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三下语文4 昆虫备忘录 名师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昆虫备忘录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昆虫备忘录》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汪曾祺。

文中描写了有复眼的蜻蜓、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昆虫里的霸王——独角仙和蚂蚱四种昆虫,本课和以往学习的课文不同,在一个大题目下有四个小篇章,每个小标题旁边画有相对应的小昆虫,图文结合,能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昆虫的外形特点。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昆虫的探究欲望。

关注语言:本课的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

在知道了蜻蜓有复眼之后,结尾作者特别孩子气的说“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这些语言正是符合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

“独角仙”的开头非常有意思,谁能料到,名字中带“仙”的昆虫里的霸王,“呜——扑!”这个恰到好处的拟声词的助力,让人不禁心里嘀咕:这“独角仙”是有多笨啊!语言非常有趣!
关注复眼: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昆虫的复眼是由千万个小眼组成的,复眼具有突出影像的边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

人们仿效苍蝇复眼结构制成了用于科研的“蝇眼照相机”,它还可以拍摄电影的特技画面,使电影产生神奇的效果。

关注拓展:
◇含有昆虫的成语:
飞蛾扑火蜻蜓点水囊萤映雪作茧自缚金蝉脱壳螳臂当车
蚕食鲸吞招蜂引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描写昆虫的句子:
我家门前的槐树下有窝小蚂蚁,它们穿着“黑衣服”,头顶长着两个灵敏的触角,一对眼睛又黑又亮,身子像我们书中的大冒号。

蚕开始吐丝了,它们一个个昂着头,挺着胸,慢慢悠悠地晃来晃去,吐啊,吐啊,没完没了,好像蚕肚子里有团丝线,永远抽不完扯不断,没几天,就吐了厚厚的一层。

这只蟋蟀全身呈黑褐色,一对不会转动的黑油油的眼睛镶嵌在触角下方,背部有两片薄膜般褐色的翅膀,两条尾巴硬硬的,像两根钢针。

【教学目标】
1.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蚂”。

2.默读课文,能说出每种昆虫的特点。

3.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交流,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昆虫资料,教师准备教学片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你搜集到了哪些昆虫的资料呢?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一: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左右的发酵,回到我们家中的产房——蜂巢中吐出,然后变交给内勤蜂酿制,反复吞吐加入转化蔗糖的活性酶。

就变成了甘甜可口的蜂蜜。

蜜蜂腹部末端的毒针连接着毒腺和内脏器官,当蜜蜂的毒针蜇入人体的皮肤后,毒针连同一部分内脏也一起被拉了出来,这样蜜蜂就会死去。

所以,蜜蜂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蜇人的。

预设二:蝉又名知了,蝉的一生分为卵、幼蛹、蛹、蝉四个阶段。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里若干年,共蜕皮五次,以刺吸植物根部的汁液为生。

幼虫在土里生活将要羽化时,在黄昏及夜间钻出地面,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变成蝉。

幼虫开始羽化到称为蝉,最长的寿命只有60-70天。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让我们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

你们看得都惊呆了,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自由发言。

3.揭示课题:刚才我们一起去了解奇妙的昆虫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昆虫备忘录》去看看,作家汪曾祺笔下的昆虫是什么样的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 昆虫备忘录
师:大家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备忘录是什么?
师适时点拨:(内容见课件)
5.介绍作者汪曾祺
出示课件1.2.3.4:
(设计意图:课前发动学生查阅有关昆虫的资料,课上与同学分享交流,既增长他们的课外科学知识,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一遍。

出示课件5:
2.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字词识记得如何呢?来吧,牛刀小试一下。

(1)我会认
①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读两遍,再指名读。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呢?
字理识字“瞎”。

(内容见课件)
②汇报交流,学生自主识记以下重点字:
预设:膜:用手是摸,与月有关是膜。

预设:绸:绸缎与丝织品有关。

预设:益:上头是两点。

预设:录:“绿”去偏旁变成“录”。

预设:距:右边是“巨”。

③辨字形:从字形上进行区分,比较记忆。

(如:拒一距稠一绸摸一膜班一斑)组词语:开火车组一组。

出示课件6.7.8.9:
(2)解词语:理解“款款、严丝合缝”的词义。

出示课件10.11
(3)学习多音字“蚂”。

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抓住字形特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有目的地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三、整体感知,了解昆虫的秘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份备忘录中记录了哪些昆虫?记录了昆虫的哪些秘密呢?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书上圈画出相关语句。

出示课件13:
2.学习“复眼”部分。

(1)这部分小标题叫“复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是什么意思。

相机板书(复眼)预设: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2)那复眼怎么看东西呢?
预设:(内容见课件)
教师补充: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吧!
出示课件14.15: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对昆虫有什么作用。

预设:(内容见课件)相机板书(视觉灵敏)
(4)文中提到了哪些昆虫有复眼?
预设:(内容见课件)相机板书(蜻蜓苍蝇)
出示课件16: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有复眼?
老师补充。

出示课件17:
教师小结:根据学习《复眼》的内容,填一填下面的表格。

出示课件18: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花大姐”“独角仙”“蚂蚱”三部分。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可以从昆虫的名字、样子、颜色和习性这些方面来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

填一填
出示课件19:
(1)学生汇报“花大姐”时,相机板书(瓢虫漂亮益虫害虫)
教师引导:你知道还有哪些昆虫是益虫?为什么称他们为益虫?
预设一:蜜蜂、螳螂、蚯蚓、蜻蜓。

预设二:因为它们对人类有利,捕食田间的害虫。

(2)学生汇报“独角仙”时,相机板书(独角仙体型大头部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力气大)
(3)学生汇报“蚂蚱”时,相机板书(蚂蚱尖头绿蚂蚱飞起来咯咯作响膜翅土蚂蚱吐褐色口水)
教师小结:视觉灵敏的蜻蜓,漂亮的花大姐,霸道的独角仙,各种各样的蚂蚱……一只
只普普通通的小动物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那么生动有趣。

学会细致地观察,你也会让那些普通的事物变得吸引人!
四、合作交流,品读语言
1.再读课文,围绕“你觉得哪种昆虫写得最好玩?”展开交流。

出示课件20: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集体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有趣。

预设一:我觉得蜻蜓的复眼很有趣。

(1)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教师引导:关注拟声词“噌——”,边读边表演,体会昆虫的样子。

预设:从“噌——”的声音中感受到有复眼的昆虫视觉真的很灵敏。

句子二: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教师点拨: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出示课件21:
预设二:我喜欢瓢虫。

因为它很漂亮,也是益虫。

(1)学生朗读找到的描写瓢虫的句子:
句子一: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教师引导:其中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
预设:“款款”把小瓢虫优雅降落的形象跃然纸上。

句子二: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教师引导: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预设:“朱红”写出了瓢虫翅膀的颜色很漂亮。

教师点拨:“瓷漆”也写出了它翅膀的质感,很有画面感。

出示课件22:
预设三:我喜欢独角仙,因为它是昆虫里的霸王,力气也大。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出示课件23:
教师引导:你觉得独角仙哪里有趣?
预设:“呜——扑!”拟声词,两个字一个是独角仙的叫声,一个是它落在地上的声音。

独角仙的出场非常的笨拙,引人发笑。

预设四:我喜欢蚂蚱。

因为我也捉过蚂蚱玩,很有趣。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出示课件24:
教师引导: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
预设:“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中“一泡”写出土蚂蚱的口水非常恶心。

让人非常讨厌。

教师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发现。

以后我们在公园的草地上发现这些小昆虫的时候,千万不要惊动它们,我们就在一边静静地观察,这些昆虫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善待他们。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逐步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对昆虫的喜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五、拓展延伸,读写训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师引导:出示昆虫备忘录的范例,让学生观看、学习。

(可以做成一份表格,介绍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作用;也可以选择一张图片,在旁边配备文字说明。


出示课件25:
六、课后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一份昆虫备忘录。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了解更多昆虫的秘密。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昆虫备忘录 复眼 视觉灵敏 蜻蜓 苍蝇 瓢虫 漂亮 益虫 害虫 独角仙 体型大 头部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力气大)
蚂蚱 尖头绿蚂蚱 飞起来咯咯作响 膜翅 土蚂蚱 吐褐色口水
《昆虫备忘录》这篇文章详细、生动地描绘几种昆虫的特点:蜻蜓、瓢虫、花大姐等等。

作者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

将这些昆虫的知识通过儿童化的语言介绍给大家,阅读它,读者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就像步入了童话世界,能充分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把握昆虫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进而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1.新课的导入:教学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在上课时将自己查到的有关昆虫的资料在课上告诉其他同学,既增长他们课外科学知识,又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老师播放视频《奇妙的昆虫世界》,用最直观地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激发学生探求昆虫奥秘的兴趣。

2.典型环节的设计:教学中以自学探究为基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复眼”时,学生对于什么是复眼,复眼的作用能够通过阅读文本获得,但是有复眼的昆虫到底是怎么看物体的,学生存在疑惑。

教师补充有复眼的昆虫的看物体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复眼的强大作用,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采用填写表格的方式,使学生对于这四种昆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 问题情境的设计:文章语言生动有趣。

学生围绕“你觉得哪种昆虫写得最好玩?”展开交流。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老师在一旁以问题引领的方式让他们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

如在教学“独角仙”中,通过“你觉得它哪里有趣”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

让学生在感知作品语言美的基础上,有自己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在户外活动中很少关注这些小生灵,教师及时教育要爱护它们,学会细致地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教师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发现。

以后我们在公园的草地上发现这些小昆虫的时候,千万不要惊动它们,我们就在一边静静地观察,这些昆虫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善待他们。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逐步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对昆虫的喜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五、拓展延伸,读写训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师引导:出示昆虫备忘录的范例,让学生观看、学习。

(可以做成一份表格,介绍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作用;也可以选择一张图片,在旁边配备文字说明。


出示课件25:
六、课后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一份昆虫备忘录。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了解更多昆虫的秘密。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昆虫备忘录 复眼 视觉灵敏 蜻蜓 苍蝇 瓢虫 漂亮 益虫 害虫 独角仙 体型大 头部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力气大)
蚂蚱 尖头绿蚂蚱 飞起来咯咯作响 膜翅 土蚂蚱 吐褐色口水
《昆虫备忘录》这篇文章详细、生动地描绘几种昆虫的特点:蜻蜓、瓢虫、花大姐等等。

作者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

将这些昆虫的知识通过儿童化的语言介绍给大家,阅读它,读者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就像步入了童话世界,能充分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把握昆虫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进而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1.新课的导入:教学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在上课时将自己查到的有关昆虫的资料在课上告诉其他同学,既增长他们课外科学知识,又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老师播放视频《奇妙的昆虫世界》,用最直观地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激发学生探求昆虫奥秘的兴趣。

2.典型环节的设计:教学中以自学探究为基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复眼”时,学生对于什么是复眼,复眼的作用能够通过阅读文本获得,但是有复眼的昆虫到底是怎么看物体的,学生存在疑惑。

教师补充有复眼的昆虫的看物体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复眼的强大作用,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采用填写表格的方式,使学生对于这四种昆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 问题情境的设计:文章语言生动有趣。

学生围绕“你觉得哪种昆虫写得最好玩?”展开交流。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老师在一旁以问题引领的方式让他们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

如在教学“独角仙”中,通过“你觉得它哪里有趣”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

让学生在感知作品语言美的基础上,有自己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在户外活动中很少关注这些小生灵,教师及时教育要爱护它们,学会细致地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