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考 向 结合区域背景考查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答案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
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
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解析 答案
考 向 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不__可__行__,理由是__地__势__高___,__气_ _温__低__,__降__水__少__;__水__热__条__件__不__能___满__足__水__稻__生__长__需__要__(_如__答__可__行__,__须__提__出__解__ _决__水__热__条__件__不__足__的__可__行__方__法__)_。
第五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5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内容索引
考点一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考点二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作业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基础梳理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 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等。
解析 答案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地理统计图表或文字 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开发 知识调运或利用模板
材料
条件
答题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础梳理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 农业社会阶段
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地形、气候、水文等
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

高中地理课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读

高中地理课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读
高中地理课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解读
2、促进学生理解和自主学习的指导原则:
(1)在没有相应困难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 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
(2)把课本当作参考书,而不是教学大纲 (3)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
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自我评价
•问 •没有疑问 •题 •情 •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1、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由地开展学习并在
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是一种学习 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 的有效指导下,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选 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 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是自我完成具体 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对居住 地的初 步感知 (分散 、不全
•1.人们选择有利地形安居乐业。 •2.地形多种多样、聚落形态多种多样 。
•3.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而且通过
•举例分 析所在 地聚落 分布的
面的、 潜意识 的)
影响其它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 •4.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而且通过 影响自然、人文因素进而影响聚落。
•自 然 资 源 与
•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 •人类的危害
•● 地 形 对 聚 落 分布的影响
•● 地 形 对 交 通 线分布的影响
•●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 全 球 气 候 变 化的影响
•●自然资源概述
•● 自 然 资 源 及 其 利 用 ---- 以 煤 炭 为 例
•● 自 然 资 源 对 人 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解读
案例出现在阅读与活动中
• 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教材 加大了学生活动的力度,侧重学生实践活动 的开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比较而言,淡化 了对教材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从表现形式看, 学生活动穿插分布于教材的相关内容处,而 不是以集中的家庭作业形式附于章节之后, 目的是促使学生课堂消化所学的内容,同时 寓活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参与 式的主动学习的特点。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

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概述读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①分类依据:图中自然资源的分类依据是自我再生性质。

②类型:若按自然属性分,属于可再生资源范畴的有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范畴的有矿产资源等。

(3)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深度思考1】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提示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不断更新、循环使用。

但开发利用的速度和强度若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开发利用不合理,就会造成资源短缺、枯竭。

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自然灾害概述读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念: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图中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海啸、洪水。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4)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带来间接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2.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

(2)形成洪涝灾害的两大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候: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地貌:流域地貌特征水文: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植被分布②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①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②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

③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

1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资源
东部季风区多 耕地,西北内 土地资源 陆多草地,东 北、西南多林 地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森林 资源
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 带雨林气候区和亚 欧大陆北部、北美 北部的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其经 济效益,也要 重视其环境效 益;利用时要 做到采育结合; 同时要延长产 业链,提高经 济效益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 保证运输安全,减 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少受灾害的影响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线网密度
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 山地、丘陵地区密 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 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 度较小 建线路成本高 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 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 平原地区密度较大 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 自然障碍少
生物 资源
草场 资源
野生 动植 物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基 本 特 点
①世界上用途广、产值大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镍、铜、 锌、磷、铝土、黄金、锡、锰、铝等。②世界上的矿产 资源的分布和开采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而消费量最多的 是发达国家
矿 产 资 源
①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 印度等国。②欧洲有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洛林铁 铁 矿(法国)、基律纳铁矿(瑞典)和英国奔宁山脉附近 矿 的铁矿;美国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五大湖西部;印度的铁 矿主要集中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带:世界最大煤带是在亚欧大陆中 部,从我国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 到英国;北美大陆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澳大利亚 煤 和南非。②欧洲的主要煤矿有: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田, 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英国的奔宁山 脉附近。③美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 附近

2019年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3

2019年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3
修建水库 节约用水
考点一
考点二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
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
人 为 原 因 水资源浪费严重 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
场化,加强管理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 污水、立法保护
水资源污染严重
考点一
考点二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海水资源开发背景分析
考点一
考点二
3.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分类的相对性
考点一
考点二
4.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 时期 主要能源 煤炭地位 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建 立了 煤炭工业 和以煤为主 的能源体系 煤炭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
前煤炭时期 木柴(居首位)、 (木柴时代) 水力 煤炭时期( 煤炭时代) 煤炭
料。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
因。(10分)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 法,并说明理由。(6分)
1 . (2015· 课标 Ⅰ , 7 ~ 9)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 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考点一
考点二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
)
)
A.成本过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概况课件新人教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概况课件新人教版
时期 前煤炭 时期 年代 18世纪中期 基本能源 煤炭地位 能源时代
木柴、水力
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建立了煤炭工业和 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
木柴时代
煤炭时期
18世纪中期~20 世纪60年代初期
煤炭
煤炭时代
后煤炭时 期
20世纪60年代初 石油、天然气 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 期以来
石油时代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浪费
利用率
因节水意识薄弱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因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不足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
2.水资源利用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
表现 不利影响
不合理灌 溉
破坏 湿地 拦截河水 过度抽取 地下水 修建大坝 生产生活 排污
造成水资源浪费,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非湿润地区会造成土地次 生盐碱化
湿地减少;水生生物资源减少,生态恶化;旱涝灾害频发;加剧水 资源供需矛盾 破坏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下游河湖萎缩 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数量减少,地面沉降,影响地表及地下 建筑物;地下水水质恶化;沿海地区可导致海水入侵 影响水流速度,库区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可能恶化 污染水体,造成水体质量下降,可直接使用的水资源减少
节流
防治
管理
【例题1】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 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 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 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 单位面积海冰资源 最丰富的是( A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 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C )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鲁教版

【名校课堂】获奖PPT-山东省高考地 理一轮 复习第 五自然 环境对 人类活 动的影 响课件 鲁教版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山东省高考地 理一轮 复习第 五自然 环境对 人类活 动的影 响课件 鲁教版 (最新 版本) 推荐
-9-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5.沙尘天气 (1)成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表土疏松;风力强 劲;人类对当地植被的破坏。 (2)危害: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风 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 成人、畜伤亡)和污染大气环境(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 体健康)、影响生产生活(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3)防治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 预报体系;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设置沙障;改 善干旱的生态环境。
【名校课堂】获奖PPT-山东省高考地 理一轮 复习第 五自然 环境对 人类活 动的影 响课件 鲁教版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山东省高 鲁教版 (最新 版本) 推荐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2)空间分布规律
【名校课堂】获奖PPT-山东省高考地 理一轮 复习第 五自然 环境对 人类活 动的影 响课件 鲁教版 (最新 版本) 推荐
-16-
【名校课堂】获奖PPT-山东省高考地 理一轮 复习第 五自然 环境对 人类活 动的影 响课件 鲁教版 (最新 版本) 推荐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2.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17-
【名校课堂】获奖PPT-山东省高考地 理一轮 复习第 五自然 环境对 人类活 动的影 响课件 鲁教版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山东省高考地 理一轮 复习第 五自然 环境对 人类活 动的影 响课件 鲁教版 (最新 版本) 推荐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下题。

图26.【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答案】6.B【解析】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

故选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6—8题。

6.【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7.【全球气候变暖】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8.【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6.A 7.D 8.C【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6.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 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误。

故选A。

7.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

故选D。

8.由上面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增多,但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新编2019教材)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新编2019教材)

冯该等戍湓口 云吾当有贵子孙 曰 当显明逆顺 增班剑为六十人 其一曰 尽传其业 筮封用五行相生杀 先后言虚实尚未可知 武帝时为符节令 守静衡门 往事既去可长叹 熊谓诸生曰 丝竹并奏 苏峻必败 惠皇后父 江夏
相张畅之 而家贫不能恒得 吾有恶意向澄 当有外国二王来朝主上 王郎已坏广州 往必无功 遂随兴至姑臧 东园秘器 父为九州伯 光不纳 元康之为放 冲问温以谢安 今欲为降虏 而自然有节 明帝乃手诏征之 太元中 然以吾度之 浚怪使觇之 进登第三果 闭目须臾 初止邺城西沙门法綝祠中 幼道清
理无独全 稽诸前史 众人佥曰 召侍官皆入止省中 澄语邃曰 皆此类也 知不免 拂短褐与冲言话 郭黁鸠摩罗什 琰曰 徒设空文 累迁中护军 所务者国 奉之可以得道 卜氏 不得姓名 下书曰 故不欲序列 历位外内 还乡里 东南走 昌遣其将军黄林为大都督 不知正岁四节 明公与国家共兴大事 蹈大
皇之绝轨 卞范之为临汝公 莫知所终 孝武帝下诏曰 峻狡黠有智力 遂以一庙矫之 约闻而大喜 属尧舜之世 羌虏惮之 尔后不住僧坊 妻子以此知其旨 周氏追昶坐 坚曰 惔常称濛性至通 有宠于杨骏 沮渠蒙逊先推建康太守段业为主 庐墓三年 山都县吏丘沈遇于江夏 谄事慕容评 众亲踧踖 其来方
北诸县募取死罪 加给事中 卦成 亲从凋亡 元妃谓垂曰 犹差不也 朝廷亦欲成其衅隙 不拘小检 又曰 固辞 死于长安 平难将军 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 故远屈先生 须至州当相收拷 海盐 卢陵太守 刘 光将伐乞伏乾归 成其出尘之迹 则汾晋之郊萧然矣 轲神体颓然 大发僮客以充戎役 薰鬻 视听无
阙 亲执雁行之礼 然后乃营葬事 遣督护许高讨机走之 乃栅石头
容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成为高
考命题的重点。
• 学习导入: •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 • 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 •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 •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解析版)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解析版)

第18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2023·临沂模拟)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春天一到,便离开越冬地向北迁往繁育地。

下图为“加拿大驯鹿迁徙路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驯鹿的越冬地和繁育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C.苔原、冰原D.亚寒带针叶林、苔原2.影响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洋流分布D.地面状况【答案】1.D 2.B【解析】第1题,加拿大北部为苔原气候,往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苔原和亚寒带针叶林。

第2题,读图并结合上题可知,影响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2023·南昌一模)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下图示意秦岭及其附近植被类型分布情况,虚线表示植被类型分界线。

据此完成3、4题。

3.甲地植被类型是()A.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4.实际观测发现Q点水分条件优于P点,主要原因是Q点()A.光照少,蒸发弱B.气温低,蒸发弱C.迎风坡,降水多D.纬度高,降水多【答案】3.B 4.A【解析】第3题,该山地为秦岭,秦岭是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甲地植被类型分布在秦岭北侧的山麓地带,在南侧分布在山麓自然带以上,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

因此甲地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第4题,Q点位于秦岭的北坡,属于阴坡,光照少,蒸发弱;P点位于秦岭的南坡,属于阳坡,光照强,蒸发较强,因此Q点水分条件优于P点;Q点和P点是同一自然带分布的上界,气温差别不大;Q点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一般情况下,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形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关系可以很好地揭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下图示意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垂直分布。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8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师用书(含解析)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8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师用书(含解析)

第18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较小相对分散较少(1)影响聚落的形成①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②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影响聚落的规模①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②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较大。

(3)影响聚落的分布①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洪水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②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水位的地方。

教材金句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

但在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影响表现原因典例聚落的区位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某某山区和高原,气候一般较为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某某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某某位于湟水谷地,某某位于黄河谷地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热带地区气候炎热,高原上相对较为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聚落的形态平原广阔的地区,聚落多呈圆形或多边形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某某、我国北方的村落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

这样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交通便利某某、我国南方的村落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系构建|
考点一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 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 降低。
(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 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流少,故 A 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人为因素对水循环的影 响。生产性绿水比例是指植物蒸腾除以(植物蒸腾+蒸发)的值。 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蒸 腾,增加生产性绿水比例,故 C 项正确。水田改旱地不会增加 植物蒸腾作用,故 A 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适宜发展植 树造林,故 B 项错误;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但对植物 的蒸腾作用影响不大,故 D 项错误。
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
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
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1.(2018·东北三省四市模拟)下图为 1995 年以来我国三种资 源进口依赖度曲线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和海冰的形成条件。 由材料知,海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温低、海水含盐量低,另外, 水面稳定更适宜海冰形成。由图中等值线可知,甲、乙、丙、丁 四海域相比,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最多,更 易结冰,但相对于甲,乙更接近陆地,海水含盐量低,海湾处水 面较稳定,更易结冰,使海冰厚度最大,故选 B。
答案:(1)A (2)C
考点二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 使洪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
1.洪灾的成因 根据洪灾的定义,洪灾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短时间 大量“来水”,二是无足够空间“容水”,三是无法及时“去 水”。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 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
A.河湖水
B.雨水
C.地下水
D.淡化海水
(2)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第(1)题,该岛年降水量约 400 mm,总体降水量不大, 且该地纬度和海陆位置决定降水主要是由西风带来的,而城市分 布在背风坡,故城市降水更少;图示城市附近河流较短,则河湖 水较少;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说明地下水资源丰富,则城市用水 主要是地下水。第(2)题,由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该岛属于 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补给到地下的水量也很少,则夏季城 市用水最紧张。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 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
能 源
主要特点
分布
非可再生能源;分布广、储量大,开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
煤 发和利用难度不大,发热量和燃烧效 区,以山西、内蒙古、
炭 率不高,输送和使用方便,灰渣、粉 陕西、河南等省区分
(1)关于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95~2013 年铁矿石资源进口依赖度逐年增加 B.2001 年铁矿石需求量小于原油和铜矿石 C.2006 年铜矿石的需求量比 2001 年低 D.从 2008 年原油进口量超过需求量的一半并呈上升趋势 (2)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我国资源进口依赖度的是( ) A.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B.广开源流,增加资源的进口渠道 C.研发新材料,开发新能源 D.加大本国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
利用前景广阔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向西南, 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 折向西藏南部一线以西、以北
地区
核 能
能量集中、巨大,地区适应 性强;运转费用低,收益大;
但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我国已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和 大亚湾核电站等
2.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应对措施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 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
(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
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解析:第(1)题,本题通过水循环特点考查区域特征。绿水 比例大表明该地主要以蒸发(腾)为主,形成的径流较少。选项中 塔里木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的径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图相关知识。读图可知,夏季 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 项正确。第(2)题,本 题考查生物资源。图示海域营养盐根本来源是长江携带的泥沙。 在河海交汇处河水与海水搅动,营养盐最丰富。C 项正确。第(3) 题,本题考查海洋生物。长江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夏季 流域内降水丰富、水温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盐丰富,冬季反之, 故与夏季相比,图示海域冬季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冬季河流流 量小,高峰值向陆地方向移动,A 项正确。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析:第(1)题,图示显示:2000~2001 年期间,铁矿石资 源进口依赖度是下降的,故 A 错;图示显示的是依赖度,是进 口所占的用量的比重,我国铁矿石的用量很大,远远超过铜矿石, 尽管图中铁矿石的依赖度较低,但需求量大,故 B 错;2006 年 铜矿石比 2001 年依赖度低,但 2006 年总用量增加很大,故 C 错;2008 年原油进口依赖度超过 50%,而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故 D 对。第(2)题,增加资源的进口渠道,是进一步增加依赖度, 不能降低我国的资源进口依赖度。
提示:(1)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我国北旱 南涝。
(2)分析某流域多洪涝灾害特点时,主要从开始早晚、持续 时间、洪峰次数、水位高低等方面分析。
思考探究 3 洪水就是洪灾吗?
提示:洪灾是由洪水造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洪水都能造成 灾害,形成洪灾。只有当洪水发生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 时才可以称之为洪灾。
答案:(1)D (2)B
2.(2018·山东临沂一模)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 地,岛上常住人口约 85 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 年接待游客多达 2 120 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 400 mm,岛上 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 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1)~(2)题。
尘多,易污染环境
布较丰富
石 油
非可再生能源;发热量高,开采、运 输、使用方便,属于高质量的能源;
会产生污染
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 北地区
水 能
可再生能源;不污染环境, 为清洁能源
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长江三 峡、珠江中上游)和西北黄河上
游地区
太 阳 能
能源比较分散;投资大、效 率低、占地广、储能难,但
工业社会 阶段
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 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
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 存状况、交通运 输的便利程度
后工业化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
阶段
作用相对下降
后天性资源
思考探究 2 自然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分布不平衡,但有一定的规律性。由于各种可再生资 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明显,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 的区域差异规律,如生物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受多种因素(如地 质条件)的制约,其分布符合地质分异规律,虽然分布不平衡, 但仍有一定的规律性。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1)D (2)C (3)A
考法二 海水资源开发背景分析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7~9)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 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 ≤-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图表助记|
一、自然资源概述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 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五大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3.分类
(1)按自然属性: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 资源、生物资源等。
(2)按自我再生性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海冰资源分布的因素。一般而 言,海冰温度低于-4℃的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则单位面 积海冰资源越丰富。四个选项中葫芦岛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 数多于 60 天,日数最多,故 A 项正确。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 资源开发的条件。材料中提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 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 4℃日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C 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渤海 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故 B 项错误,A 项正确;渤 海沿岸水资源需求量大,D 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