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 2 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 1 课时公顷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1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
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鸟巢”引入, 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接下来, 教材又从 3 个方面对“公顷”进行了刻画: 一是正方形表征, 通过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来表征“1 公顷”, 体现了面积单位研究方式的延续性。

二是根据边长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得到“ 1公顷=10000平方米” , 从而使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之间建立起联系; 三是通过呈现400 米跑道围成部分的面积大约是 1 公顷,使学生建立起“1 公顷”的直观表象。

三种方式, 既有数理层面的联结, 又有直观形象的支撑。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建立 1 公顷的表象。

知道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提高应用意识。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会进行公顷与平方米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 1 公顷的表象。

教法与学法
1.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2.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新旧知识迁移, 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和发现新知识、新经验,充分发挥作用, 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并在自己获取的成果中享受成果、消化成果、渗透成果。

承前启后链
复习: 回顾平方米、平学习: 了解面积单位公延学: 了解面积单
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顷,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位平方千米, 会进
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换算。

如,1 公顷=10000 行简单的单位换
的进率。

如,1 平方米平方米。

算。

如,1 平方千米
=100 平方分米。

=1000000 平方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导入课题
图文启思法: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首都北京著明的旅游景

的图片, 读一读文字。

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天坛公园”“故宫”“天安门广场”等
图片及介绍文字, 问: 关于它们面积的描述,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会发现它们的面积单
位是没有见过的“公顷” , 老师揭题: 公顷是我们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
单位。

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公顷。

(板书课题)
【品析: 简单的回忆学过的面积单位之后, 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旅游景点为背景, 分别
呈现它们的面积, 这些面积都是以公顷为单位的。

这样安排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学习热
情、引起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师生互动引入: 好朋友见面时要握手。

谁想和老师成为好朋
(握手), 刚才我们友
接触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1 平方分米)
同学们, 我们前面学习过哪些面积单位?(生答: 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
米。

)那你能合理选用面积单位, 举例说说我们身边一些物体的面积吗?例如: 橡皮
的面积是11(平方厘米), 课桌桌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 黑板的面积是 4. 2(平方米) , 一间教室的面积是50(平方米), 学校占地面积2840(平方米), 公
园占地面积16()。

最后一题学生自己说不出来,老师揭示课题: 看起来我们掌握
的这些面积单位都不能描述它的面积, 像这个测量和计算比较大的土地面积要用“公
顷”作单位(板书),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公顷” (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品析: 导入新课时, 先让学生复习学过的面积单位之后再让学生填写公园占地面积, 造成学生认知冲突, 引出新的面积单位——公顷,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以最大的热
情投入到学习新知中。


、师生合作, 探究新知
◎认识公顷
1. 唤起经验,认识公顷。

(1) 认识 1 公顷。

引导回忆: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 1 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
盖那么大;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 1 平方分米, 大约有手掌那么大; 边长 1 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 1 平方米, 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

)
老师: 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 1 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出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 探索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提问:你能想象 1 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表达, 注意引导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建立联系, 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
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得出结
论“ 1 公顷= 10000平方米” , 掌握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

(板书:1 公顷=10000平方米。

)
【品析: 设计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意识, 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建构“ 1平方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
“1 公顷”这一面积单位, 最终帮助学生不但在数理层面上将“公顷”与“平方米”取得联系, 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 1公顷”的表象。


2. 实践活动, 形成表象。

(1) 教材34 页“做一做”。

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可以亲自感受一下 1 公顷的大小。

带领学生到操场围一围: 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 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 )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想象1公顷有多大。

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 里面有100个100,所以100个面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就是 1 公顷。

(2) 算一算。

1间教室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 ) 间这样的教室面积是1公顷。

品析: “公顷”这一面积单位较大,不容易直接感知。

因此通过组织观察、实地测量、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 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建立 1 公顷的表象。


三、反馈质疑, 学有所得
质疑: 什么时候适合用公顷作单位?
1 公顷确实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用它来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比平方米简便。

【品析:认识的目的是应用,当认识了公顷,形成单位表象后,就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用,用的好处是什么。


四、课末小结, 融会贯通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公顷。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五、教海拾遗, 反思提升
本课从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常用面积单位入手, 随后出示一段需要用面积单位描述现实生活的情境,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面积单位是有用的, 是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让学生觉得有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

生活实际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选取几个景点的面积作为教学素材, 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

因为熟悉,所以学生感到亲切也比较感兴趣, 注意力也就会更加集中。

在建立1公顷的表象时,也选择学生所熟悉的学校作为1公顷的模型,而且课前带学生在校园里走了一圈, 并且借助课件将这个场地拍摄下来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看过以后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再想象一下,这样1公顷的表象就不再脱离实际也不再显得苍白了。

接下来让学生推算一下 1 公顷大约有多少个这样的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

通过观察、想象、推算、交流等活动,学生既能体会到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 又能具体感知 1 公顷的实际大小, 从而建立 1 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公顷的认识
边长是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公顷。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测量和计算比较大的土地面积, 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第 2 课时平方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 页的例 2 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教材直接指出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 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以边长1000 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 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
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进而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推算、体会 1 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建立 1 平方千米的表象。

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平方千米的认识, 发展空间观念, 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知 1 平方千米的大小, 应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 1 平方千米的表象。

教法与学法
1. 本节课教学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师生交谈、课堂讨论交流等手段, 通过组织学生感悟、探究, 让学生掌握知识。

2. 学生在本课学习中, 将采用尝试法以及知识迁移法,使已有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 使学生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知识结构。

承前启后链
复习: 回顾公顷等面学习: 了解面积单位平延学: 了解土地面
积单位及其之间的方千米, 会进行简单的积单位的应用, 会
进率。

如:1 公顷= 单位换算。

如:1 平方千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10000平方米。

米=1000000平方米。

算。

如: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导入课题
猜谜导入法: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谜语, 看看谁能猜出来
高山不见一寸土, 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地
图)
师出示中国地图,问:看到地图,你知道什么,想说点什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关于我国国土面积的知识。

(课件出示)国土面积(含领海面积)约为1430万平方千米,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教师:平方千米也是一个土地面积单位, 是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 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一般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品析: 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在具体的情境中,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什么是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有多大?从而产生了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


信息刺激法
1. 信息播报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量土地的面积单位: 公顷。

1 公顷有多大?(10000 平方米)
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生: 平方千米)
(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平方千米”的信息。

教师课件展示: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为2800平方千米; 北京市总面积约为16810平方千米。

2. 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的信息播报,我们发现在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 经常用到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

那么 1 平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它与我们学过的平方米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板书:认识平方千米)【品析: 利用师生共同收集的土地面积资料, 使学生感受“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谈话导入法:
老师:小明昨天写了一篇作文可把我乐坏了, 今天我给大家读一读: 今天早晨我起床很快,1 小时穿好衣服,3 秒钟刷完牙,10 秒钟吃完早点, 然后骑自行车走了2厘米来到学校。

我们班在二楼,有60公顷那么大,接着我看到我们班的李希同学180米的大高个,吓了我一跳⋯⋯
读到这儿,同学们已经笑得不行了。

教师: “你们为什么会笑呢?”
学生会说出作文里的单位都用错了。

老师: “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物体使用的单位不一样, 你们觉得要表示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有多大用什么单位合适呢?”学生猜测。

引入: 其实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那就是平方千米,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平方千米。

(板书课题: 认识平方千米)
【品析: 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动的性格特征, 谈话导入了一段作文示例, 唤醒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中是生活中常见的
知识的错误运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 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产
生疑问,再导入新课。

二、师生合作, 探究新知◎认识平方千米
1. 认识“平方千米”。

思考: 1 平方千米有多大?可能是边长多少的正方形?根据以前我们认识面积单位时的

验想一想。

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引导思考: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 1 千米的正方形土地, 它的面积就应该是 1 平方千米。

板书: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拓展:1 千米也叫1公里,所以 1 平方千米也叫 1 平方公里。

小组讨论,探究:1 千米=1000米,那么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1平方千米的土地又是多少公顷?你能推算出来吗? 小组尝试推导, 全班交流想法。

2. 感受1平方千米。

刚才我们认识了 1 平方千米这个很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现在, 请同学们算一算,1 平方千米大约等于多少个我们教室的面积?大家先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开始计算并汇报结果。

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 感受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你还能具体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吗?
学生举例,教师利用身边的地方引导学生认识 1 平方千米。

【品析: 本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对公顷的认识,再次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合理猜想的过程中, 主动建构 1 平方千米的表象。

推算、想象的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

以形助数,有助于学生在沟通“平方千米” “平方米”“公顷”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同时, 丰富对“平方千米”的感知。


三、反馈质疑, 学有所得
质疑: 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引导学生小结:把用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用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 可以用原来的数乘100, 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品析: 在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后, 质疑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怎样进行单位换算,让学生掌握它们的进率, 同时和一些运算规律结合起来, 拓展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把新知和旧知紧密的联系起来, 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打好基
础。


四、课末小结, 融会贯通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千米。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1000000平方米
五、教海拾遗, 反思提升
本节课不是简单机械的练习,而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巧妙地设问。

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创新、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努力使课改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就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 更加有信心学好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贴近现实生活。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掌握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真正体现出学习数学的价值。

板书设计
平方千米的认识
边长是1千米(1000 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
=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平方千米,也叫平方公里,符号为km2。

1平方千米比 2 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第34~37 页。

知识梳理
1. 公顷的认识
边长是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 1 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 公顷
2. 平方千米的认识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 1 平方千米。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1000000 平方米平方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面积单位, 一般用于很大的面积。

复习目标:
1. 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复习重难点:
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复习方法
1. 查漏补缺。

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复习, 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2.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复习过程一、情境创设, 导入复习
谈话: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顷与平方千米, 你能说一说什么是 1 公顷吗?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1公顷是10000平方米。

)老师再考一考同学们, 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
提问学生:哪位同学说一说 1 平方千米有多大?
预设学生回答: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是1000000平方米。

过渡:同学们, 前面我们学习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有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复习课。

(板书课题: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品析:呈现国土面积,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揭示问题与课题。

】二、回顾整理, 建构网络
提问: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异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它们的意义不同,1 公顷表示的是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千米表示的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这两个单位的表示符号不同。

教师点拨:为了更好地比较和记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选择用统计表来整理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来整理知识,便于比较、理解和记忆公顷与平方千米。

)、复习重点, 强化提高
单位相同点不同点联系
测量和计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

公顷
土地面积常 1 公顷1平方千米=100 公

用的面积单边长1000 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
平方千米
位是 1 平方千米
提问:1 .同学们,面积单位除了公顷和平方千米外,还有哪些?
2. 新学的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与以前学过的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
(以前学过的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现在新学的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


3.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吗?
( 只有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 其他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
四、自主检测, 完善提高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1) 公园的占地面积是12. 5()。

(2) 城市的面积是1800(
)
(3) 小明家的面积大约是88()。

(4) 一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

(5) 一块地砖的面积大约是64()。

【参考答案】(1) 公顷(2) 平方千米
(3) 平方米(4) 平方厘米(5) 平方分米
【品析:通过填写各种面积单位,加深体会1平方千米、1公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体会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找出题目中用错的面积单位并改正。

希望小学环境优美,占地面积 3. 2平方千米;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48公顷;黑板的
面积大约是 3 平方分米; 课桌的面积是20 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
3. 2平方千米改为3. 2公顷;48公顷改为48平方米;3平方分米改为3平方米;20平方厘米改为20 平方分米。

【品析:结合身边熟悉的校园环境,纠错改正,加深体会1平方千米、1公顷、1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的大小。


3. 单位换算。

8公顷=( )平方米50000平方米=( ) 公顷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两道题, 能否找到单位的转化规律呢?
【参考答案】80000 5 规律略
【品析: 理解单位之间的进率,其实就是知识的迁移。


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于本单元的知识,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品析: 回顾总结, 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