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使用与满足视角透视微博热
新浪微博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新浪微博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5c62d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c.png)
新浪微博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研究新浪微博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序言新浪微博作为中国最早兴起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深刻影响了社会交往和信息传播的格局。
然而,尽管新浪微博在中国拥有数亿用户,但对于这个庞大的受众群体的使用行为和满足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深入研究新浪微博受众的使用行为和满足度,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新浪微博受众的使用行为1.1 使用频率调查显示,大部分新浪微博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平台。
近八成的受众表示每天使用的时间超过半小时,其中有一部分用户甚至每天使用超过两小时。
这表明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2 使用目的新浪微博的用户使用目的多种多样,包括获取新闻资讯、追踪名人动态、关注朋友圈动态、参与热门话题等等。
调查结果显示,新浪微博用户最主要的使用目的是获取新闻和时事信息,约占四分之一;其次是关注名人动态和朋友圈,各占约十分之一。
其他目的如发表观点、传递信息和娱乐消遣等也有一定比例的用户选择。
1.3 使用时间和场景大部分新浪微博用户喜欢在碎片化时间使用,比如早晨起床、午休时间、晚上闲暇等。
此外,很多用户也会在特定场景下使用微博,比如公交上、地铁里、餐馆里等。
这显示了新浪微博作为一种碎片化信息获取媒体的特点。
二、新浪微博受众的满足度研究2.1 信息获取满足度调查结果显示,新浪微博用户对于获取信息的满足度整体较高。
其中,新闻和时事信息满足度最高,超过六成的受众表示非常满意。
对于名人动态和朋友圈的关注,也有超过一半的用户表示满意。
然而,也有部分用户表示对平台上虚假信息和低质量内容产生了不满。
2.2 社交满足度新浪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社交满足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新浪微博上与其他用户的互动,包括评论、转发、点赞等,使用频率越高的受众社交满足度越高。
大部分用户认为新浪微博使他们更容易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满足了自己对社交的需求。
从使用与满足论透视“微博热”
![从使用与满足论透视“微博热”](https://img.taocdn.com/s3/m/5606bc21bd64783e09122ba9.png)
三、 从使用 与满足论透视微博 使用 与满足理论 始于 2 0世纪 4 0年
代 ,它 把 受 众 看 作 是 有 着 特 定 需 求 的 个 人 , 受 众 使 用 大 众 传播 媒 介 的活 动 看 作 把
文・ 威廉姆斯 ,他也是最早提供微博服务
的美国网站 T i r wt 的创 始 人 之 一 。 中 国 t e 第 一 家提 供微 博 服 务 的 是 中 国 的 门 户 网
的 限 制 “ 平 民和 莎 士 比亚 拉 到 了 同一 将
捷 性取胜 ,可 以在任何时 间发 布海量信
息 。4 10个字符的限制 ,也大大缩短 了阅
读 所 需 的时 间 , 让 人 在 最 短 的 时 问里 了 能
任何媒体。在 日渐升温的微博热浪下 , 易 中天 、 黄健翔 、 姚晨 、 赵薇等名人纷纷注册 了新浪微博 , 至连胡锦涛主席都曾注册 甚
一
是有 目标导向的行为 , 并通过这种使用让 需求得到满足。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 , 受
众 接 触 媒 介 是为 了满 足 他 们 特 定 的需 求 ,
综合 门户搜狐 、 网易和腾讯也都先后推出
了 自己 的微 博 , 线 内测 开 始, 户数 基 自上 用 本 以 每 周 5%的速 度 增 长 。 0
使用与满足论
微博瘾
一
、
微 博 的 概 念和 特 性
二 、 博 为 什 么这 样 红 微
任何人都能在微博上发布信息 , 个人 的倾
微博 ,顾 名思 义即微 型博客 ,因其 10个字符 的限制也被俗称 为 “ 4 一句话博
客 ”。 早 提 出 “ 博 ”这 一 概 念 的是 埃 最 微
首 先 , 笔 者 自己 来 说 , 围 的朋 友 就 周 几 乎 都 在用 微 博 , 了有 共 同 的话 题 而 不 为
从_使用与满足_理论看真人秀节目与受众关系_季佳歆
![从_使用与满足_理论看真人秀节目与受众关系_季佳歆](https://img.taocdn.com/s3/m/bbff684177232f60ddcca1a2.png)
MEDIA OBSERVER2014.06……………………□北京季佳歆【摘要】: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而受众的需求大致分为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四种。
本文通过当下比较受欢迎的《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非你莫属》等真人秀节目,从节目和受众两个角度来双向分析这些节目是如何满足受众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的。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理论真人秀节目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起源于20世纪四十年代,形成于七十年代。
这一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所进行的大量的关于大众媒介的研究表明一个道理:大众媒介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媒介的使用。
①在科学技术层面及文化理念上,今天的传播已经从过去的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
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传播活动的主动权是由受众而不是由传者所掌握,受众使用电视媒介都是基于自己的需求,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
作为电视媒介,其任务便是提供量多质好的信息内容。
②受众的需求动机,既有他们在接触大众媒介过程中个人的心理、兴趣、环境等因素,又有其社会动因,包括他们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和群体归属关系等众多因素。
③从真人秀节目的特点简单分析其受欢迎原因真人秀节目作为当下比较流行的节目类型,自然是因为它的特殊性更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对于真人秀节目来说,真实性可以说是其命脉。
真人秀节目集纪录片与戏剧片于一体,要借助真实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言行、个性和品质等。
可以说,“真实”是吸引观众的根本因素。
比如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受众通过节目,大大方方地观看那些明星和孩子日常生活的场景。
原本明星的家庭生活只能作为八卦秘闻为观众所知,而《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把五位父亲和孩子相处的真实的状态呈现在受众眼前,甚至是明星早上刚起床略显邋遢的样子,面对孩子的淘气任性手足无措的样子,为了完成各种奇怪的任务狼狈不堪的样子……这些寻常难得一见的画面都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窥视欲。
从使用与满足角度看新闻客户端的优势与不足
![从使用与满足角度看新闻客户端的优势与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74528a5cf7ec4afe04a1dfa2.png)
复制品。
样才能够让客户端一传 十、 十传百地做大
“ 使用 与满 足” 理论起 源于上世 纪4 0 息 的共识感 打破 , 用户需要新 闻的时候 随 好能够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 。 纸等传统媒体 的一种补救式演进 。
一Hale Waihona Puke 自互联 网 出现 以来 , 网络媒体 、 社交
但是 , 使用 电脑浏览 网络新 闻也存在 媒体均大大增加 了媒体 同受众 的互 动性 , 定 弊端 , 人们无法在任意地点使用 电脑 弥补 了传统媒体 只能单 向传播 的缺陷。 而
移 动应 用 新 闻客 户 端
从用户使用与满足 的角度 , 浅析新 闻客户端在满足用户需求上的一 些优势与不足 , 并提 出 自己的一些建议 。
【 关键 词 】 使 用 与 满足
根据 中国互联 网络信 息 中心的最新
缺陷 , 具体来说 即打破 固定 时空束缚 、 过 在 网民狂欢 的同时人们也逐渐发现 , 随着
时都能够进行查 阅 , 这是对 电视 、 广播 、 报
3 、 增 加 互 动体 验
于传统新闻媒体来说 , 无疑 为用 户提供 了
更多的使用与满 足 , 有极大的发展空 间。
一
、
新闻客户端相 较于传统 媒介带来
的使用与满足 年代 , 突破 了以往从传播者或传媒角度 出 发进行研究 的传统 , 转为 “ 从受 众角度 出 发, 通过分析受众 的媒介接触 动机以及 这
性, 传统媒体把 关人 的角色被 淡化 。 但是
常备栏 目之外 , 还有微博 、 社会 、 历史等栏
目可供添加 , 制作 自己的新 闻客 户端 。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超话社区运营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超话社区运营](https://img.taocdn.com/s3/m/702b1f5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9.png)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超话社区运营黄舒铃 【摘要】超话社区是新浪微博推出的一项功能,是一个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虚拟社区,自推出起就受到用户的关注和推崇,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
本文分析超话社区的特性和运营现状,从用户角度出发,以“使用与满足”理论探讨用户对于超话社区的使用动机,探究用户使用超话社区能够满足何种需求,以及在这样的动机和需求之下,用户使用超话社区将会带来何种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效用,从而对超话社区未来的运营与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微博;超话社区;使用与满足;运营新浪微博是目前活跃度最高的社交网站。
2016,新浪微博推出“微博话题+兴趣内容社区”的社交平台——超话社区,因其与新浪微博的天然联系,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用户的关注和推崇。
2019年,蔡徐坤和周杰伦的“超话大战”更是让用户熟知超话社区这一产品。
超话社区推出五年以来,以其自身的特点和运营模式吸引用户,并满足了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是传播学界中最流行的理论之一。
目前学界对于该理论起源的精确时间仍存有争议,但普遍认为传播学家E·卡茨是该理论的首位正式提出者。
他认为,对于传播学的研究不应该仅从“媒介对人的影响”出发,还应研究“人对媒体产生的影响”。
[1]因此,“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分析受众对于媒介的使用动机以及此动机能够满足他们的何种需求,从而来探究媒介对于受众的心理和行为所带来的效用。
该理论认为受众对于媒介的使用动机往往与受众的个人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这种动机和需求将会影响、制约着媒介的传播、发展过程。
二、超话社区特性及运营现状超话社区是新浪微博推出的一项功能,是一个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体聚集在一定的圈层内进行信息分享传播的虚拟社区。
用户在这个虚拟社区之中,搜索、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寻找与自己有着相同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的网友,与之进行一对多、多对多的高效互动,同时还能够关注自己所关注的人物、事件的动态。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脱口秀节目传播策略研究——以《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为例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脱口秀节目传播策略研究——以《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1afdb0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4.png)
2021·4(下)《科技传播》82作者简介:肖竹欣,2018级本科生,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脱口秀节目传播策略研究——以《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为例肖竹欣摘 要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是2020年下半季度上线腾讯视频的一档脱口秀类网综,该节目一经上线,就通过过硬的品质和高质量的质量输出获得了受众的一致好评。
笔者将从受众视角对《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通过分析目前的瓶颈探讨其未来的走向。
关键词 使用与满足理论;脱口秀节目;传播策略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81-0082-03《脱口秀大会》于2017年开始播出,是腾讯视频App 与笑果文化公司共同制作的脱口秀类综艺,其以专注于脱口秀本质的个性、爆笑的表达方式在同类型中脱颖而出,深受当代年轻人的追捧,其表演形式借鉴起源于美国的脱口秀,并通过创作者本土化的原创而诞生。
在《2017年网络综艺发展报告》中,《脱口秀大会》借助嘉宾选题进行单口喜剧表演的形式,辅之以幽默的调侃,使受众产生共鸣,取得了第11位的成绩。
而在去年上线的第三季节目,更是引发了全民讨论,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出圈。
“使用与满足”理论始于上个世纪。
传播学家卡兹描述了受众与媒介接触的过程,即“社会+心理原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后来的学者们也对此作了补充。
脱口秀虽然属于舶来品,但是在本土化的过程中确实填补了一定的市场空白,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所以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将从社会+心理原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四个方面对脱口秀大会的传播策略进行研究,为《脱口秀大会》的后续发展找到道路。
1 社会和心理需求:娱乐消遣的心理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当受众使用媒介时不是被动的,而是为了要满足某种需要。
这种需要可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正是从社会和心理的层面上出发,为市场提供新型的喜剧综艺,契合了市场需要。
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dd55efff61fb7360b4c6519.png)
一、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以内的文字发布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它是web2.0新兴起的一个表现形式,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人们发布信息的一个重要网络工具。
微博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一)传播主体多中心化微博网站更注重宣传的就是网络中那些可能成为“意见领袖”的思想观点,而那些不被重视的沉默大多数所发表的内容可能就这样石沉大海。
微博写作中,基于门槛极低的信息发布平台,沉默的大多数有了更多的发声机会,个性化的用户汇聚了庞大的内容生产,同时这些内容也能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分享,一种新的网络用户为中心的传播生态正在形成,传播的中心已经不再局限于那些所谓的“意见领袖”,而是更多的用户。
微博用户通过相关服务,把自己每天的琐碎心情发送到网站平台和朋友手机终端。
发送的信息可以是群发也可以是点对点的私信。
这样,每个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创造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
(二)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无论是国外的twitter还是国内的新浪微博等微博网站,它们的传播渠道都不仅仅限于网络。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彩信、MSN、或直接登录网站等各种传播手段来即时记录点滴瞬间,实现了全息发布方式。
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
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这里引进物理学的核裂变原理,提出过传播裂变的理论假设。
“链式反应”和有临界点(Critical)的“中子”是裂变发生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
微博的“分众传播”自然带来“链式反应”,而带有临界点的“中子”,即信息从聚合到裂变的关键,是引爆性话题。
(三)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和现场性微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其内容的“微”,用户每次发布的内容不得多于140个字符。
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的初审工作
![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的初审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75a4df242af90242a895e5b1.png)
5 建立 网络 审稿 专 家数 据库 , .
嫌 ,这就需要期刊编辑在初审时,做 另外,也可 以在数据 库期刊 导航系 统 缩短审稿周期 ,提高审稿质量 好检测工作 ,网络检测系统可 以科学 本刊主页上定期推出选题重点和征文 有效 的进行检测 ,防止抄袭现象的发 消息约稿 。网络约稿不受地域限制,
一
,
提高初审工作效率及质 量。
通过网络检测,防范甚至杜绝抄袭行
闷菽 零 ・1 / 01 — 1 2 2 3 1—
从 “ 用与满足"礼 角解析 “ 使 微博 热”现 象
许培 瑾
【 摘
西安培 华 学院文法 学院新 闻 系
要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微博用户数量 日渐增多,其成为重要的信 息发布渠道与情感交流平 台。本文试图在传播学
故隐患 。”[如果期刊编辑过于轻视 将选题新颖 、有价值 、高质量的稿件 仅浪费审稿专家的时间和精力 ,造成 ] 初审工作 ,草草 了事一律 将稿件 交由 有 针 对性 地 分配 给 相应 专 家进 行 评 编辑部的人力、物力浪费 ,同时也会 审稿专家评审 ,势必加大专家的评审 审。传 统模 式的期刊编辑初审工作要 造成整个社 会资源 的浪费与损失 [。 2 ] 工作量 ,审稿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 求作 者将论文打 印稿 ( 或文件备份磁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设有 中国知 网知识
种课题及基金项 目 ( 己完 成 项 目及 在
省级基金 项 目的相 关信 息应包括项 目 时 间、作者 、题名 、关键词 、刊名 、
负责人及 主要成 员、信 息项 目来源 、
主要参考文献等检索项 ,对稿件 的创 研项 目)、审稿学科专长 ( 具体到某
一
负责单位 、 己有成 果、项 目起止 时间 新 性 和学 术 水平 进 行初 审 ,决定 退 等 ,便于管理。最后 ,根据数据库 , 正确制定选题方 向,结合本刊 需要 ,
《2024年浅析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问题》范文
![《2024年浅析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问题》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1e5fa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c.png)
《浅析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问题》篇一一、引言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其热搜榜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然而,近年来微博热搜榜的泛娱乐化偏失问题逐渐凸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浅析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的现状微博热搜榜的泛娱乐化偏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娱乐新闻占比过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热点事件往往被娱乐新闻所掩盖;二是热门话题往往缺乏深度,过度追求点击量和关注度,导致信息碎片化;三是热门搜索结果容易被商业操控,一些商业机构通过购买热搜、炒作话题等方式获取关注度,进一步加剧了泛娱乐化现象。
三、泛娱乐化偏失的原因分析1. 市场需求: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其核心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对娱乐类内容的需求较高。
同时,广告商也更加关注娱乐类话题的传播效果,从而导致了热搜榜的泛娱乐化。
2. 算法推荐:微博的推荐算法倾向于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而娱乐类内容往往更具吸引力,容易导致用户在浏览时过度接触娱乐类信息。
3. 媒体责任缺失:部分媒体为追求点击量和关注度,忽视信息真实性和价值性,通过炒作话题、制造谣言等方式获取关注度,进一步加剧了热搜榜的泛娱乐化现象。
四、泛娱乐化偏失的影响1. 信息失衡:热搜榜的泛娱乐化导致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热点事件被掩盖,使得公众获取的信息不全面、不均衡。
2. 价值观扭曲:过度追求点击量和关注度的热门话题往往缺乏深度和价值,容易引导公众形成浅薄的价值观。
3. 社会问题被忽视: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因缺乏深度报道而被忽视,可能导致社会问题的积累和加剧。
五、解决对策1. 加强媒体自律:媒体应提高信息真实性和价值性的要求,避免过度追求点击量和关注度,积极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2. 完善算法推荐:微博应优化推荐算法,增加对非娱乐类信息的推荐力度,使信息更加均衡和全面。
3. 强化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
《2024年论微博热搜的运行机制与改善路径》范文
![《2024年论微博热搜的运行机制与改善路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2933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8.png)
《论微博热搜的运行机制与改善路径》篇一一、引言微博作为当今社交媒体的重要平台之一,其热搜榜更是公众获取即时热点信息的重要窗口。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博热搜的运行机制及其对公众舆论的影响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微博热搜的运行机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
二、微博热搜的运行机制微博热搜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抓取与处理:微博通过爬虫技术实时抓取平台内外的信息,经过算法处理后,将热点事件、话题等推送给用户。
2. 算法排序:热搜榜上的内容根据话题的热度、传播速度、用户互动等多项指标进行排序。
3. 人工干预:微博平台对热搜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和干预,以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尽管微博热搜在信息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 虚假信息与误导性内容:由于算法的局限性,有时会将虚假信息或误导性内容推上热搜榜,导致公众受到误导。
2. 过度商业化:热搜榜上有时会出现大量与商业利益相关的内容,影响信息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 缺乏多元观点呈现:热搜榜往往只能呈现一种观点或角度,限制了用户获取全面信息的途径。
四、改善路径针对微博热搜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善路径:四、改善路径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来改善微博热搜的运行机制:1. 强化信息真实性审核:微博平台应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尤其是对热搜内容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防止虚假信息和误导性内容上榜。
2. 优化算法模型:通过对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对热点信息的捕捉能力和排序的准确性,使得更多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能够出现在热搜榜上。
3. 引导多元化信息发布:鼓励多元观点和不同角度的信息发布,使得用户在热搜榜上能够获取到更全面、更丰富的信息。
4. 减少商业干预:微博平台应减少商业利益的干扰,确保热搜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五、结论通过。
以“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粉丝电影”的走红现象
![以“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粉丝电影”的走红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520694a2aa00b52acec7ca2b.png)
2018.5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学术园地引言“粉丝电影”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有些电影也取得了不菲的高票房,开辟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新道路。
但是,与此同时,“粉丝电影”也引来了争议。
目前,国内通过传播学角度研究“粉丝电影”的文章并不多。
本文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细致地分析“粉丝电影”的走红现象,对于国产电影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
一、“粉丝电影”的概述(一)粉丝电影产生的环境1.社会环境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大众文化市场越来越繁荣,电影市场也相对开放,各种题材的电影开始不断地进入观众的视线,满足广泛且多元的市场需求。
文化市场的繁荣促生了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趣味、饮食与衣着习惯乃至整个生活方式,导致大众对精神需求更加追求个性化。
“粉丝电影”既能满足市场的利润需求,也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受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品质电影供给不足,观众的选择太少,从而给“粉丝电影”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2.受众环境“粉丝电影”的受众集中在青少年及年轻人之间,青少年及年轻人对星文化极度追崇,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追星愿望,不惜任何代价为自己的偶像做出贡献。
很多观众表示,观看电影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电影的内容精彩或是评价很高,而仅仅是因为电影里有自己喜欢的偶像。
尽管电影没有观众预期的那么好看,但他们仍然会因为自己的偶像而去电影院支持偶像的电影。
除此之外,现在的青少年对传统精英文化有反抗情绪,比如微博上一些网友对传统的优秀人物和事件的胡编乱造和亵渎。
“粉丝电影”在选材上倾向于年轻受众的口味,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对“亚文化”、“娱乐化”的追求。
3.媒介环境“粉丝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推波助澜,2011年,乐视和腾讯就已经涉足电影业,2014年,互联网界中的大牛人们相机都完成了对大电影的布局:2014年5月,腾讯入股华谊兄弟,双方达成了联盟,建成了合作平台,提供一个线上线下平台给粉丝可以用手机和偶像面对面互动,极大地增加了用户的活跃度;2014年8月,优酷土豆集团成立了“合一影业公司”。
从“使用与满足”视角解析“微博热”现象
![从“使用与满足”视角解析“微博热”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cc532c4ba8956bec0975e3b1.png)
微博,即微型博客 ( irB o ) M co lg
量将达2 8 ;2 1年 年底 ,用 户数 足理论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 定需求的 .亿 03
的简称 ,是 一个基于用户关系 的信息 量 将 达 4 6 , 国 内微 博 市 场 将 进 入 个人 ,把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 的活 .亿 分享 、传播 以及获取平 台,用户可 以 成 熟 期 。 通过W B A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 E 、W P 在 不 同类 型媒 体 并存 的 时代 , 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要的行为,受众接 触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
[ 建 勋主编. 5曾 5 ] 数字化期刊手册[ 】 M . 科 学技 北京:
术文献出版社, 0 . 2 3 0
1 】 赵运通. 辑学原理论[ ] 编 -. i 北京: v i 中国书 嘲 6于荣全. 电子期刊网络化发展与开发利用 试论 出新 的要求 ,深刻地影响着编辑意识 [ 王振铎,
17 9 以及观念 ,期刊编辑应顺应 网络时代 籍出版社, 9. Ⅱ. ] 图书馆建设,04 20 .
2 】 一稿 网络时代的编辑素质Ⅱ. 】 编辑之友, 0, 2 26 0 . 发展 的趋 势,加强 自身的主体策划意 【 王纪佐. 多投或多用的危害及相关规定叶 同 陈金川.
2 43 2 1 —8. 0 7 )8 识 、把关 意识、开拓 意识 、知识产权 中华神经科杂志, 0, ( : 213
3 ] 科技书刊标 准化1 讲[ 】 8 M. 北京: 北京师 作者简介 :冯卫,女 , 广东人,硕士,副编审 , 保护 、意识 出版规 范意识 以及安全意 [ 陈浩元.
识,充分利用丰 富的网络 资源 ,逐步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微博的“使用与满足”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微博的“使用与满足”](https://img.taocdn.com/s3/m/dc6457b9960590c69ec3764b.png)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微博的“使用与满足”一、专题背景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的社交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从博客到播客再到各种类型的SNS网站,这些都是以爆炸式的速度在发展。
而当国外twitter等微博客开始发展时,国内也随之出现了饭否、叽歪等此类型的博客,也就是之后所谓的“微博”。
微博的出现同时又给各方人士提供了一个新型的网络工具,不同的人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叶让自己得到了不同的满足。
在使用与满足的过程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得失也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那么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微博用户的使用与从微博中得到的满足呢?二、使用与满足理论与其发展使用与满足理论在传播研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该理论不是站在传播者的角度来讨论大众传播的影响,而是站在受众的角度,从动机使用的方向探讨受众对媒体的使用。
该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1974年E·卡茨等人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该理论,他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十年以后,菲利普·帕尔姆格林对使用与满足的理论研究做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从满足与媒体消费、满足的社会和心理根源、满足和传媒效果、对满足的寻求和获得、从消费者的期望值来研究对传媒的利用和满足、传媒受众的行为等六个方面来考察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各种研究发现。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使用与满足的类型研究而言,学者们开始把使用类型与社会的需求和社会心理的需求联系在一起。
最为著名的就是麦奎尔、布鲁姆勒和布朗的研究,他们把受众看电视的动机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1)转移和消遣(逃避或感情释放);(2)人际关系(电视可以代替社会交往,为个人提供陪伴,并且可以用于与他人交往);(3)个人身份(将电视中的人物和事件作为参照,探索现实,强化既有价值观);(4)环境守望(获得信息和新闻)。
新路径女校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新路径女校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dcc51044a7302768e993940.png)
0.569
消磨时间
0.495
解释的方差% 29.18 10.18 8.42
5.85
4.86
4.52
Bartlett 球 检 验 是 显 著 的 , 说 明 存 在 因 子 结 构 , KMO=0.861,说明十分适宜进行因子分析。抽取初始特征值 大于 1 的公因子,取消绝对值小于 0.5 的小系数后得到 6 个
Υ计
247 100.00 247 100.00 247 100.00 247 100.00 247 100.00
第一个成份解释了 29.18%的方差,表明微博能够满足学 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方面的需求。第二个解释了 10.18%的方 差,表明微博基本能够满足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需求。
第三个解释了 8.42%的方差,表明微博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社
交互动的需求。后三个成分解释的方差分别为 5.85%、4.86%
和 4.52%,微博在满足学生的这三个需求上欠缺。
今传媒 2013 年第 2 期
传媒调查报告
新路径:女校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董小菲 1,王言浩 2
(1.山东女子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2.山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摘 要:具有明显自媒体属性的微博,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媒体习惯和社会沟通方式。女校大学生身处特殊的办学模式,这
势必影响其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影响其使用微博的行为。本文以山东女子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应用一种
新的研究方法——主成分正交旋转法,作为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贡献,探讨女校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及对其社会意义。
关键词:微博;女校大学生;使用与满足;主成分正交旋转法
中图分类号:C811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的《医学文献检索》微博学习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的《医学文献检索》微博学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a229cf4028915f804dc2a3.png)
“ 使 用与满 足” 理论 是传播学 中经典 的理论。 近几 年 随着微 博 的兴 起 , 该 理 论 逐 渐 应 用 于探 索微
博学 习 的研 究 。笔 者 以该 理 论 为 指 导 框 架 , 以“ 9 0
P r o v i n c e , C h i n a )
Co r r e s po nd i n g a ut ho r : HU De -h u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 b s t r a c t ] t t U t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t h e o r y i n d i f u s i o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u s i n g m i c r o - b l o g i n
3 1 0 0 5 3 ,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C h i n a ; 2 . C e n t r a l S o u h t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g y a M e d i c a l S c h o o l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1 3 ,H u n a n
[ K e y w o r d s ] t . U t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t h e o r y ;S t u d y u s i n g m i c r o — b l o g ;M e d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L i t e r a t u r e
微博用户的使用与满足诉求
![微博用户的使用与满足诉求](https://img.taocdn.com/s3/m/f1d137795acfa1c7aa00cca3.png)
微博用户的使用与满足诉求吴迪何璇微博成为时下互联网领域最受关注的新媒体形式。
微博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其原因令人深思。
当一个新的媒体和内容出现时,人们通常首先关注的是它有什么用途,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它,为什么使用它。
在以往的新媒体研究中,最先考虑的理论框架就是使用与满足理论。
①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使用过程是指与内容无关的媒介接触行为,比如互联网提供大量资源、搜索引擎方便快捷、网上冲浪等,这些满足并不来自特定内容,而是来自使用体验本身。
媒体内容带来的满足主要是指互联网信息可以满足人们获得教育、信息、知识、学习、研究等方面的需求。
社会性满足主要指互联网可以用来聊天、与朋友保持联系、增进友谊、与他人互动、了解他人。
②本文将从传播者与受众、特殊群体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微博用户的使用满足诉求,以透视微博迅速崛起的原因。
传播者与受众就媒体特点而言,微博同博客、社区有诸多相似之处。
同博客一样,微博也是草根性很强的“自媒体”,微博的传播者以非组织性的传播者为主流,以个体为中心进行传播。
同社区一样,微博发布后的信息被陈列在公共空间之内,由网民来评价,关注量越多的信息会被置显著的位置,为传播者增添人气。
此外,三者都蕴含着私人话语空间与公共话语空间的交织、多种传播途径的交织和多种传播形态的交织。
因此,同博客和社区相类似,微博的传播者与受众的使用与满足机制具有如下一些共性。
从传播者的角度而言,从事微博活动的人们具有自我表达、自我推荐、追求虚拟权力、传播信息、娱乐消遣、社会认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等使用满足诉求。
而从受众的角度而言,从事微博活动的人们则具有环境认知、寻求共鸣、获取知识、娱乐消遣等使用满足诉求。
以追求虚拟权力为例,不少微博的使用者在现实生活并不是实际权力的掌握者,至少不是话语权力的掌握者,而在微博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受到的关注越多则意味着虚拟权力的提升,获得虚拟权力的网民也就获得了现实生活中无法轻易获得的满足。
“使用与满足”视域下新媒体的传播研究
![“使用与满足”视域下新媒体的传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5bf77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7.png)
“使用与满足”视域下新媒体的传播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成了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其概念是基于传统大众媒体而言的新兴发展产物,是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立的,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最终实现全球化的媒体。
从媒介传播学的背景出发,在新媒体时代下,无论是视频的传播方式,还是电视栏目的呈现方式都有了突破创新和质的飞跃,甚至传统的文学期刊也在发展的新浪潮中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受众视角下的使用与满足情况来浅析新媒体的发展及社会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技术使用与满足传播手段了解用户的使用与满足要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动机出发,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和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种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卡茨在1974年提出,他的著作《个人在大众传播的使用》中将受众对媒介的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连锁过程,具体表现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
如今我们正处在智能传播的时代环境中,新媒体传播语境的形成在传播主体、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等多个方面满足着用户的使用需求。
一、丰富多元的传播主体——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一)、传播平台的多样性以各类体育赛事传播为例,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体育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电脑手机等终端的发展,短视频平台以及各类app应运而生,与传统媒体上的赛事转播相比,更加扩大了体育新闻的传播度,吸引了大众关注度,从而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短视频依托不同的传播平台,对于满足用户的体验和功能的实现也各不相同。
首先是垂直类视频平台,他们是传统体育媒体的新产物,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传播。
例如咪咕体育客户端,能够让用户体验到多次直播回放、观看精彩集锦、切换不同解说等一系列功能,同时也规避了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体渠道单一、观众被动的缺点,强化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从受众角度看微博的现象以及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
![从受众角度看微博的现象以及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https://img.taocdn.com/s3/m/e0f13c3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5.png)
分类号:单位代码:10452专科毕业论文从受众角度看微博的现象以及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姓名学号年级专业系(院)指导教师2012年5月22日摘要从2009年8月开始,红遍大洋彼岸的微型博客延伸至中国,引发了一场“围脖”热潮。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每次发布消息有字符数量限制。
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即时聊天工具等多种途径随时随地向网站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同时可以实时跟帖及转发某些用户发布的信息。
特别在2012年两会当中,微博发挥了新型传播方式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微博;受众;需求满足目录1 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 (1)1.1 满足受众的安全需求 (1)1.2 满足受众的社会需求 (2)1.3 满足受众的尊重需求 (2)1.4 满足受众的自我实现需求 (3)2 从受众视角解读微博现象 (3)2.1 从“使用与满足论”看微博现象 (3)2.1.1. 满足信息加速传播的需要 (3)2.1.2 满足简单易得的需要 (4)2.1.3 满足人际交往互动的需要 (4)2.2 从“受众的基本权利”看微博现象 (5)2.2.1选择权 (5)2.2.2 知情权 (5)2.2.3 表达权 (6)2.2.4 监督权 (6)参考文献 (7)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的简称,是Web2.0 时代新兴起的一种SNS(Social Network Site)形式,是一种集信息传播、获取、分享和互动的新型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即时通讯(如QQ、MSN 等)、web 等方式更新博文,组建个人社区,关注目标对象,获取外界信息。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博信息的传播方式多元化,有文字、图片、视频等。
微博的价值在于及时传播、分享、沟通信息,实现个人情感宣泄、经历记录,新闻或观点的实时发布。
微博还可以选择要关注的对象,随时获取相关信息。
国外最早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是美国的Twitter。
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4月中旬,Twitter 全球用户数已达105779710 位。
MJC知识--点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微博与微信
![MJC知识--点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微博与微信](https://img.taocdn.com/s3/m/be898e1e87c24028915fc334.png)
MJC知识--点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微博与微信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
近年来伊朗的twitter革命,海地地震的facebook 救援,“723甬温线事故”的微博寻人,都印证了社会化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使用与满足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由卡茨等人提出。
该理论认为,人们接触媒介都是基于一定的需求,通过媒介获取内容而得到满足。
它强调了受众的主体地位,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微博和微信正是集信息发布、信息记录、社会交往、信息获取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社会化媒体。
受众对其使用时,也必定基于多种目的并得到多种满足。
(1)信息记录与自我表达的满足拟据理论的提出者戈夫曼认为,所有人都是表演者,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个人的后台出现前移的趋势。
微博微信信息的发布和更新,一方面实现了以微博微信为中介的自我传播和消息记录,另一方面也是在进行自我表达,从而获得满足。
(2)社会交往的满足微博与微信作为社会化媒体,其社会化功能的发挥是以社会关系纽带为基础的。
人们可以通过这两种媒介进行交流、交往,实现社交需求。
并且这种交往还具有低成本、随时化、长期性等优点。
由于微信具有同步电话通讯录和QQ通讯录的功能,其社会关系比微博更强。
(3)信息获取的满足这是人们使用社会化媒体的一大目的。
微博和微信的信息获取方式有所不同。
微博是基于关注机制下的传播主题广播信息的传播机制;微信是基于添加公众账号下传播主体推送信息的传播机制。
相比之下,微信的信息到达率更高,可推送定制化信息,更加智能化。
(4)自我实现与经济利益的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众多草根博主、网络大V用社会化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是基于自我实现的目的。
同时,借助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也大行其道,微博名人的软文推广,公众账号发布一定比例的广告信息,都能创造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家宣
从“使用与满足"视角透视“微博热’’
‘山厶博作为继博客之后一种新型的传1)V,h播媒介,以其信息的即时性和共享性等优点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微博”热潮,受到众多网友的青睐。
本文在传播学。
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下,解析“微博热”的具体原因,进而探讨受众使用微博时所基于的心理需求。
微博的概念及其特性
微博即微型博客,俗称。
一句话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个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其原理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络终端发布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由于用户每次用于更新的信息通常限定于140个字符以内,因此被称作“微博”。
最早提出微博理念的人是埃文・威廉姆斯,他创办的微博网站Twitter是世界上最早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
微博与博客相比,发布方式更趋于多样化、简单化,由于具备手机发送文本的功能,用户不必坐在电脑桌前,便能实现与网络的联通。
从微博的发送特性上来看,微博具备了任何人、随时、随地、发布任何事情的强大功能,是一种流动的互联网装置。
简单快捷、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的独特性,不仅降低了人们发出声音的门槛,给沉默的大多数带来更多的发声机会,而且满足了人们与生俱来的“传播欲”,自媒体、草根性在微博上更加突出。
在博客上写一篇博文往往要花费时间精力,有时候想说的就几句话,大多是在凑字数,而在微博上,你不必担心不能用文字填满一大片空白,140个字的限制,可以让你。
随心所欲”。
也不用担心自己说话不够充实,你尽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
思所想以只言片语的形式发送到个人微
博上。
这种碎片化的写作,不仅起到信
息快速传播的效果,而且可以满足人们
情绪宣泄、自娱自乐的情感需求。
用“使用与满足”理论解读。
微
博热”
综观互联网的发展,一种能够成为
趋势、潮流的技术应用形态,总是因为
它解决了人们在通讯传播中的某一种基
本的应用需求。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
受众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特定的需
求,而媒介印象又决定了下一次的接触,
能否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直接
影响着对媒介的期待。
受众主动选择微
博这一媒介,并且形成一股潮流,使用
者必然从微博这种新型媒介上找到了自
己需求的东西。
1973年,卡茨等人从
有关大众媒介的社会及心理功能的文献
上,把人们使用大众媒介的需要归为五
大类:认识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个人
整合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舒解压
力的需要。
以下笔者从这五个方面,分
析受众使用微博时所基于的心理需要。
1.认识的需要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在其著作
((传播学概论》中提出了信息选择的或
然率公式,即“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
保证/费力的程度”。
微博提供的海量
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便捷性,恰好满足
了受众的“使用与满足”心理。
140个
字的限制,能让人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
到对方的动态,大大缩短了阅读的时间,
迎合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即时更
新的大量信息能够源源不断地进入使用
者的视野,为人们了解外部信息提供
更加快捷的通道。
Twitter的发明者杰
克・多尔西曾评价微博:“它的氛围感
新媒体
更强,你基本上是在一堵墙上涂写.如
果谁想看,就可以看到。
”
2.情感的需要
现实生活的压力令受众越来越希望
通过虚拟世界寻找释放的需要,快节奏
的生活方式,令许多人来不及写长篇的
博文,正如调查所说,很多人因为没有
时间更新博客,许多已注册的博友最终
放弃了写博客。
俗称。
一句话博客”的
微博,优势就明显多了,你可以把一时
的灵感写上去,不用担心字数的多少,
140个字的限制,能让人“随心所欲”。
不仅如此,这种简洁的表述,能得到好
友及时的回复,很快便形成交流,能缓
解心情,陶冶情操。
三言两语,或是情
绪宣泄,或是灵感突现的记录,抑或是
自娱自乐不一而足。
这种碎片化的情感
表达方式,满足了现代都市人的自恋情
结。
5.个人整合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理论,当生理和安全需
求得到满足时,社会需求、尊重和自我
实现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微博不同
于传统媒体,言论表达上降低了门槛,
提供给使用者更多发声的机会,能够让
受众感受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并不是
“沉默的大多数”。
由于微博使用起来方
便快捷,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使用者充
青年记者.帅jo年5”下厂旷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使用与满足"视角透视"微博热"
作者:任家宣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刊名:
青年记者
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
年,卷(期):2010,(15)
被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qnjz201015034.aspx
授权使用:武汉大学(whdx),授权号:42ec30b4-d19e-4180-b1a8-9e6d01099136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6日。