良好的强化、修复功能作用,具体数据参加下表:
表1 实验鱼(草鱼)各项指数试验前后的变化
表2 实验鱼(团头鲂)各项指数试验前后的变化
表3 实验鱼(鲫鱼)各项指数试验前后的变化
从附表中可以发现,经过2周的短期饲养后,草鱼、团头鲂、鲫鱼血清的主要生理发生较为显著的改善,尤其是反映肝胰脏功能的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胺转移酶,反映肠道及整体代谢的碱性磷酸酶、反映肾脏功能的肌酐含量等有较为显著性的改善。

同时,血统浓度、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含量也达到正常鱼体生理指标的要求。

[0022] 8)利用强化饲料养殖2周后,分离、原代培养的肠道粘膜细胞、肝脏细胞效果:
⑴原代培养的草鱼肠道粘膜细胞,观察,原代培养20h的草鱼肠道粘膜细胞(×100),得图1;
利用本发明饲料养殖试验草鱼2周后,从草鱼肠道分离出肠道粘膜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具有以下特点:
①不同试验批次的重复性非常好;②粘膜细胞基本没有细菌污染;③细胞经过消化
分离、接种培养后,细胞恢复快,在72h内就可以达到细胞增殖的对数生长时期,连续培养288h依然能正常生长,反映出材料细胞状态良好。

[0023] ⑵原代培养的草鱼肝细胞,观察原代培养192h的草鱼肝细胞(×200),得图2;
利用本发明饲料养殖试验草鱼2周后,从草鱼肝胰脏中分离出肝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24h后部分细胞贴壁,约2-3个细胞开始会片生长,贴壁细胞呈岛状;48h候贴壁细胞明显增多,岛状连接变大;72h细胞生长活力很强,细胞代谢物明显增多; 10d细胞仍在增长,贴壁面积明显增大,大面积细胞会片生长。

[0024] 实施例二:
1)按照质量比,取进口鱼粉15%;豆粕15%;菜籽粕10%;棉籽粕13%;小麦20.73%;米糠10%;米糠粕6%;磷酸二氢钙1.8%;沸石粉1.5%;膨润土2%,豆油3%;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1%;熊脱氧胆酸0.010%;牛磺酸0.010%;谷氨酰胺0.2%;DL肉毒碱0.100%;酵母培养物0.650%。

将所有的饲料原料粉碎到60目以上;
2)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小麦、米糠、磷酸二氢钙、沸石粉、膨润土、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先使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3)熊脱氧胆酸、牛磺酸、谷氨酰胺、肉毒碱、酵母培养物先与米糠粕混合均匀,再与步骤2)所得混合物A进行混合;最后加入豆油进行混合;
4)混合均匀后使用饲料制粒机加工成直径1.5mm或2.0mm、或2.5mm不同规格的颗粒,颗粒的直径与长度比保持在1∶2左右;冷却、风干,双层塑料袋封口包装,4℃保存备用。

[0025] 5)将实验材料鱼(草鱼、鲫鱼、团头鲂)养殖在可以控制温度、可增氧的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水温可以保持在24~28℃、溶解氧4~7mg/L,所述养殖系统在使用之前7天进行常规消毒;实验鱼进入养殖系统之前要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
6)饲料投喂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每天按照鱼体体重的2~4%的重量称取强化饲料,分早、中、晚三次进行投喂,投喂量根据实验鱼的摄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在30min内全部摄食完投喂的饲料为准进行饱食投喂;
7)使用上述饲料2周后实验鱼血清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均达到实验材料鱼的要求,显示出本发明饲料良好的对鱼体健康、对肠道粘膜和肝胰脏具有良好的强化、修复功能作用。

[0026] 实施例三:
1)按照质量比,取进口鱼粉15%;豆粕15%;菜籽粕15%;棉籽粕13%;小麦15.73%;米糠10%;米糠粕6%;磷酸二氢钙1.8%;沸石粉1.5%;膨润土2%,豆油3%;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1%;熊脱氧胆酸0.010%;牛磺酸0.010%;谷氨酰胺0.2%;DL肉毒碱0.100%;酵母培养物0.650%。

将所有的饲料原料粉碎到60目以上;
2)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小麦、米糠、磷酸二氢钙、沸石粉、膨润土、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先使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3)熊脱氧胆酸、牛磺酸、谷氨酰胺、肉毒碱、酵母培养物先与米糠粕混合均匀,再与步骤2)所得混合物A进行混合;最后加入豆油进行混合;
4)混合均匀后使用饲料制粒机加工成直径1.5mm或2.0mm、或2.5mm不同规格的颗粒,颗粒的直径与长度比保持在1∶2左右;冷却、风干,双层塑料袋封口包装,4℃保存备用。

[0027] 5)将实验材料鱼(草鱼、鲫鱼、团头鲂)养殖在可以控制温度、可增氧的室内循环养
殖系统中,水温可以保持在24~28℃、溶解氧4~7mg/L,所述养殖系统在使用之前7天进行常规消毒;实验鱼进入养殖系统之前要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
6)饲料投喂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每天按照鱼体体重的2~4%的重量称取强化饲料,分早、中、晚三次进行投喂,投喂量根据实验鱼的摄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在30min内全部摄食完投喂的饲料为准进行饱食投喂;
7)使用上述饲料2周后实验鱼血清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均达到实验材料鱼的要求,显示出本发明饲料良好的对鱼体健康、对肠道粘膜和肝胰脏具有良好的强化、修复功能作用。

图1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